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2日上午,2025年省两会新闻发布会第三场:经济社会发展主题新闻发布会在云南海埂会堂召开,介绍一年来云南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工作情况、取得的成绩及下一步工作并回答记者提问。

2024年全省经济运行总体平稳
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
2024年,全省上下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锚定“3815”战略发展目标,围绕守底线、稳支撑、增动力、上台阶的总体思路,坚持难中求进、干中求进、变中求进、稳中求进,全力抓项目、帮企业、育产业,经济运行总体平稳,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完成31534亿元、增长3.3%,成绩来之不易。
许多方面发生令人鼓舞的可喜变化
突出表现在六个方面
↓↓
粮食总产量达1993.5万吨,实现“十三连增”。农业投资规模连续3年保持全国前列,“1+10+3”重点产业持续壮大,茶叶、鲜切花、核桃、咖啡、橡胶等种植面积和产量稳居全国第1位,全链条产值突破2.7万亿元。大力推进种业创新,建设35个省级种业基地,组建129个农业科技服务团,试验示范推广新品种新技术1500多项。全省农业企业达17万户、增长14%,其中,县级以上龙头企业8000多户,覆盖全部州县和90%以上行政村,“绿色云品”畅销海内外。
“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叫响全国,婚拍旅拍、户外运动、演艺经济等新产品新业态接连涌现,全省实现旅游总花费1.14万亿元。过境免签政策扩展到9个州(市)、时间延长到240小时,全省接待入境过夜游客增长168%。“旅居云南”成为新时尚,旅居人数达390万、增长20.7%,涌现出曲靖土瓜冲、文山六郎城等一批乡村旅居典型。旅游促就业、促增收、促消费的作用更加凸显。
清洁能源开发全面提速,全年新增新能源装机1612万千瓦,新能源装机突破5000万千瓦、成为全省第2大电源,电力总装机突破1.5亿千瓦。电力供给能力持续提升,全部发电量4646亿千瓦时、增长12%,其中,风电、光伏发电量分别增长34%、156%,全社会用电量2788亿千瓦时、增长11%,西电东送超过1600亿千瓦时。在“双碳”背景下,“绿电+先进制造业”成为最具竞争力的新优势。
务实推进“一带一路”南向国际陆海大通道建设,开行“粤滇·澜湄线”“京滇·澜湄线”国际货运班列,中老铁路客货两旺,累计发送旅客超4500万人次、货物超5000万吨。构建沪滇“16+16”园区共建体系,磨憨、瑞丽、河口沿边产业园区落地亿元以上项目11个,“2+3”园区累计到位省外资金708亿元。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第八次领导人会议在昆明成功举行,南博会、腾冲科学家论坛等成果丰硕。
全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累计消除监测对象风险70.6万人,人均纯收入1万元以下且有劳动能力的脱贫户和监测户基本实现动态清零。总结推广“334”“622”等利益联结模式,联农带农机制覆盖率提升至65%。盘活闲置资产“招小商”,办好“家门口的务工车间”,带动吸纳就地就近就业4.6万人,推动5.9万有就业意愿的返乡回流人员全部就业。就业大局稳定,全年城镇新增就业51万人,城镇调查失业率5%,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547.3万人。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5.3%,其中,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7%,均高于经济增速。
坚持干字当头
扎实做好2025年经济社会发展工作
重点抓好六个方面工作
↓↓
坚定不移大抓项目、大抓工业、大抓招商引资,加快构建符合云南实际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资源经济在“换”字上下功夫,重点是:做强绿色能源支撑,2025年再开工、投产新能源项目各1600万千瓦以上,优化新能源成本疏导机制,在春节期间实行深谷电价,降低用电成本、促进电力消纳,充分体现云南电力量足、价优、含绿量高的优势,支撑绿色先进制造业发展。服务好绿色铝、硅光伏、新能源电池等龙头企业发展,大力开展链主招商,新落地一批延链补链强链项目,推动产业向价值链中高端延伸。加强产学研精准对接,依托云南高等研究院等新型研发机构,助力新材料、生物医药等重点产业实现研发突破、提升核心竞争力。
园区经济在“聚”字上下功夫,重点是:抓住国家开发区公告目录调整机遇,力争更多省级园区进入国家公告目录,推动符合条件的县区新设一批产业园区。加强开发区综合评价、分类管理,体现扶优扶强,优化资源配置。建立利益分享机制,推广园区共建、园中园等模式,抓好“16+16”沪滇产业园区共建。
口岸经济在“促”字上下功夫,重点是:提升口岸承载能力,推动降低物流成本,大力发展边民互市落地加工,构建“口岸+通道+市场”协调发展的开放组合。
以更精准措施促进消费。加力落实好“两新”扩围政策,预拨资金加快消费品以旧换新奖补兑付;抢抓春节、元宵“两节”消费旺季,举办系列促消费活动,切实提振消费。持续深化“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全力推进“旅居云南”三年行动,建设一批旅居重点村镇,力争今年旅居人数达600万人,发挥旅游带动作用。
