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按二维码
或点击上方蓝字
从现行反革命到资深翻译家
——记知青朱蕴忠自学成才的故事
胡景南
在苏北盐城黄海之滨涵洞村五组的农田里,常常看到一对夫妇,起早贪黑地干着农活。这对看起来貌似农民的夫妇,却有着令人难以置信的经历:男的是扎根苏北的无锡知青朱蕴忠;女的是被森威集团授予“突出贡献者”的王秀兰,涵洞村五组是她的老家。姑娘不断娘家路,每到农忙时,来老家帮忙干农活,也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但是,说给谁相信:那个在田埂上推独轮车的朱蕴忠,具有外销员资格、副译审职称,曾经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荣获国家科委人才中心“全国十大杰出跨世纪人才”荣誉证书和奖杯、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办公厅和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评为“全国优秀读书家庭”,江苏省总共七个“优秀读书家庭”中,朱蕴忠家庭荣登榜首!世界文化艺术研究中心、世界华人交流家协會、美国海外艺术家协会,联合授予朱蕴忠先生《世界杰出人物证书》……朱蕴忠获奖规格之高,数量之多,在知青里实为罕见,可谓“获奖专业户”。
2017年秋,我陪同陕西大知青联合会陈新民等一行五人,到大丰拜访朱蕴忠时,他风尘仆仆地从农村赶回家,用他自己种植的芋头、捕捉的黄鳝等农产品招待我们。他说:“自己下岗企退,退休金不抵事业单位的一半,抽空到乡下干些农活,一则补贴家用,二则锻炼身体。”
2022年4月4日,上海知青文化研究会的朱盛镭老师,打电话告诉我:“朱蕴忠被中国翻译协会第八次会员代表大会授予‘资深翻译家’称号并予以表彰。”
消息一传开,群里好评如潮。
有的说:“同样是知青,同样挨整,同样没学习条件,他锲而不舍,终于金石为开,不容易。说声向他学习都不赶趟了,惭愧!”
有的说:“朱蕴忠三十多岁才获自由,赴日留学生如过江之鲫,他个土生土长的老冒,能脱颖而出战而胜之,不但成名成家,而且‘资深’,钦佩!”……
无疑,我们江苏知青网为涌现出朱蕴忠这样的资深翻译家倍感荣幸和骄傲。并且,正在鼎力相助他用中文日文对照写成的《口译指南》一书于年内出版问世,为我们江苏知青争取更多更大的荣誉。
1979年1月4日,朱蕴忠平反后扎根苏北农村,夫妇俩承包60亩棉田,周围没有一个会讲日语的人,从来没有见过日语老师的面,根本不存在学习日语的语言环境,完全依靠自学,晴耕雨读,锲而不舍。他学以致用,硕果累累,屡创佳绩,直至获得副译审职称,如今被中国翻译协会第八次会员代表大会授予“资深翻译家”称号予以表彰。这个从现行反革命到资深翻译家的故事,相当励志,值得一写!
1948年4月28日,朱蕴忠出生于无锡顾山陈墅周家庄,生后十个月,由于家境贫困,被抛弃到无锡堰桥许巷村朱云生家。当时,养父朱云生是无锡市柴油机厂装配车间的七级技师,家景富裕,且膝下无子,自幼对他关爱有加,常常购买美国原装进口奶粉、鱼肝油等喂养他,使他幼年大脑得到健康发育,记忆能力极强,人称“过耳不忘”。
小学三年级春游,朱蕴忠在太湖之滨的鼋头渚,邂逅了一位俄语翻译。那俄语翻译能讲两国语言的才能,深深地打动了他,在他幼小的心灵里,萌发出将来长大了,要做一位翻译的梦想。
1958年,养父朱云生为几个私人老板设计喷油嘴图纸。由于继母季雪芳与邻居的矛盾与日俱增,邻居迁怒于朱云生,诬告朱云生“走资本主义道路”。
朱云生锒铛入狱,判刑八年,发配到辽宁省劳改。
1961年暑假,朱蕴忠提篮小卖,到纱厂拣棉花,拾荒捡破烂,东拼西凑,筹措学费,总算跨进了无锡市江南中学的校门。
当时,学校里学习的是俄语,学校体育场的墙壁上,用俄文书写着三条大标语:
Даздравствует генеральная линия!
