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市惠阳区永湖中学2024—2025学年
九年级质量检测一考试
语文试卷
本试卷共5页,21小题,满分12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
一、积累运用(21分)
1. 默写古诗文。
(1)____________,在水一方。(《蒹葭》)
(2)山重水复疑无路,________________。箫鼓追随春社近,________________。(陆游《游山西村》)
(3)________________,无案牍之劳形。(刘禹锡《陋室铭》)
(4)折戟沉沙铁未销,________________。东风不与周郎便,________________。(杜牧《赤壁》)
(5)枯藤老树昏鸦,________________。(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6)请将崔颢《黄鹤楼》中适合填入下面对联的诗句写在横线上。
上联:我辈复登临,____________________
下联:前尘皆往事,斯楼惟有白云留
(7)古代很多诗词蕴含人生哲理,表现诗人不怕困难、积极进取的乐观精神。如王安石在《登飞来峰》中以“不畏浮云遮望眼,_____________”两句表现诗人面对困难无所畏惧、积极进取的乐观精神;李白在《行路难(其一)》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反映诗人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乐观精神,彰显出坚信抱负必能实现的积极昂扬的豪气。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粤曲是用广州方言(粤语)演唱的汉族传统曲艺,是广东地区最大的地方曲种。主要流行于广东、广西、香港、澳门等粤方言区域,并流传到东南亚、北美等粤籍华侨及华人聚居的地区。2011年5月23日,粤曲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粤曲脱胎于粤剧,它和粤剧在唱腔、音乐方面长期存在着相互吸收、融合、促进和共同发展的关系。
现今,在现代都市文化的猛烈________下,粤曲的处境________。粤曲在péng bó发展的繁盛时期,可谓jiā yù hù xiǎo,粤港澳、珠江三角洲各中小城市,以及粤北的韶关、粤西的湛江、广西的梧州等地都开设有数量众多的营业性曲坛,仅广州一地就有30多家。现在全省仅广州存在约十支粤曲演出队伍。粤曲现状令人wǎn xī。________民族文化,建设文化大省,必须振兴粤曲艺术,使传统艺术焕发新的青春和生命力。只有政府主管部门加大扶持的力度,发动力量多方面共同努力,逐步恢复专业曲艺场所,提高粤曲的演出条件,抢救、保护和发展粤曲是有可能的。
2.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péng bó( ) (2)jiā yù hù xiǎo( ) (3)wǎn xī( )
3. 下列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撞击 不容置疑 宣扬
B.撞击 不容乐观 弘扬
C. 冲击 不容乐观 弘扬
D.冲击 不容置疑 宣扬
4. 语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只要政府主管部门加大扶持的力度,发动力量多方面共同努力,逐步恢复专业曲艺场所,提高粤曲的演出条件,保护、抢救和发展粤曲是有可能的。
B. 只要政府主管部门加大扶持的力度,发动多方面力量共同努力,逐步恢复专业曲艺场所,改善粤曲的演出条件,抢救、保护和发展粤曲是有可能的。
C. 只有政府主管部门加大扶持的力度,发动多方面力量共同努力,逐步恢复专业曲艺场所,改善粤曲的演出条件,抢救、保护和发展粤曲是有可能的。
D. 只有政府主管部门加大扶持的力度,发动力量多方面共同努力,逐步恢复专业曲艺场所,提高粤曲的演出条件,保护、抢救和发展粤曲是有可能的。
5. 学生会将到社区进行粤曲艺术宣传活动,请你为活动撰写一条宣传标语。要求:使用最少一种修辞手法,不超过20个字。
6. 校园小记者计划采访粤曲名伶陈玲玉女士,请你结合材料内容设计一个采访问题。
二、阅读(49分)
