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部分学校2024届高三3月联考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春秋时期,诸侯大国新辟的疆土,不是全部封给功臣,大多由国君自行拥有,设置为“县”。“县”的管理者不是封建世袭“土官”,而是委任的“流官”。这说明当时
A.等级制度开始解体
B.地方割据的态势停滞
C.贵族政治趋于式微
D.周天子地位得到巩固
2.北齐名儒颜之推指出:“内典(佛典)初门,设五种之禁,与外书(儒书)仁义五常符同。”《魏书·释老志》云:“又有五戒,去杀、盗、淫、妄言、饮酒,大意与仁、义、礼、智、信同,名为异耳。”据此可推知,当时
A.正统价值观丧失理论基础
B.儒学语义出现较大变化
C.中华传统文化辐射力增强
D.思想纷呈且有融合之势
3.表1为敦煌户籍残卷中所记载的唐代均田户受田情况表。造成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表1
时间 | 均田户数 | 受足户数 | 平均每户应受田亩数 | 平均每户未受田亩数 |
高宗时期 | 1 | 0 | 101.0 | 69.0 |
武则天时期 | 4 | 0 | 143.5 | 102.0 |
玄宗时期 | 32 | 2 | 148.7 | 106.6 |
代宗时期 | 11 | 2 | 149.3 | 89.8 |
A.土地兼并的加剧
B.安史之乱的爆发
C.中原人口的迁入
D.税收政策的调整
4.元代,在各行省的上供与留用问题上,中央与行省整体上实施七三分成的政策,经济比较发达的一些行省掌握留用的“岁课羡余钞”多达四十七万缗,正额以外的羡余,行省官往往可以“百端侵隐,如同己物”。这反映了元代
A.地方监察制度的缺失
B.行省财政自主权较大
C.各省赋税负担不均衡
D.中央集权体制的式微
5.1751年,乾隆皇帝命沿边总督、巡抚将所辖境内不同民族及与清王朝有交往的国家的民族衣冠状貌,绘为图像,上报朝廷,后由此编绘而成《皇清职贡图》,其中共有图像600幅,每幅图皆以汉、满两种文字简要说明不同民族的历史沿革、社会生产等。《皇清职贡图》的编绘意在
A.促进满汉民族交融
B.展现帝国开放形象
C.应对北方边疆危机
D.提高国家治理能力
6.1877年,华北地区发生特大旱灾饥荒,受灾人口达1.08亿。郑观应、唐廷枢等江南地区的士绅商贾迅速行动起来,开展义赈救灾活动。《申报》也发表社论,倡导人们踊跃捐款,类似的劝募文章更是层出不穷。这一现象反映出此时
A.经济转型遭遇严重阻碍
B.士绅阶层主导社会舆论
C.社会责任意识得到增强
D.早期维新思想开始传播
7.1916年,南浔铁路通车后,经过九江港的货物量显著增加,进口洋货也以九江为入口行至南昌分销各处,传统商路市镇的“茶市一蹶不振,纸业日渐衰微”,“(上饶)河口一埠……家无尺布之机,女无寸丝之缕……游民遍壤”。由此可见
A.交通发展冲击江西传统经济格局
B.铁路发展开启了江西城市化进程
C.民国初年江西交通实现了近代化
D.新式交通导致江西自然经济解体
8.全面抗战爆发后,每逢象征中华民国诞生的“双十节”,中国共产党都会组织庆祝活动,通过党报刊登关于辛亥革命的不同文体的纪念文本。表2所示为部分年份中国共产党对辛亥革命失败原因的认识。这些认识的不同主要缘于
表2
年份 | 对辛亥革命失败原因的认识 |
1938 | 统一战线的破裂;没有认真地组织与领导广大民众参与到革命运动中来 |
1941 | 当时革命阵营中包藏着投降袁世凯的妥协分子,例如汪精卫之流 |
1945 | 当时人民未觉悟,还没有出现工人阶级的政党——共产党;它是由资产阶级领导的,所以结果是除了推翻帝制外,并没有摧毁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这两个反革命势力 |
A.国民党政府调整抗战战略方针
B.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需要
C.战局发展与政治生存环境变化
D.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开始形成
9.1949—1952年,中央和各级政府根据《共同纲领》提出的“公私兼顾,劳资两利”原则,在国营经济的领导下,实行“分工合作,各得其所”政策,对私营工商业实行“利用、限制、改造”政策。该政策的实施
A.突破了西方国家的经济封锁
B.为社会主义改造提供了条件
