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推动山东非遗美食文化保护传承,促进全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持续擦亮“好客山东 ”文旅金字招牌,省文化和旅游厅组织开展“山东百种非遗美食”评选活动。本次活动是对山东美食类非遗的一次深度挖掘与集中展示。诚挚邀请大家踊跃参与,积极为喜爱的非遗美食投上宝贵一票 ,共同助力全省美食非遗绽放更加耀眼的光彩!此次评选通过网络投票及专家评审,将评出100种非遗特色美食,其中包含面食类、糕点类、肉食类、茶饮类、汤羹类、海鲜鱼类、菜系菜肴、酿造调味品、其他类。
每个ID每日拥有1次投票机会
可选择喜爱的1至10种非遗美食进行投票
1、搜索“云游齐鲁”小程序,点击“山东百种非遗美食”评选界面,或扫描文末二维码,进入投票通道。
2、投票界面设置省直和16地市模块,可选择对应地市模块进行菜品查看,或通过美食编号/名称查询功能定位菜品,为其投票。

李全德牌东明香肚是鲁西南地区传统名吃,由鲁菜名师在公元1700年诞生的南京冰糖小肚基础上改良而来。香肚加工以猪前腿肉为主料,辅以绿豆淀粉,使用天然香料调味,制成馅料后装入猪小肚中封口,高汤卤煮数小时即成,成品呈琥珀色,香气柔和细腻,口感独特。百余年来,香肚由走街串巷售卖的地方小吃发展成为山东老字号,加工技艺被列入山东省级非遗名录,连续三年受邀参与上海进博会等高级商务舞台,成为非遗技艺中产业化高质量发展的典范。

白酥鸡制作技艺是山东省第六批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成武白酥鸡用鸡肉、瘦猪肉、山药等食材通过蒸制而成,成品脆嫩、酥软、鲜香,具有高蛋白、低脂肪、低胆固醇的特点。蒸、炒、煮、涮或独自成菜均可,是老少皆宜的健康食品。

