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网信辽宁"关注我

  11月12日,第十五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在珠海开幕,展馆面积和展品数量创历史新高。由沈阳航空产业集团等19家单位组成的沈阳展团携95件展品惊艳亮相,部分展品的核心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填补了国内空白。

  沈阳展团特设展区位于11号展馆,以“根在沈阳,魂在航空”为主题,由沈阳市国防科工办和沈阳航空产业集团承建,面积418平方米,重点展示了沈阳本地19家单位的95件展品。据介绍,这些参展展品及应用技术均属本行业领域佼佼者,部分展品的核心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填补了国内空白。

  展区内,以配有尾焰发光造型的歼35飞机模型以及航空发动机截面造型作为设计亮点,共分为“整机总装、关键零部件、机载系统、航空服务”四部分,以丰富的展品和雄厚的技术实力充分展现了沈阳航空产业深厚的历史积淀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在现场,一架充满科技与未来感的飞行器成了吸睛焦点。据介绍,此款飞行器为沈阳航空产业集团联合意大利曼塔公司共同开发的全球首架混合动力倾转涵道式eVTOL概念机ANN-6。该飞行器座舱为“1飞行员+5乘客”布局,采用了国际领先的混合动力和倾转涵道技术,是沈阳航空产业集团践行高品质国际合作、带土移植合作的成果。垂直起降场景下航程为300公里;短距起降场景下,航程可达1000公里。据悉,沈阳航空产业集团与意大利曼塔公司年内将组建合资公司,联合航空工业设计团队开展样机试制,计划2025年末实现首飞。

  展位中的互动体验区域人头攒动,热闹非凡。该区域运用大量AR、VR等沉浸式互动技术,设置飞行模拟舱等体验设施,实现了学术性、趣味性和互动性的有机结合,为观众带来身临其境的全新体验。

  此外,还有我省首架“他机试飞”中试验证平台无人机在室外展区展出。该飞机是沈阳航空产业集团与沈阳航空航天大学校企深度合作的代表性成果,飞机以高升限、长航时、模块化为主要设计特点,最大起飞重量1100公斤、载荷200-300公斤,翼展15.6米,航时可达20小时以上。目前已与601所、哈尔滨工业大学、中航系统工程研究所等多个单位建立意向合作,将开展量子导航、5G蒙皮等多项新技术的中试验证,未来还可根据市场需要改进改型量产,用于应急救援、通讯中继等领域。

  沈阳航空产业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集团将继续发挥链长单位作用,与央企及重点配套企业紧密合作,在载体建设、金融服务、智能制造等方面持续发力,打造完整航空产业生态链条,不断提升本地化配套率。

  航展期间,举办了沈阳航空航天产业链珠海招商推介会,沈阳航空产业集团及沈阳市各区县签约项目45个,投资额达155.72亿元,涵盖低空物流、精密加工、无人机研制等多个领域。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来源辽宁日报·辽望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