以更大力度抓项目促投资。抢抓国家“两重”和超长期特别国债加力、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扩围等政策机遇,建立政策清单、项目清单、晾晒清单,加强项目谋划储备,承接好国家政策。用好我省谋划、前期、开工、竣工“四个项目库”和未开工、已开工未入库、资金支付进度慢及投资完成滞后“三张清单”,实施投资项目攻坚,推动项目按期开工、按期投用。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抓实季度重大产业项目开工,推进一批高质量产业项目落地。用好向民间资本推介项目平台,完善投贷联动机制,推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新机制落地,持续扩大民间投资。
启动新一轮优化营商环境三年行动,办好“10件惠企实事”,持续开展“厅局长坐诊、巡诊、上门问诊”,全力帮助企业解决困难问题。提级开展与民营企业常态化沟通交流,制定政商交往“正面、负面、倡导”三张清单,打造亲清政商关系。推进“六上”企业培育,推动经营主体多起来、活起来、大起来、强起来。用好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拓展融信服平台应用,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
坚持以辐射中心建设为统领,统筹推进口岸、通道、沿边产业园区等建设,塑造对外开放新优势。提速建设“一带一路”南向国际陆海大通道,加快中老铁路沿线开发,常态化开行“澜湄快线+”国际货运班列,将昆明打造为国际班列集结中心。出台支持沿边产业园区建设若干政策2.0版,全力推进沿边产业园区建设,探索“一企两国两厂”跨境产能合作,加快纺织服装、电子信息等产业发展,签约落地一批重大项目。
以更高标准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做到“带污染的钱再多也不赚,带污染的项目再大也不要”。持续推进普洱、澄江、水富、屏边4个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抓好绿电认证和重点产品碳足迹核算,加快推进省级零碳园区建设,拓展绿电应用场景,推动绿电高价值实现。深入实施钢铁、水泥等6大行业节能降碳专项行动,坚决完成“十四五”能耗强度下降目标。
促进高校毕业生、脱贫人口、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加强就业困难群体帮扶。推广“幸福里”就业服务做法,盘活闲置资产招“小商”,建设一批“微工厂”,办好“家门口的务工车间”,让群众挣钱顾家两不误。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补短板,解决好教育、医疗、养老等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2025年,在国家超常规逆周期调节政策支撑、系列区域重大战略加持下,我省能源、资源、生态、区位等优势将加快转化为发展优势,省发展改革委有信心、有基础、有条件完成好2025年经济社会发展各项目标任务。近期,省政府已经就推动一季度良好开局、打好2025年稳增长政策组合拳、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等作了部署,省发展改革委将会同省级有关部门,扎实努力把经济工作一项一项、一件一件抓具体,推动一季度良好开局,全力以赴实现“三年上台阶”目标。
2024年,全省财政系统在省委、省政府领导下,围绕中心、服务大局,顶压前行、攻坚克难、难中求成,全力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扎实推进财政改革发展,以财政运行之稳促经济社会发展之进。
重点体现在六个方面↓↓
财政收支运行稳中有进
支持经济发展稳中加力
民生福祉保障稳中有升
政府债务管理稳中减压
基层财政运行稳中有序
财政监督管理稳中提质
2025年,省财政厅将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各项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各项工作要求,认真落实好省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以及审议通过的预算报告,落实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扎实推动财政改革发展提质增效,着力打造健康财政、安全财政、发展财政、民生财政、质效财政。
协同发力保持财政平稳运行
集中财力支持经济回升向好
精准保障持续增进民生福祉
统筹兼顾兜准兜牢风险底线
深化改革提高财政治理效能
2024年,面对外部压力加大、内部困难增多的复杂严峻形势,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省委、省政府团结带领全省各级各部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化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紧扣“一个跨越”、“三个定位”,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锚定“3815”战略发展目标,按照守底线、稳支撑、增动力、上台阶的总体思路,坚定不移发展壮大资源经济、园区经济、口岸经济,持之以恒推进市场化、产业化、法治化、生态化、数字化进程,落实落细存量和增量政策,扎实推进稳增长解难题优环境百日攻坚行动,全力以赴抓项目、帮企业、育产业,难中求进、干中求进、变中求进、稳中求进,推动全省经济运行总体平稳,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稳步推进,走好了“三年上台阶”承上启下的关键一步。
