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全国两会聚焦国家发展关键议题,诸多关键词凸显时代发展趋势与国家战略导向,深入分析这“十个”关键词,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理解国家政策背后的价值理念与育人导向。

“两会时间”

科技创新
科技创新是两会焦点,在此次的“两会”中,有多个科技界的代表,并围绕科技创新的发展开展议题讨论。在思政课教学中,相关议题契合创新发展理念,展现我国对科技自立自强的追求。从知识点的维度看,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科技是推动发展的直接动力。从”两会“的关注上看,我国面临外部科技竞争压力,重视科技创新,利于突破“卡脖子”技术,维护国家安全,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同时,这也启示青年学子培养创新思维、科学精神,投身科技创新,为国家发展贡献力量,如华为在5G技术研发中自主创新,DeepSeek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创新发展,打破国外技术垄断。

乡村振兴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也是我国坚持和保障民生的重要举措。在今年的”两会“中,从多个维度对农村问题尤其是乡村振兴的充分重视,力求乡村振兴战略持续推进。
从思政课层面,”两会“对乡村振兴的关注,这也体现共同富裕原则与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推动城乡共同发展。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推动乡村振兴能缩小城乡差距,提升农民生活水平,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关注农村发展,培养社会责任感,鼓励投身乡村建设,如大学生返乡创业,发展特色农业,带动乡村经济。

民生保障
就业、医疗、教育等民生问题受高度关注,是关系人民幸福感与获得感的重要方法。近年来,国家先后出台多项措施保障和改善民生,这体现国家对人民利益的重视,也是我国始终将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的体现,与思政课中以人为本理念一致。
保障和改善民生,能增强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维护社会稳定和谐。教导学生认识到国家发展为人民,激发爱国爱党情感,如政府推进医保改革,扩大医保覆盖范围,提高保障水平,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绿色发展
此次”两会“上,多个代表与2024年的政府的工作总结中强调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思政角度,符合绿色发展理念,培养学生环保意识与生态文明观念。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绿色发展是必然选择,利于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如我国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减少碳排放。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总工程师冯远拟提交关于建筑行业发展的多项建议,推动建筑行业高质量、绿色发展,在设计理念与建构方式上满足绿色发展的可持续发展理念。

高质量发展
目前,我国的经济发展已经由高速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关键任务。从发展的角度上看,国务院总理李强作政府工作报告也强调要进一深化改革,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深度挖掘新质生产力。
从思政课的角度上看,思政课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政绩观与发展观,理解经济发展从追求速度向追求质量效益转变的重要性,尤其是经济发展与环节保护的关系。在高质量发展的内涵上看,高质量发展注重创新驱动、结构优化、绿色低碳,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与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由之路,如深圳注重创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教育改革
在3月5日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强总理围绕教育发展、科技人才培养等作了深入论述,包括制定实施教育强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全面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改革创新等,并对城乡教育资源融合作了总结,
人才是第一资源,重视教育发展是我国坚持推进人才强国的策略。从思政课的维度上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政绩观与发展观,理解经济发展从追求速度向追求质量效益转变的重要性,理解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动因。高质量发展注重创新驱动、结构优化、绿色低碳,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与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由之路,如深圳注重创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数字经济
数字经济作为新质生产力的具体表现形式,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一环,从”两会“的议题看,国家正着力推动数字经济发展。全国人大代表、中兴通讯高级副总裁苗伟拟建议加强数据资源整合,提升数据质量,加快数据技术创新,推动数字经济打破信息壁垒,完善数据市场制度建设。
思政课维度上看,培养学生数字素养与创新能力,适应时代发展需求,是着力发展数字经济规模的必然选择。数字经济作为新经济形态,能推动产业升级、提高生产效率、创造新就业机会,如电商直播带动消费增长,促进就业。同时,数字经济的发展过程中,民营企业是主体,如华为、小米、tiktok、DeepSeek等,这些都体现了国家对非公有制经济的充分重视。

区域协调发展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区域差距。在202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强总理介绍到,一年来,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优化经济布局,包括出台新型城镇化战略五年行动计,夯实农业发展基础,推动城乡一体化、区域协调一体化发展,共享发展成果。
区域协调发展体现了新发展理念中的协调发展理念,能够维护民族团结与国家统一。我国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利于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促进区域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如京津冀协同发展,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带动河北、天津发展。

对外开放
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在3月4日的记者会中,发言人刘结一介绍,过去一年,中国继续发挥全球经济增长最大引擎作用,加快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体现了大国担当。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也对对外开放的战略、策略作了总结。
对外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也是我国与世界各国共享发展机遇,共建共享,提升中国国际影响力的必然要求。思政课中,教师可以培养学生国际视野与开放意识,通过中国经济的”走出去“增强学生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同时,在具体策略上,对外开放利于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促进经济发展,提升国际竞争力,如举办进博会,要加强国际经贸合作,融入经济全球化浪潮。

国家安全
国家安全观是一个大的概念,其涵盖政治、经济、军事、科技等多领域安全,国家安全是保障我国发展环境,提升民众生活质量的保障。在”两会“中,多个代表围绕网络安全、经济安全等开展议题讨论,筑牢总体国家安全观。
思政课中,思政课教师可以借助事关国家安全的典型案例来进行分析,增强学生国家安全意识,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国家安全是国家生存发展前提,维护国家安全,人人有责,如加强网络安全防护,保障国家信息安全 。教师可以以此为切口,引导学生去做国家安全守护的践行者,积极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共筑安全防线。
欢迎加入《缘来思政》论文、教学交流26群

欢迎关注!!!
往期精彩推荐:
2025年春九下《道德与法治》知识点+教学计划 (建议文末下载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