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TechNews报道,中国正加快推进半导体生产的本土化,其中半导体设备作为产业的基石,其本土化水平直接决定了整个半导体供应链的自主性和控制力。
近日有报告显示,到2025年,中国半导体设备整体自给率有望达到50%。这一消息引发业界极大关注,但实际进展如何?
以下概述中国半导体设备制造商的发展情况。
中国半导体设备自给率进程加快
TechNews指出,根据SEMI的数据,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半导体消费市场,强劲的市场需求为半导体设备行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动力。
近年来,中国半导体设备企业在技术突破上不断取得进展,TechNews的报道指出,北方华创、中微电子、盛美半导体等企业在技术研发和市场拓展上取得了显著成绩,逐渐成为市场竞争的重要力量。
报告显示,截至2024年,中国半导体设备自给率已升至13.6%,在刻蚀、清洗、光刻胶剥离、CMP设备等市场,自给率均超过两位数。同时,尽管中国在光刻机设备研发方面仍落后于国际最先进水平,但也在不断取得进步。
中国前段及后段半导体设备制造商
报告指出,从技术分类来看,半导体设备可分为单晶生长设备、前端晶圆制造设备、后端封装测试设备。
报告指出,单晶生长工艺包括晶体生长、晶圆切割、抛光、外延等环节,除晶体生长外,切割、抛光、外延等环节一般被归类为前端设备,前端设备主要包括曝光、刻蚀、薄膜沉积、清洗、离子注入等环节,涵盖了从晶圆加工到芯片形成的全过程,后端设备包括晶圆切割、封装、测试等设备。
报告指出,应用材料、东京电子(TEL)、泛林集团、KLA等全球五大半导体设备厂商均专注于前端设备应用。
平台型装备制造商的发展
其中,应用材料、东京电子、泛林集团为平台型公司,业务横跨刻蚀、薄膜沉积、清洗、离子注入等多个领域;ASML、KLA则为特定细分领域的领导者。
报告指出,北方华创、中微电子、上海盛美半导体设备有限公司、万业企业等中国企业都是平台型设备制造商。
在我国平台型装备企业中,北方华创发展较早,已形成规模,是我国唯一一家成熟度较高的平台型装备企业;中微电子、盛美半导体正处于加速成长期,已形成一定规模;报告显示,万业企业尚处于早期发展阶段。
同时,Piotech、Kingsemi、华海清科、长川科技、精测电子、天宇科技等都是专业的半导体设备制造商。
报告指出,根据TrendForce的调查及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的信息,中国在光刻胶剥离、清洗及蚀刻设备方面的自给率较高,而在CMP、热处理及薄膜沉积领域,中国近年来也取得了进步。
不过,报告指出,在计量、涂布及显影、光刻、离子注入等设备领域,中国仍然相对薄弱。
免责声明:本文新闻源于TRENDFORCE;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传递及分享。如涉及侵权,敬请联系support@fsemi.tech。
未来半导体
半导体资讯交流平台
内容媒体|会务会展|杂志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