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地处中国西南边陲,被誉为“植物王国”“生物基因宝库”,其立体多样的气候滋养着8875种药用生物资源。从苍山洱海的灵秀,到热带雨林的丰茂,大自然的馈赠让这里成为中医药产业的“聚宝盆”。近年来,随着国家对中医药产业的重视和支持,云南中药材产业迎来了高质量发展。从标准化种植到科技创新,从品牌建设到国际合作,云南正以崭新的姿态,推动传统中医药走向世界。
科技赋能产业升级
“2024年,云南中药材种植面积达1092万亩,产量达170万吨,全产业链产值突破1800亿元人民币,这些都是连续7年位居全国第一。”云南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云南省中药材产业工作专班组长张杰自豪地说。为将这些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云南近年大力推进中药材产业数字化转型。
走进云南白药集团的种植基地,三七、重楼等道地中药材在科技创新的加持下茁壮成长。“我们从源头抓起,制定了十大云药的标准化种植方案,从水源控制到病虫害防治,都有严格的标准流程。”云南白药集团中药资源事业群品牌药材BU销售副总监朱峰介绍道。
在这里,物联网技术被广泛应用于中药材全产业链管理,从种苗、种植、加工到销售,每一个环节都实现了可视化、数字化管理。朱峰指着显示着各项数据的大屏说:“数智云药平台的建立极大地促进了中药材产业的发展,目前已运用于红花、砂仁等五个品种,种植面积达183万亩,带动超1万户农户增收20%以上,真正实现了科技惠农!”

云南地处中国西南边陲,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与丰富的自然资源,让这里成为中医药产业的“聚宝盆”。
“另外,我们在文山的三七基地,通过无土栽培技术,成功解决了三七连作障碍的问题,不仅节约了土地资源,还确保了药材的有机品质,没有任何农残。”朱峰补充道。这一创新成果,正是云南中药材产业向科技化、标准化迈进的生动写照。
开放合作共筑健康桥梁
中医药既是中华文明的瑰宝,也是人类共同的健康财富。越南驻昆明总领事馆领事张青青表示:“越南人对中医药的接受度很高,越南旅客来中国必买的伴手礼就是中药。”她认为,中医药已成为两国民众健康与文化交流的纽带。在越南,针灸馆、中医馆遍布街头,不少医生曾在中国留学。正在天津中医药大学主攻针灸推拿专业的越南留学生黎河英说:“中医药在越南很受欢迎,我想把宝贵的中医精髓带回国。”
云南作为面向南亚东南亚的辐射中心,其中药材产业的国际化步伐在不断加快。中老铁路开通以来云南的中药材跨境运输量增长3倍,产品远销南亚东南亚20多个国家。“2024年,国家新开通了磨憨、勐康两个药材进口边境口岸,我们很荣幸成为首次通关企业。”朱峰自豪地说,“我们已与老挝合作建设3个中药材初加工厂,既保障原料供应的品质,又带动当地百姓就业增收。老挝员工经过培训后,收入提升了2至3倍。”
同时,云南还积极与老挝等周边国家开展质量体系共建。在2025年第9届中国-南亚博览会上,云南与7国驻昆领事馆联合发起了南亚东南亚国家中药材商品流通标准互认互通倡议,为中药材产业的国际化奠定了坚实基础。
张青青对云南与越南的经贸往来给予高度评价:“云南与越南的四个省份接壤,经贸往来非常紧密,成果也十分显著,中药材是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她认为,随着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实施,云南与越南等周边国家的中医药产业合作前景将更广阔。
记者:陈思佳
转发自:中国外文局西欧与非洲传播中心(今日中国杂志社)
·云南白药集团荣获首届2025年中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最佳实践案例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