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
——2024年2月1日在红河哈尼族彝族
自治州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
第四次会议上
州长 罗 萍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州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州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3年工作回顾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也是全州难中求进、干中求进、变中求进、稳中求进的一年。州人民政府在省委、省政府和州委领导下,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持把开展主题教育与推动高质量发展结合起来,有效应对各种困难挑战,大力发展资源经济、园区经济、口岸经济,加快“三个示范区”“七个红河”建设,全力以赴稳经济、增动能、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迈出了州委“337”工作思路“三年新突破”的坚实一步。
(一)经济发展实现新推进。我们坚持把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积极应对需求不足、社会预期偏弱、风险隐患仍然较多等压力,全力推动经济运行稳中向好。2023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889.42亿元,增长3.2%。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1%。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4.6%。蒙自、个旧、开远、弥勒4个市获评“2023年中国西部百强县市”,开远市、蒙自市入选“全省高质量发展先进市”前十名。
(二)产业培育迈出新步伐。我们坚持把发展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开展“一把手”外出招商314次,签约项目183个、落地86个,省外产业到位资金增长43.06%。农业稳健发展,全力应对自1969年有记录以来最严重气象干旱,粮食产量达187.26万吨、实现“二十连丰”,建成高标准农田54.77万亩,守住了耕地保护红线和粮食安全底线,烟叶收购增长5.37%,“红河九红”区域公共品牌亮相南博会,农业投资连续三年居全省第一。工业企稳回升,对冲红钢停产的不利影响,云南宏合新型材料有限公司年产193万吨低碳铝一期等重大项目开工建设,美科48GW单晶拉棒一期、金风风电产业园项目建成投产,民营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达58.6%,开发区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长3.6%、超全省4.4个百分点。旅游业持续恢复,叫响“红河—一个最云南的地方”新IP,重启“两国六目的地”黄金旅游线路,9条精品线路列入中国美丽乡村休闲旅游行精品景点线路,新增国家4A级旅游景区1个,4A级景区数量达20个,居全省第一,旅游带动住宿、餐饮消费分别增长17.6%、21.7%。
(三)发展基础得到新提升。我们坚持畅通内外循环,加快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交通运输条件不断改善,红河蒙自机场跑道主体工程完工,元阳民用机场预可研获批,文蒙铁路开工建设,蒙自至个旧城际公交线开通运营,新改建30户以上自然村通硬化路1000多公里。水利化程度逐步提升,22件在建重点水源工程建设提速,166件农村供水保障项目如期竣工,全州完成水利投资占全省的15.8%、连续四年居全省第一。能源保障能力显著增强,5个风电项目实现全容量投产并网,17个“风光储”光伏项目开工,绿色能源投资达189.42亿元、为前两年的总和,中石油天然气管道红河支线试运投产通气,守住了能源电力保供底线。新基建项目稳步推进,完成投资38.72亿元,新增省级数字农业示范基地等7个,河口智慧口岸项目实现上线试运行,通关时间由40分钟压缩到10分钟,走在全国全省前列。
(四)改革开放迸发新活力。我们坚持优势在区位、出路在开放,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改革创新能力增强,粮烟协同发展试点成效明显,国有企业利润总额增长17.5%,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费超51亿元,全州经营主体达48.61万户、净增8.98万户,新增“四上”企业307户、为近十年来最多;设立省级绿色食品中越双边国际联合实验室、智慧物流(中越)国际联合实验室,培育创新型中小企业35户、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0户、高新技术企业28户。对外交往持续加强,红河州与新疆博州、东南大学等签署合作框架协议,中越“两国一赛道”国际自行车赛、中越跨国春晚暨边民大联欢等活动成功举办,全省首条对越客运班线“中国金平—越南莱州”成功开通,中国个旧—越南沙巴国际旅客运输线路正式恢复通车,7对国际友好城市关系取得新进展。开放发展效益显现,自贸试验区红河片区3项制度创新案例在全省复制推广,蒙自经开区红河综保区有色金属及新材料集群列入“云南省成长型制造业集群”,4个中越边境仓、海外仓投入使用,河口沿边产业园区启动建设,创新提出“口岸腹地一体化”发展思路,把河口、蒙自、开远纳入“一园三片”空间布局,与中国能建合作开展“投融建管运”全生命周期开发,红河州被认定为国家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启动跨境物流运输“两到底一平台”模式、国际道路运输资质改革,中越铁路(红河—胡志明)“一箱到底重出重进”专列成功首发,现代物流业总收入增长10%,进出口总额达271.7亿元,河口口岸成为2023年全省首个出入境人员、出口货运量双双突破“百万”指标的口岸。
