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9日,太原市晋源区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召开。晋源区委副书记、区长张耀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对2025年全区工作作出安排部署。
一、总体目标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以上
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4%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以上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以上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3%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高于经济增长水平
二、重点工作
(一)以商促融、以新聚能,加快建设商贸文旅融合集聚区
全力推动晋阳湖北岸文旅综合体项目落地,建设华北地区知名的文商旅融合消费新地标。
服务保障阳光商业广场、西环广场开业运营,打造高端商业购物中心。
持续推动原国际会展中心地块、旧晋祠路商业步行街和晋阳水街项目招引。
加快培育演唱会经济圈,引导省体育中心周边发展高端餐饮和住宿等新业态。
支持百果园电子商务模块持续升级,不断扩大线上销售覆盖面。
引导广电数字、京东百源利用全区景区景点集聚优势,融合直播生态。
服务保障华润长风中心、金地华章、晋阳金茂府等地产项目开发建设、销售交付。
推动阳光金融中心、鸿昇时代广场等高端楼宇扩容提质。
(二)以智促转、以数提质,加快建设晋阳湖数字经济产业园区
支持远东构件等企业推进设备更新、标准升级和产品迭代。
鼓励旭恒纸业实施数字化改扩建项目。
年内完成18家中小企业数转任务,打造一批数字化转型示范标杆。
支持旭日东升、万国仓储等物流企业打造AI智慧物流与数字供应链。
挂牌运营晋阳湖数字经济产业园区,推进数字经济生态链群建设。
服务保障华为油气矿山军团全球总部建成投用。
培育壮大智能终端、大数据等数字核心产业,年内建成全省首座数智产业链示范基地。
鼓励立业制药申报国家级“小巨人”企业。
引导北方重工等企业加大研发投入、转化科技成果、打造技术创新中心。

(三)以文促旅、以旅彰文,加快创建国家级晋阳文化旅游度假区
围绕“一年打基础、三年见成效、五年上台阶”总体目标,大力推进“晋隐归源”旅游民宿(度假酒店)产业发展工程。
年内完成一揽子扶持政策、管理办法等顶层设计,指导已有民宿规范化发展。
启动蒙山小院等8个新改扩建项目,新增高品质床位1300张。
保障山西博物院新馆、山西(中国)古建博物馆和晋阳古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一期)建设,保障晋阳湖欢乐世界开业运营。
持续推动太化工业遗址公园和乾阳影视城项目落地,加快蒙山、太山等景区数字化智慧化转型。
大力发展“演艺经济”,整合山西大剧院、晋阳湖剧场、太原古县城等资源,加强与省内外艺术院校合作力度。
积极发展“赛事经济”,打造“晋阳湖龙舟赛”等品牌赛事。
支持发展“冰雪经济”,鼓励山西广电、晋阳湖公园、稻田公园持续开展嘉年华活动。
持续发展“田园经济”,充分发挥花塔村都市农场等田园综合体示范带动作用,推动农文旅深度融合发展。

(四)全方位扩大有效需求,激活投资消费双引擎
研究制定汽车、家电、3C等品类区级促消费办法。
推动特斯拉、理想等品牌落户晋源。
组织苏宁、京东等卖场加大智能家电营销力度。
指导九州、万水等市场整合商户资源,集中开展促销活动。
加快推动太药国际创新药基地和远东复合材料二期项目落地。

(五)持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
抓好青年发展型县域试点和婚丧习俗改革试点等重点任务。
开展精准招商、靶向招商,深化以商招商、场景招商,力争年内签约亿元项目不少于5个。
深度参与“厦洽会”“进博会”等活动,积极组织承办国家和省市各类招商推介及现场推进会。
组织区级政务服务事项“应接尽接”,促进政务服务从网上“可办”向“好办”“易办”转变。
广泛应用“三晋通”和“山西政务”移动终端,推动窗口、网站、移动、自助“四端”联动。

(六)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加快城市更新步伐
严保严管4.32万亩耕地红线,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5万亩以上,粮食产量达到1000万斤以上。
在古城营等5村新建新型日光温室135座、改建40座。
加快晋祠大米“六统一”进程,启动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申报工作。
推进市级花卉科技产业示范园建设,新建日光温室大棚33座。
推进南街村等5村农业产业项目建设。
开发道地美食、特色果蔬、晋源农食等本地优品。
高标准打造北河下等3个精品示范村和武家寨等12个提档升级村。
加快编制重点村风貌提升工程实施方案,建立健全农村公共服务设施管理机制。
有序推进古寨、西寨、周家庄等重点城改项目。
持续完善晋阳湖东岸片区基础配套和公共服务。
用好用活“智慧城管”平台,强化协同联动执法。

(七)持续改善生态环境,厚植高质量发展底色
持续开展夜间路检路查专项行动,加强绕城高速过境柴油货车分流管控。
运用无人机航拍、实时视频监控系统等技术手段,加大重点区域巡检力度。
加强晋祠泉域地下水保护,启动实施晋祠泉域生态治理系列配套工程,确保晋祠泉实现稳定复流。
持续推进晋阳湖水系连通工程,有序实施雨污分流混接改造二期三期工程。
持续加强入河排污口和雨水泵站管控。
开展土壤污染源头防控行动,分段推进农用地土壤重金属污染溯源和整治全覆盖。
持续开展全域山体生态治理,高标准完成2.69公顷生态修复任务。

(八)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增进民生福祉
抓好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等重点群体高质量就业。
精准开展“订单式”职业技能培训,打造更多晋源劳务品牌。
有序开展山大附小晋源校区首批招生工作,全力推动山大附中晋源学校建设。
加快培育一批名教师、名校长,力争两年实现“全市争先进、全省有位次”。
稳步推进太化职工医院接收工作,力争年内启动区人民医院实体化运行。
服务保障省儿童医院晋源院区二期建设和市人民医院晋源院区新建项目。
完成区疾控中心提档升级,推动晋祠镇中心卫生院等基层医疗机构改造还建。
加快推进区文化活动中心建设。
将灵活就业人员、新业态从业人员纳入参保范围,扎实做好困难群体和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工作。
完善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完善农村日间照料中心设施。

(九)全面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持续加强基层社会治理
扎实推进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抓好景区景点、道路交通、建筑施工等重点行业领域安全。
健全完善警示通报和责任倒查机制,依法依规依纪严肃追责问责。
健全完善应急管理机制和应急预案体系,一体推进监测预警、指挥调度、抢险救援三大系统建设。
加强中小金融机构监管,严厉打击非法金融活动。
严防严管严控食品药品安全风险。
加强矛盾风险源头防控,扎实推进信访积案化解。
加强网络舆情管控,积极回应社会关切。
开展公共安全系统施治,严厉打击各种突出违法犯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