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金融科技正在深度改变着传统金融服务模式。“制造e贷”是工行充分利用企业结算、税务、发票、财报、征信、行为、客群等大数据,构建准入授信模型和规则,为制造业企业推出的专属数字普惠信用贷款。

【工行贵州分行】“制造e贷”业务落地

工行贵州省分行积极响应国家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坚持“一笔一画做普惠”,日前,在毕节市实现首笔“制造e贷”业务落地,为贵州制造业小微企业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贵州省“十四五”工业发展规划》明确提出,要着力打造“两区六基地”,加快构建现代工业体系,到2025年,制造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需达到25%以上,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达22%以上。

实现这些目标,离不开金融的有力支持。工商银行作为国有大行,始终以服务实体经济、支持社会事业发展为己任。“制造e贷”业务的落地,是工行贵州省分行助力贵州制造业发展的重要举措,是金融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的生动实践。

下一步,工行贵州分行将继续发挥金融科技创新优势,以唱响“多彩贵州”战略统领高质量发展,持续优化普惠产品,不断完善服务体系,为贵州制造业小微企业提供更多优质的金融服务,共同助推贵州制造业蓬勃发展。

工行毕节分行发放全省系统首笔“制造e贷”

“去年,我们公司砂石、混凝土等建筑产品供不应求,今年也获得了大量订单。”贵州某商品混凝土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笑着说。该公司负责人表示:“为了满足客户的大量订单需求,我们公司准备扩大生产规模、更新设备,然而资金方面却成了一块绊脚石,正当我们陷入困境之际,接到工商银行的融资需求调研电话,在迅速完成线下基础资料提交后,融资审批流程特别快,2天内就为我们审批通过并发放了300万元的资金支持。”

为加大对制造业小微客群金融服务支持力度,工行于近期推出了经营快贷场景e货框架下的专属产品“制造e货”,该产品是专门针对制造生产类企业融资需求构建的专属数字普惠信用贷款,基于企业的结算、税务、发票、财报等多维度数据,结合企业及法定代表人征信等其他数据,对企业的综合信用状况进行全面评估,从而确定融资标准。这一创新模式打破了传统融资方式的束缚,为制造企业提供了更加便捷、高效的融资渠道。

该行聚焦“制造e贷”,通过电话、上门等方式,联系走访辖内符合条件的企业,了解其经营情况和融资需求,详细向企业负责人介绍“制造e贷”的便捷高效。走访过程中,该行了解到贵州某商品混凝土有限责任公司专注于生产砂石、混凝土等,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在扩大生产规模、更新设备等方面,企业面临了一定的资金缺口。在了解到企业的融资需求后,该行迅速组织专业团队,深入企业进行调研对接,通过高效的审批流程和精准的风险评估,1月15日成功为该企业发放“制造e贷”300万元。

“制造e贷”助力企业跑出“加速度”。该笔融资为当地制造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这一创新金融产品的成功落地,同时也标志着工行毕节分行在支持实体经济、服务制造业方面迈出了坚实的一步。接下来,该行将持续做好普惠金融产品服务,不断优化服务体系建设,助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邮储银行贵阳市分行探索科技创新和金融服务深度融合新模式

1月6日,“服务‘四城’联动助力强省会”贵州科学城科技创新暨“四城”联动交流周在贵州科学城开幕。

1、活动现场。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活动同期还举办了招商引资重点项目签约仪式,众多极具发展潜力和前景的项目纷纷亮相,吸引了各方目光。邮储银行贵阳市分行以唯一承办金融机构的身份积极参与到此次活动当中。活动现场,邮储银行贵阳市分行设立了专门的展台,全方位地向参会的众多企业以及政府部门展示了其在科技金融领域所取得的一系列创新成果以及极具代表性的服务案例。

在招商引资重点项目签约仪式环节,邮储银行贵阳市分行与高新区签署的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以探索科技创新和金融服务深度融合新模式为目标,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助力贵州科学城早日建成与之适配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

2、签约。

随后,邮储银行贵阳市分行在现场进行了一场专题宣讲,深入浅出地介绍了邮储银行贵阳市分行围绕新质生产力发展所制定的金融服务策略和规划。同时,与参会企业展开了深入的交流,了解企业的现实需求,为企业量体裁衣,制定出契合企业发展实际、有助于激发新质生产力的定制化金融服务方案,打通金融服务通道,助力项目早落地、早达效。

据了解,邮储银行贵阳市分行通过积极探索创新,还推出了独具特色的“科技创新积分”。科技企业能够凭借积累的创新积分进行兑换,获得邮储银行贵阳市分行发放的信用贷款。该信用贷款最高额度可达到5000万元,为科技企业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有力的资金支持保障。