主要经济指标运行情况如下↓↓
农业生产总体平稳
工业经济稳中有升
服务业平稳增长
建筑业及房地产业持续回升
电力生产平稳有序
市场消费稳步回暖
固定资产投资降幅大幅收窄
总体上看,2024年全省经济实现了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高质量发展成色十足,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省委、省政府团结带领全省各族人民共同奋斗的结果,是云南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的全面体现,为实现“三年上台阶”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是我省“3815”战略发展目标“三年上台阶”的实现之年,也是“十五五”规划谋篇之年,全省各级各部门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下,按照省委全会、省委经济工作会和省两会确定的目标任务,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守正创新、先立后破,系统集成、协同配合,锚定“3815”战略发展目标,坚定不移发展壮大资源经济、园区经济、口岸经济,进一步巩固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的基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云南篇章。
2024年云南工业经济发展情况如何?
一起来看
↓↓
2024年,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锚定“3815”战略发展目标,持续聚焦新型工业化这个关键任务,一体推进“三大经济”,大抓产业、主攻工业,工业高质量发展稳步推进。
2024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3%,高于1—11月0.4个百分点,与全省GDP持平,对GDP增长的贡献为27.9%,工业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达31.2%,保持行业第1位。
大力发展“绿电+先进制造业”,过去的一年,工业“新三样”对规模以上工业增速贡献率达到20.8%,有色金属等“老三样”转型升级加快,全省十种有色金属产量达819.45万吨,占全国比重的10.35%,再创历史新高。“特三样”发展能级不断提升,装备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9%、17.7%,生物制品、储能等一批新兴产业正蓄势积能。园区载体作用进一步夯实。深入开展园区规模和质量提升行动,全力打造9个国家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一园一策”打造首批7个千亿级园区,滇中稀贵金属集群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名单,实现零的突破,文山三七精深加工产业集群入选国家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名单,省级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达19个,绿美园区达58个。
靶向培育规上工业企业,实施专精特新企业培育三年行动计划,持续完善“选种、育苗、培优”全周期培育体系,持续推动“三进”经营主体。去年,全省规上工业企业达到5515户,较2023年净增431户,为近3年来最多;中小企业户数突破145万户;创新型中小企业达3019户、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达1543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85户。
深入开展工业互联网一体化进园区“百城千园行”活动,加快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升级,大力培育“灯塔工厂”、“数智工厂”。打造5G+创新应用平台建设8个,培育5G工厂4个,累计培育20家数字化转型标杆企业,建成34个工业互联网平台,培育6家“数智工厂”、27家“小灯塔”示范企业、4个中小企业集群“链式”转型项目,昆明入选全国第一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
积极推进创新平台建设,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达14家、企业技术中心达534家。加快绿色制造体系构建,全省磷石膏综合利用率达到78%左右,零碳园区、绿色低碳示范园区、零碳工厂分别达10个、10个、18个,全省入选国家重点行业能效“领跑者”企业数全国排名第5、西部地区第1。
获批建设昆明国际通信业务出入口局,成功举办第一次南亚东南亚数字合作会议。成功举办2024中国产业转移发展对接活动(云南),一批关键性项目落地。积极推动沿边园区“2+3+N”发展格局,面向南亚东南亚纺织服装产业集群初步形成。
2025年,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及省委经济工作会议,以及刚刚闭幕的省两会精神,锁定全年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等各项主要目标任务,坚定信心、积极作为、攻坚克难,全力抓项目、帮企业、育产业,奋力完成各项工作任务,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
2024年云南主要调查数据情况如何?
