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目实施目的

1、结合国际先进技术和工业4.0发展趋势,进一步提升公司产品竞争优势

公司本次项目采用公司国际先进的“金刚石线”切片技术,可以将切割速度提升至传统工艺的3倍并减少硅料切割损耗,同时实现硅片表面质量优越、翘曲变形小、切片薄、片厚一致性好等技术指标。通过科技创新和效率提升手段,实施高纯太阳能超薄单晶硅片制造项目,将有效推动公司先进大功率单晶硅片制造技术进一步升级,巩固公司的技术领先优势,以顺应行业“平价上网”的发展趋势。

同时,本次项目符合工业4.0发展要求,智慧化工厂具备自感知、自学习、自决策、自执行、自适应等智能特征,可以实现从取料、生产到包装的全自动化生产流程,将传统光伏产业中的线切、清洗、检验、包装等工序有效地串联在一起。通过MES系统进行整体控制,优化公司生产制造管理模式,强化过程管理和控制,达到精细化管理的目的。

同时通过大数据与相关质量工具的结合,提高生产数据统计分析的及时性、准确性,避免人为干扰,进一步优化管理标准化,并有效控制人工成本,提升劳动生产效率。

2、利用“G12大尺寸硅片+叠瓦组件”技术平台,坚持差异化发展路线

经过多年发展,公司主营业务已覆盖产业链上下游多个关键环节,包括硅棒、硅片、电池及组件和电站等。本次项目的建设将新增年产35GW高纯太阳能超薄单晶硅片产能以及年产25GW N型TOPCon高效太阳能电池产能,将有利于发挥“G12+叠瓦”产业链上下协同优势,进一步夯实公司核心竞争力,为客户提供更低度电成本的超高功率叠瓦组件,提升整个光伏链条的技术能力与商业价值。

公司本项目的建设有利于实现光伏产业差异化纵深发展,充分发挥G12战略产品的规模优势、成本优势及市场优势,最大程度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稳固竞争优势。公司在硅片领域已经确立行业龙头地位,目前公司拥有硅片大尺寸化工艺,可以达到210mm硅片边距,对于组件和电池制造环节来说,大尺寸硅片可以在保证光照面积的前提下,降低单块组件电池片数量以及所需硅片数量。

对电站而言,同等规模电站,单块组件面积越大,所需组件数量越少,对应的支架和相关安装也可以同步减少。此外,硅片面积的扩大也可以增大有效采光面积,提高光能利用率和土地利用率。

因此大尺寸硅片对于下游产业的利润空间的进一步扩大有重要意义。通过实施本次项目,将进一步发挥公司大硅片和叠瓦组件优势,提升公司在产业链上下环节的协同,满足全球光伏产业迅速增长的市场需求,有效帮助下游企业降本增效,进一步增强公司核心竞争力和持续盈利能力。

(二)项目基本情况

1、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 夯实“G12+叠瓦”双平台差异化发展路线,增强产业链上下环节协同

公司坚持“G12+叠瓦”双平台差异化技术&产品路线,已实现了“G12+叠瓦”3.0产品的全面迭代,并利用公司光伏材料与电池组件专利技术协同创新优势,发挥差异化产品、差异化技术、差异化制造的路径优势,全面开启了全球化布局。

2022年,公司通过江苏地区G12高效叠瓦组件项目和天津地区投建的G12高效叠瓦组件项目(一期)等项目的实施建设形成12GW叠瓦组件产能,实现光伏组件销售收入1,084,183.20万元,同比增长77.20%。未来,公司将保持对具有知识产权保护的、行业技术领先的叠瓦组件差异化产品的科技投入和工艺创新,扩大先进叠加组件产能建设,推进大尺寸高功率组件市场扩张。

随着叠瓦组件规模的扩大,为更好地发挥叠瓦核心差异化竞争力,打通硅片与组件环节形成上下游产业协同,公司积极布局电池技术和产品。基于对于下一代差异化电池技术拓展的思考,在江苏地区建设完成自动化、智能化水平行业领先的年产能2GW G12电池工程示范线,并已具备可拓展条件。

本项目实施将有助于进一步夯实“G12+叠瓦”双平台差异化发展路线,充分发挥大硅片和叠瓦组件优势,提升产业链上下环节协同,进一步降低产业链综合成本,提升公司整体盈利能力。

(2)主流PERC电池效率趋近上限,发展TOPConN型电池是行业趋势

目前大多数厂商依然以PERC技术为主流生产工艺,2022年P型电池市场占有率达88%,规模化生产的P型电池均采用PERC技术,平均转换效率为23.2%,较2021年提高0.1%,预计2024年以前,依然是市场主流光伏电池技术,但PERC电池效率提升面临瓶颈,发展更高效率的N型电池势在必行。

