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4.0跟大数据之间的相关性是有限的,工业4.0最重要的就是产品。产品实际上是一个基于互联网的服务的整合,我们不能仅看生产,还要看产品本身。
文︱德国工业4.0专家、乌尔里希·森德勒
本文转载自《新华网·思客》,作者观点不代表瞭望智库观点
10月24日,新华网思客会在海南召开,专家学者汇聚一堂共同探讨中国经济的下一程。德国工业4.0专家、《工业4.0:即将来袭的第四次工业革命》主编乌尔里希·森德勒发表了题为“工业4.0:迈向第四次工业革命”的主旨演讲。以下为演讲实录:
有些人认为,工业4.0就是经济的转型,从过去的产品主导到现在的服务主导。所有的大国都说发展经济必须要靠服务业,说将来服务业会比制造业更盛行、更重要,但是我们德国的经验有些不太一样。
我们都知道,工业革命有差不多200多年的悠久历史,1847年的柏林可以看到当时的火车发动机,但是几百年之后中国出现了现在的高铁,就是有着“子弹头”外形的火车,它的速度比德国最快的火车都快,形象也已经非常不一样。当然,现在给大家看的只是火车,并不代表整个工业,也不代表整个经济。
接下来我演讲的内容主要包括下面几点,首先是介绍一下工业4.0的起源,工业4.0是德国推出的一个项目,目的是讨论德国的制造业将何去何从;其次会介绍一下我们四十年来自动化的发展路程,因为这是工业化的一个背景;然后是介绍一些与工业4.0相关的词汇,比如大数据、云计算和互联网等等都会涉及,我想澄清一下这些词汇的不同用法,同时分享一下它们在我们的变革当中做出的贡献;之后讲一下智能产品,这也是工业4.0的核心。
1
工业改革应该由政府主导还是市场主导?
先讲一下全球推动的工业4.0的项目。一开始它是德国推出的工业项目,然后美国在去年成立了工业和互联网集团,今年中国又推出了“中国制造2025”的计划,这些都是相关的。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其他国家也推出了相似的政策,但是重要性不如德国、美国和中国的政策,所以在此先不细说。
为什么德国推出工业4.0?其实,德国的工业十分强大,在几年前的相关数据结果中,27个欧洲国家工业的平均水平之所以那么高,也因为里面计入了德国。可以看到,德国的优势实际上主要在于工业,过去的20年中,制造业对于整个德国经济的贡献达到了20%到25%。德国是唯一能够让自己的工业制造业有这么大贡献的国家,所以工业对德国非常重要。
乌尔里希·森德勒在思客会现场 摄影/郭小天
整个工业4.0项目形成的过程是这样的:德国政府推出了工业的计划,然后进行了一些咨询,之后就决定今年主管工业4.0的平台。我不觉得政府主导是一个正确或者是明智的决定,因为这实际上还是一个市场的问题,而且是一个行业的问题,政府主导并不一定能够加快工业4.0的速度。他们希望能够在工业4.0上面做到标准化,这个是德国的情况。
而美国又完全不一样,美国这个集团并不是政府的举措,而是由五大企业来带头成立,同时由一个叫做OMG的组织来管理,这是一个非营利组织,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标准化组织,在国际上享有巨大的声誉。2014年成立之后,在短短一年半的时间里,这个组织的成员数量就突破两百,其中多数是企业成员,同时他们也有参考的架构,这一点跟德国一样,并且这个架构也很相似。但是最重要的是,他们有八个测试床,他们的产品在商业化之前可以先在一些设施上面进行测试。我们可以看到,这样一个以行业为导向的系统是非常实际的举措,政府在这个里面没有任何的参与。
再来看一下中国的“中国制造2025计划”,这是今年中国政府踊跃推出来的一个项目,实际上也是三个十年计划的第一期,通过这些十年计划,中国致力于在2049年成为全球的工业大国,因为2049年正是新中国成立的一百周年华诞,所以到时候可以庆祝在工业上成为领先者。这个计划中讲到大众领域、大行业、大项目,同时也有15个创新中心,预计将在未来十几年中逐步成立,国务院也决定带头推动这些项目,但是我认为最后还是应该由市场和企业来主导。
2
从硬件到软件,工业革命正在加快脚步
在工业4.0之前发生了什么呢?第一次工业革命到第二次工业革命大约用了一百年的时间,第二次工业革命到第三次工业革命大约用了六七十年,而第三次工业革命到第四次工业革命中间的跨度只有四十年,我们可以看到时间在逐步缩短。大家可以想像,中国推出的这个2025的计划要在30年内完成,是多么困难。前三次工业革命的变革历程最少都要花上四十年,最多花了七十年,而三十年实在是太快了。
过去三四十年中有一个快速发展的趋势,IBM一开始推出了电脑,很多人认为IBM做到这个程度就可以了,不会再有深入的发展,但是后来出现了硬件变革,然后又出现了个人电脑,还有微软开发的软件——微软并不销售硬件,并不销售电脑,但是他们销售软件,后来也开发了一些微系统,而有一些做硬件的公司已经破产了。
接下来出现了手机这个新事物,几年之后手机进化成了智能手机,这意味着老旧的大手机不复存在,虽然我们曾经认为它们的寿命会很长。从硬件到软件互联网再到接下来的物联网,将来还会有很多我们不知道名字的新生事物会出现。我们过去这些年发展的历程,第一阶段是硬件,第二阶段是软件,第三阶段是互联网,第四阶段(也就是现在)就是数据了。
