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是新一届政府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之年,我们还将迎来党的二十大、杭州亚运会、省和绍兴党代会,大事喜事多、热点难点也多,做好今年政府工作至关重要。我们将紧紧围绕市委共富建设年、项目推进年、作风提升年总体部署,稳进提质、除险保安、塑造变革,全力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0%,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于经济增长,完成上级下达的能源和环境指标计划目标。重点做好九方面工作:
(一)重抓智造转型,加速振兴实体经济
坚持工业强市不动摇,启动工业倍增行动,加快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努力打造先进制造业强市。
推动产业提质增效。加快培育“163”产业集群,力争入围省“新星”产业群1个,力争全市规上工业产值、增加值分别增长13%、10%以上。长鸿生物一期达产,金达视讯一期、比亚迪项目一期建成投产,加快贝达药业、科元精化、蔚星科技等项目进度,谋划布局新能源汽车零配件产业。深入推进企业数字化改造,积极培育“未来工厂”,完成数字化改造100家,培育绍兴市智能制造示范车间8个,数字经济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0%以上。
加快园区腾笼换鸟。深化实施工业全域治理,全面摸清开发区(园区)企业、土地等家底,建立工业用地全生命周期管理机制,加速实现一码管企、一码管地、标准用地、平台做地、园区优地。完成剡湖街道工业全域治理试点,有序退出非化工企业和闲置企业。亩均税收5万元以下低效企业动态出清,力争规上工业亩均税收达25万元以上。
扶持企业长高长壮。完善“微成长、小升规、高变强、股上市”企业梯次培育机制,启动新一轮总部型企业培育行动,力争国家级“单项冠军”零突破,新增省级“隐形冠军”1家,新培育产值亿元以上企业10家、10亿元以上企业2家,力争规上企业总数达700家。加大企业上市和并购重组力度,力争市值超百亿企业1家、50-100亿企业3家以上,新增上市辅导企业2家,完成股改20家。鼓励行业骨干企业积极参与标准制定,新增“浙江制造”企业2家、“浙江制造”标准2项。
(二)重抓改革创新,加速培育内生动力
坚持人才强市、创新强市首位战略,大力推进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努力打造区域性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
持续推进数字化改革。优化升级“城市大脑”,加强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建设,打造实有人口、越剧等10大专题库,争创省级数字孪生试点和一网统管试点。打造民情通、数智文明、校食安3.0、小吃共富等重大应用场景,力争省级揭榜挂帅、最佳应用、改革大奖,加快省、绍兴重大应用贯通落地。深化市场主体全生命周期改革,推进极简审批许可、便利开办登记。加快民生审批事项下沉,确保90%以上省定民生事项镇级可办、90项以上高频民生事项村级可代办,政务服务2.0应用行政村全覆盖。启动智慧档案馆建设。
持续发挥科创引领作用。加快建设剡溪创新带,启动艇湖未来科创城标志性工程建设,巴贝省级重点实验室完成技术攻关3项,工厂化养蚕项目二期建成投产。科创中心、北航(嵊州)科创园新增入驻企业25家、孵化8家,真丝·领带、厨电省级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完成技术创新10项,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5家、省科技型中小企业80家、省级以上研发机构8家。启动驻杭研发“飞地”扩容计划。高质量举办中国(嵊州)电机·厨具展览会。健全企业研发投入激励机制,研发投入强度达2.85%。
持续优化创业创新生态。深入实施“剡溪英才计划”,引育国家、省级引才计划人才各2人,引进省海外工程师5人,入选落户绍兴英才计划人才15人,新增就业大学生1.2万名。加快培育新时代嵊州工匠,实施“金蓝领”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推进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新引进产业工人1万人以上。实施知识产权保护全链条集成改革,加大侵权、假冒打击力度。大力弘扬新时代企业家精神,深入实施企业家“领航工程”,加强企业家协会建设,让企业家潜心强创新、安心搞经营、放心办企业。
(三)重抓开放合作,加速融入循环格局
