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R 睿工业研究的工业机器人产品范围包括:
≤20kg 6-axis、>20kg 6-axis 、SCARA、Cobots(协作)、Delta(并联)
* 6-axis含其他垂直多关节
01
整体市场
销量同比增长4.8%
尽管市场需求面临压力,MIR统计,2024年一季度工业机器人销量仍同比微增4.8%左右。市场增长主要来源于两方面:首先受到电子、汽车、金属制品等下游行业的拉动;其次机器人整体价格持续下行,在制造业的渗透率进一步提升。
2016-2024年工业机器人分季度市场规模(出货量/台,同比增速/%)
(数据来源:MIR DATABANK)
02
电子、金属制品、家电行业需求在释放
锂电光伏热度下降
2024年Q1工业机器人分行业出货量份额
(数据来源:MIR DATABANK)
具体来看下游应用行业同比增速:
2024Q1工业机器人下游行业出货情况(同比增速/%)
(数据来源:MIR DATABANK)
金属制品细分市场如船舶、家具、保温杯等市场需求较乐观。船舶行业订单已经排到2025年后,同时造船业正在逐步从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升级,机器人渗透率在持续提升。
电子行业也在回暖,一是从供给端来看,2024年预计是果链投资大年,苹果供应链伙伴如立讯精密等投资动作频繁;二是需求端,从国内终端手机销量来看,国产高端机型发力明显,其中包括vivo折叠屏新机、华为新品pura70系列等在市场反馈较热烈,华为正加速开发全新的“三折屏手机”。此外AI端创新不断,也将加速消费电子复苏。
另外,家电行业也迎来回暖。政策引导家电行业带来积极信号,商务部等14部门联合发布的《推动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其中特别提出要推动家电换“智”,以便利城乡居民换新为重点,畅通家电更新消费循环。
而锂电、光伏行业因为之前热度较高,现在处在产能过剩高库存的时期,呈现下滑态势。
03
国产份额破历史新高
首次突破48%
24年Q1,国产工业机器人头部厂商持续在电子、汽车部件、金属制品等行业和外资不断争锋并抢占市场份额,内资市场份额提高了8%,达到48.8%。
23Q1-24Q1内外资份额对比
(数据来源:MIR DATABANK)
而国产头部厂商近两年持续放量,规模化生产效应使得成本优势进一步放大,进一步实现国产替代。
04
各机型表现
24Q1各机型趋势一览
(数据来源:MIR DATABANK)
1、SCARA:尽管电子行业复苏,但锂电、光伏处在去库存阶段,短期内仍面临较大压力。
2、Cobots:保持较高的增速,在锂电、光伏行业以及焊接、食品饮料的搬运场景有突破。
3、≤20kg 6-axis:在电子、金属制品等一般工业的焊接应用场景取得较好表现。
4、>20kg 6-axis:增长来源于汽车及储能的海外投资项目,以及玻璃、建材、木工、家电等一般工业市场。
5、Delta:呈现微小的下滑态势。主要原因是锂电、医疗等下游行业需求没有明显改善,在局部细分市场如汽车部件领域有增长,但难以带动整个市场增量。
05
市场格局:四家国产厂商进入TOP10
23Q1-24Q1中国工业机器人份额对比
(数据来源:MIR DATABANK)
24年Q1我们观察到TOP10里增加一家国产厂商。
Q1数据来看,TOP20厂商市场份额破80%,市场集中度进一步上升。预计市场格局进一步分化,竞争力不足的玩家将面临淘汰。
06
市场展望
MIR预测24年市场将会保持一个5%左右的增长,24年下半场或将好于上半场。
1、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等政策会持续赋能制造业设备升级。
2、24年及以后,依旧是存量市场与细分增量市场卡位并存的格局。各机器人企业需加强市场机会洞察,不断挖掘新的场景方案,面对终端用户越来越多的定制化需求,做出快速反应。
3、由于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保有量较大,售后业务将成为各机器人企业的重点建设内容。各家正在不断加强售后体系建设来提升客户满意度,赋能机器人的销售。
4、终端降本增效诉求推动国产工业机器人应用需求逻辑更加明确,倒逼各家通过资源整合优化、加快关键零部件自研自产、寻求和上下游合作伙伴建立利益共同体等措施来不断提升成本控制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