单县羊肉汤始创于1807年春,至今已有二百余年历史,因其色香味俱佳、不腥不膳可口宜人、营养价值高而长盛不衰,享誉四方。被收录《中国名菜谱》、《中国名汤大全》等书;1997年单县羊肉汤被山东省商务厅批准为“百年老字号”重点保护项目和“山东名小吃”,2015年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单县羊肉汤”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曾多次在全国和省市展览评选中获奖。经过二百多年的传承发展,单县羊肉汤传统制作技艺传人足迹已遍及全国,制汤大师们的制作技艺已达炉火纯青,体现了民众的智慧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曹县烧牛肉在明清时代就已驰名黄河两岸,生产工艺流程为活牛宰杀、大块分割、土缸腌渍、精选切块、大料锅煮、纯香油炸制,它超出于一般熟食牛肉的口味,色泽红润鲜亮,肉质鲜嫩、紧凑,无膻味,香味醇厚而不腻,食之口中余香留长。曹县米伟食品有限公司有自己的养殖厂,所用牛肉,挑选健康活牛,由检疫部门,检疫合格才能进公司加工。米伟曹县烧牛肉,2012年5月,在首届“好客山东”餐饮品牌推介评定活动中被认定为“山东著名特产”,2013年5月被评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2020年7月,被授予“全国美食名吃老字号”。“米伟曹县烧牛肉”成为消费者心目中公认的名牌产品。
2024年曹州井氏养蜂技艺荣获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牡丹花蜜腺深且分布复杂,仅老品种牡丹可分泌花蜜,普通蜜蜂难以采集。井氏养蜂利用泰山黑蜂独特的生物学优势——长吻适应深蜜腺和低温环境采集能力,突破了传统技术壁垒,实现了牡丹花蜜的高效采收。井氏养蜂坚持“三不原则”:不添加、不勾兑、不浓缩,酿造周期超过26天,蜜蜂近700小时的反复酿造,因工艺苛刻,产量稀少,“十亩牡丹仅产一斤蜜”,成就了牡丹蜂蜜“高活性、高营养”的稀缺品质,既是传统技艺的活态传承,也是生态匠心的创新典范。
曹县蒸碗为曹县传统美食,其制作工艺复杂,用料考究,种类繁多。传统的曹县蒸碗主要有蒸蹄子、蒸黄牛肉、蒸山羊肉、蒸素鸡、蒸鸳鸯蛋、蒸扣肉、蒸土鸡、蒸卷煎、蒸排骨、蒸米粉肉、梅菜扣肉、蒸草鱼、四喜丸子、蒸面子鸡、虎皮鸡蛋、蒸甜米等20几个品种。曹县蒸碗的制作过程大致包括选料、分割、焯水、过油、装碗、配料、装笼蒸制等步骤。早先的时候,当地的人们几乎家家都会制作蒸碗,每逢腊月过半,家家开始置办年货,开始着手制作蒸碗,一碗碗香气扑鼻的蒸碗从锅中端出,色香味美的同时也寓意着圆圆满满、年年有余以及对来年生活的美好向往。曹县致宽堂食品有限公司已通过SC食品生产许可认证。产品研发始终坚持走自身特色的传统食品发展之路,通过正规化的生产环境,标准化的生产流程,为优质的产品质量奠定基础。公司所有产品均采用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制作方法,不添加任何防腐剂,传统风味,常温保存,便于携带。
成武酱菜制作技艺历经三年,三十二道工序,每道工序循序渐进、环环紧扣,特别是酱制过程中,不使用任何添加剂,完全是利用日晒夜露,自然发酵、浸渍,能使其形成多种特殊的酚香气味。其产品集鲜、甜、香、脆于一体,风味浓厚、酱香浓郁,富含还原糖和氨基酸,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
黄岗馓子制作技艺广泛流传于单县及其周边地区,是当地饮食文化中不可替代的重要代表。至今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黄岗馓子用石磨小麦精粉,食用盐,纯棉籽油为原料加工制作而成,薄如纸,色金黄,呈瓦状,咸香适口,酥脆无渣,黄岗馓子不仅是老百姓馈赠宾朋的佳品,更是极具特色的日常美食。制作时对食材比例、油温、火候等要求甚严,其传统技艺,靠师徒之间言传身教,需长期的实践操作,才能掌握。黄岗馓子制作技艺具有独特的工艺特征,显著的社会文化价值、医药价值和经济价值,曾先后多次参加省市非遗展览会和非遗购物节等活动。
牡丹鲜花饼是人们利用当地的牡丹鲜花为主料,利用低温发酵技术,使牡丹鲜花在发酵过程中形成幽雅醇厚的风格,形成了自己独有制作工艺,既有鲜花食品的清净典雅,又有牡丹花的醇厚丰满,是一款地地道道的牡丹旅游产品,是人们节日走亲访友首选礼品,引领地方经济发展,带动一系列的旅游产品发展与壮大。
晶香辣椒酱起源于山东民间,历经数代传承,是独具地域特色的传统美食。其制作工艺独特,精选本地朝天椒,搭配多种天然香辛料,经手工剁碎,小锅慢火熬制而成。色泽红亮,香气浓郁,辣而不燥。在当地,晶香辣椒酱是餐桌上不可或缺的佐餐佳品,无论是搭配馒头、面条,还是烹饪菜肴,都能增添独特风味。它承载着山东人民的饮食记忆与情感,体现着山东美食质朴醇厚的风格,具备鲜明的非遗价值。晶香辣椒酱融合了深厚的文化传统和创新的制作工艺,以鲜辣脆香的口味和健康原料受到市场欢迎。
黄店壮馍作为一道富有独特魅力的地方美食,在鲁西南地区早已成为了家喻户晓的美食。黄店壮馍曾多次被评为菏泽市十大名吃之一,其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攀升。黄店壮馍不仅承载了当地丰富的历史文化,还体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黄店壮馍起初分布于菏泽及周边区域,这一地区丰富的农产品为黄店壮馍的制作提供了充足的原料。

左营绿豆丸系历史名吃,是菏泽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利用传统工艺与现代科学配方相结合,以绿豆、小麦粉为主要原料,精心制作而成。该食品不添加色素和防腐剂,具有独特的民间风味,适合现代家庭食用,是走亲访友和招待客人的理想选择。
东明西瓜酱,“中国西瓜之乡”——东明县,是一项拥有悠久历史的传统美食。相传其制作技艺起源于春秋时期商圣范蠡,历经千年传承,现已成为东明县的著名特产。以当地优质黄豆和甜美多汁的西瓜为主要原料,经过选豆、浸泡、煮豆、发酵、混合、搅拌、入缸发酵等十几道工序精心调制而成。成品酱香纯正,咸香微甜,且带有独特的西瓜清香,口感醇厚而不腻,鲜美异常。是东明人民智慧和勤劳的结晶,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如今,东明西瓜酱远销至全国各地,成为了一张展示东明县美食文化的亮丽名片。

