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今天下午在南宁闭幕。本届东博会共组织签订国际、国内合作项目179个,总投资额超3000亿元人民币,较上届增长13.7%,签约项目总投资额创历届之最。


这是南宁国际会展中心及周边建筑(9月10日摄)。新华社记者 曹祎铭 摄

中国—东盟博览会秘书处秘书长王雷在闭幕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本届东博会服务RCEP合作迈出新步伐。首次在广西举办RCEP经贸合作工商高峰论坛、RCEP全国中小企业专题培训班。首次设置RCEP展区,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企业参展,举办了“日本企业广西行”交流会。大韩贸易投资振兴公社成为东博会首个RCEP国别的特别合作机构。


9月11日,在广西南宁国际会展中心,参观者走出第18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展馆。新华社记者 陆波岸 摄

雷表示,面对复杂的疫情形势,组委会充分发挥东博会共办机制作用,帮助东盟国家企业开拓中国市场。加强与东盟各国共办方联系,采取“一国一方案”组织东盟各国企业参展。越南原本规划100个展位,现使用120个展位,超出计划。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展区规模较去年大幅提升。新加坡上届无企业参加商品展,今年多家企业参加商品展和云上展览。泰国设立“泰信任”展区,该展区展品均得到泰国商业部认证。越南设置80平米远程展位(20个企业),为企业提供在线展示及视频实时洽谈服务。


本届东博会采取“实体展+云上东博会”的线上线下结合办展形式。云上东博会全年在线运营,会期达到高峰,为企业拓市场、抓订单提供更多路径。云上东博会完善“云展示”“云会议”云洽谈“功能,参展参会客商积极上”云“,举办了直播推介会、供需产品发布会、”一对一视频配对活动、优选好物节等丰富的活动。


这是第18届中国—东盟博览会项目集中签约仪式现场(9月10日摄)。新华社发(广西壮族自治区投资促进局供图)

本届东博会实体展共有1502家企业参展,其中外国参展企业397(含东盟238),华为等一批世界500强企业和行业领军企业参展。“一带一路”沿线有30个国家120家企业参展。“云上东博会”共有1517家企业参展。80个中外采购团组线上线下参会。举办148场线上线下经贸活动。


9月10日,在第18届中国—东盟博览会现场,澳大利亚参展商向观众介绍巧克力产品。新华社记者 刘岭逸 摄

据悉,第19届东博会举办时间初步定于2022年9月16—19日,主题国为马来西亚。马来西亚共办方确认将出任第19届东博会主题国。


中国—东盟自贸区建成、中国和东盟互为第一大贸易伙伴、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正式签署……18年来,从服务自贸区建设到助力“升级版”打造,从推动“一带一路”倡议在东盟国家落地生根到推动RCEP早日生效实施,东博会见证了中国—东盟关系逐步成为亚太区域合作中最为成功和最具活力的典范。


9月11日,在第18届中国—东盟博览会现场,参会者在东盟国家展区泰国馆参观。 新华社记者 周华 摄

受益于东博会平台,中国与东盟的合作不断升级:从最初的货物贸易“长”、投资和服务贸易“短”,到现在各种贸易形式齐头并进;从最初的以农产品、大宗货物为主,到如今大数据、人工智能、电子商务合作方兴未艾。


东博会举办以来,已有近百万名中外客商参展参会,先后举办了300多个高层会议论坛,涵盖40多个领域,促进西部陆海新通道、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等领域的一批重大项目落地。


9月11日,在第18届中国—东盟博览会现场,客商在马来西亚馆洽谈业务。新华社记者 周华 摄

商务部统计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底,中国和东盟国家相互累计投资总额超过3100亿美元,东盟已成为中国最主要对外投资目的地和外商直接投资来源地。


东博会既是经贸盛会,也是外交舞台,传递出中国—东盟友好合作的强烈信号。统计显示,先后有100多位中外领导人、3400多位部长级贵宾出席东博会,高规格会谈、政商高端对话等成为备受关注的会期“重磅”内容,有力推动了中国—东盟战略伙伴关系深入发展。


9月11日,在第18届中国—东盟博览会现场,参会者在巴基斯坦展台参观,巴基斯坦是本届博览会特邀合作伙伴。新华社记者 马宁 摄

9月11日,在第18届中国—东盟博览会现场,参会者在新加坡馆参观。新华社记者 周华 摄

9月11日,在第18届中国—东盟博览会现场,参会者在品尝选购商品。新华社记者 陆波岸 摄


9月11日,在第18届中国—东盟博览会现场,参会者在挑选马来西亚商品。新华社记者 周华 摄

9月10日,在第18届中国—东盟博览会现场,参会者在了解巴基斯坦地毯。新华社记者 马宁 摄

参展商在第17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上通过网络直播推销商品(2020年11月27日摄)。新华社记者 陆波岸 摄

来源|综合新华社、中新社

编辑丨莫杰馨

责编丨汤麦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