(一)(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
春题湖上①白居易
湖上春来似画图,乱峰围绕水平铺。
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
碧毯线头抽早稻,青罗裙带展新蒲。
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
【注释】①此诗作于长庆四年(824),作者杭州刺史任期届满之时。
【乙】
钱塘湖石记
钱塘湖事,刺史要知者四条,具列如下:
钱塘湖北有石函①,南有笕②。凡放水溉田,每减一寸,可溉十五余顷;每一复时③,可溉五十余顷。先须别选军吏二人,与本所由④田户,据顷亩,定日时,量尺寸,节限而放之。
若岁旱,百姓请水,须令经州陈状,刺史自便押帖⑤,即日与水。若待状入司,符下县,县帖乡,乡差所由,动经旬日,虽得水,而旱田苗无所及也。大抵此州春多雨,秋多旱,若堤防如法,蓄泄及时,即濒湖千余顷田无凶年矣。
自钱塘至盐官界,应溉夹官河⑥田,须放湖入河,从河入田。准盐铁使旧法又须先量河水浅深待溉田毕却还本水尺寸。往往旱甚,即湖水不充。今年修筑湖堤,高加数尺,水亦随加,即不啻足矣。脱或水不足,即更决临平湖,添注官河,又有余矣。
予在郡三年,仍⑦岁逢旱,湖之利害,尽究其由。恐来者要知,故书于石。长庆四年三月十日,杭州刺史白居易记。
(选自《白氏长庆集》,上海古籍出版社,有删节)
【注释】①石函:石函桥、石函闸。②笕:笕决湖。③复时:一昼夜,即二十四小时。④所由:官名,唐代一般指胥吏及差役。⑤押帖:书面说明。⑥官河:文中指运河。⑦仍:连续。
7. 请发挥想象,用生动的文字描绘【甲】诗颈联所展现的画面。
8. 后人评论【甲】诗“言外正有余情”,请用简洁的语言分析作者表达的感情。
9. 请用三条“/”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准 盐 铁 使 旧 法 又 须 先 量 河 水 浅 深 待 溉 田 毕 却 还 本 水 尺 寸
10. 请参考表格提示的方法解释【乙】文中加点的字。
方法指引 | 文中语句 | 字词解释 |
【课内迁移】具答之《桃花源记》 | 具列如下 | 具:(1) |
【成语推断】望尘莫及 | 而旱田苗无所及也 | 及:(2) |
【借助字形】“决”小篆字形为 《说文·水部》:“決,行流也。从水,从夬。”夬,分决也,有所破坏决裂。 | 即更决临平湖 | 决:(3) |
11. 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尝求古仁人之心”。根据上面的诗文,联系下列材料,探究白居易有着怎样的“古仁人之心”。
①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时,疏浚钱塘湖,筑堤修闸,灌溉良田千顷;疏浚六井,保障居民生活用水。
②白居易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二)(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AI以假乱真,如何看清数字世界里的“影分身”
曹怡晴
①近日,一段外国歌手“说”中文的短视频在网上刷屏。通过AI变声与变脸技术等进行二次创作,视频中的歌手“说”着流利中文,音色和讲母语时的音色极其相似,甚至连口型都能对上。有网友感叹:“太自然了,差点儿以为是真的。”更多人则表示担忧:“若是技术被滥用,以后视频造假就会越来越容易。”
②自20世纪中期人类首次提出“人工智能”概念以来,软硬件技术不断升级,AI技术取得阶段性进展。在近段时间的热点新闻中,AI就是名副其实的“显眼包”:在杭州亚运会火炬线上传递过程中,通过AI捏脸、AI动作捕捉等技术的运用,上亿名“数字火炬手”一人一面、自由换装;在前几天刚闭幕的第六届进博会上,“AI照相馆”前人潮涌动,参观者只需要在照相馆内拍摄一张照片,就能通过人脸融合技术,或换上古韵汉服“漫步”上海街头,或穿着活力文化衫“打卡”电竞现场;在乌镇“互联网之光”博览会上,未来生活数字体验区成为最热闹的展区之一,观众可以参加AI心理测试,甚至还能找AI中医来把脉问诊。AI运用推陈出新,尽显科技的无穷魅力,不断丰富人们对未来的想象。
