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24“中国非遗年度人物”推选宣传活动日前确定100位候选人名单,并向社会公示。其中,来自云南的王静、李怀秀、郁伍林、罗乃炘、张翰敏、 金永才、段四兴等7人入选。

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 王静

在非遗智慧库建设中,云南省非遗保护中心主要是加强非遗的基础研究。自2016年至今连续举办11期全省非遗田野调查业务培训,初步形成“非遗田野调查培训云南范式”;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提升学术研究能力,编撰出版云南非遗保护系列丛书。坚持以人为本,积极扶持培育传承人,2018年以来已举办8期“非遗赋能乡村振兴”培训、国家级传统工艺振兴培训班和“七彩云南·非遗购物节”传承人培训,在非遗促进消费、带动就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坚持品牌塑造,持续办好“云南省民族民间歌舞乐展演”“云南省传统戏剧曲艺汇演”两大特色活动品牌。依托南博会、中国国际旅交会等重要平台举办活动,持续提升“云南非遗公开课”“云南非遗伴手礼”“云南非遗巡展”“云南非遗集市”品牌影响力。坚持科技赋能,组织开展国家级、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工作和云南省人口较少民族口头传统典藏计划,强化非遗网站、公众号等传播平台及非遗数据库建设管理,推动数字技术赋能云南非遗保护传承发展。

红河州民族文化工作团一级演员 李怀秀

李怀秀,女,彝族,现为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民族文化工作团演员、云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石屏县李怀秀李怀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所负责人、一级演员、国家级非遗项目《彝族海菜腔》省级传承人,先后获“云南省先进工作者”“省级非遗民族文化传承人”等荣誉。

她自筹资金创办3所非遗传习所,为2万余名学子免费教学传承技艺,先后推出了《俏花腰》《今天日子好》《咋个还不来》等一批文艺精品,同时汲取哈尼族、傣族等民族歌舞精华,把《哈尼古歌》等原生态节目搬进“石屏古城庭院剧场”,受到各地游客的欢迎和好评。

云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怒族民歌‘哦得得’”省级代表性传承人 郁伍林

郁伍林是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福贡县匹河怒族乡老姆登村村民,也是云南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怒族民歌“哦得得”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哦得得”是怒族民歌中保存最完整、流传最广、最具代表性的传统音乐。2006年,“怒族民歌哦得得”被列入云南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郁伍林将“哦得得”重新编排演绎,上传到短视频平台,意外走红,甚至还有网友模仿弹奏。网友们纷纷留言:“虽然听不懂,但曲子太上头!”

郁伍林自28岁起收徒授艺,自2007年起,他在多所学校担任非物质文化遗产辅导员。近年来,为了激发群众自觉传承保护非遗意识,他还组建了非遗表演团队,推出“非遗展演+篝火晚会”,不仅为村民提高了收入,更为非遗文化开辟了活化的路径。郁伍林更是将文化传承重心放在青少年培养方面,不仅平时热心参加公益,关心关爱村内困难群众。每年,他还会举办一至两期以青少年为主的寒暑假培训班,免费教授孩子们以怒族特色文化为主的民族传统技艺、民风民俗。

云南下关沱茶(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监事、原董事长 罗乃炘

沱茶的创制历史源远流长。1902年,大理下关茶商在滇南茶区制作的“姑娘团茶”的基础上改进创制了外圆内凹,呈碗臼型的“砣(坨)茶”。民国时期,在四川沱江流域极为畅销,有“沱江水,下关茶香高味醇品质佳”的美誉,后而得名“下关沱茶”。

下关沱茶以云南大叶种晒青茶,作为基础原料经过筛选、拣剔、匀堆、称茶、蒸茶、揉茶、压茶、定型脱袋、干燥、包装等多道工序制作而成。2011年下关沱茶制作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白族扎染技艺”州级代表性传承人 张翰敏

前排左二张翰敏

张翰敏,大理喜洲镇周城村人,白族扎染技艺代表性传承人、白族扎染技艺传习所负责人、工艺美术师、大理市刺绣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大理市政协委员、 “第四届大理十大最美人物”之“最美绣娘”、 大理市蓝续文化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创始人、执行董事。