贵州航飞精密制造有限公司财务总监兼董事会秘书在谈及精准操控系统相关情况时表示:“在获得邮储银行提供的资金支持后,我们第一时间针对2025年的相关订单着手开展生产备料。这为我们公司2025年的经营发展筑牢了根基,打下了极为良好的基础,让我们对接下来的发展更有信心、更具底气。”

下一步,邮储银行贵阳市分行将持之以恒地发挥自身的独特优势,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姿态投身到地方各类科技创新活动中去,为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尤其是助力新质生产力茁壮成长贡献更多、更坚实的金融力量。

贵州银行贵阳分行金融“催化” 科创企业迈开步伐

2024年,贵州航盛锂能科技有限公司发生了几件事:电解液生产线建成一年,产量较去年增加70%;磷酸铁锂正极材料项目启动建设,投资硅碳负极企业,收购铝渣提取碳酸锂企业,设立固态电解质公司,向复合材料供应商的目标稳步前行;斩获三个重要奖项,中国电池新能源行业2024年度优秀供应商、2024高工金球奖年度新锐、中国国际高交会“优秀科技创新企业奖”。

航盛锂能与贵州银行的首次合作也在这一年。

“政策、资源、产业链都有极大优势,在贵州发展很顺利,与贵州银行的合作也非常愉快。”航盛锂能集团首席财务官张仰光说,在贵州银行的支持下,公司2024年得以稳步发展。

今年以来,贵州银行贵阳分行聚焦贵州省重大战略、重点领域、重要要求和薄弱环节,紧紧围绕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努力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更高质量、更有效率的金融服务。针对“专精特新”“小巨人”等科技创新型企业,贵州银行贵阳分行创新担保方式、完善授信审批思路,发挥好金融“催化剂”作用,2024年共投放贷款11余亿元助力科创企业发展壮大。

Part.01谋划发展,新能源企业落户贵州

航盛锂能集团始创于2016年,主要从事电池电解液的研发和生产,为3C电子产品锂电池、储能类锂电池、二三轮车等小动力电池生产提供原材料。集团在湖南宁乡建有产能2万吨/年的生产线,在山东威海建有产能1万吨/年的生产线,拥有多项自主知识产权、发明专利及实用型专利,经过数年的发展,原有生产基地已不满足集团壮大的需求,于是,管理层开始规划新的生产基地。

“我们考察了很多地方,最终决定落户贵州息烽。”张仰光说,政府的落户政策很有竞争力,而且贵州的磷、氟资源丰富,为集团向新能源领域发展提供了重要资源。集团经过慎重决策,2021年8月,在贵州注册成立了贵州航盛锂能科技有限公司作为集团的母公司,拟分两期建成产能6万吨/年,储备4万吨/年的生产基地。

经过多方考察,航盛锂能集团于2023年落户贵州。

Part.02金融催化,贵州银行保驾护航

落户贵州第三年,贵州航盛锂能科技有限公司的电解液生产线于2023年6月正式投产,产能进入上升期。“此前和一个全国股份制商业银行建立了合作,贷款资金主要用于项目建设。”张仰光介绍,项目建成正式生产以后,生产环节的资金周转需求也会接踵而来。

集团正式投产,贵州银行贵阳瑞金支行主动上门提供金融服务。“集团从上游购买原材料是先款后货,向下游供货是先货后款,账期错配产生了资金需求。”瑞金支行客户经理韦宇介绍,根据公司的业务模式和阶段需求,申报授信3900万元,包括流动资金贷款、贵E信、银行承兑汇票、国内信用证等一揽子金融产品。授信方案上报后,贵州银行贵阳分行迅速审批通过,有效缓解了公司投产初期的资金周转压力。

“针对不同类型的科创企业,我们综合分析行业前景、商业模式以及企业现金流,为这类企业提供有竞争力的授信方案。”贵州银行贵阳分行相关人员介绍,科创企业大多是轻资产,缺乏传统的固定资产作为抵押物,要做好这类企业的金融服务,需多维度考量,不断完善审查审批思路。

Part.03布局产业,携手建设“电动贵州”

2024年1月30日,贵州省新型工业化工作领导小组印发《关于加快建设贵州新能源动力电池及材料研发生产基地的实施意见》,文件提出了推进动力电池产业提质增效,打造储能电池产业新赛道等多项指导性意见,延链补链强链,推动“动力电池+储能电池”双赛道发展,加快建设“电动贵州”。

这对航盛集团来说无疑是利好消息。“我们的发展定位是综合材料供应商,正在积极拓展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碳硅负极材料、固态电解质等领域,要抓好贵州的风口机遇。”张仰光说。