坚持扩大开放是最大的吸引力,更好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努力打造兼容并蓄、大气包容之城。
提升平台发展能级。积极创建国家级开发区,深化与漕河泾开发区合作,力争进入省级开发区综合排名前五。浦口区块、三王工业区加快与宁波接轨,实质性启动嵊新临港经济发展区,推动设立嵊新奉特别合作区。三界片区深入实施“融湾强园”工程,临杭产业园建成投产,启动三界与上虞章镇联动试点。高标准建设长乐电机、黄泽家具、甘霖冷链装备、崇仁智能机械小微企业园,确保新增省级小微企业园、绍兴市特色产业园各2家以上。
畅通内外贸易循环。提升吾悦核心商圈辐射能力,促进开元、和悦等商圈提档升级,高起点推进高铁新城、城西C街区等新商圈建设。启动实施“嵊货行天下”,加快发展“商业+文体+体验”消费新业态。积极发展夜经济,打造三江风情美食街“不夜城”。启动城区农贸市场三年整治提升行动。壮大农村电商产业,培育电商专业村8个,创成全国农村电商示范县。抢抓RCEP生效机遇,推进浙江自贸试验区绍兴联动区嵊新片区、绍兴跨境电商综试区嵊州分区建设,培育外贸产业园,谋划嵊新综合性物流园,支持企业参与广交会、华交会,确保出口贸易额增长10%以上。
打造最优营商环境。深入推进营商环境“10+N”便利化行动,持续升级“市长直通车”,实施优化发展环境“硬核行动”,打响“嵊利办”营商环境品牌。继续推动降本减费,落实“1+9”产业政策“越快兑”,确保减税降费16亿元。加强公共资源交易监管,全面实施工程建设项目全流程“不见面开标”,强化交易标后履约管理。深入实施信用“531X”工程,促进市场公平竞争、有效监管。
(四)重抓有效投资,加速激活增长引擎
坚持项目为王、投资为要,把更多要素资源、更多服务保障向重大项目倾斜,努力打造长三角投资热土。
持续推进招大引强。实施招商选资“1330”行动2.0,建立招商选资季会制。精心开展乡贤招商,健全乡贤回归激励机制,加强异地商会交流。精细绘制产业链招商地图,建立重大招商项目“揭榜挂帅”制度,引进链主企业2家以上。精准实施蹲点招商,围绕沪甬深等地区,派出精干招商小分队3支。确保实到外资7000万美元,市外境内资金50亿元以上;力争新引进10-20亿元项目4个、20-50亿元项目2个、50亿元以上项目1个。
着力提高投资绩效。强化项目全周期管理,迭代升级“169”行动方案,实行“一项目一方案一专班”,加速实现“一码管项目”。完善前期办运行机制,开展政策处理“清零”攻坚战,确保“拿地即开工”,省市县长工程落地率力争100%。实施“百企技改”计划,完成技改投资10亿元,确保工业投资增长30%以上,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制造业投资均增长25%以上,民间项目投资占比超过24%。全力争取省“赛马”激励。
不断强化要素保障。优化国企股权结构,合理控制资产负债率,实现营收40亿元以上,新增AA+信用等级1家以上。纵深推进融资畅通工程,深入实施“增氧计划”和“滴灌工程”,强化政策担保增信,确保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增长10%以上,贷款不良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组建土地整理开发公司,盘活存量用地800亩,实施低效用地再开发500亩,新出让工业用地1200亩以上、经营性用地800亩以上。
(五)重抓融合提质,加速涵养城市气质
坚持建管并重、乐优宜居,推进城市与人共融共生、传统与现代交相辉映,努力打造联甬通金中部节点网络型城市。
构建大交通体系。金甬铁路嵊州段完成工程量75%,527国道黄泽至新昌段建成通车、甘霖至长乐段完成工程量50%,清风船闸及航道工程完成工程量40%,甬金高速金庭互通正式动建,甘南线争取动工,启动开发区至高铁新城快速通道、高铁新城至越剧小镇有轨电车、甬金高速扩容、诸嵊高速等前期工作。完成萧山机场航站楼建设。加密乡镇二级公交,探索实施“定制公交”,提高自然村公交通达率。实施共同富裕农村路网建设行动,东兰线建成投用,长宅线、甘霖至贵门、三王堂至白雁坑、雅璜至王院等农村公路启动建设,开展城乡道路沿线环境整治专项行动,争创省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县”。
建设高品质城市。高铁新城核心区基础建设基本完成,小砩桥、丽湖大道主体完工,开元酒店及城市阳台建成投用,谋划甬金高速嵊州南互通西移。有序推进城市有机更新,提升改造老旧小区20万平方米,白莲堂未来社区正式动建,江南未来社区启动建设,建设标杆性社区邻里中心2个。以绣花功夫推进城区“绿化、美化、亮化”工程,打造城市风貌样板区、县域风貌样板区各1个,加快建设口袋公园、体育公园,提升改造城隍山风貌。高质量建设5G网络,开通5G基站500个,确保城区公共区域免费WiFi全覆盖。完成燃气公司重组,新建燃气管道23.5公里。