Даздравствует большой скачок!
Даздравствует народная коммуна!
中文意思是:
总路线万岁!
大跃进万岁!
人民公社万岁!
为了实现做翻译的梦想,他加倍勤奋,俄语考试成绩,几乎都是100分。初一下半年开始,就能够用俄文与苏联学生通信。没有钢笔,就用剪刀将鹅翅膀毛的毛管,剪成笔尖,作为蘸水笔,代替钢笔。没有墨水,就到学校医务室,讨了些紫药水,代替墨水。为了积攒邮寄费,初中三年,他被饿昏过六次。即便如此,初二期中考试,俄语、几何、代数,三门课考试,他的成绩都是100分。
1964年的上半年,还没有中考,班主任孙老师就找他个别谈话,说:“朱蕴忠,你虽然天资聪明,成绩不错,但是出身不好,社会关系复杂,你要响应政府号召,做好上山下乡的思想准备。”
言下之意,成绩再好也没有用,上山下乡是他唯一的选择。
1964年9月13日,年仅十七虚岁的朱蕴忠,戴上大红花,背着一包行李,与其他两百多位知青,一起在无锡市文化宫的码头上了船,经过两天两夜的航行,来到了黄海之滨子午河畔的新洋农业试验站,开始了长达25年的知青生涯。
上山下乡运动,结束了他的学生年代,取而代之的是各项繁重的劳动,永无休止的开会,以及接连不断的政治运动。
文革期间,除了几出“样板戏”和“革命歌曲”外,业余生活更加枯燥乏味。
后来,朱蕴忠听说一队知青,安装了半导体收音机,并且,能够收听到对苏联的俄语广播。
心中怀着翻译梦想的他,不顾白天劳动的疲劳,夜晚跑到一队知青宿舍去,为的是能够听上一言半语的俄语广播。
不料,“一打三反”运动中,不仅抄家没收了朱蕴忠所有的书籍,并且诬陷他“长期收听敌台”。这在当时来讲,是一条足以将任何人打成现行反革命分子的重罪。
1970年5月3日,朱蕴忠被“先定性,后审查”关进“对敌斗争学习班”惨遭刑讯逼供,与他一起被关过学习班的常州知青徐锁兰,因不堪折磨,夜里逃出学习班,翻窗爬进医务室,服下一瓶安眠药,自杀身亡;常州知青吴松年,在田头口服3911剧毒农药,不治身亡。朱蕴忠虽然侥幸活了下来,但1971年4月29日,他被押上盐城市体育场的万人大会,宣判戴“现行反革命分子帽子,交群众监督劳动改造”,每个月只发15元生活费,干着各种各样又苦又累的农活,七批八斗,长期过着“锹如银,裤如裙”的悲惨生活。与他一起被押上万人大会审判台的常州知青章无敌、朱明义,早已英年早逝,撒手人寰。
直到1979年1月4日,朱蕴忠获得平反后,方能重操旧业,再次开始自学外语。
恰巧当时,江苏人民广播电台,开办了日语广播讲座,朱蕴忠为自己能在黄海之滨,通过电波,学习到复旦大学日语教研组编写的教材,感到十分幸运。这对他来说,是个久盼的机会。因此,不管学习条件多么差,肩上担子多么重,外界舆论说得多么难听,他仍然是排除万难,锲而不舍地坚持自学下去。
三中全会后,新洋试验站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朱蕴忠夫妇俩承包了60亩棉花田。
承包60亩棉田,带着一个刚刚出生的小孩,见不到一个日语老师的面,还要自学外语,其艰难程度可想而知。
但是,不管多么艰难,他从不间断日语广播讲座的自学。
甚至在田间劳动时,也是一边拾棉花,一边收听日语广播讲座。直至将复旦大学日语教研组编写的日语广播讲座四册教材,学深学透,每篇课文都能背诵出来后,他再插班参加苏州市桃花坞职工业余学校《现代日语班》的函授。