C.旨在完善社会主义分配机制
D.促成国民经济全面恢复发展
10.20世纪80年代之前,中国对非洲的援助以无偿援助为主,帮助非洲国家建设了大量基础设施。20世纪80年代以后,中国提出“平等务实、共同发展”的方针,中非之间关注效益、互利共赢的经济技术合作大大增加。这一变化
A.反映了独立自主外交思想的深化
B.标志着全方位外交战略的开启
C.体现了外交政策服务于国家战略
D.推动了区域经济集团化的发展
11.在查士丁尼时代,君士坦丁堡大学有来自阿拉伯、波斯、埃塞俄比亚等地的学生;阿巴斯王朝哈里发马蒙曾组织学者翻译大量由希腊文、叙利亚文写成的拜占庭书籍;在大马士革,阿拉伯人雇用了大批希腊建筑师、艺术工匠和学者,这种现象持续了几百年。由此可见
A.文化繁荣成就拜占庭帝国的霸权
B.拜占庭帝国促进了东西方文化交流
C.拜占庭文化为文艺复兴奠定基础
D.军事扩展成为文明交融的重要途径
12.11—12世纪,西欧市民的财富日益增多,但各国仍旧实行严密的领主土地所有制,土地产权由各级领主的子孙世袭,一般不能自由买卖。这在当时有助于
A.城市商业资本的聚集
B.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C.封建贵族领地的扩大
D.社会财富观念的转变
13.1750年,法国东部的一位总督对他的继任者说:“这个地方的贵族非常贫穷。同他们过去的境遇相比,他们受到了莫大的侮辱。”一位法国贵族成员在1755年不禁感叹:“贵族每天都在破产、消亡,第三等级却占有越来越多的财富。”材料可用于说明
A.早期殖民活动迟滞了法国发展
B.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必然性
C.法国资本原始积累的速度加快
D.经济发展引起法国社会结构变化
14.近代英国常任文官严格按照文化水平的高低分为不同等级,低级文官不能直接升任高级文官。英国的政务官和高级文官的绝大多数来自学费昂贵、师资雄厚和教学条件优越的贵族学校——公学或文法中学以及牛津、剑桥两所大学。这体现了近代英国文官制度
A.强化职业道德
B.实行分权管理
C.贵族色彩浓厚
D.违背公平原则
15.图1所示为1919年的一幅名为《德国的绞刑架》的漫画,漫画中的黑衣人从左到右依次代表英国首相劳合·乔治、法国总理克里孟梭、美国总统威尔逊,没有上衣以背示人的是德国代表。英、法立于两侧,准备行刑,法国更是迫不及待。美国则愁眉苦脸,摊手表示无奈。对漫画内容解读正确的是
图1
A.英国基于自身利益反对对德国行刑
B.法国迫不及待是急于恢复海上霸权
C.美国的无奈是由于未能恢复大陆均势的旧秩序
D.战胜国的不同态度预示着战后秩序的不稳定性
16.20世纪20年代,斯大林在批评“左”倾反对派时,一度提出“忽视农业利益、损害农业利益,就不能推进工业”的说法。同时,斯大林也一度赞成布哈林“不搞工农业剪刀差,靠工业自身积累完成工业化”的主张。斯大林的这些主张
A.是对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有益探索
B.揭示了苏联工业化成就巨大的原因
C.在实践中促成了国民经济均衡发展
D.开创了利用商品和货币的过渡道路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宋代武将诗句中经常出现“龙虎”“宝剑”“血”等军事意象,常连用“长驱”“直捣”“风霆”“断弦离柱”“铁骑”等气势雄壮的词语以彰显其豪情壮志,以此表达武将“恢复山河日,捐躯分亦甘”的殷切心情。如《满江红·怒发冲冠》既写了岳飞“仇”的情感,又抒发了其“报国”的决心,还有今昔对比下“山僧不识”的英雄失意,其中不乏文采斐然之语。武将创作的诗句当中,还有很大一部分歌咏风月闲情,甚至阐发义理、抒情表达委婉曲折如文人自作的作品,如生值“中兴”之际的刘锜写道,“西风萦破梦,落日乱残蝉。岁月俄如此,功名岂偶然”。
——摘编自何潇《宋代武将作者诗词创作倾向》
(1)根据材料,概括宋代武将诗词创作的特点。(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代武将诗词创作特色形成的时代背景。(6分)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在亨利三世时期,律师已开始形成一个强大的团体,他们在普通诉讼法庭中拥有独占的出庭发言权。1310年前后,英国王室开始任命自己的律师。随着普通诉讼法庭固定于威斯敏斯特宫之后,法律执业者开始集聚于伦敦城与威斯敏斯特宫之间。英国历史中最为重要的出庭律师培训组织律师学院开始出现。在爱德华三世统治期间(1327—1377年),四大律师学院基本成型。四大律师学院拥有授予法律文凭和出庭执业资格的垄断权力。至亨利六