(五)城乡发展呈现新面貌。我们坚持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加快促进城乡融合发展。脱贫成果巩固拓展,69%的监测对象已消除返贫风险,全州脱贫人口家庭人均纯收入达1.66万元、增长14.6%,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乡村振兴扎实推进,1559个乡村振兴项目加快实施,完成53个“十百千万”工程建设,建成49个现代化边境幸福村,10个村入选全省首批宜居宜业和美示范村创建名单、数量居全省第一,3个村被认定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城乡建设步伐加快,完成州、县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和滇南中心城市国土空间专项规划编制,新建改造城市排水、供水、燃气管网526.44公里,老旧小区、城镇棚户区改造开工率达100%,保障性住房分配入住率达96.87%,38个烂尾楼清理整治全面完成。
(六)绿美红河展现新画卷。我们坚持全面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决守护好红河的绿水青山、蓝天净土。环保督察反馈问题全面整改,第一轮中央和省级生态环保督察及“回头看”反馈问题整改全面完成,第二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130件信访件全部办结,国家移交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突出问题整改完成率达93.75%。环境质量稳步提升,全州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保持在97.5%,异龙湖主要入湖河道水质全部达标,南盘江流域8个国控(省控)断面水质持续提升,全州地表水国控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达92.9%、为“十二五”以来最好水平,完成169个涉重金属废渣堆存点环境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守住了生态环境只能更好不能变坏的底线。美丽红河建设扎实开展,完成全州森林碳汇储量摸底调查,建成营造林83.73万亩,新增6个国家级森林康养试点、314个国家和省级森林乡村,建成51个省级绿美乡镇、绿美村庄、绿美河湖,“屏邑碳票”成为全国首家县级林业碳票实现全链条数字化闭环管理的应用范例,创成国家级、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2个。
(七)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我们坚持人民至上,全力推进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48.05万人,城镇新增就业4.18万人。教体事业成绩喜人,完成16所公办幼儿园新建、改扩建,义务教育集团化办学有序推进,高考一本上线创历史新高,红河职业技术学院通过省级办学合格评估,举办群众性体育赛事300余场,教育人才“组团式”帮扶作用凸显。文化事业繁荣发展,率先在全省实现应急广播20户以上自然村全覆盖,红河州被列为广播电视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全国试点,完成全州国有文艺院团改革,红河哈尼梯田《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助推乡村振兴》入选全国首批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十佳案例,建水普雄四季村晚、红超足球联赛活力四射,多项文艺作品获全国金奖。健康红河建设加快,滇南区域医疗中心4个分中心建成运营,13县市实现急诊急救五大中心全覆盖,新增4家三级中医医院,红河州国家卫生城市创建通过省级评估。社会保障有力有效,社会保险参保人数达362.71万人次,19.55万名困难群众纳入城乡低保,基本医疗保险参保覆盖率达98.65%,州、县、乡、村实现“一老一小”关爱保护和挂联帮扶机制全覆盖,红河州入选全国首批民政政策观察点。
(八)社会治理增添新亮点。我们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快推进边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民族团结进步全域创建深入开展,创成省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市、示范单位36个,13县市已全部创成省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市,红河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教育馆开馆运行,屏边、河口隆重举行自治县成立60周年庆祝大会,宗教领域突出问题治理扎实推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良好局面持续巩固。平安红河建设扎实推进,普法强基补短板专项行动有序开展,边境管控更加严密,社会治安形势持续好转,扫黑除恶斗争常态化推进,枪爆整治工作连续三年居全省第一,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防灾减灾成效显著,实现近十年来首次汛期人员“零伤亡”,连续三十年无重特大森林火灾发生。防风化债措施有力,用好财政部隐性债务风险化解试点各项政策,遏制增量、化解存量,守住了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九)政府建设取得新进展。我们坚持以主题教育引领政府自身建设,以实干实绩推动红河高质量发展。主题教育走深走实,聚焦学思想、解难题、惠民生,用党的创新理论凝心铸魂,敢啃发展的“硬骨头”,州政府领导班子领题深入开展调研57次,下访接访28次,化解信访积案29件,累计解决“七愁七盼”民生问题272个,年初确定的10项惠民便民实事全部办成。法治政府加快建设,修订、废止单行条例3件,制定、修订政府规章2件,率先在全省推行“一证即办”政务服务新模式,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达99.79%,高质量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637件、办结率达100%。作风革命效能革命深入推进,州级领导“下沉一线、助企纾困、为民办事”现场办公365次、解决问题429个,与107家企业开展“政企面对面”共商发展良策,“忠诚、勤政、廉洁、务实、高效”政府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
