行业风险与政策背景

纺织与制衣行业因原料易燃(如棉、化纤)、设备密集、用电负荷高等特点,火灾风险高且蔓延迅速。据嘉定区2025年安全生产会议要求,企业需“以本质安全为目标,强化全链条风险管控”


一、消防安全管理核心要点

  1. 组织架构与责任落实

  • 明确企业主要负责人为消防安全第一责任人,设立专职消防管理人员,建立“日巡查、周检查、月排查”制度

  • 重点岗位(如仓库、配电室)需专人值守,落实防火分隔与动火审批

  • 建筑防火设计规范

    • 确保消防车道畅通:面积超3000㎡的厂房需环形车道,严禁占用防火间距

    • 防火分隔措施:仓库、厨房等高危区域须采用A级不燃材料隔离,定期检查防火卷帘功能

  • 消防设施维护与隐患整改

    • 自动喷淋系统、火灾报警装置需每年全面检测,维保记录存档备查

    • 隐患整改遵循“立即处理+分级上报”原则,重大隐患需制定专项方案并报批


    二、安全生产风险防控重点

    1. 危险源辨识与管理

    • 原料与仓储:棉麻等原料需分仓存放,避免堆积过高;化纤类材料需远离高温设备,防止自燃

    • 设备防护:纺织机械的旋转部位(如打手、锡林)必须安装联锁装置,防止机械伤害;电气线路需防潮、防腐蚀处理

  • 工艺环节风险控制

    • 前纺工序:清梳棉环节安装金属探测装置,防止火花引燃纤维;滤尘室独立设置,配备粉尘防爆电气设备

    • 浆纱与染整:蒸汽管道隔热防烫,高湿度区域采用防水灯具,酸洗作业需配备防化护具


    三、消防培训的4大关键内容

    1. 基础法规与意识提升

    • 全员学习《消防法》《纺织企业安全管理规范》,强化“安全第一”理念

  • 实操技能训练

    • 灭火器使用:教授干粉、二氧化碳灭火器适用场景及操作步骤(提、拔、握、压)

    • 应急疏散:模拟火灾逃生路线,掌握低姿捂鼻、避开浓烟等技巧

  • 特种岗位专项培训

    • 消防控制室值班人员需熟练操作报警系统,电工掌握电气火灾扑救方法

  • 案例分析与警示教育

    • 剖析典型纺织厂火灾案例(如设备过热引燃棉絮),总结教训并制定预防措施。


    四、灭火应急预案编制的5项核心要素

    1. 组织架构与职责分工

    • 设立应急指挥部,下设灭火行动组、通信联络组、疏散引导组等,明确各组职责(如灭火组负责初期扑救,疏散组引导撤离路线)

  • 预警与响应流程

    • 发现火情后,第一目击者立即启动手动报警,同时报告值班负责人;火势扩大时,总指挥启动全员应急响应

  • 疏散与救援方案

    • 制定多层厂房“分层疏散”策略,优先撤离着火层及相邻区域,使用荧光标识引导安全出口

    • 救护队配备急救箱,与就近医院建立应急联动机制

  • 设备与物资保障

    • 定期检查消防栓、水带、应急照明设备可用性,仓库储备防烟面具、逃生绳等物资

  • 演练与复盘优化

    • 每季度开展全流程演练,模拟夜间火灾、设备故障等复杂场景;演练后召开总结会,修订预案漏洞


         五、构建“防救一体”的安全生态

    纺织制衣企业的安全生产需兼顾“人防+技防”:通过培训提升员工能力,依托科技手段(如智能烟感、充电桩监控平台)强化预警。唯有将安全理念融入日常管理,方能实现“零事故”目标,护航企业可持续发展。

    附件:《纺织工业企业安全管理规范》主要内容的解读

    1、安全生产组织管理

    建立健全机构:企业要成立安全生产委员会或领导小组,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明确各部门和人员的安全职责,配备足够且专业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为安全管理工作提供组织保障。

    制定方针制度:制定清晰明确的安全生产方针和完善的规章制度,为企业安全管理工作提供方向和准则,确保各项工作有章可循。
    2、安全生产技术管理
    建立标准体系:依据国家法律法规、行业标准和企业实际,建立涵盖生产全过程的安全生产技术标准体系,规范生产流程和操作方法
    设备维护保障:对生产设备进行定期维护、保养和检修,确保设备安全、稳定、可靠运行,同时配备必要的检测、报警和救援设备,及时发现和处理安全隐患
    3、安全生产教育培训
    丰富培训内容:包括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安全操作规程、安全技术知识、事故案例分析、应急救援知识等,使员工全面了解安全知识和技能。
    覆盖各类人员:对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新员工、转岗员工等都要进行针对性的培训,确保不同岗位人员具备相应的安全素质。
    4、安全生产监督管理
    构建监管网络: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监管机构,形成从企业管理层到基层班组的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网络,实现对生产全过程的有效监督。
    强化外部监管:加强对施工单位和第三方承包商的安全监督管理,督促其遵守企业安全规定,确保施工现场和施工过程的安全质量。
    5、安全设施建设
    消防设施:依据生产工艺、厂房形状和危险品种类等因素,合理配置消防设施并确定数量,同时做好定期检查、保养和更新维护工作。
    通风设施:针对纺织工业中存在的纤维素、化学品、粉尘等危险物质,设计和安装能正常工作且达标的通风设施,定期检测和维护。
    环境监测设备:全面了解企业生产情况,制定环境监测计划,建立数据分析处理制度,及时发现、预警和控制有害因素。
    6、应急管理
    制定应急预案:针对火灾、粉尘爆炸、机械伤害等可能发生的安全事故,制定详细、可操作性强的应急预案,明确应急组织、响应程序、救援措施等内容。
    开展应急演练:定期组织员工进行应急演练,包括大规模联合演练和小规模现场实战演练,使员工熟悉应急处置流程,提高应急反应能力和协同配合能力。
    储备应急物资:配备充足的应急物资,如灭火器、防护器具、现场急救包、照明设备等,并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物资在需要时能及时投入使用。
    7、现场安全管理
    安全标志制度:在生产现场设置明显的指示、警示等安全标志,为员工提供清晰的操作指引和危险提示。
    现场纪律规章制度:制定涵盖安全、技术、环保、会议考核等方面的现场纪律规章制度,规范员工行为,确保现场作业秩序井然。
    8、员工健康与安全保障
    健康检查:定期组织员工进行常规体检和职业病筛查,建立员工健康档案,跟踪员工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和处理健康问题。
    防护用品配备:根据岗位特点和风险等级,为员工配备符合国家标准的劳动防护用品,如安全帽、防护服、手套等,并监督员工正确佩戴和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