由于自学日语广播讲座时,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因此,在参加两年函授的27次作业、考试中,他23次获得了100分。并且,以闭卷考试100分的成绩,拿到了《现代日语班》的结业证书。
学好了复旦大学日语教研组编写的日语广播讲座四册教材后,他就像解牛有了一把利刃,无论是学习《翻译实践班》的日汉翻译教程,还是上海外国语学院等的教材,都是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为了解决学习与劳动的矛盾,他将吃午饭的时间,推迟到收听日语广播讲座的时间,一边吃饭,一边收听日语广播讲座。并且,还要不断地模仿、跟读、做记录。
劳动时,他将收音机背在身上,一边劳动,一边收听日语广播讲座。并且,还要不断地跟读单词、句子和课文。
平时,他一边走路,一边自言自语地说日语,或者背诵课文,或者自问自答,或者用日语举一反三地造句,旨在培养出自己的日语思维。
晚上,他一边拣棉花,一边收听北京广播电台的对日播音节目。
当他在日语节目里听到“日本文部省篡改教科书”的消息后,马上以一个中国农民的身份,用日语发表演讲,要求日本文部省官员进行反省。
他将演讲稿录制成磁带,寄往中华人民共和国北京对日广播电台。
不久,他收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北京广播电台,从北京45支局寄来的挂号信。
拆开硬板纸信封一看,竟是回赠的两盒磁带。
放进收录两用机一放,居然全是动听的日语歌曲。
于是,朱蕴忠很快就学会了唱《北国之春》等日语歌曲。
有一次耕田时,他见老牛不来劲,就放开喉咙,用日语唱起《北国之春》来吆喝。
有位姓沈的老农工,听到他唱日语歌,就停下来在田头等他。
朱蕴忠耕到田头时,老沈皱着眉头问道:“朱蕴忠唉!我就弄不懂,你承包几十亩棉田,一天忙到晚,不哭就是好事了,亏你还唱得出来!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他说:“人各有志,兴致来了,就唱唱呗。”
老沈摇着头走了,嘴里自言自语地说:“痴子、神经病……”
周围的人们议论纷纷,讥笑声一片。
有人说:“朱蕴忠神经有毛病!整天跟鬼讲话。”
有人说:“朱蕴忠大脑不正常!”
也有人当面嘲弄说:“朱蕴忠唉!盐城打电话来,请你去做翻译呢!”……
面对闲言杂语,他始终以实干代替舌战,从不与人争论。
朱蕴忠晕倒过桌前,休克过田间。但是,没有任何困难能够阻止他自学成才的决心。
1987年1月,朱蕴忠一发出印着“现代日语翻译 精诚为您服务”广告词的名片,就被盐城市无线电元件厂聘用,踏上了日语翻译的岗位,实现了心中的梦想。
1987年9月,朱蕴忠在工贸合营盐城胶鞋厂,担任日本福山橡胶株式会社生产十万双教育鞋的现场翻译时,引起了盐城新闻媒体的关注。
经过记者现场采访,1987年10月24日《盐阜大众报》在头版位置,以《为伊消得人憔悴——记自学成才的翻译朱蕴忠》一文,对他自学成才的故事,作了长篇报道,在社会上产生了不小影响。
一天中午,他刚吃过饭,只见一个中年男子找上门来。
那人自称是盐城安全局的,向他调查做日语翻译的情况。
朱蕴忠说:“日语是在棉花田里自学的,盐城几个企业找不到日语翻译,才聘请我去担任现场日语翻译的。我想现在改革开放了,做翻译工作应该不犯法吧?”
