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环绕,雪山徘徊,尼泊尔仿佛一个不起眼的纸片被自然不经意地安放在群山之间。闭塞、落后、凌乱、粗粝,是许多人对它的第一印象。可是,被掩盖在雪山深处的尼泊尔,是否真正,由我们想象中的词汇组成?
采访|张宸举 王绍丹
文案|胡艾林
排版|朱若宸
审核|董昱彤 高佳宜
01
我们采访了一位曾经跟随项目组前往尼泊尔支教的学姐,她与我们在一个午间进行了线上交流。我们在她的语言里,捕捉到了一个全新的、真实的尼泊尔影像。
「 其实现实跟自己想象中是不大一样的,给我一种反差感。在我去尼泊尔之前,我身边的很多朋友表示对我要去尼泊尔支教有一点担心,我也觉得那边经济水平比较落后,基础设施比较差,给人很乱的感觉。下飞机的那一刻,看到所有的楼都矮矮小小的有些破烂,道路十分窄,空气质量也很差,心里有些许担心。但是在跟当地人有了一定的交流和接触之后,会发现他们每一个人都十分纯真、虔诚。跟他们交流多了,也会觉得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每个人的想法都很简单,全都热衷于自己所做的事情,给人一种纯粹的感觉。这就是我在尼泊尔的主要感受。」
尼泊尔是一个贫穷但幸福指数很高的国家。尼泊尔人对生活的满足,体现在大大小小、层出不穷的节日上。来过尼泊尔的人,对它都有一个评价:这里的人一年365天有360天都在过节。半个月前,他们刚刚结束了德赛节放假的最后一天,而此时此刻,水灯节正浩浩荡荡地拉开了帷幕。他们对待过节有着出乎平常的重视和用心。好像比起其他世俗意义上的事情来说,过节这件事才是他们最大的事。不分贫穷或富有,那天所有人只管唱歌跳舞,生活即使有上顿没下顿,也要给家门口增添彩灯喜庆,仿佛色彩也能带来慰藉与幸运。
傍晚,杜巴广场上的神秘阶梯上总是坐着许多当地人。有情侣,有兄弟姐妹,有好哥们好姐妹,有一家人。他们就坐在那里,看着人来人往,聊天或者发呆就可以呆上一整个晚上。有时贫穷限制了人们的想象,但同时也限制了人们的欲望。他们把心思更多地放在了如何快乐的生活,而不是赚更多的钱。May be this is the point.或许,这才是属于他们生活意义上的重点。站在我们的视野里,我们也许很难去评判这是否是一种好的生活态度,它是否能够带来积极因素,促使着他们去前进;或许他们也能在现状中寻觅到一份安宁。
02
尚未建立起内心秩序的人们常被加德满都的揉杂粗粝深深吸引,在她的面前,一切都拥有着数不清的可能性。
「我记得我们当时住的地方在泰米尔街旁边。很有意思的是,我和我的室友每一次下课之后都会去逛泰米尔街,与那边珠宝店的老板成为了挺好的朋友。经常在他那边待一下午,他跟我们讲各种各样的珠宝,还有来中国这边做生意,去参加广交会、华交会什么的,往中国这边卖珠宝。我觉得这是授课之外自己收获挺大的一件事情,我对于珠宝的兴趣和知识了解,其实都是在那个时候建立起来的。并且我和那边珠宝店的老板现在都偶尔会联系。也算是自己尼泊尔之旅一个出乎意料的一个小收获。」
「 当时我去那所学校叫做pushpa kunja high school,里面有一个英语老师跟我们的关系特别好,他经常一下课就找我们聊天,问我们中国什么样的情况、女孩子在中国是怎么样的,然后又会跟我们讲到尼泊尔的女孩子到了几岁就必须得结婚,整体在一个父母规划好的路径里非常稳定。」
读到这里时,我一遍又一遍地询问自己,我们是否拥有了幸运。我无法评判,无法站在另一个视角窥探她们的内心。「他们对于中国这边比他们小这么多年纪的小孩还跑到他们这边来支教很有感触,非常羡慕我们的自由。」如果可以的话,希望有一天,我们也能将这一份在我们眼中可能有限的自由进行传递。
03
在这座贫穷但幸福的国度,
人们或许拥有着更安宁的人生和心境。
但或许,我们也可以在静静呵护这份安宁的同时,
为水平湖面下的世界带来些许的波澜。
