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海洋经济总量连续30年全国第一 2024年生产总值突破2万亿元】 广东省海洋经济总量已连续30年位居全国首位,2024年海洋生产总值突破2万亿元,其中海洋传统优势产业增加值突破6800亿元(同比增长7.5%),海洋新兴产业增加值达411亿元(同比增长8.3%)。海上风电累计装机容量达1251万千瓦,较"十三五"末增长10倍,跃居全国第一。广东已建成集研发、制造、安装、运维、检测于一体的海上风电全产业链,成功落地中广核阳江500千伏海上风电无功补偿站、南方电网三山岛柔直输电工程等首创性科技成果。创新推出全球单体最大抗台风型风渔融合网箱平台"伏羲一号"等标杆项目,构建"风电—制氢—甲醇—航运"绿色能源产业链。在8月31日深圳举行的广东海洋能源产业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研讨会上,中广核与深圳港集团、国家电投与谢和平院士团队分别就绿色船燃产供销一体化、海上风电驱动海水原位制氢技术等重大项目签约合作。
【广东实现规上企业首席质量官制度全覆盖 4.4万家企业建立质量提升核心机制】 广东省在9月1日"质量月"启动仪式上宣布,全省已建立首席质量官制度的企业达4.4万余家,实现规模以上企业全覆盖。该制度由企业董事长或总经理等高层管理人员担任"质量第一人",有效提升企业质量和品牌发展能力。广东在全国率先实施质量强省战略,推出《广东省质量强省建设纲要》,设立5亿元省质量提升发展基金,并在省级政府质量工作考核中10次获评最高等级A级,为全产业链质量提升提供有力支撑。
【广州出台25条措施扶持专精特新企业 未来三年投入超10亿元资金】 广州市近日印发《促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壮大若干措施》,推出25条扶持政策。未来三年各项惠企资金将超过10亿元,包括对新认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给予最高100万元奖励,对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给予最高150万元奖励。政策聚焦四大方向:构建"小微企业-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小巨人企业"四级梯度培育体系;降低企业创新成本,对新品首用装备按销售价格30%给予奖励,对技术改造给予最高500万元额外奖励;促进集聚发展,对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给予最高100万元奖励;强化要素保障,专精特新企业用地考核标准可调低不超过30%,并将企业高级管理及核心技术人员优先纳入人才保障计划。
【广州启用电动自行车专用号牌分四类号段规范7类民生服务行业】 广州市自9月1日起对从事外卖、快递等7类民生服务行业的电动自行车核发专用号牌,首张号牌"YA0001"由邮政快递企业获得。专用号牌采用黄底黑字设计,分为四个号段:"广州W"用于外卖配送、"广州X"用于公共设施抢修、"广州Y"用于邮政快递及报刊燃气配送、"广州Z"用于医疗环卫及消防救援等单位。新规要求专用号牌仅限业务使用,禁止私人用途,由行政主管部门确认车辆用途后核发,实现溯源管理和精准识别。
【25家深圳企业上榜2025中国民营企业500强 华为比亚迪腾讯跻身前十】 全国工商联8月28日发布的"2025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显示,深圳共有25家企业上榜。其中华为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腾讯控股有限公司分别位居第四、第五、第六名。此次500强入围门槛提升至270.23亿元,营业收入总额达43.05万亿元。深圳企业同时在其他细分榜单表现突出:10家深企入选中国服务业民营企业100强,20家深企入选中国制造业民营企业500强。榜单数据显示,500强企业研发费用总额1.13万亿元,平均研发经费投入强度2.77%,体现了深圳民营企业的创新实力。