基于对行业趋势的观察及战略规划,航盛集团于2024年7月完成了对贵州兆为新材料科技有限责任公司87.5%的股权收购。“兆为科技的主要产品是电池级碳酸锂,从含锂废渣、锗废渣、难选低品位铜尾矿、钨铁尾矿等大宗工业固废中提取处理,与矿石法碳酸锂生产工艺相比,锂资源整体回收率达85%以上。”张仰光介绍。

集团拥有多项自主知识产权、发明专利及实用型专利。

在航盛集团加快发展的这年,贵阳瑞金支行持续跟踪服务,张仰光对支行的服务很满意,“在近一年的接触中,双方不断加深了解和互信,为下一步合作打下了基础。”

“近期走访中,我们得知集团的新规划,正准备新的金融服务方案。”韦宇说,支行未来将继续关注航盛集团的发展,用金融力量为企业保驾护航。

中行六盘水市分行“四个一”助力科技金融迎难而上成效显著

近年来,中国人民银行六盘水市分行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围绕科技企业融资难题,创新“四个一”工作思路,持续提升科技金融服务质量,助推科技企业发展取得较好成效。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全市科技企业贷款余额52.93亿元,同比增长70%,高于各项贷款增速60.23个百分点,支持企业321户。

1、健全一套机制,保障科技金融有序运行

一是出台实施办法。深入参与并推动市政府出台《六盘水市“科技银行”工作实施办法》,通过明确发展目标、制定重点任务、明确单位职责和强化保障措施,推动金融与科技深度结合。二是建立协商机制。联合财政、科技等部门建立“六盘水市‘科技银行’试点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协调解决“科技银行”试点运行过程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三是建立风险补偿机制。推动市、县财政先后出资1500万元设立“科技银行”专项贷款风险补偿基金,当试点银行发放的科技类贷款产生不良时,由风险补偿基金和试点银行分别按一定比例承担损失。截至11月末,风险补偿基金已为凉都村镇银行代偿科技型企业不良贷款99万元。

2、打造一支队伍,提供专业高效金融服务

以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名义印发《关于六盘水市科技银行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按照公平、自愿、多赢原则在辖内选择一批符合条件的银行作为“科技银行”成立专营机构、组建专营团队,在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的共同支持下为科技型企业提供专业金融服务。截至11月末,辖内有8家机构通过科技银行资金管理委员会认定成为“科技银行”。“科技银行”设立科技支行,配备专职客户经理为科技企业提供专属金融服务,在续贷、展期和利率等方面提供优惠支持,针对500万元以内、3年以下的科技企业提供贷款,利率低至3.35%,低于全市各项贷款平均利率1.59个百分点。

3、培育一批企业,提升金融供给精准性

一是深化名单推送。联合市科技局、金融监管局对辖内高新技术、专精特新、国家技术创新、制造业单冠等企业名单及融资需求进行全面梳理,并通过名单推送型融资对接机制向金融机构进行精准推送,各银行机构在此基础上进行银企对接和定制信贷投放方案。今年以来,共召开3场“科技银行”政银企专场对接交流会,惠及企业超100户次;组织金融机构累计走访科技企业142家次,有38家科技型企业与金融机构达成初步合作意向。二是深化企业培育。与市科技局、市场监管局协作开展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培育工程,引入省外知识产权评估公司在六盘水市开展业务,开辟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绿色通道。三是助推企业成果转化。针对已全额归还贷款的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给予最高8万元融资资助,减轻企业财务负担。截至11月末,通过“科技银行”贷款助推企业实现科技成果转化176项,新获授权专利362项,研发新产品98个,新增年产值6.6亿元。

4、创新一组产品(模式),满足多元化融资需求

充分发挥“六盘水市科技银行专项资金管理委员会”作用,积极引导辖内银行机构根据科技企业发展特点和经营实际,创新金融产品满足不同行业不同生命周期的科技企业融资需求。截至11月末,全市科技银行信贷产品已达20余种。如,邮储银行、凉都村镇银行通过专利权、基酒等质押推出“科创信用贷”;农业银行联合科技局创新“科技特派推荐E贷”,建设银行依托现代化金融科技手段,以科研能力、创新能力等作为主要评判标准,构建科技企业T值评价体系,为46家科技型企业进行授信并发放贷款7.6亿元。

文章转载、引用说明:

中经瑞研推崇信息共享,欢迎各大媒体和行研机构转载引用。但请遵守如下规则:

1.可全文转载,但不得恶意镜像。转载需注明来源(中经瑞研)。

2.转载文章内容时不得进行删减或修改。图表和数据可以引用,但不能去除水印和数据来源。如有违反以上规则,我们将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力。

3.文章所分析、引荐均为公开渠道整理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