▲张翰敏(右二)和嬢嬢们在蓝续扎染工坊。

创业十年间,张翰敏带领着村里做手工的嬢嬢们组建团队,为传统手艺赋能。通过品牌的推动和运营,真正搭建了乡亲们就业增收和精进技艺的平台,带动就业超3000人(其中大部分都是妇女和残疾家庭)。通过成立大理蓝续绿色文化发展中心,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开展“手艺还乡 以手抵心”手织布培训和展览、“上关村龙潭会”“周城村扎染比赛”、《周城匠人志》口述史整理和展览等公益活动超120次,让超5000的村民受益。目前,蓝续荣获“大理省级旅游度假区双创示范基地”“巾帼创新业示范基地”“国家级大理文化生态保护区之‘大理白族扎染传习所’”等多项称号。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乌铜走银制作技艺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 金永才

金永才,1982年金永才拜石屏乌铜走银艺人李加汝为师,系统学习乌铜走银制作技艺,现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他将这门古老的传统工艺完整地保留下来,打破传统手工艺传承的保守性和封闭性,在昆明官渡古镇首创云南第一家非遗馆——乌铜走银传习馆,传承和传播乌铜走银技艺。

云南乌铜走银,因制作时使用秘法炼制而成的贵金属材料“乌铜”以及独特的装饰手法“走银”而得名,是中华民族传统金属工艺的结晶,是云南独有的铜制纯手工工艺品,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2011年,乌铜走银凭借着独到精湛的制作技艺以及低调奢华的艺术品貌,入选国家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剑川木雕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  段四兴等

段四兴,男,白族,1973年出生,大理白族自治州剑川县金华镇人,正高级工艺美术师,大理传统工艺工作站(剑川基地)负责人、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负责人,全国劳务品牌形象“剑川木雕工匠”代言人、乡村文化和旅游带头人。他先后被评为“云南省第四届百名拔尖农村乡土人才”“中国民族工艺美术大师”“云南省工艺美术大师”“云岭首席技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剑川木雕)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云南省乡村工匠名师、国家乡村工匠名师。

剑川木雕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具有浓郁的地方民族特色。根据史料记载,唐代时,剑川木匠就承担了南诏五华楼木雕构件的制作工作;宋代,曾有剑川木雕艺人进京献艺,轰动京华。清代学者张泓在其《滇南新语》中记述:“滇之七十余县及邻滇之川黔桂等省,善规矩斧凿者,随地皆剑民也。”可见当时剑川木雕木匠之众多,流传之普遍。剑川木雕充分展示了白族人民高度的艺术水平和文化涵养,将原有的粗犷、豪放的风格和江南木雕的细腻、精巧等糅为一体,成为中国木雕重要派别之一。2011年,木雕(剑川木雕)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24“中国非遗年度人物”100位候选人名单

(按照姓氏笔画排序)

于 蕾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文艺节目中心副召集人、2023~2025年总台春晚总导演

万松涛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灯会(自贡灯会)省级代表性传承团体成员

王 静 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

王宁宇 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会理事长

尹忠兴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俄罗斯族巴斯克节自治区级代表性传承人

巴合提别克·胡马尔哈吉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哈萨克族医药(布拉吾药浴熏蒸疗法、卧塔什正骨术、冻伤疗法)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

卢 朗 苏州大学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主任

叶 涛 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民俗学研究所教授、中国民俗学会会长

叶蔚璋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木兰传说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

史海峰 短视频领域创作者@南翔不爱吃饭、魔仙饱文化传媒(苏州)有限公司创始人

边点旺久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藏戏(拉萨觉木隆)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

毕六福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伞制作技艺(油纸伞制作技艺)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

朱 刚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研究员

朱 宏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黔剧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

朱付军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泥塑(浚县泥咕咕)县级代表性传承人

朱金龙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羌族羊皮鼓舞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

朱炳仁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铜雕技艺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

朱莹莹 江西省赣剧院一级演员

伍映方 江西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靖安黑陶制作技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

刘小红 湖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大冶刺绣省级代表性传承人

刘国英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武夷岩茶(大红袍)制作技艺市级代表性传承人

刘钟萍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佛山木版年画市级代表性传承人

刘香兰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

刘雅睛 短视频领域创作者@江寻千(九月)、广州寻千传媒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

许建平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明式家具制作技艺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

孙树椿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中医正骨疗法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

苏继承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中医正骨疗法(海城苏氏正骨)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