我们再深入看一下所谓的微电子,德国在过去的十到十五年中一直都在讨论,怎样才能够生产出一种产品,让它能够做到人可以做到的事情。一开始的重点放在机械学,然后是电子学,然后是IT,而现在在每个智能产品中,原本非常重要的硬件部分已经不再是主导因素。
实际上,产品的生命周期有很多的空隙需要我们来填补,在供应商跟生产商之间都有很多的空隙,我们必须要有效地填充它们。其实工业4.0并不局限于生产,它还包括开发、运营和服务,覆盖了整个工业链。
德国、美国现在还有这样的现象:所有的流程都有各自单独的系统和软件来提供支持,这些不同系统之间的连接面实际上起了非常关键的作用,这也是未来的关键。因为市场能够催生创新,我们必须要产生一种新的协作模式,让原本每一个不同的系统可以有效地连接在一起。
3
工业4.0的核心是产品,不是大数据
接下来创新的是物联网。一开始连接的是人,现在连接的是设备,这就是物联网,而且速度很快,可以充分体现价值,这个里面不是单靠卖产品。物联网对工业4.0的贡献是什么呢?我认为,工业4.0实际上就是互联网对于工业的需求,还有工业可以从物联网当中拿什么为自己所用。
大数据也是另外一个很重要的词汇,大家都在谈,它对于工业4.0来说也是很重要的概念。要剔除掉一些没有关联性的数据,而把那些有关联性的数据连接在一起,因为在工业中,不一定所有的数据都有价值,大量的、海量的数据需要得到有效的控制。
所以我个人认为,工业4.0跟大数据之间的相关性是有限的。拥有无限容量的云计算很重要,但同时它也是全球性的,谁拥有数据很重要,而且还涉及到安全问题。所以,我们需要它来帮助工业4.0,最重要的就是产品。产品实际上是一个基于互联网的服务的整合,我们不能仅看生产,还要看产品本身。智能的产品可以推动服务,而这也是智能工厂和工业4.0的核心所在。
附:
迈入工业4.0的德国,十年后会变成什么样?
文︱《第三次工业革命》、《零边际社会成本》作者杰里米•里夫金
本文摘编自《新华网·思客》,不代表瞭望智库观点
德国在之后的十年会如何变化呢?德国现在的风能和太阳能占所有电量的30%,不到5年这个数字会变成40%,之后会变成百分之百的风能、太阳能、地热能,这在2040年就会变成百分之百。其实对于风能和太阳能,它收集电量技术的成本是成指数级下降的。
在德国非常有意思的是,一旦你支出了固定成本,比如太阳能板、风机或者是地热泵装好之后,边际成本就会降低,最后成本几乎是零。太阳不会给德国人下账单,对吧?风也不会找你要钱,地热也不会向你收费,都是免费的。
所以想象一下,所有新的企业,包括新的一代人都能够接入到一个平台当中,这个平台可以将电网和物联网进行整合。每次电能转换都是一些与电量相关的经济活动,而这个经济活动的边际成本几乎为零,这就是德国现在所理解的事情,也是包括德国总理、副总理以及外长都在致力于做的事情。
众多海内外专家齐聚思客会,共同掀起思想的风暴 郭小天/摄
这些新的能源来自于哪里呢?现在德国有四大发电企业,他们是纵向整合的四大国际集团。在过去的十年当中,这些企业遇到的挑战恰恰和音乐、杂志、报纸、电视等行业一样。现在德国上百万的人,包括小企业主和农民(甚至是你的邻居)都在发电,这是对能源的分享。每个人都能从银行那里拿到小额的贷款,这个贷款的利率很低,大家都知道他们不会违约,政府也知道他们不会违约。
这么多人发了大量的电,现在有些大型的发电企业所发的电量才占7%不到,所以他们很快就会从市场上消失,因为无论是哪一个企业,都无法同时和成百上千万的人进行竞争。
那么,我的言下之意是发电厂活不下去了吗?不是,他们必须改变自己的发展方式,就像资本主义要学会和共享经济共享一样。因此,我们知道这是一个长期的过渡过程,电厂不可能一夜之间就消亡,但接下来我们可能会同时发生数字革命或者其他的科技革命,那么在这个过渡的过程中你也要改变。
在第三次工业革命当中,企业要做的就是卖越来越少的电,但同时可以赚更多的钱。刚刚讲到我们可以和成千成万的企业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可以帮助他们管理并分析数据,可以帮助他们做算法、开发应用,这样就可以使成千成万的企业提升效率、提升产能并降低边际成本,而这些企业也会把自己的收益和电力与企业进行分享,这就是性能合约,或者说是表现合约。
法国EDF电力集团虽然没有进行第二次工业革命,但都在为第三次工业革命做准备,它将会把电网变成能源的互联网,就像阿里巴巴、腾讯和成千成万的其他互联网企业所做的事情一样。因此,在资本主义和分享经济之间是有纽带的,他们是爸爸妈妈和孩子的关系,要学会彼此相处。
不仅仅是德国,包括人口不到三百万的丹麦也在这么做。2014年底我来过中国,十一周之后国家电网的主席就宣布投资820亿人民币,将电网变成一个互联网,届时中国成百上千的人就可以把自己的太阳能和电能输送到电网当中。当然现在每个国家做这件事情都非常难,非常有挑战。中国在做这样的事情,德国也是,都在朝着“数码+”和“电网+”的时代前进。
库叔福利
赠书又开始啦!中信出版社为库叔提供下图所示书籍10本,以及15本知名经济类书籍赠予热心读者。每天都送,请大家在文章下评论(每条文章都可以评),点赞最高者(数量超过五十),库叔会在评论区回复并通知得奖。当然,评论的质量库叔会进行把控的。不过这次和之前的赠书活动有小小的不同哦,这本书里有作者的亲笔签名!作者的亲笔签名!作者的亲笔签名!重要的事说三遍!合作请联系微信(liyihai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