清朝嘉靖年间,郓城县李集镇罗楼村人罗德的糟鱼制作技艺高超,他选用黄河鲤鱼为主要食材,搭配十几种香料,以大小三把火慢炖的方法在大铁锅内进行十几个小时的焖制,出锅后鱼身完整却肉骨酥烂,入口即化,老少皆宜,至今流传着“罗家糟鱼有多糟,老婆没牙也能嚼”的说法。自罗德以来,罗氏糟鱼制作技艺以“家族相传,口传身授”的方式在家族内代代传承,现已传承六代。糟鱼制作技艺每一道工序都有严格的要求,时令不同,鱼大小不同,食材香料的搭配和焖制的时长全靠经验把握,技术含量很高,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一品青莲的创作灵感,来源于曹县独特的湿地风情——黄河故道的万亩荷塘,一品青莲荷叶摇翠,莲花盛开,宛如一幅泼墨山水画,清新淡雅而妙趣横生。
一、制作工艺:
1、将面粉和猪油搅拌均匀,制成油酥;
2、将面粉和猪油及火龙果汁揉成面团;
3、和好的面团醒30分钟后,擀开,包入油酥;
4、擀成长方形的面片,折三,再擀开,折四,放入冰箱冷冻10分钟;
5、擀成厚度约四个硬币的长方面面片,用圆型模具把面片分割成小圆片,包入莲蓉馅,放冰箱冷冻30分钟;
6、用刀片划出6片花瓣,做成花胚;
7、起锅烧油,油温至140℃时,放入花胚,边浇热油边用细签分开花瓣,炸成盛开的荷花状,装盘即可。
二、菏泽五福饮食有限公司于2016年8月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和ISO22000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2020年2月通过了ISO45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2020年7月通过了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2023年被山东品牌建设促进会认定了“山东知名名牌”。

曹县小鱼汤是菏泽曹县的一道传统小吃。小鱼汤的主要材料--小鱼,来自曹县本地河流、湿地、湖泊,是鲫鱼、草鱼等淡水鱼的幼小鱼。菏泽水系丰富,曹县黄河故道湿地水面宽阔,林多水饶,是小鱼最好的孵生地。把鱼加面炸熟,做成酸汤。它有小鱼、豆腐、面叶的美味综合,又有汤底融会贯通的升华,营养均衡,口感丰富,味道丰美。
曹县清真祥泰食品有限公司于2020年成立,公司制定了严格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定期维护食品加工、贮存、消毒、保洁、保温、冷藏、冷冻等设备设施,用于加工、贮存食品的工具、容器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确保加工与用餐场所的整洁干净。

垛子肉,以精选优质牛肉为核心原料,历经精细的煮制与压制工艺,铸就了其独特的风味与口感。这一制作技艺,经过四代人的薪火相传与不断改良优化,至今已臻至完美。曹州乔氏垛子牛肉的制作过程,堪称匠心独运。在选料环节,我们严格挑选肉质紧实、脂肪分布均匀的牛腱子肉,确保每一块垛子肉都源自上乘之选。煮制过程中,去杂剔净的牛肉与多种佐料共煮,同时融入切条的牛蹄筋,一同熬制。牛蹄筋在慢煮中逐渐熟烂,化为浓汤,为垛子肉增添了丰富的口感层次。最后,经过精心压制,煮好的牛肉与牛蹄筋融为一体,形成垛子肉那独具匠心的形状。这一精湛的制作工艺,不仅赋予了垛子肉醇厚绵长的口感,更使其蕴含了极高的营养价值,具有强身健体的功效。曹州乔氏垛子牛肉,以其独特的制作工艺、醇厚的口感与高营养价值,不仅满足了食客们对美味的极致追求,更承载了深厚的文化底蕴与地方特色,成为一道令人回味无穷的佳肴。

曹县“灶爷山”是一种面食,为民间“祭灶”所用祭品。菏泽五福饮食有限公司制作的“灶爷山”,在延续百年制作历史基础上,制作技艺日臻精美。该面食制作:首先,用发酵好的白面做一个一指来厚、直径一尺左右山形底盘,将面团搓成长条,从两头反向卷起,用筷子从中间一夹,就制成一朵朵各式各样花馍,将其放在花盘上,再将白面搓成的筷子粗细面条作为花梗,把一朵朵花馍连起来,每朵花馍芯中再放一颗红枣,“灶爷山”基本制作完成。放入锅中蒸熟后显得朴素、大方又美观,圆圆的花馍取圆圆满满之意,象征来年生活像花儿一样美好。菏泽五福饮食有限公司制作的灶爷山2021年入选曹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菏泽五福饮食有限公司于2016年8月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和ISO22000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2020年2月通过了ISO45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2020年7月通过了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2023年被山东品牌建设促进会认定了“山东知名名牌”。

点![图片]()
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