世时期(1422—1461年),四大律师学院都保持着各家200人左右的学徒规模,对入学者还有着严格的血统要求,非绅士出身者不得入学律师学院,因而入学者非富即贵。
——摘编自王涛《英国律师的早期史——兼论中国律师分类改革的启示》
材料二
1950年,新中国第一任司法部部长史良明确提出“建立与推行新的人民的律师工作与公证工作”,并把它作为“当前的主要工作”中的一项工作。1954年宪法第七十六条明确规定:“人民法院审理案件,除法律规定的特别情况外,一律公开进行。被告人有权获得辩护。”后来,在党的八大上,最高人民法院院长董必武发言指出:“律师制度是审判工作中保护当事人诉讼权利不可缺少的一项制度……应该逐步建立起来。”随后,中国建立起来的律师制度,以当时的苏联为仿效对象,把律师纳入国家公职范围,统一领导,统一工作。除了少数是刚从法律院校毕业出来的担任学习律师外,大多数律师是从公、检、法系统调来的。律师制度建立后,有的当事人为了请到律师,天未亮就到法律顾问处门口排队等候挂号。
——摘编自汪文庆、文世芳《新中国律师制度从建立、中断到恢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世纪英国出庭律师制度形成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中世纪英国出庭律师与新中国成立初期律师的不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成立初期律师制度建立的意义。(8分)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20世纪80年代,拉美国家爆发债务危机,进入“失去的十年”。与此同时,新自由主义的经济思想因成功缓解“滞胀”而风靡全球。1989年,美国推出“布雷迪计划”,对拉美国家提供援助,并要求受援国进行经济改革。拉美国家的关税大幅度下调,非关税壁垒也大为削减。拉美各国对外资银行开放国内金融市场,外汇限制被取消,汇率自由浮动。政府出售大量国有企业,1990年拉丁美洲私有化收入是72.28亿美元,1991年则迅速扩张到180.81亿美元。各国还修改劳工法,使企业在雇佣和解聘工人时有更多的自主权,降低企业劳动力成本。
材料二
经过新自由主义经济改革,拉美经济一度恢复增长,但好景不长。外资涌入之后大肆收购各类资产,经济危机多次发生,经济大幅波动,失业问题严重,社会贫富分化严重,贫困问题仍然顽固存在。总体来看,新自由主义在拉美并没有起到类似于欧美那样的作用。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撖其籍《拉美新自由主义改革与贫困问题》
(1)根据材料一,概括拉美新自由主义改革的背景和措施。(8分)
(2)结合所学知识,针对材料二中拉美新自由主义改革带来的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6分)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1929年6月6日,西湖博览会在浙江杭州顺利开幕,国民政府中央政要亲莅会场,参观者达十万人。西博会历时128天,于10月11日闭幕。西博会规定出品范围“以国货为限,出品人以有中华民国国籍者为限”,出品须具有如下条件之一:现为国际贸易品及将来可为
国际贸易品者;在国内推销甚广者;有足供参考及改良者;对历史上学说上有足贡献者。出品征集物共分12大类,其后为扩大博览会范围,又制定了外国参考品的征集范围(如表3所示)。
表3
类别 | 细目 | |
染织工业类 | 棉、丝、麻、毛、草等原料与织就之布,纱、绉、绡、葛呢、绒、毯草席等织物编物及染色印花物品等 | |
工艺品类 | 工艺制造品如竹、木、藤、漆、陶瓷、绣料等器物及衣服、权度、钟表等 | |
机电工业类 | 各种机器工具电气电料等 | |
化学工业类 | 天然产物经化学作用而制成之品,如化妆品、肥皂、火柴、油漆、颜料、烛、纸、碱、毛革、橡皮制品 | |
矿产品 | 各种矿产原料等 | |
医药用品类 | 医用标本、器械、药物、药材等 | |
教育用品类 | 文具、标本、仪器、印刷机件、打字机、油墨及运动用品等 | |