【深港广创新集群跃居全球首位大湾区PCT专利申请量全球第五】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9月1日发布《2025年全球创新指数》,"深圳-香港-广州"创新集群首次超越日本东京-横滨集群,位列全球百强创新集群榜首。本次排名新增"风险资金投资交易量"核心指标,凸显创新成果转化能力。粤港澳大湾区表现亮眼,澳门-珠海集群连续第二次入围百强,大湾区内地9市PCT国际专利申请量位居全球第五。广东知识产权实力全国领先,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36.77万件,累计PCT国际专利申请量30.47万件,有效注册商标量906.46万件均居全国首位,区域创新综合能力连续8年保持第一。
【宝安区创新"三个一"融资对接模式 精准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 宝安区企业服务中心8月联合金融机构开展三场"三个一"融资对接会,采用"多对一"精准服务模式,成功为电子机电、外贸出口、高端制造等领域的优质企业提供定制化融资方案。宁波银行创新提出融资租赁方案盘活企业资产,中国银行等针对外贸企业推出"制造贷""出口极贷"特色产品,平安银行等为集成电路企业提供"科创贷""人才贷"等解决方案,融资需求达700-900万元。通过会前调研精准匹配、会后持续跟进机制,实现从"企业找钱"到"钱找企业"的转变,有效服务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为实体经济注入金融活水。
【宝安区暑期三大举措激活文体旅消费接待游客超408万人次同比增长15.3%】 宝安区2025年暑期通过"全域联票+数字营销+特色研学"三大举措激发文体旅商融合新动能。创新推出"票根经济"联动18家酒店、2家A级景点和34家商户形成消费闭环,投放150万元消费券撬动旅游消费815万元;联合深航开展抖音直播获得1250万曝光量,带动产品销售额突破2000万元;推出电音巴士研学线路开展超20场主题活动。数据显示,暑期接待游客总量408.59万人次,同比增长15.3%;过夜游人数135.74万人次,同比增长17.0%;旅游总收入26.84亿元,同比增长14.7%,限上住宿业营业额增速达6.8%。
【珠海联合港澳及中山江门启动诚信店实地评核共建湾区信用标准】珠海市发改局联合澳门消委会、香港品质保证局及中山江门相关部门,于8月28日组成跨区域评核团队,对香洲区餐饮、美容、汽修、文化教育、服饰等类型入围商户开展"珠海诚信店"实地评核。此次评核依据湾区统一诚信店评价标准,通过随机抽选、实地检查及问卷调查等方式,全面评估商户诚信经营状况。入围商户包括服务港澳学生的篮博士体育文化、老字号新海利海鲜城等代表性企业,标志着粤港澳大湾区在消费领域信用体系规则衔接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为打造"信用湾区"提供示范样本。
【珠海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提速装备革新激活"蓝色粮仓"新动能】 珠海市通过装备革新推动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全国首座可折叠自主升降网箱"珠海琴"、全球首艘水体自然交换型养殖工船"湾区伶仃号"等海工利器相继投产。其中"标准海"样板区项目采用"1+N"集群式养殖模式,总养殖水体达24.5万立方米,预计年产海鱼2500多吨,产值超9000万元。珠海创新研发矩形柱稳式座底设计、锚泊定位系统等关键技术,实现零碳无人值守和全流程智能化投喂。金融支持同步跟进,珠海农商银行推出"农企振兴贷"等涉海特色金融产品,累计发放涉海贷款近30亿元。2025年底珠海海洋牧场养殖水体将超150万立方米,海洋生产总值突破千亿元,为全国现代海洋牧场建设提供"珠海方案"。
【深中通办事项扩容至800项 公积金医保等高频服务实现跨城便捷办理】 中山市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9月2日宣布,深中通办事项由原388项增至800项,新增事项重点覆盖公积金、人社、医保和市监等高频率服务领域。目前中山可办理深圳事项388项,深圳可办理中山事项412项,涵盖商事登记、人才入户、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等常见业务。通过"i深圳""中易办"等平台实现公共服务双向进驻,两地建立协同办理机制,使群众异地办事不再来回奔波。典型案例显示,深圳参保人员在中山可直接办理医保报销,在深缴存公积金的中山居民可享受本地同等贷款待遇,显著提升跨城政务服务的便捷性。
编辑|朱玉琼 审核|杜诗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