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旅游市场在2022年实现较快恢复,并在2023年前七个月继续保持稳步恢复态势。伴随长期压抑的旅游需求不断释放和国际游客的信心水平不断提升,国际旅游市场恢复水平持续提高,或将在2024年超过2019年水平。
尽管面临包括经济形势和地缘政治不确定性等在内的多种挑战,但是随着更多国家/地区取消或进一步放宽国际旅行限制,长期压抑的旅游需求不断释放和国际游客的信心水平不断提升,2022年国际旅游市场出现大幅恢复,国际旅游人数和收入恢复到2019年的六成以上。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UNWTO)公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全球共接待国际游客9.69亿人次,是2021年的两倍,恢复至2019年水平的66.2%;2022年全球国际旅游收入约为2.07万亿美元,回升至2万亿美元大关,同比增长71.9%,达到2019年水平的73.1%(见图1)。
全球各地区的国际旅游市场均有明显恢复,且部分地区的国际旅游收入增长水平高于国际平均水平(见图2)。从国际游客接待规模来看,中东地区的恢复力度最为强劲,恢复至2019年的90%;欧洲在2022年接待国际游客5.95亿人次,恢复到2019年的80%;美洲和非洲的国际游客接待规模分别恢复至2019年的71%和67%;亚太地区的国际旅游恢复相对较慢,国际游客接待量恢复至2019年的 28%,但与2021年恢复水平相比(不足10%),仍有显著的回升。从国际旅游收入来看,2022年欧洲的表现最为抢眼,恢复到2019年的87%;非洲、中东和美洲的国际旅游收入水平也有较好的恢复,恢复至2019年的七成上下;亚太地区的恢复相对较慢,仅恢复至2019年的28%。
尽管面对经济和地缘政治的多重挑战,国际旅游需求仍表现出非凡的韧性。2023年1-7月,国际旅游市场的恢复水平进一步提高,部分地区已接近甚至高于 2019年的水平。2023年第一季度,国际旅游人次已达到2019年同期水平的 80%,在第二季度恢复至2019年同期水平的85%,并在2023年7月一度达到 90%。UNWTO于2023年9月发布的《世界旅游晴雨表》显示(见图3),在第二季度以及北半球夏季初期的强劲旅游需求推动下,2023年1-7月,全球共接待国际游客约6.98亿人次,比2022年同期增长了43%,恢复至2019年水平的84%。
2023年1-7月,在主要客源市场需求的推动下,欧洲、美洲、亚太、中东和非洲五大区域板块的国际旅游市场均呈现强劲的恢复态势。根据UNWTO发布的最新数据,中东地区引领国际旅游市场的恢复。中东国际游客接待量与2019年相比增加20%,欧洲、非洲和美洲分别恢复至2019年的91%、92%和87%;与2022年相比,亚太地区的恢复速度明显加快,恢复至2019年的61%。UNWTO预计2023年全年将恢复到2019年的80%-95%。根据2023年9月的调查,超一半(57%)的UNWTO旅游专家小组专家认为2023年9-12月的发展前景更好,三成(30%)的专家预计不会有特别的变化,只有14%的专家认为情况可能会变差。专家们对2024年和2025年的发展预期较为乐观。绝大多数 (79%)的专家认为所在国的国际旅游市场在2024年或之前将恢复到2019年水平,少数专家(21%)则表示要在2025年或以后。未来,充满挑战的经济环境, 包括持续的通货膨胀和不断上涨的油价等,仍然是国际旅游市场稳步恢复的主要制约因素。此外,俄乌冲突以及其他日益加剧的地缘政治紧张局势也将继续带来下行风险。
随着我国疫情管控政策的调整,入境签证的恢复标志着我国入境旅游的重启。在入境限制政策的逐步放宽和取消以及入境签证便利化的带动下,入境恢复呈稳步加速态势。其中,港澳台市场是入境旅游市场恢复的引领者,需求更具刚性的商务市场相对于观光休闲市场而言恢复得更快。
2022年,我国入境游客接待规模继续减少。全年,我国接待入境游客共 2525万人次,比2021年减少113万人次,同比下降4.3%,与2019年相比下降82.6%(见图4)。