一起来看
↓↓
2024年,全省各地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三农”决策部署以及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认真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提升。全省粮食总产量1993.5万吨,比上年增加19.5万吨,增长1.0%,粮食再获丰收。其中,夏粮产量264.1万吨,增长1.1%;早稻产量13.1万吨,增长9.8%;秋粮产量1716.3万吨,增长0.9%。分品种看,稻谷产量452.9万吨,下降0.6%;小麦产量56.4万吨,增长1.8%;玉米产量1075.8万吨,增长2.5%;大豆产量34.1万吨,下降0.3%。
从粮食播种面积和粮食综合单产来看,全省粮食作物总播种面积6370.3万亩,比上年增加5.4万亩,增长0.1%。粮食综合单产312.9公斤/亩,每亩产量比上年增加2.8公斤,增长0.9%。
2024年,全省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居民收入稳步增长,消费需求有效释放。全年全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932元,比上年名义增长5.3%,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5.1%。收入增长速度快于经济增长速度。
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5312元,比上年名义增长4.0%,实际增长3.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450元,比上年名义增长6.7%,实际增长6.3%。
从收入来源看,全省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经营净收入、转移净收入分别比上年名义增长5.7%、6.5%、5.6%,财产净收入比上年名义下降0.5%。人均工资性收入、经营净收入、转移净收入、财产净收入占收入比重依次为52.3%、22.7%、16.8%和8.1%。
全年全省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2280元,比上年名义增长6.1%。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9755元,比上年名义增长5.0%;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6214元,比上年名义增长7.0%。
2024年全省居民消费潜力不断释放,农村居民消费支出较快增长,与城镇居民相对差距进一步缩小,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为城镇居民的54.5%,占比较上年扩大1.0个百分点。
全年全省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值为5.0%,比全国低0.1个百分点。从前期数据看,全省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值一季度为5.2%,上半年为5.0%,前三季度为5.1%,全省就业形势总体稳定。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比上年上涨0.2%。分类别看,食品烟酒价格下降0.1%,衣着价格上涨1.0%,居住价格上涨0.1%,生活用品及服务价格上涨0.8%,交通通信价格下降2.4%,教育文化娱乐价格上涨2.0%,医疗保健价格上涨1.5%,其他用品及服务价格上涨3.6%。在食品烟酒价格中,猪肉价格上涨5.3%,牛肉价格下降10.7%,鲜菜价格上涨2.0%,鲜果价格下降0.1%,粮食价格上涨1.4%。
2024年,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保障和改善民生,千方百计增进民生福祉,全省粮食产量再创新高,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就业形势总体稳定,价格运行总体平稳,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升,民生保障有力有效,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人民群众获得感持续增强,进一步体现了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民生发展成色。
发布会上
还有这些精彩问答
2024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内外部环境以及经济运行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省委、省政府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各项决策部署,紧扣“三个定位”,锚定“3815”战略发展目标,难中求进、干中求进、变中求进、稳中求进,全力以赴抓项目、帮企业、育产业,稳住了经济基本盘,全年经济总量超3.15万亿元,增长3.3%,比前三季度加快0.3个百分点,主要经济指标承压增长、运行总体平稳。从全年来看,云南经济“稳”的基础不断夯实、“进”的动能不断增强,主要有以下三个特点:
来源:云南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