加强精细化管理。强化规划引领,高质量编制县乡两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邀请顶级机构参与修编重点区域控规,建立市镇村三级详细规划层级体系。强化交通治堵,完善城区重要道路交叉口渠化、信号灯联控机制,加快推进“绿波成网”。强化城市管养,建立“一把扫帚”管保洁、“一把剪刀”管园林体制,加快实现绿化养护一体化、市场化运作,推进智慧城管建设运行,开展城区网格化巡查和路长制行动。
(六)重抓强村富民,加速做活未来乡村
坚持做大“蛋糕”和切好“蛋糕”并行、“富口袋”和“富脑袋”共进,努力打造部省共建乡村振兴示范县。
发展高效农业。实施农业“双强行动”,支持三界创建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强镇,做优水稻、茶叶、香榧、桃形李等特色农产品,打造三产融合未来农场4个以上。持续拓展国际绿茶大会、长江下游水稻新品种大会、中国·嵊州香榧节等农事节庆活动影响力,培育推广嵊州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创新绿色生态种养模式,争创省级“肥药两制”改革试点县。深入推进“非粮化”“非农化”整治,建成高标准农田2.4万亩,提标改造0.7万亩,保持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始终稳定,确保粮食安全。
建设美丽乡村。推进全国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打造“一庭园三基地”5个,推动改革“520”模式落地见效。深入实施新时代“千万工程”,健全农村区域保洁制度,建设美丽城镇省级样板镇1个、全域美丽示范镇3个。修编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总体规划,创建“乡村振兴先行村”5个、3A示范村2个以上、五星达标村10个以上。加快“西白忘忧”美丽示范带建设,力争成为省级美丽乡村标杆。
拓宽增收渠道。聚焦扩中提低,实施农民增收六大行动,盘活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资产,探索农村集体产权农民持股计划,确保低收入农户收入增长10%以上,争取列入省第二批共同富裕试点县市。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完成农村实用人才培训1500人,培育高素质农民200人,打造来料加工、电子商务、嵊州小吃等共富示范项目10个以上。启动实施林权碳汇共富试点项目,探索成立“两山银行”。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集成改革。深化“三位一体”农合联改革,打造农合联实体化样板3家。扎实推进村级集体经济巩固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力争所有行政村年经营性收入达50万元。做好山海协作、对口帮扶合作支援等工作。
(七)重抓生态治理,加速扮靓嵊山剡水
坚持绿色低碳发展原则,创建成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努力打造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美丽家园。
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快“污水零直排区”建设,制定全市污水处理一张图,建设“治水大脑”,创建省市级美丽河湖1条以上,誓夺“大禹鼎”。加强大气治理,空气质量优良率保持95%以上,PM2.5实现年度控制目标。创建省级全域“无废城市”,推进生活垃圾全程分类、源头减量,建成垃圾分类示范小区46个。防治土壤污染,严厉打击垃圾偷倒、砂石偷挖等违法行为。
大力优化城乡水环境。深入实施水利“11611”系统工程,推进三溪水库建设,丽湖区块防洪工程完成工程量30%,加快推进长乐江、崇仁江、石璜江等江河治理,完成水库除险加固18座、山塘整治21座。推进嵊新水资源综合协同利用,建成第四水厂及管线工程,第三水厂、富西水厂分别完成工程量70%、30%。新建开发区污水处理厂,提升改造甘霖、长乐、崇仁镇污水处理厂,推进农村饮用水达标提质工程,创成国家级节水型城市。
积极实施绿动力计划。全面落实能耗“双控”,积极推进能源革命、节能降耗。深入实施“8+1”行业整治,健全能源管控与企业效益挂钩机制,积极争取重大项目能耗单列指标。新增分布式屋顶光伏26.2兆瓦,启动丰潭抽水蓄能电站前期工作。大力推行绿色建造,装配式新建建筑建造率25%以上。加强低碳交通设施建设,逐步提高出租车、城市公交车电(气)化率。
(八)重抓文旅融合,加速彰显剡城魅力
坚持以文化人、以旅促融,弘扬越剧文化,挖掘诗路韵味,大力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努力打造全国文明典范城市。