随着N型电池转换效率的稳步提升,预计2027年TOPCon将成为市场主要电池片生产工艺,因此公司需要在兼顾PERC工艺的同时,发展以TOPCon技术为代表的大尺寸N型电池。

2022-2030年各类电池技术市场占比变化趋势

数据来源:中国光伏行业协会(CPIA)

与P型电池以空穴为载流子不同的是,N型电池以电子为载流子,具备更高的基体载流子寿命,使得采用TOPCon等技术的电池具备更高的能量转换效率。根据实验数据,TOPCon的能量转换效率为26%,理论极限效率高达28.7%,目前量产型TOPCon电池片的平均能量转换效率在24.4%到25%之间,技术提升空间大,未来前景广阔。此外,TOPCon技术还具备双面率高、抗隐裂能力强和温度系数低和发电量高的特点,能够提高光能利用率和野外极端环境适应性。未来TOPCon技术还可以与IBC等技术结合,发展叠层电池,提升在弱光条件下的光电转换效率。

近年来,随着TOPCon等技术的逐步成熟,N型光伏产品产能不断提升。自2021年以来,TOPCon产能建设迎来爆发阶段,根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预测,2022年TOPCon产能将超过55GW。本次项目将有助于抓住技术迭代历史性机遇,将已有210mm大尺寸单晶硅片技术与叠瓦组件技术相结合,提升全产业链盈利能力。

2、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1)公司前瞻性提前布局N型TOPCon电池生产技术,产品技术可达性高

公司长期专注于新能源光伏产业,具备深厚行业经验,持续自主创新和Know-how工艺积累,已经实现“G12+叠瓦”3.0产品的全面迭代,并且融合工业4.0生产方式,满足客户柔性化需求。

本次项目采用技术可达性高、指标领先的N型硅片和遂穿氧化层钝化接触技术,可将公司大尺寸技术优势导入N型TOPCon电池制造过程,充分发挥上下游联动消化超规硅片的能力,在降低生产成本的同时,保证电池具备较高的能量转换效率;将N型TOPCon电池与叠瓦3.0组件技术平台相结合,充分发挥N型TOPCon电池高转换率、高双面率、低衰减率等性能优势,进一步发挥超高功率叠瓦组件产品具有高能量密度、抗阴影遮挡的优势,显著提高单串组件容量及降低支架、桩基础及线缆用量,节省光伏建设的BOS成本。

因此项目在建设、生产制造、产品先进性等方面具有可行性,并有助于项目建成后将技术优势转化为可持续盈利能力,保持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2)拥有经验丰富的人才团队保障项目成功实施

公司核心团队具有多年电池技术研发和生产管理经验,工艺和设备负责人具备多年一线光伏太阳能电池制造企业工作经验和担任工艺和设备总 监的技术 和管理经验 。 同 时 ,公司以工程师传帮带文化为基础,加大对优秀毕业人才的内部培养力度,培养了一批具备扎实专业知识、创新研发能力的年轻化“工匠型”人才团队,推动公司人才结构向年轻化、专业化的“橄榄型”方向发展,充分激发公司开拓进取活力。

因此,依靠公司人才团队在技术、生产制造、运营管理等方面的丰富专业知识和从业经验,可以将现有技术优势与本次项目充分融合,发挥“1+1>2”的技术协同优势,为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坚实基础。

3、项目基本情况

(1)项目概况

本项目实施后,预计将形成年产25GWN型TOPCon高效太阳能电池片产能。

(2)建设内容及投资概算

本项目围绕高效太阳能电池片生产进行布局,拟新建25GW电池车间及其配套基础设施,并购置制绒一体机等各类生产工艺设备及仪器仪表。

本项目总投资1,066,504.00万元。

(3)实施主体及建设地点

本项目将在项目所在地注册成立全资子公司环晟光伏(广东)有限公司(以最终的工商登记名称为准),项目建设地点位于广州市黄埔区永安大道与禾丰四街交汇处。

(4)建设周期

本项目建设整体周期为24个月。

(5)项目经济效益分析

经测算,本项目内部收益率20.09%,投资回收期5.77年(含建设期),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

(6)项目审批核准情况

本项目正在办理项目备案、环评审批手续。

此报告为公开部分,需定制化编制政府立项、银行贷款、投资决策等用途可行性研究报告咨询思瀚产业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