③人脸识别、语音合成、自动驾驶……赋能千行百业、融入日常生活,近年来,以算法与数据为基石的人工智能迅速发展,应用越来越广泛,对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产生着深远影响。当前,我国人工智能产业蓬勃发展,核心产业规模达到5000亿元,企业数量超过4300家。数据显示,到2030年,我国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有望超过1万亿元,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超过10万亿元,推动劳动生产率提高20%以上。而从全球科技、经济发展的大趋势看,人工智能也同样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可谓潜力巨大、未来可期。
④AI技术发展如火如荼,其潜在风险也不容忽视。比如,AI生成近似原画的内容、构图等,可能侵犯原创者的知识产权;大型语言、图像模型处理、生成数据时,可能侵犯个人隐私;当生成式AI技术被不法分子恶意使用,可能用来从事制造虚假信息、诈骗等违法活动。从社交机器人衍生出网络水军,到算法推荐加固信息茧房,再到AI掀起种种“以假乱真”风潮,新技术这把“双刃剑”可能造成的规则冲突、法律风险和社会伦理挑战,引起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和重视,成为全社会面临的一道必答题。
⑤新技术的发展不会止步,因噎废食不可取。维护市场秩序、保护合法权益,有形之手就显得很关键。现实来看,人工智能算法具有“黑箱”特性,表现为行为不可控、决策机制难解释等,给监管带来了不小的难度。近年来,《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推荐管理规定》《互联网信息服务深度合成管理规定》《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密集出台,针对人工智能技术的特点,不断创新、完善与之相适应的监管方式。坚持包容审慎态度,统筹发展与安全,促进创新与依法治理,才能让AI技术始终行驶在正确轨道中。
⑥“未来像盛夏的大雨,在我们还来不及撑开伞时,就已扑面而来。”一段时间以来,AI领域的新突破就像密集的雨点,猝不及防地砸在我们身上。有人说,此时正是“人工智能的蒸汽机时刻”,我们正面临着如何与自己创造的强大工具和谐相处。更好向未来,我们不仅要矢志奔赴科技创新的“星辰大海”,也要在明晰行业“底线”、画定监管“红线”方面持续探索。惟其如此,才能让技术真正地服务于人、造福社会。
(选自《人民日报评论》2023年11月13日,有删改)
12. 下列关于论证方法的分析,请选出不正确的一项( )
A. 第①段运用举例论证,从目前社会上的一些现象入手,引出“AI”的论题。
B. 第②③段从正面举例,阐述了人工智能飞速发展的现状。
C. 第④段从反面举例,提出了AI技术的潜在风险。
D. 第⑥段运用比喻论证,肯定了人工智能可以造福社会。
13. 根据选文说一说目前人工智能的三个用途。
14. 爷爷经常刷短视频,为防止他受骗,请结合文中的内容提醒一下他。
(三)(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心灯
高明昌
①我小的时候,家里的光源来自那盏油灯。这油灯,其实是碗灯,一只破旧的陶碗,碗里盛着半碗菜油,菜油里浸着一根细如筷子的油线,油线是棉花捏成的,长线的一头浸在碗当中,一头搁在碗沿口。天黑了,用灯了,母亲用火柴点燃线头,线头燃烧后,家里就有了火光,有了亮堂,虽然微弱,但一定照亮我们的脸庞。
②每晚的灯光,先在客堂的八仙桌上亮起,然后在房间的床边上亮起。
③晚饭吃好就去做作业,作业做好就去睡觉——母亲左手端起油灯,右手掌弯成半圆,挡着碗口,小心起步,小心走路。我跟在母亲的身后,我的妹妹紧拽着我衣服的后摆。那时感觉,母亲手里的油灯就像是灯塔,而母亲是持灯塔的人。
④房间里有一张小床,是我的;小床的北面是大床,大床是母亲的。妹妹们是挨着母亲睡的。到了睡觉时间,无需叮嘱,窸窸窣窣,几分钟,几下子,睡下了。母亲看一眼她的孩子们,会问一声,你们全尿了吗?我们齐声喊尿了。母亲说,好,那好好睡,明早起。一二分钟过去,我们就听得“噗嗤”一声,是母亲吹灭油灯的气声,果敢、有力、神速。油灯一灭,黑暗来了,我们在黑暗里睡觉,睁眼闭眼都是黑暗,但感觉是对的,没有夜晚的黑暗,白天的亮堂就不珍贵。
