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随着行业转型升级和企业用工成本的增加,纺企借设备升级,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已成常态。说起设备升级,很多纺织企业迟迟不愿行动,其一方面是因为资金问题,另一方面,他们对升级后的效果也持怀疑态度。设备升级会给企业带来怎样影响?纺机网给大家找了三个成功案例。


浙江庆茂纺织:月产量提高到500万米

一万多平方米的纺织车间内,满满当当的摆着上百台纺织机器,穿梭其间的却只有寥寥数人。而在车间上空,纵横交错的铁质链索像轨道一般布满,吊着的一锭锭棉纱根据所需自动移动调整。


“这就是世界最先进的粗细联,从德国进口,全自动控制,完全不需要人力操作,只要设置好程序。”浙江庆茂纺织印染有限公司是袍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内的一家港资企业,总经理王紫辰操着不太标准的普通话热情的向记者介绍,“原来不同棉纱锭之间都需要人力去搬运,现在这种基本都用机器代替了,减少了大量的人力。”



【庆茂纺织车间】


庆茂纺织一直以生产中高端面料为主,产品主要出口欧美、日本等地,美国联邦调查局工作服面料就采购于庆茂。目前,庆茂纺织在设备上投入了4个亿,由原来制作每吨纱需29人成功减少到了每吨纱8人,人员减少的同时企业生产效率却稳步提升,由过去每月生产200—250万米布提高到了每月500万米。


李天源:以后只要1个人就行

在华峰生态纺织材料产业园3号厂房,一台台崭新的织造机不停在运转。“这是从德国引进的卡尔迈耶高端织造设备。”华峰纺织研究院副院长李天源介绍,卡尔迈耶是纺织行业的尖端设备,具有运作平稳、操作简便、产量高等优点,“传统的纺织设备一分钟约400转,卡尔迈耶可达到600转,生产自动化程度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华峰纺织新材料产业园内,部分设备正在试产)


引进设备,旨在提高生产效率。目前,产业园共有120台高端织造机,其中仅3号厂房就从德国引进了42台卡尔迈耶设备。这种设备每台价值500万元,算下来,一个1万平方米厂房就投入2亿多元。


 “市场需求变化快,老设备的产能及所产的品质难以跟上。要让产品在市场上有竞争力,须舍得投入。”李天源说,近年来,华峰不断从德国、日本、意大利等引进先进设备和技术,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还使产品附加值倍增。


华峰在不断引进先进设备的同时,充分调动集团科研力量,进行再创新。如,引进“卡尔迈耶”后,华峰还采用自主研发的高温热压不伸缩技术,让产品更稳定、更优质,更具市场竞争力。


传统的生产设备操作复杂,劳动强度大,因而纺织企业招工难度大。如何实现“机器换人”?华峰公司已与东华大学、中国工程院俞建勇院士合作,在上海设立华峰研究院,并在莆田设立院士专家工作站,共同研发智能化车间,开发运动鞋材智能生产系统,推进鞋材生产流程自动化、智能化,实现智能制造。“这项智能化系统已开发成功,不久将投入运用生产。目前一个需用300个工人的车间,以后只要1个人就行。”李天源说。


乐高印染:超千万返修费降为零

在“乐高印染”车间里,17道程序的流水线上都安装了电脑。每隔不远,工人身旁就有一台工作电脑,上面实时显示着订单流水号、工作进度等信息。“这套信息管理系统就是我们的智慧大脑,由公司联合杭州企业量身定制,实现印染全程、全员监控。”公司财务总监龚正清介绍,从下订单开始,每米布都要经历翻布缝头、汽蒸、预定型、进缸、出缸、成定、出库等工序,哪道工序没有执行到位,系统都会发送提醒短信纠正。



【绍兴柯桥区委书记徐国龙在浙江乐高印染有限公司】


全自动检验包装环节,一捆捆处理好的成品布料在环形流水线上自动打卷完毕后,准确分送到手推车上。布匹上标注着二维码及客户公司名称、缸号、品种、规格、色号等信息,实现信息全程可追溯。


或许,电脑操作机器并不稀奇,可是从生产到管理到考核,所有流程都做到互联互通,这对印染企业来说,在国内还是第一家。

我在日本看到,他们20多台染缸只有6个人在操作,在我们国内的话起码30个人在操作。我们现在已从韩国、日本引进助剂输送系统,可以真正做到电脑控制,大大减少人为的出错率。”“乐高印染”董事长王华明表示。


有了精准的智能化控制,“乐高印染”之前每年超过千万元的返修费用现在几乎降为零。去年“乐高印染”的出口减少了四成,可是净利润不降反升,利润率超过15%,公司实现产值2.2亿元。




当然借助设备升级来提高竞争力的不止这些企业,越来越多的纺企把目光聚焦于高科技。浙江绍兴永利印染有限公司,仅在采购机控电脑这一项就花了1000多万元,新厂区整体投资超过4亿元。“我们现在的低端产品一律取消了,必须都是中高端以上的产品。”公司总经理吴艳芳说。同样,在天宇印染公司的新厂房里,定型机、染缸、脱水机等设备被装置在不同的楼层,全部是意大利、德国等一流的品牌设备,企业负责人说,这些设备足足花了3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