「尼泊尔的小孩都非常懂事,可以说在尼泊尔,学生和老师的距离感和尊重会更强一些,他们会觉得你是非常值得敬佩、崇拜的人。你说的话他们都愿意去听,也非常想要从你这边了解一些自己接触不到的信息。我印象深刻的是,有个小男孩回家之后跟我facebook打电话,说一定要让他父母看看现在来这边教他上课的老师。他觉得我们的一些见识可能是他们的父母都没有的,整个相处的过程是非常融洽的。」
群山或许会阻隔外界信息的传输,会阻隔孩子们的生活条件,但一定不会阻隔情感的传递,不会阻隔他们斑斓多彩的内心世界。
「我当时去上中文课的时候,有一个小小的革新。我在上第一节课的时候,让他们每一个人写了一个小纸条,是关于在学习中文有什么方面的期待,对中国有什么想要了解的地方等。发现他们其实都对中国的文化和生活有很高的这个向往。」
可能在他们的视野里,喜马拉雅山脉另一面的国家与他们有着一些不同,或许我们对他们的文化输出能够给他们未来带来多一份可能性。我们并非天外来客,并非能给他们带来拯救的救世主。我们能给他们带来最多的,或许是一些来自更广阔世界的讯息,让他们知道在喜马拉雅山的另一边,仍然有时刻关注他们的人们,他们值得拥有走出去的
机会与勇气。
「其实支教能够带去的知识帮助是有限的。我们所教授的中文课程,并不是尼泊尔高考要求范围内的学科,而只是作为一个兴趣推广课程。但他们要想真正往上走,必须在他们国家的高考体制里先一级一级走上更高的平台,才有可能接触到更广阔的世界。」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或许都拥有着无法言喻的苦难,
我们无法切身实地地感受到他们的生活,
也永远无法拥有他们在这样环境成长后形成的心境。
「离开前很多志愿者想留一个联系方式给孩子们。但志愿者们与当地孩子们所身处的世界,还是有一个很难去逾越的鸿沟。这个现实或许对于他们太过残忍了,所以我们最后达成一致——不给他们留下任何联系方式,让我们的相遇作为他们记忆里很美好的一环就够了,在他们心中播撒下一个种子,作为他们奋斗的目标,鼓励他们慢慢走向更远的世界或许就已经很好了。」
大山里的一切,都有着天然的韧性,我们常常无端地感叹贫困,但这一切在真正的大山面前都毫无意义。曾在余秋雨先生的《文化苦旅》中读到关于尼泊尔的描叙。“世界各国的文明人都喜欢来尼泊尔,不是来寻访古迹,而是来沉浸自然。这里的自然,无论是喜马拉雅山还是原始森林,都比任何一种人类文明要早得多。没想到人类苦苦折腾了几千年,最喜欢的并不是自己的创造物。
外来旅行者也喜欢这里的生活气氛,喜欢淳真、忠厚、慢节奏,喜欢村落稀疏、房舍土朴、环境洁净、空气新鲜、饮水清澈。其实说来说去,这一切也就是更贴近自然,一种未被太多污染的自然。相比之下,一切古代文明或现代文明的重镇,除了工作需要,人们倒反而不愿去了。那里人潮汹涌、文化密集、生活方便,但是,能逃离就逃离,逃离到尼泊尔或类似的地方。”
或许,拥挤的闹市并非优越,灰暗的小镇并不荒昧。我们从大都市去,从深山来,从各种表面看自己,也看尼泊尔。可能被这座雪山下的千年佛国吸引的我们,不再是对可以掩盖自身混乱感的无序的怜悯,而是一种密续持久的能量,一份对和我们同样接受着教育的他们的尊重,是一切皆是幻化的隐喻,是隐藏在经幡下的福佑的加持。我们和他们,都会拥有足够能持、加诸于一切的力量。
学姐介绍
胡潇颖
UNNC 2023届 FAM专业
现就读于纽约大学
创行经历:
•2018-2019 商业顾问拓展部(BAB) & 行者无疆项目组成员
•2019-2020 商业顾问拓展部(BAB)部长
•2019年寒假跟随泊然予智项目组前往尼泊尔支教,并进入泊然予智代表创行参与国赛的备赛小组。
•2020-2021 GAP经历,并和2022届创行队长孵化智养天年项目,取得国赛冠军
•2022-2023 担任理事会——创新总监
Lighten泊然予智
扫码关注了解更多Lighten近期活动与后续志愿者招募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