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全国整体数据:韧性增长,结构优化

  1. 总量与增速
    2025年前8个月,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29.57万亿元,同比增长3.5%,增速较上半年加快0.6个百分点。其中,出口17.61万亿元,增长6.9%,连续6个月保持正增长,显示出口动能强劲。

  2. 贸易结构升级

  • 机电产品主导出口
    机电产品出口占比超六成,其中工业机器人出口增长61.5%,腔镜手术机器人等高端装备进入欧美市场,反映中国在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领域的技术突破正转化为贸易优势。
  • “新三样”持续发力
    锂电池、风力发电机组等绿色产品出口增长12.7%,新能源汽车出口同比增长26.6%,成为出口新增长点。
  • 进口需求回暖
    进口机电产品增长5.2%,原油、金属矿砂等大宗商品进口量增加,乳品、食用油等农产品进口值分别增长17.4%19.6%,表明国内消费市场逐步复苏。
  • 市场多元化战略显效

    • 新兴市场崛起
      对东盟、非洲、南亚、中亚等新兴市场出口分别增长15.8%25.9%10.8%13.9%,其中对非洲的尼日利亚、加纳、坦桑尼亚、肯尼亚进出口同比猛增149.7%191.5%
    • “一带一路”合作深化
      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15.3万亿元,增长5.4%,占进出口总值51.7%,成为外贸增长核心引擎。
    • 东盟保持第一大贸易伙伴地位
      前8个月对东盟进出口4.93万亿元,增长9.7%,连续18个月保持增长,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建设加速推进。

    二、区域亮点:中西部领跑,沿海协同

    1. 中西部地区增速领先
      中西部地区进出口5.31万亿元,增长10.4%,规模再创新高。其中,青海省外贸增速全国第一,前8个月进出口总值48.1亿元,增长45%,出口新能源产品(如锂离子蓄电池)增长8倍,盐湖化工产品出口增长1.5倍

    2. 长三角贡献突出
      长三角区域进出口值超11万亿元,对全国增长贡献率达58%。上海出口增长11.1%,高新技术产品(如液化天然气运输船、手术机器人)出口表现亮眼。

    3. 沿边地区潜力释放
      沿边9省区对周边国家进出口超9000亿元,同比增长6.3%,其中对吉尔吉斯斯坦、蒙古、塔吉克斯坦等国进出口占比超五成,显示沿边开放红利持续释放。

    三、行业趋势:高端制造崛起,跨境电商创新高

    1. 高端装备出口爆发

    • 工业机器人、高端机床、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出口增速均超20%,其中工业机器人出口增长61.5%,反映中国制造业向全球价值链高端攀升。
    • 山东省宠物食品出口超65亿元,占全国46%,显示消费升级类产品国际需求旺盛。
  • 跨境电商成为新引擎
    上半年跨境电商进出口约1.3万亿元,创历史新高。菜鸟物流新增越南、新加坡等6国“全球5日达”路线,部分线路实现5个自然日送达,助力中国品牌高效出海。

  • 展会经济助推合作

    • 第25届中国国际投洽会吸引全球120多个国家和地区、1.5万家企业参展,签约重点项目298个,合同金额超2000亿元
    • 第22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将于9月17日开幕,45个国家约3200家企业参展,新设人工智能、新质生产力专馆,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

    四、政策动态:稳外贸措施持续发力

    1. 贸易便利化升级
    • 海关总署优化出口监管,取消海外仓备案并简化单证申报,但要求数据真实性。
    • 9月1日起,输马来西亚、越南的RCEP原产地证书可自助打印,降低企业成本。
  • 应对外部挑战
    • 针对美国对华加征关税、技术性贸易措施等,中国通过多元化市场布局(如拓展非洲、东盟市场)和高端制造升级,有效对冲风险。
    • 商务部表示,将加大稳外贸政策力度,支持企业开拓新兴市场,优化出口退税和信贷服务。

    五、未来展望:挑战与机遇并存

    1. 挑战
    • 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美国对华关税、技术封锁等措施可能持续影响出口。
    • 地缘政治冲突(如中东、东欧局势)可能扰动供应链稳定。
  • 机遇
    • 新兴市场潜力巨大
      非洲、东南亚、拉美等地区人口红利和消费升级需求为中国产品提供广阔空间。
    • 高端制造出口加速
      随着技术突破和品牌建设,中国在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新能源等领域的贸易优势将进一步凸显。
    • 区域合作深化
      RCEP、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等机制将推动区域产业链融合,降低贸易壁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