文艺品类 | 文艺著作、书籍、字画、雕刻、泥塑、碑帖、刺绣、照相、影片、铜板、玻璃板、古玩、玩具、音乐用具等 | |
农产类 | 谷类、蔬类、果类、花草、茧、棉、麻、毛、木材、藤、竹、烟类、蜜蜡等 | |
饮食制品类 | 经加工制成之饮食品,如茶、果露、汽水、果、油、盐、酱、醋、酒、糖,味精、腊味、海味等 | |
动物类 | 鸟兽、水产、昆虫等 | |
革命纪念品类 | 革命纪念品、革命宣传品、摄影、烈士遗物及其他足供景仰物等 | |
外国参考品 | 机器类 | 毛纺、毛织、丝织、棉织、染色、电力、电信、原动力、汽车、电车、火车、制碱,印刷、炼钢、制纸、制等35类机器 |
原料类 | 染料、建筑材料、电料、化学肥料、医药原料及其他原料 |
——摘编自《中国早期博览会资料汇编》(七)
根据材料,就材料整体或者其中任意信息,围绕“西湖博览会”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中国近代史知识予以阐释。(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史实准确,表述清晰。)
江西省部分学校2024届高三3月联考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题号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答案 | C | D | A | B | D | C | A | C | B | C | B | A | D | C | D | A |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
17.(12分)
(1)特点:描写军旅生涯;豪放与婉约并存;具有说理色彩;蕴含家国情怀。(6分,每点2分,任答三点)
(2)时代背景:宋与少数民族政权对峙,战争频繁;理学逐渐兴起;科举与教育的发展;宋朝推行崇文抑武的国策。(6分,每点2分,任答三点)
18.(14分)
(1)原因:英国王权的逐步加强;普通法的发展;法律职业教育的发展;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6点,每点2分,任答三点)
(2)不同:
近代英国:为特定教育机构所垄断,属于自由职业者,须出身社会上层;(2分)
新中国成立初期:由国家任命,属于国家公职人员,不讲究出身。(2分)
意义:有利于司法公正(有利于避免冤假错案);体现了新中国对人权的保障;推动了法制事业的发展;促进了人民政权的巩固;推动了国家建设。(4点,每点2分,任答两点)
19.(14分)
(1)背景:拉美经济衰退;新自由主义经济思在拉美传播;美国的诱导与推动。(4分,每点2分,任答两点)
措施:大幅下调关税;开放国内金融市场;出售国有企业;强化企业用人自主权。(4分,每点2分,任答两点)
(2)建议:坚持国家经济主权;合理利用外资,实施适度的金融和外汇管控;国有企业与私营企业平衡发展,防止国有企业过度私有化;注意保护劳工权利;完善分配机制,提高低收入者收入;加强社会保障建设,保障贫困人口生活。(6分,每点2分,任答三点,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20.(12分)示例
论题:西湖博览会体现了近代以来中国人挽回利权的努力。(1分)
阐释:鸦片战争以来,随着中国国门洞开,西方列强开始对华经济侵略,对中国进行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中国的利权受到侵害。随着洋务运动的兴起及其工厂制度在中国的传播,实业家纷纷开设工厂,近代中国民族工业有了一定的发展。西湖博览会以国货为限,征集到了包括各类工业品在内的许多国货,这就是当时中国利权逐步挽回的例证。可是,近代中国民族工业薄弱,国家需要凝聚各方面力量,加快实业的发展,以挽回更多的利权,而举办博览会就可以起到交流产品、发展生产的目的,博览会列出外国参考品,也有学习西方先进产品,仿制后替代的意图。西湖博览会召开时,南京国民政府开始大力开展经济建设,还宣告关税自主,并公布国定《进口税暂行条例》,这有利于国货出口,因此博览会强调国际贸易商品在展会中的重要地位,反映出中国人开拓世界市场、繁荣社会经济的愿望。(9分)
总之,西湖博览会是近代中国社会发展成果的展示,激励国人开拓创新,为实业救国而努力。(2分)
点击阅读原文下载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