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要学的师傅不是德国,而是美国,我们的挑战也会来自美国。
——王煜全
文︱王煜全
本文摘编自微信公众号“罗辑思维”(ID:luojisw),作者观点不代表瞭望智库观点
随着社交网络的兴起,人人都有了话语权。虽然每个人都有选择说什么的权利,但更多的人只是选择了转发或者传播的权利。
这样的结果是越来越多的公众都参与了扩散,不过这不代表被扩散最广的结论就是正确的。
1
当下传播很广的一个观点,我就认为是错的,就是所谓的“工业 4.0 ”概念。为什么公众愿意传播这一概念?
一方面,中国的制造业面临困境,不仅仅是出口下滑,科技升级也面临困境。
另一方面,德国制造还是响当当的牌子,质量非常好,我们也恨铁不成钢——中国什么时候才能拥有德国制造那样的品质呢?
所以德国说未来叫“工业 4.0”,我们就开始广泛传播。
我认为问题是对的,但是答案是错的。
德国的先进科技产品推出的多吗?快吗?实际上,先进科技产品还是美国推出的最为密集,他们为什么不喊“工业 4.0 ”呢?
中国制造业的真实问题不是质量高低。iPhone 就是在中国生产的,质量非常高。
中国制造业的真正问题是科技升级。
“工业 4.0 ”是用更为系统化、集成化和整体化的思路去提升制造水平,它能使制造业变得更精密和高效。这些都没有问题,但是怎么才能提高科技水平呢?这个时候就不要抓错了药方,头疼反而医了脚。
我在美国的超市,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如果这个产品本身需要的材料不超过 5 个,比如塑料盆——一个塑料压铸成型就好了,许多国家都能生产。衣服更不用说,基本上就是布料、线、扣子或者加一个拉锁,肯定不超过 5 个。
全世界都在为美国生产衣服,只有电子产品基本上都是中国货。
这类产品打开后,再小的也超过 5 个元器件,甚至会有几百个元器件组装起来。只要构造一复杂,基本上都是中国生产的。
为什么不是德国生产的呢?德国是有能力生产复杂电子产品的,但是他们只为自己国家的企业生产。日本和韩国也都是这种情况。只有中国是为第三方生产的,是做代工的。
中国的生产能力不体现在生产自己的产品,而是帮别人生产,然后再由别人去销售。代工生产的模式很被我们中国人自己看不起,觉得这是来料加工,也就赚点儿加工钱。经常用来举例的就是 iPhone,产品确实好,但是苹果公司赚了多少钱?而我们为苹果代工才赚了多少钱?
如果我们只是为一个成熟的企业的成熟产品做代工,肯定是很便宜的。但是如果是为更多创新的产品做代工,我们就要承担风险,这时我们就有机会跟对方谈判,拿走更多的利益。
2
此时为什么会有“工业 4.0 ”这样的概念呢?这与大规模工业化的悖论相关。
如今的制造业在要求越来越高的整合度的同时,对灵活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为新产品总是越出越快,科技含量高的产品更新换代的速度也越来越快。
这时就出现了悖论,德国制造的整合度很高,但是灵活度不够。所以美国最先进的产品,不是找德国,而是找中国做。德国提出了工业 4.0,推的恰恰是自己的优势,而不是应对全球的需求,它强调的依然是整合度。
当我们工业化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也曾经推广过“企业资源计划”,即 ERP (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系统,不过很多大型企业都有过受制于 ERP 系统的时候,因为 ERP 系统能提高集成度,但是会降低灵活度,这意味着,产品最好不要修改,一旦要修改就会遇到大麻烦,因为缺乏适应性。
所以我们一定要认清真正的未来趋势,不仅要对整合度有要求,更关键的是灵活度,是在灵活度的基础上的整合度,而不具备灵活度的整合是没有前途的。
3
这一点连美国人自己也有很多人没有清楚地认识到,从奥巴马政府开始就在喊“Made in America”,呼吁制造业回迁。
很多美国人都有这样的想法:美国过去这么多年信息技术产业发展迅速,但是将制造业外迁是一个重大失误,造成了美国经济振兴乏力和就业岗位缺失。但是今天有了中国的制造能力,其实美国人完全没有必要再回迁制造业。