传承创新越剧事业。深化实施“十个一”越剧新政,创新越剧艺校合作办学方式,越剧小镇二期建成运营,越剧博物馆建成开放,新建“爱越小站”30个以上。高起点办好中国越剧艺术节、中国民间越剧节等节庆活动,高规格举办袁雪芬诞辰100周年纪念活动,高质量打磨《魅力越剧》《核桃树之恋》,积极争取省“五个一工程奖”和“中国戏剧梅花奖”,创建成为国家级越剧文化(嵊州)生态保护区。
打造特色文旅品牌。积极创建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县市,加快中国唐诗之城、温泉城等项目建设,高标准打造游客接待中心。优化浙东唐诗之路水上游线,启动宋韵文化传世工程,建设一批串珠成链诗路节点,争取入围省大花园“耀眼明珠”,再现唐?诗人“网红”打卡地盛景。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开发,争取动建小黄山文化遗址公园。弘扬书画、诗词等传统文化,高质量办好书法朝圣节,争创中华诗词之乡。建设刘文西美术馆,修缮袁雪芬、商笙伯、王文娟等名人故居,完成50个微改造、精提升项目。
推动社会文明进步。深化文化“三走进”活动,深入推进省级公共文化服务领航项目,新文化传媒中心主体结顶,新建城市书房1家、集镇书房2家。积极推进“文明细胞”创建,加快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确保文明实践站行政村、社区全覆盖,提档升级文化礼堂。推进移风易俗,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展现文明新气象。
(九)重抓社会民生,加速提升幸福指数
坚持为民宗旨,恪守为民情怀,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全力办好民生实事,努力打造民生优享平安家园。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实施服务企业用工攻坚行动,新增就业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开展社保费起底大调查行动,构建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实现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应保尽保。优化全生命周期服务,积极完善0-3岁托育服务体系,提档升级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改造提升殡仪馆。统筹推进欠薪根治、社会救助等工作,保护妇女儿童、残疾人等合法权益。
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实施教师“县管校聘”改革3.0,全面落实“双减”要求,谋划成立上市公司教育基金,创成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市。镇海中学嵊州分校完成工程量50%,城南西港区块学校建成投用。全力办好“浙东唐诗之路”山水挑战赛和“嵊州杯”中国王中王围棋争霸赛,基本完成绍兴市“十运会”赛事场馆改建。高质量推进健康嵊州建设,持续深化医共体改革,优化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完成省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复审。中医院公共救治能力提升工程完工,妇保院及疾控中心异地新建工程主体结顶,动建市人民医院二期,新建谷来镇卫生院。
创新社会治理模式。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高效运行七大机制,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民情日记”,深化“县乡一体、条抓块统”改革。加强村社基层自治,建立社区、物业、业委会三责联动治理体系,打造示范社区4个。实施“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推广“一支队伍管执法”试点经验。统筹推进安全生产、防汛防台、消防治理、扫黑除恶、反邪反恐、电信反诈等工作。深入开展“遏较大”攻坚战,确保较大以上事故起数和伤亡人数“双下降”,争创国家级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充分发挥工青妇、科协、工商联、文联、红十字、民间救援等群团、社会力量作用,切实做好国防动员、老干部、民宗、外侨、气象、档案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