与2021年类似,需求更具刚性的商务、留学及探亲市场依旧是支撑我国入境旅游的基础市场。其中,持续频繁的国际经贸往来和国际资本流通促成更多必要的来华商务旅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22年全年,我国货物进出口总额达42.1亿元,比上年增长7.7%;我国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金额 1891亿美元,同比增长8.0%;全年对外非金融类直接投资额1169亿美元,同比增长2.8%。稳步增长的货物和资金往来意味着一定规模的经贸、科技、物流等人员必要的来华商务旅行,其构成了入境市场的基础支撑。我国各类入境签证政策不仅恢复到2019年水平,还配套出台了一些便利化措施。2023年3月15日起,我国恢复2020年3月28日前签发且仍在有效期内的签证入境功能;驻外签证机关恢复审发外国人各类赴华签证;口岸签证机关恢复审发符合法定事由的各类口岸签证;恢复海南入境免签、上海邮轮免签、港澳地区外国人组团入境广东免签、东盟旅游团入境广西桂林免签政策。从5月1日起,我方允许 APEC商务卡虚拟卡的持卡者入境;从7月26日起,我国恢复对新加坡、文莱的单方面免签政策。自8月上旬以来,我国驻外大使馆、总领事馆等机构规定在2023 年底前,符合条件的一次或两次入境的商务、旅游、探亲、过境、乘务类签证申请人可免采指纹。9月20日上线的新版中国签证申请表大幅减少了文字性填报内容, 缩短了申报者的填写时间。针对广交会、进博会的各国客商,更是在免预约、免采指纹的基础上,凭邀请函即可在任一我驻外使领馆申请签证。10月1日起,中俄正式实施互免团体旅游签证协定。11月10日起,中国和哈萨克斯坦互免签证协定正式生效,哈国公民来华旅游单次停留不超过30日,每180日累计停留不超过90日者可免办签证。11月17日起,我国对挪威公民实施72/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 该政策适用国家范围增至54个国家。11月24日,外交部发言人宣布,为便利中外人员往来服务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对外开放,中方决定试行扩大单方面免签国家范围,对法国、德国、意大利、荷兰、西班牙、马来西亚6个国家持普通护照人员试行单方面免签政策。2023年12月1日至2024年11月30日期间,上述国家持普通护照人员来华经商、旅游观光、探亲访友和过境不超过15天,可免办签证入境。与此同时,入境健康管理也逐步放宽并最终取消。根据《关于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的总体方案》,优化中外人员往来管理是主要措施之一, 自2023年1月8日起,我国取消了入境后全员核酸检测和集中隔离,取消“五个一”及客座率限制等国际客运航班数量管控措施。来华人员在行前48小时进行核酸检测,结果阴性者可来华,无须向我驻外使领馆申请健康码。自4月29日起, 所有来华人员可以登机前48小时内抗原检测代替核酸检测,航空公司不再查验登机前检测证明;自8月30日起,来华人员无须进行入境前新冠病毒核酸或抗原检测,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入境健康申明卡》中不再进行相应填报;自11月1日零时起,取消出入境旅客全员海关健康申明卡的申报要求。在入境旅游全面重启的背景下,入境旅游市场稳步恢复。根据国家移民管理局的数据(见图5),2023年前三个季度,中国港澳台居民和外国人出入境人次已经恢复到2019年同期的六成以上。其中,港澳台市场引领了入境旅游市场的恢复,港澳台居民出入境人次恢复至2019年的73.3%,这一恢复比例远高于外国人 (35.1%)。分季度来看,无论是外国人还是中国港澳台居民出入境人次均呈加速恢复态势,第三个季度分别恢复到2019年同期的50.3%和90.4%,远高于第一季度的15.0%和52.7%。