我记得有一个经典笑话是这样的,乔布斯还在世的时候,奥巴马就希望他能把 iPhone 工厂迁回美国,因为美国需要就业机会。不过乔布斯说,如果 iPhone 的设计需要修改,马上就可以传到中国,两小时之内中国的工人们就会从床上被叫起来进入到生产线开始加班生产,24 小时后具备新特征的产品就可以交付。如果美国工人能做到,我就迁回来。据说,奥巴马从此就不再提这个要求了。
当然,这是我们用人来实现的很辛苦的灵活度,不过这也是现代高科技制造业的标准,现在就是需要这么强的灵活度。
虽然上面的笑话应该让奥巴马深思,但是他还是想把制造业迁回美国,所以美国也有很多教授一起“命题作文”,研究制造业对美国有多重要。因为是奥巴马的“命题作文”,最后的结论自然是制造业非常重要。
其中一个例子就是讲德国因为其精密制造能力,所以保持了经久不衰的实力。
德国制造的伐木机损坏率特别低,所以大家更愿意买德国更贵的伐木机。因为伐木都在深山老林,如果伐木机坏了,就要把它运出深山,修好了再送回来。这期间无法工作的损失比伐木机贵多了,所以宁肯买贵的,也要保证不出问题。
这里有两个问题。
第一,它的假设是如果不是德国制造,就得不到德国品质。其实不然,中国制造也能有这样的品质,好的品质不一定非要工业 4.0 做保证。
第二,在深山老林里替换伐木机不方便,未来如果无人机足够发达,任何一个地方都可能被覆盖,就可以用大型无人机直接吊装,飞出去再飞回来可能也就一天时间。所以,我们不能孤立地从过去推断未来,那样很容易犯错误,而是要看到未来的发展是不断加速的,越来越多的新科技会不断地融入进来。
4
未来的核心问题是,能够灵活地制造出更多的新产品。对于新产品的耐用性,消费者并不那么强调,有时过分耐用反倒是一种损失。
圆珠笔刚开始被发明出来时,用到一定时间就会漏油,这个问题始终没有被解决,所有人都绞尽脑汁地想要解决这个问题。后来有人说能不能控制圆珠笔油的量,在还没开始漏油时就已经没油了,扔掉这支圆珠笔再买一根新的就可以了。
这并不是一个孤立的例子,日本就曾经推出过不耐用的便宜雨伞,放在商家的店门口,很多人购物时遇雨,消费者直接打伞回去,不用还回来。再比如我们的手机,有人做钛合金外壳,有人镶上钻石,把手机当成耐用品来设计,如果你还拿着一个10 年前的镶钻手机,大概会被嘲笑。
耐用性的问题可以有很多技术进行解决,更重要的问题是,如何适应用户的需求。
德国的伐木机之所以到今天还能卖,恰恰因为这是一个非常小众的市场,销量非常小,才没有足够强大的企业去研发更为便宜的产品。它的幸存恰恰是一个市场高度细分的结果,仔细研究一下会发现,它们对经济的影响微乎其微。
5
中国在电子产品制造领域的市场非常大,如果号召人们学德国那种小细分的优势,无外乎是丢了西瓜捡了芝麻。其实德国很羡慕中国可以海量制造产品,其中的钱都被中国人赚走了。
所以,我们千万不要被工业 4.0 的概念给忽悠了,丢了我们的老本事。全球经济对精密复杂的产品的灵活制造的需求,德国是满足不了的。这并不是说高整合度不重要,市场的特点是什么、地方有什么需求,就会有人寻找解决办法。
我们要学的师傅不是德国,而是美国,我们的挑战也会来自美国。如果你不跟它学,它就会抢你的饭碗。未来抢中国劳工饭碗的,不是德国的精密度很高的机器人,而是美国 Rethink Robotics 公司那样具有灵活性的机器人。
这样的机器人有一个特性是德国机器人不具备的,师傅能手把手地教它。人的操作动作是没法精确定义的,如果要跟机器人精确地说明是很困难的。未来机器人甚至会做到模糊学习,它们无疑比那种虽然精确但是很笨、严重缺乏灵活度的机器人要高明得多。这种机器人也是中国人的大敌,用它来替代人就很容易。
我们能不能未雨绸缪,在美国机器人替代工人之前,先把生产线用美国机器人装备上?先请老师傅把机器人训练好,让所有机器人都能炒个好菜,让所有机器人都能装配得好任何复杂的产品。让中国继续成为全球的制造业中心,而且比原来更具开放性和灵活性。
学术合作联系人:周邦民(微信号:i87062760),添加时请注明:姓名+职称+单位
库叔福利
库叔的赠书活动一直都在!中信出版社为库叔提供下图所示书籍10本,以及15本知名经济类书籍赠予热心读者。每天都送,请大家在文章下评论(每条文章都可以评),点赞最高者(数量超过三十),库叔会在评论区回复并通知得奖。当然,评论的质量库叔会进行把控的。想和库叔聊天请添加库叔微信号(lwzkkushu),合作请联系微信(185142038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