杜学龙 内蒙古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灯笼编织技艺自治区级代表性传承人

李怀秀 红河州民族文化工作团一级演员

李青芳 短视频领域创作者@李家清晨

杨兆群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剪纸(金坛刻纸)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

杨海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裕固族服饰省级代表性传承人

吴兆光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万安罗盘制作技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

吴江中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景德镇手工制瓷技艺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

吴建华 苏州上久楷丝绸科技文化有限公司董事长

邱淑华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东北大鼓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

何建刚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黑茶制作技艺(长盛川青砖茶制作技艺)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

沈建鹏 西安永兴坊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

宋兆普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中医诊疗法(宋氏中医外科疗法)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

张 勃 北京联合大学北京学研究所研究员

张小惠 湖北省群众艺术馆(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副馆长、常务副主任

张晓献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米粉制作技艺(柳州螺蛳粉制作技艺)自治区级代表性传承人

张倍源 陕西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莲湖精巧面塑市级代表性传承人

张晶晶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北路梆子市级代表性传承人

张翰敏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白族扎染技艺州级代表性传承人

阿西巫之莫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彝族刺绣(凉山彝族刺绣)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

陈 静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华佗五禽戏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

陈云珍 四川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羌绣传统刺绣工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

陈乐平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古戏台营造技艺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

陈旭东 浙江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鱼跃酱油酿制技艺市级代表性传承人

陈丽君 浙江小百花越剧院(浙百团)演员

陈来发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英歌(普宁英歌)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

陈秀芬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广西文场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

陈柏忠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中药炮制技艺(新会陈皮炮制技艺)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

陈智林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川剧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

范随州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汝瓷烧制技艺市级代表性传承人

林 霞 浙江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台州刺绣省级代表性传承人

林继富 中央民族大学教授

郁伍林 云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怒族民歌“哦得得”省级代表性传承人

罗乃炘 云南下关沱茶(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监事、原董事长

金永才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乌铜走银制作技艺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

金江波 上海市公共艺术协同创新中心主任

金媛善 北京服装学院天工传习馆金媛善拼布工作室创始人

周好璐 北方昆曲剧院一级演员

周利伟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剪纸(蔚县剪纸)省级代表性传承人

周美洪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徽墨制作技艺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

周新虎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蒸馏酒传统酿造技艺(洋河酒酿造技艺)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

郑名川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木版水印技艺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

郎佳子彧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面人(北京面人郎)市级代表性传承人

赵伟斌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狮舞(广东醒狮)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

赵红育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苏绣(无锡精微绣)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

赵国义 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非遗保护协会会长、济南虞山书院创始人

胡光俊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蜀锦织造技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

柯翔祥 湖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德清缂丝织造工艺市级代表性传承人

段四兴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剑川木雕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

侯杨红 甘肃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敦煌石粉彩绘技艺市级代表性传承人

俞有桂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徽州三雕(婺源三雕)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

格吐肯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满文、锡伯文书法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

钱小萍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宋锦织造技艺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

钱利淮 浙江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乌镇竹编省级代表性传承人

倪惠英 中国戏曲表演学会副会长、广东粤剧促进会会长

徐 毳 吉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查干湖鱼皮制作技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

高 峻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苏州评弹(苏州评话、苏州弹词)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

高水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唐三彩烧制技艺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

郭 艺 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馆馆长

郭 培 玫瑰坊创始人、首席设计师

郭如林 陕西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延川布堆花省级代表性传承人

海力切木·铁木尔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维吾尔族民歌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

梅国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鲁山窑烧制技艺(鲁山花瓷烧制技艺)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

章雨洲 福建喜乐时光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导演

储金霞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芜湖铁画锻制技艺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

鲁 璐 新乡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箜篌艺术市级代表性传承人

曾小敏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粤剧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

曾家快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

谭小兵 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会长

谭湘光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壮族织锦技艺自治区级代表性传承人

翟惠玲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广彩瓷烧制技艺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

熊竹英 陕西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横山说书省级代表性传承人

滕静蓉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苗族挑花省级代表性传承人

薛亚兵 陕西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社火脸谱绘制技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

云南日报-云新闻 出品

来源:光明日报、光明网、云新闻客户端、云南发布、文明云南、石屏县融媒体中心、大理市融媒体中心、云南省文旅厅微信公众号、大理妇联微信公号、云南发布、云南省农业农村厅微信公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