⑤我们睡着了,醒是因为憋尿。我一直记得,每晚被尿憋醒的次数有两三回。每当想尿的时候,我总是第一声喊“妈妈”,第二声喊“尿尿”,第三声喊“点火”。母亲像没睡着的样子,会像弹簧一样坐起,然后轻轻地划亮火柴,慢慢地点亮油灯,最后再将眼光移向我。我见着了母亲,见着了灯光,才有胆子和决心披衣、起床、下地、走路,尿尿、回床。母亲轻语叮嘱,慢点,看清楚,脚站稳——我的起夜结束了,母亲却下床了,她蹑手蹑脚地走到我妹妹的床头,把头低到床枕头,细声问,想尿哇?妹妹们有时会起身,有时说不想,侧身就睡去了。母亲回到了床沿,腾出一只手,挡住火光,耳语似的告诉我们她要吹灯了,随即传来“噗嗤”的声音,灯灭了,我们继续沉到梦里。
⑥有时不尿也醒来,醒来时,我好几次感觉眼前一片光明,通透而又宁静的光明。我以为自己在做一个梦,但睁开眼睛一看,发现这不是梦。油灯在移动,母亲在走动,油灯光束的旁边,母亲弯转身体,蹲在妹妹们的床沿。我的妹妹们说起床了,可就是不坐起来,母亲拿起妹妹的衣服,说快起快起,灯里没油了。妹妹们揉着惺忪的眼睛,伸过懒腰,伸出左脚伸右脚,走下床沿,然后一脚高,一脚低地走着。母亲右手擎着她们的胳膊。母亲等着,等她们好了,再搀她们回到床边上,看她们睡去了,自己就回到床边,再看一眼她们,在确定她们入睡后,自己才安心地吹灭那星灯光。
⑦我从来不觉得这样做母亲很繁琐、吃力,我觉得她很幸福,很慈祥,光明与黑暗,黑暗与光明,变换都在刹那间,母亲一人掌控,专一而又顶真,神圣而又高贵。我清楚:我们酣睡的每段时光,母亲的心一直悬着,我们一声“点火”,母亲床头的油灯就像阿拉丁神灯一样,照亮整个的房间,也照亮我们的心间。再乌黑的夜,再寒冷的夜,我们都知道踏板在什么地方,鞋子放在什么地方,自己要去什么地方,自己要去干什么。在我们心中,让我们随时可以差遣的,并且毫无怨言的,就是母亲。母亲像我们的声控开关,她永远顺着我们的意念和需求,亮起又熄灭,熄灭又亮起,随时随刻,照亮心底,无限神奇。
(选自《新民晚报》2023年4月30日,有删改)
15. 文中作者回忆了哪几件母亲与油灯的往事?请概括。
16. 作者高明昌追求作品语言的群众化、乡土化和形象化,在艺术上形成了自然晓畅的文学风格。请从文中摘录一个有代表性的句子进行赏析。
17. 著名作家叶辛评价高明昌的作品是“把文字的温暖传染给了你,把人间的温暖传染给了你”,请结合文中画线句子,说说你感受到了哪些文字的温暖和人间的温暖。
18. “新民网”的编辑在网上刊登高明昌老师的作品《心灯》时,在文章的前面配了下面的图,并且在图的上面用“母亲床头的油灯就像一盏阿拉丁神灯,照亮我们的心间,明暗随心,无限神奇”这样的句子来作为这篇散文的题记,你觉得这个题记好不好?如果觉得好,请说明原因。如果觉得不好,请改写更适合的句子来做题记,也要说明理由。
(四)(6分)
19. 下列有关《红星照耀中国》的情节,未发生在“红色的窑工”徐海东身上的一项是( )
A. 将祖母的鸦片烟踢掉
B.在学堂回击富家子弟的欺压
C. 组织湖北第一支“工农红军”
D.带领红军攻克预旺县
20. 海子说:“我们最终都要远行,最终都要与稚嫩的自己告别。”请从下列人物中任选一个,参照示例,结合名著内容加以分析。
(1)保尔(《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2)鲁迅(《朝花夕拾》)
示例:彭德怀的革命之路就是一场远行,彭德怀从小因为强烈的反抗意识遭到家人的斥责,他被迫九岁离开家,闯荡世界。他曾领导饥民攻打屯粮的大地主。这个时期的反抗还显稚嫩。后来彭德怀读了《资本论大纲》《新社会观》《共产党宣言》等书籍,开始怀着改造社会的新信念工作,告别了少年稚嫩的自己,成长为杰出的军事家。
三、作文(50分)
21.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一位老先生在接受采访时,说到自己的人生秘诀,就是凡事想得开、向前看。主持人追问:看不开、放不下执念怎么办?老先生笑笑说:转个弯,不就想开了嘛!人生就像一本书,翻过了这一页,才能书写下一页。有时候,并不是生活毫无转机,而是我们的顾虑和执念太深,把自己困在了死胡同里。路走不通时,绕行即可;大脑想不通时,换个思路试试。人生也是如此,通往成功的道路有很多,并非要执着于一条路;学着与生活和解,适时地转一个弯,或许会别有天地。
要求:(1)文体自选(诗歌除外);(2)不少于500字;(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姓名和校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