各位代表!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的结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的结果,是省委、省政府和州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州人大及其常委会、州政协和社会各界有效监督的结果,是全州人民团结奋斗、攻坚克难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州人民政府,向全州各族人民,向全体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向驻州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官兵、公安干警、消防救援人员以及各条战线的同志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向所有关心支持红河建设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我们也清醒认识到,全州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依然突出,推动高质量发展还有短板弱项:一是产业转型升级缓慢。农特产品精深加工不足,工业支撑作用不够,园区产业集聚度不强,文旅资源转化发展水平不高。二是开放优势释放不足。通关便利化水平与发展需求不适应,沿边产业园区产业协作共建成效不明显。三是民生改善还有短板。人民群众在家门口上好学、看好病、就好业、住好房的美好生活需要不断增加,乡村振兴任务依然艰巨。四是要素保障能力有差距。营商环境有待优化,建设用地、环境评价、能源消耗等要素保障能力仍需加强。五是防风险保稳定压力大。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生态环境保护还有薄弱环节,政府债务面临偿债高峰期,“三保”压力加大。六是政府自身建设有待加强。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仍不同程度存在,干部工作效能还需提升。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将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认真加以解决。我们始终坚信,只要一锤接着一锤敲,一年接着一年干,绵绵用力,久久为功,就一定能将承诺兑现、再创新绩!
二、2024年工作重点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也是实现“三年新突破”的承上启下之年,做好今年工作至关重要。当前,红河州正处于经济转型升级的攻关期、政策叠加的机遇期、后发赶超的奋斗期,经济社会发展面临诸多新形势新机遇新动力。一是发展态势稳中向好。全国经济回升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变,全省经济持续恢复向好、发展质量稳步提升,全州经济呈现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二是发展机遇交汇叠加。中越两国元首实现互访,联合声明及合作协议直接惠及红河。国家和省出台了沿边临港产业园区建设总体方案、支持河口县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等政策文件,为红河实现高水平对外开放创造了新的历史机遇。三是发展质量稳步提升。第三产业对GDP的贡献率达77%,产业投资、民间投资占全部投资的比重分别达61.8%、56.2%,产业支撑、开放发展、消费拉动经济增长动能凸显。四是发展底气更加厚实。绿色能源发展优势不断扩大,“风光火储”发展条件同时具备,能源保供能力增强,绿色硅等新兴产业实现从无到有。五是发展动力加速转化。主题教育成果不断转化为发展动力,一系列三年行动相继实施,一批重大项目落地投产,发展活力持续增强。面对难得的发展机遇,我们将进一步深化对新时代做好经济工作“五个必须”的规律性认识,主动思变谋变求变,立足实干实绩实效,加快推动红河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省委十一届五次全会、州委九届六次全会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融入和服务新发展格局,聚焦高质量发展这个新时代的硬道理,落实省委“3815”战略发展目标和州委“337”工作思路,推进科技赋能,全面深化改革,不断扩大开放,大力发展资源经济、园区经济、口岸经济,纵深推进系列三年行动,全力稳增长提质效、快转型强升级、激活力增动能、抓统筹惠民生、守底线保安全,切实增强经济活力、防范化解风险、改善社会预期,增进民生福祉,保持社会稳定,不断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推动全州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红河实践新篇章。
预期目标建议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产业投资增长4%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5%以上,进出口总额增长30%,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控制在3%左右,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3%,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粮食总产量稳定在185万吨以上,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降低完成省级下达时序进度。