那人并没有直接回答他的问题,只是诚恳地说:“我也学过日语,但是没有你学得好,简单的对话,尚能凑合,做翻译就不行了。我很敬佩你的刻苦学习精神,但是光靠专业知识是不行的,你要学会公关交际……”
朱蕴忠说:“我这个人,不怕别人不用我,只怕自己没有用。就是在农村种田,日子也过得不比哪个差。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是人才终究会脱颖而出。”
那人走后,朱蕴忠感到很沮丧,没想到自己做翻译上了报纸,政府部门没有一个人来考察重用他,反之,却是让安全局来调查他。好在粉碎了“四人帮”,早已改革开放,否则,后果不堪设想!说不定又要惹祸上身,定个“里通外国”什么的罪名,锒铛入狱。
1988年10月,朱蕴忠在大丰飞轮厂担任日本前田工业株式会社技术交流口译期间,引起了当时大丰县人事部门的高度重视。
经过当时大丰县人事局韩玉鹤、组织部顾俊发、人才交流中心树苏芳等负责同志组成的联合考察组的调研考察,以及对他三个月的翻译试用,1989年1月,朱蕴忠被大丰县人事部门作为第一个急缺人才引进,安排到中日合资丰东热处理有限公司担任日语翻译工作。
1989年10月,他作为丰东公司研修团的随团翻译,出国到了日本东京等地。
回国后,他亲自钻进炉膛,一举筑成功我国第一台Unicase回火炉和加热炉,为丰东热处理有限公司年缴国家税利1000万、3000万,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朱蕴忠自学成才的故事,也被《扬子晚报》、《新民晚报》、《南方日报》、《中国劳动人事报》等新闻媒体广为宣传。
1990年12月,朱蕴忠获得了助理翻译职务任职资格。并且,兼职担任了大丰东方时装有限公司等企业的日语翻译,为大丰外向型经济作出了贡献。
1992年,朱蕴忠报名参加江苏自学考试,在合资公司工作十分繁忙、每天必须到七里外的造船厂去指导筑炉、妻子剖腹产等不利条件下,他当年一举通过中文专业七门课程的考试,用了不到两百元人民币,通过两年自学考试,于1994年6月拿到了南京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毕业证书,相当于一年读完高中,一年读完大学,被大丰市有关部门邀请去做自学考试经验介绍。
1994年3月,朱蕴忠调到大丰市对外贸易公司工作。
他到岗第三天即参加华交会,开馆当天与日商小林登签订了二十万美元的沙蚕出口合同,结束了大丰外贸从来没有与外商签订合同的历史,打开了盐城地区对日出口沙蚕的大门,历年被大丰市对外贸易公司评为“先进个人”、“先进工作者”。
1996年,朱蕴忠在54天时间里,以93分的成绩,通过了晋升日语翻译中级职称第二外语江苏省职称外语俄语的考试;并且通过了合格率仅仅只有28%的全国外经贸行业外销员资格的统考,以及旅行社综合业务考试。从此,他被周围的人们称作为“考试专家”、“活电脑”。
1997年,朱蕴忠获得了日语翻译中级职称,以及外销员资格等证书。
1997年9月26日,记者郁群在《上海老年报》月末版头版“社会写真”栏目,以《我的事业从五十岁开始!》为标题,报道了他自学成才的故事。
不料,1998年1月,整个大丰外贸系统偏偏就让他一个外销员下了岗。那年,朱蕴忠正好是五十岁。于是,讥笑声四起。
有的人当面笑道:“我的事业从五十岁开始?五十岁落得个下岗,倒看你怎么开始!呵呵呵……”
他无言以对,但是坚信:知识就是力量!于是,他调整心态,不找市长找市场。
朱蕴忠一月份骑自行车跑工厂,二月份打电话、发传真,三月份迎来了日商佐佐木,四月份接到了72.8吨脱水辣根片的订单,五月份在珍丰集团发货,六月份上了《盐城晚报》、《经贸导报》等报纸,七月份迎来了沙蚕发货的旺季,八月份帮助其他下岗工人“再就业”,九月份领到了外贸公司补发的工资,十月份登上了北京钓鱼台国宾馆的领奖台,荣获国家科委人才中心颁发的“十大杰出跨世纪人才”荣誉证书与奖杯。年底,他被中共大丰市委、大丰市人民政府评为“优秀工作者”。
朱蕴忠历经磨难终成才、从盐碱地迈上国宾馆领奖台的事迹,也被海内外七十多家新闻媒体广为传颂。
终于,他的专著《怎样自学成才》一书,在磨难和困境中写成了,并于1999年4月,由中国文联出版社正式出版。
接着,“全国城市优秀读书家庭”荣誉证书和奖牌、“世界杰出人物证书”、“全国人文科学优秀专家学者”称号、“盐城市职工自学成才奖”等荣誉称号,接踵而来。