从细分市场来看,观光休闲市场的恢复慢于商务市场。入境旅行社纷纷表示, 2023年接待的入境游客中,商务客人占比较2019年明显提升,且其恢复速度快于主要以观光休闲为目的的团队游客。与移民局公布的外国人和中国港澳台居民出入境人数相比,由旅行服务商接待的团队观光市场的恢复不容乐观,也意味着观光休闲市场恢复较慢。全国旅行社统计调查报告显示(见图6),2023年上半年,全国旅行社入境旅游外联和接待的入境游客分别为19.6万人次和47.8万人次,与 2019年同期水平相比分别仅恢复至3.3%和5.6%。同样地,伴随入境限制政策不断放宽,在第二季度,旅行社入境旅游外联和接待人次的恢复水平也有所加快,分别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5.6%和8.7%,明显高于一季度的0.7%和1.4%。在入境便利政策的推动下,尤其是8月的入境申请人临时性免采指纹以及9月份的入境签证申请表简化等,加之,三季度是入境旅游旺季,下半年旅行社入境旅游外联和接待游客规模将有更好的恢复。
伴随国际航线的不断恢复、入境供应链的持续修复及2023年和2024年各级旅游目的地及市场主体的积极推广,入境便利度有望进一步提升,预计2024年我国入境旅游将迎来更好的恢复局面。初步估计2024年,外国人入境市场将恢复到 2019年的五成左右,港澳台入境市场或将实现正增长。当然,也要看到,中国依然面临周边国际旅游目的地国家的较大竞争压力。未来,我国需在国家战略层面促进入境旅游振兴,充分发挥入境旅游在刺激消费尤其是提升国家形象方面的重要作用,并在各级目的地不断完善的基础上打造优质产品,提升入境游客的文化体验感。
周边国家先于我国重启入境旅游,在抢占国际客源时占据先机。当前,随着全球国际旅游市场的加快恢复,周边旅游目的地国家正在通过优化签证政策、实行旅游促销计划等措施提升各自的国际旅游竞争力,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中国周边的旅游目的地国家,如日本、韩国、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越南、 柬埔寨和菲律宾等,入境旅游恢复步伐快于我国。UNWTO统计数据显示,2023 年1-7月,这些周边国家的入境旅游加快恢复,入境游客接待规模普遍恢复至 2019年的六成以上,个别国家如柬埔寨,其恢复度甚至接近2019年的八成。不少入境旅行服务商反映,对于有意愿来亚洲旅行的欧美游客而言,日韩对中高端市场更具吸引力,而周边东南亚国家则以更高的性价比对中低端市场更具吸引力,相比之下,我国对欧美游客到访的吸引力有所下降。入境旅游发展面临的系列障碍需要从中央层面进行统筹协调。入境旅游在刺激消费,尤其是提升国家形象方面,可通过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发挥强有力的作用。因此,应将促进入境旅游发展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制定国家层面的促进战略、计划,成立专门的协调机构。要继续推出包括签证便利化、航权开放、购物免退税、 专业推广等在内的“组合拳”,创造性地解决签证、支付、通信、住宿资质等方面的问题。针对签证问题,在简化签证申请内容的同时,建议尽快实施电子签证。同时,要联合市场主体加大在境外传递来华入境旅游指南/攻略等信息的力度,方便潜在入境游客获取准确翔实的签证信息,尤其是72/144小时过境免签的具体申办手续和流程。并为其提供货币兑换、安全、旅游保险、气候、在华吃住行等方面的建议,分享实用的手机APP、下载及使用流程等信息,逐步降低海外民众对来华旅行障碍的感知。在我国京西沪桂广等经典旅游观光线路的基础上,全面推进国家公园、国家文化公园高质量建设,打造青海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桂林世界级旅游城市、长江国际黄金旅游带等一批高质量国际旅游目的地,持续开发适合境外市场的休闲度假产品。依托我国进博会、广交会、服贸会、西博会、消博会、旅交会等重要展会平台,积极推进中外经贸文化交流,邀请境外旅游批发商、零售商来华参观考察, 推广新的产品和线路。根据不同客源地区的兴趣偏好和消费行为,设计定制化、 个性化、具有针对性的文旅产品,鼓励市场主体针对特定入境客群(商务游客、 中高端客群)推出定制游,推出更多具有老百姓生活气息的线路和产品,促进民心相通,为入境游客提供更加立体生动的体验。要重视入境游客满意度调查,为产品优化提供有益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