要达成以上目标,我们将学深悟透力行中央、省委和州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以“稳”作为大局和基础,以“进”作为方向和动力,以“立”“破”作为方法和手段,全力以赴夯实稳的基础、激发进的动能、提升立的质效、把好破的节奏,着力稳预期、稳增长、稳就业,着力产业提质、经济提速、发展提效,着力产业项目落下来、经营主体强起来、优势产业聚起来,加快建设“三个示范区”“七个红河”,重点抓好十个方面的工作:
(一)抓产业促发展
实施产业强州三年行动,统筹推进“三大经济”高质量协同发展,以资源换产业、以园区聚产业、以口岸扩产业,持续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大力发展资源经济。做强做优高原特色农业,加快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农业产业强镇等项目建设,做大特色蔬菜、水果、花卉等高原特色农业,擦亮“红河九红”区域公共品牌,构建“种养—加工—流通—服务”产业链体系,确保重点产业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总产值之比达2.4:1以上。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有色金属、新型化工、绿色食品加工等传统产业提质升级,推动烟草、锡产业、绿色铝、绿色硅等优势产业成链集群发展,力争烟草制品业增加值增长4%左右,有色金属工业总产值突破600亿元;加快解化50万吨合成氨及下游项目、圣比和锂电池正极关键材料等项目建设,确保云南宏合新型材料有限公司年产193万吨低碳铝项目一期、云南创联合金年产150万吨新型铝镁合金材料等项目建成投产。推动文旅产业转型发展,全面落实旅游高质量发展政策举措,深挖5座文旅“富矿”,围绕“六个聚焦”靶向发力,激活“美丽”经济。持续打造10条旅游精品线路,扩大中越“两国六目的地”黄金旅游线路吸引力,创建边境旅游试验区和跨境旅游合作区。加快滇南最美乡愁之旅、元阳哈尼梯田国家5A级旅游景区等项目建设,推进跨境旅游先行区、农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旅游高质量发展试点区建设,新增新业态企业10家以上、等级旅游民宿5家以上、年收入超亿元企业3家,持续叫响“红河—一个最云南的地方”新IP。
大力发展园区经济。落实开发区三年振兴行动计划,着力提升园区产业承载力、竞争力、辐射力。深化与中国能建合作,加快河口沿边产业园区坝洒片区建设,推动特色商品落地加工产业园等项目建设,探索建设越南老街红河产业园,新签约亿元以上制造业项目10个以上、新开工6个以上,打造中越经济走廊承接制造业转移示范区。加快开远小龙潭化工园区、个旧八抱树化工园区、建水紫陶文化产业园区等建设,推动云南泸西产业园区打造千亿级园区,力争全州园区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长20%以上。
大力发展口岸经济。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访越重要成果,实施发展壮大口岸经济、口岸建设三年行动,与昆明海关建立关地协作新机制,共同打造口岸经济“五个转型升级”示范区。配合做好中国坝洒—越南巴刹红河界河公路大桥、越南老街—河内—海防标准轨铁路建设,完善河口公路口岸进境食用水生动物、金水河口岸进境水果指定监管场地功能,建设区域性检验检测中心。加快河口国际快件监管中心建设,创建河口陆路边境口岸型国家物流枢纽。加快外贸新业态新模式发展,积极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大力发展加工贸易。建好外贸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区域性有色金属交易中心、农产品交易中心,扩大优势产品出口,确保全州现代物流业总收入增长8%,边民互市贸易额增长30%以上,口岸进出口货量、货值均增长20%以上。
(二)抓招商促落地
树牢“发展是第一要务、招商是第一要事”的理念,坚定不移大抓招商,招大引强、招新引精,延伸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
完善招商体系。树牢“大干大支持、不干不支持”的鲜明导向,抓好“1+N”招商政策落实,开展“政企面对面”活动,建立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模式,构建全州“大招商”工作机制,形成“策划一批、签约一批、落地一批、入统一批、招大引强一批”的滚动发展态势。
推进产业链招商。聚焦12条重点产业链招商,力争引进投资10亿元以上产业项目10个以上,省外产业招商到位资金增长20%以上,实际利用外资增长10%以上,加快培育绿色铝、有色金属精深加工等产业链链主企业。聚焦河口沿边产业园区“3+N”产业体系招商,力争新签约亿元以上制造业项目25个以上、新开工17个以上,新增规上工业企业12户以上。
创新招商方式。用好沪滇协作机制,协同开展驻沪招商引资“扫楼行动”,与徐汇区、长宁区共建沿边产业园区。加快市场化招商,发展一批招商代理,探索成立国有招商公司,构建覆盖全国的招商网络。加快跨境经济产能合作,启动建设450亩东盟特色产业加工园,新开工投资10亿元以上产业项目10个。加快返乡创业招商,建立在外创业就业优秀人员信息库,在全国重点城市建立红河商会,引导鼓励在外红河籍人士投资建设家乡。
(三)抓服务促提升
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深度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推动经营主体倍增,全面激发经营主体的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
