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材料一:“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申遗成功 2024 年 12 月 4 日,“春 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 ”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 录。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也是深化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载体。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我国申遗工作捷报频 传。截至2024 年 12 月,我国有 44 个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总数位居世界第一。材料二: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春节是新的开始,预 示着新的希望。”春节前后,人们清扫房屋、张贴春联、吃年夜饭、祭祖、拜年;年集、社火、 庙会、灯会,记录下欢乐与温暖。在数千年的繁衍生息中,中国人学习与自然沟通相处的方法, 并用节日的形式传承至今。1.(原因类)简要说明我国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的依据。(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凝聚着中华民族共同经历的奋斗历程,蕴含着中华民族 共同培育的民族精神,贯穿着中华民族共同坚守的理想信念,是中华民族共同创造的精神家园。(2)我国文化遗产资源丰富,种类众多,是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3)我国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是各族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4)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 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5)中华文化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气度、神韵,增添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内心深处的 自信和自豪。2.(意义类)从中华文化的角度,分析“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列入联合 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会产生哪些积极影响。(1)有利于保护文化遗产,弘扬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2)有利于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3)有利于增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内心深处的自信和自豪。(4)有利于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向世界,扩大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3.(开放类)从材料二中任选一个春节习俗并指出这种习俗所蕴含的思想情感/精神追求。示例一:贴春联。春联通常由上联、下联和横批组成,用于表达祝福和吉祥,寓意喜庆团圆、 辞旧迎新等。示例二:吃年夜饭。由多种不同的菜肴组成,象征着家庭团聚和幸福。示例三:拜年。在春节期间,人们通常会拜访亲戚和朋友,传承孝悌之道,发扬尊老爱幼之风, 表达祝福和问候。1.21 世纪以来,承载着广大中华儿女厚重的文化记忆的春节,正日益成为国际性节日。2017 年“欢乐春节 ”活动在全球 140 个国家和地区举办了 2 000 多场活动,海外受众突破 2.8 亿人 次。2024 年 12 月春节还成功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些现象 ( )A.体现了中华文化在交流中发展 B.反映出中国成为世界文化中心C.彰显出中华传统文化强大吸引力 D.说明了文化遗产是人类共同财富2.文化的生命力源于创新创造。某校开展项目式学习,通过小组合作,让大家进一步加深对非 遗文化保护传承的了解。为了加强对我国非遗文化的保护传承,第一组同学搜集到了下列材料:材料一:着眼于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探索文化和科技融 合的有效机制,实现文化建设数字化赋能、信息化转型,把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文化发展优势。”材料二:近年来,我国一系列非遗文化保护传承的政策规划密集出台,经典电影得到高清 修复,古建筑“云端 ”展览,蚕丝与生物医学跨界携手……为更好地了解我国对非遗文化的保护传承,第二组同学走出校园,感受到了我国非遗文化 保护传承的浓厚氛围。以下是他们归来后的感受:学习结束后,老师要求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为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一些建议。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文化多样性中最富活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文明的结晶和最宝贵 的共同财富,承载着人类的智慧、人类历史的文明与辉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是我们每个人共同的责任。为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要在 日常生活中:(3)假如探究小组安排你在总结交流会上发言,请你将上述内容补充完整。(4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