面对表彰和荣誉,朱蕴忠无需扬鞭自奋蹄,他坚持不断自学,进一步拓宽知识面。将自己塑造为日语能够轻松口译,俄语能够通过职称考试,英语能够签订外销合同、审核各类单证,汉语能够出书的复合型、外向型、高能型的人才。并且,他身先士卒,苦干实干,不计报酬,努力工作,无私奉献。
当飞轮厂后来的翻译跳槽到昆山,开起小车,拿取万元月薪时,他仍骑着自行车,在大丰市虹宇时装有限公司做翻译,拿取千元月薪。
当一女子投河轻生,众路人围观不救时,他一口气跑到出事地点,冲下河去,救起了那个女子。
当他在服装厂做翻译,见到一个工人丧父哭泣时,毫不犹豫地掏出口袋中仅有的50元人民币进行了捐献……
平时,他全心全意地为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的外事活动服务。
从1994年到2018年,朱蕴忠先后31次参加国内外各类交易会。
他担任过日本加茂市农业访华团、中日互派留学生活动、第三届亚洲湿地周活动、日本长崎访华代表团、中部近畿商务洽谈会、大丰(东京)投资环境推介会、中国盐城经贸洽谈会、北京国际热处理交流会等几十场中日交流活动的口译。并且,五次出国到日本东京、大阪等地,担任随团日语翻译。
赴日担任日语翻译。
担任过几十家企业从日本引进彩电电位器生产线、全自动注塑机、热处理设备、西装流水线设备、喷气织机设备、沥青搅拌设备、多功位冷挤压设备等项目的翻译。
参与盛兴水产合资项目、东洋商事栽培大葱项目、新双丰中日合作项目、苇渔场饲料项目等。
先后对日本出口过:沙蚕、海蜇、大葱、粉丝、服装、地毯、食用菌、裙带菜、羊栖菜、毛绒玩具、脱水辣根片等商品。
并且,多次受大丰港经济开发区、江苏大丰经济开发区管委会等政府部门的聘请,担任《大丰港》、《活力大丰》等日语节目的翻译、配音工作。
朱蕴忠除了在国内外屡屡发表译文、论文、散文、诗歌外,还出版了《怎样自学成才》(考场)、《三下风云》(农场)、《电子商务空手道》(商场)、《情系子午河畔》(情场)等书。
大型丛书《我的后知青时代》、《中国知青纪念文集》、《知青抒怀集》、《春泥无涯》、《璀璨桑榆》、《足迹心痕》、《残阳》、《放飞梦想》、《永远的知青》、《记忆的森林》等书籍,登载了他的文章。
《中国知青》、《华夏知青》、《共和国知青》、《知青博物馆》、《江苏知青网》、《黑土情》、《凤凰网》等数十家网站,发表了他的作品。
2008年11月5日,经中国外文局全国翻译系列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委员会,17位评委,17票赞成,评审确认朱蕴忠具备副译审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水滴石穿,绳锯木断,通过30年的刻苦自学,朱蕴忠终于实现了做翻译的梦想,他自学成就翻译梦的故事,也被新闻媒体广为传颂。
2018年,江苏省科技翻译工作者协会,根据专家会员朱蕴忠具备三十几年在基层从事翻译实践工作的资历、具有副译审职务任职资格、拥有丰硕的翻译成果、产生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以及四家聘用单位分别盖章出具朱蕴忠的翻译实绩证明书等一系列材料,开始向中国翻译协会申报朱蕴忠的《资深翻译家登记表》等相关材料。
2022年4月1日,中国翻译协会第八次会员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由中国翻译协会顾问赵常谦宣读了资深翻译家表彰决定,表彰活动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认可。
获奖后的朱蕴忠,显得十分平静。他对我说:“要不忘初心,再启征程,为促进中日经济文化交流,多作贡献。”
【作者简介】
胡景南,南京知青。1968年插队落户到内蒙古草原,四五年后先在当地学校当教师,后调动回南京远郊的中学任教。后来调到中国农工民主党江苏省机关任职二十年,现已退休。多年来参与了许多本地和跨地区的各种知青文化活动。
电子邮箱:
qiu_xinmu@hotmail.com
“南加知青”书法:施玉麒(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