优化营商环境。开展营商环境争创一流年行动,加快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推动政务服务“一网通办”“跨省通办”“一件事一次办”“一证即办”,在更多领域更大范围实现“高效办成一件事”,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0.5个工作日内,全州营商环境进入全省一流水平。
推动经营主体倍增。深入实施经营主体倍增计划,持续开展“个转企、企升规、规改股、股上市”行动,力争全州经营主体达52万户、净增4万户,“四上”企业户数突破2000户、净增300户以上,每千人拥有经营主体数量达116户。贯彻落实“民营经济31条”,加快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确保民营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达58%以上。
提升政务服务质效。全面实行政府权责清单制度,依法依规赋予开发区更多改革创新自主权,力争实现区内事情区内审批、区内办结。全面落实并联审批,推行工业项目“标准地”出让,推动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一张网”全流程办理。推行免费帮办代办服务机制,实现全州政务服务场所惠企政策“一站式”服务窗口全覆盖。深入落实“两禁止两取消一推行”改革举措,打造公共资源阳光交易环境。
(四)抓投资促消费
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激发有潜能的消费,扩大有效益的投资,推动形成消费和投资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补齐发展短板。加快文蒙铁路、国道219线李仙江至绿春段改建项目建设,推动峨山至石屏至红河、河口至马关等高速公路项目全面开工,完成元阳至绿春高速公路项目主线建设,实现元阳民用机场开工建设,红河蒙自机场完成主体工程、具备起降条件。加快弥泸灌区、石屏灌区以及23件中小型水库、8件中小河流治理项目建设,完成4件中型水库项目前期工作,实现20件重点水利项目开工建设。加快20个光伏、8个风电场扩建、泸西抽水蓄能等项目开工建设,实现17个光伏项目年内投产并网,红河电厂扩建工程建成投产,新增新能源装机200万千瓦,能源投资增长8%。加快数字红河建设,推进红河“一中心一平台六大库N应用”、智慧口岸、数字电网等项目建设,力争数字产业投资增长15%,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营业收入增长20%。
抓实重点项目。加快中央、省预算内和专项债券资金支持项目建设,重点抓好省级重大项目、省级“重中之重”项目和“千项千亿”州级重点项目建设,稳住投资基本盘。持续推行州级领导挂钩督导重点项目等机制,抓实每月一线督导、每季度集中开工,加快项目审批及落地实施进度。民间投资占比达55%以上。
全力稳住预期。加快蒙自、个旧、石屏县域商业体系和蒙自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构建以蒙自核心商圈为主体、各县城商业中心为补充的城市商业体系,力争每个县市打造1个以上消费主题街区。持续开展“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红河季”系列活动,稳定吃穿住行传统消费,拓展连锁经营、直供直销等新型消费,扩大汽车等重点领域消费,培育文娱旅游、体育赛事等新的消费增长点,力争批发业、零售业销售额分别增长12%、8%以上。落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启动社会救助与物价上涨联动机制,保障低收入人群基本生活。积极发展夜间经济和银发经济。
(五)抓改革促开放
坚持统筹推进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激发和增强社会活力,以高水平开放促进高质量发展。
持续深化改革。如期完成机构改革工作任务。稳步推进农垦、林权和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抓实国家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农村乱占耕地建房非住宅类房屋专项整治试点工作。落实新一轮财税体制和金融体制改革,推动现有财源提档升级、新兴税源培育壮大,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深入开展国企改革发展“八项行动”,推动国有企业实体化转型发展。扎实推进供销综合改革三年攻坚行动,打造服务农民生产生活的综合平台。深化“三医”协同发展和治理,推进以公益性为导向的公立医院改革,完善多元复合式医保支付方式。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打造一支有理想守信念、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的产业工人队伍。
加力科技创新。坚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加快推进虾青素二期等6个重点项目建设,积极引培低空经济企业,深化与扬子江药业、北京同仁堂等企业合作,推进中药材标准化、规范化、有机化种植基地建设,做大做强中药材产业。加大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培育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0户、创新型中小企业20户、高新技术企业10户,打造科技引领产业发展示范县,加快创建红河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
联动“五区”发展。全力推动各类开放平台政策叠加、联动发展。自贸试验区红河片区(河口边合区)新签约总投资1亿元至10亿元项目4个以上,新设企业数1000户以上,力争主要考核指标居全省前列。蒙自经开区红河综保区加快昆河经济走廊上的国际性陆港、中越经济走廊承接制造业转移前沿、面向南亚东南亚“保税+”贸易中心建设,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和主营业务收入两个“千亿级”目标。完善河口跨境电商产业园二期功能,力争每个县市设立一个跨境电商园区,建设一批边境仓、海外仓,跨境电商交易额增长10%。
(六)抓协调促发展
坚持统筹新型城镇化与乡村全面振兴,持续抓好“三农”工作,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动城乡融合、区域协调发展。
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完善动态监测帮扶机制,巩固提升“三保障”和饮水安全成果,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用好东西部协作、定点帮扶和对口帮扶机制,实施农村居民和脱贫人口持续增收三年行动,完善联农带农机制,中央和省级财政衔接资金用于产业比重分别达65%、53%以上,实现人均纯收入1万元以下且有劳动能力的脱贫户和监测户动态清零,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以上。
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推动粮烟协同发展,新建改造高标准农田30万亩以上,稳步提高粮食单产,守住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的底线。充分挖掘、盘活、用好乡村特色资源,培育壮大特色产业。实施学习运用浙江“千万工程”经验三年行动,完成所有村庄规划入库备案,一体推进村容村貌整治提升,新建改建农村卫生户厕2.82万座、自然村卫生公厕178座,力争农村卫生户厕、生活垃圾设施覆盖率分别达75%、88%,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55%。
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力争5个县市被评为全省高质量发展先进县(市、区),其中有3个县市进入全省前十名。一体推进健康、美丽、文明、智慧、幸福县城建设,新增省级“五城共建”重点县1个以上。加快滇南中心城市建设,推进蒙自、个旧、开远3个市互联互通、功能互补、联动发展。加快口岸城市和边境中心城镇建设。加快补齐城乡公共服务设施短板,着力推动城际公交运营、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
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启动2024年城市体检,加快4个省级城市更新示范项目建设,力争156个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全部完工、230个小区改造全部开工。完成地下管网建设任务,力争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达65%。加快新建、改扩建污水处理厂项目建设,力争红河州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二期开工建设,建水县、元阳县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建成使用。
(七)抓生态促保护
坚持保护为先、治污为重、扩绿为基、转型为要、发展为本,抓实全省生态环境保护大会明确的“8件事”,守住生态环境只能更好不能变坏的底线,以高水平保护支撑高质量发展。
抓实环保问题整改。持续推进第二轮中央和省级生态环保督察、国家移交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突出问题整改,全力做好第三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迎检工作。加快异龙湖水生态修复一期、“三个零”果蔬现代农业产业园等项目建设,7条入湖河道水质稳定达标,力争异龙湖水质达V类标准。
持续开展污染防治。实施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计划,持续开展工业源、扬尘源等重点领域综合治理,全州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保持在98%以上。实施劣Ⅴ类水质断面“清零”集中攻坚行动,加快南盘江流域污染综合治理,实施生态补偿方案,力争全州地表水质国控断面优良水体达92.9%。持续推进蒙自市、河口县“无废城市”建设,开展第三阶段涉镉等重金属企业排查整治,强化个旧市、建水县历史遗留固体废物风险防控治理,确保乍甸河、沙甸河等重金属治理达标,打造“红河绿剑”执法监管品牌。
加快生态保护修复。持续推进山地石漠化综合治理、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绿美红河示范点等项目建设,大力开展国土绿化和提质增效行动,新增绿化面积1万亩,完成营造林50万亩以上。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加强重点领域环境风险调查评估和分类分级风险管控,实施红河哈尼梯田森林生态、传统村寨、稻作梯田、循环水系保护提升行动,建立生态、文化等奖补机制,推动活态文化遗产现代化转型发展。
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用好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启动实施红河州林业碳汇试点建设,推动异龙湖流域生态产品价值核算,全州节约型机关创建率达100%。发展林下经济,创新林业绿色融资。依法淘汰、退出落后低效产能,鼓励引导绿色出行。加快生态文明创建,打造省级绿美乡镇13个、绿美村庄18个、绿美河湖13个,开远市、河口县创成国家生态园林城市,蒙自、建水、元阳、屏边4个县市创成国家园林城市,弥勒市创成中国气候宜居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创建省级以上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2个。
(八)抓民生促共享
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兜住、兜准、兜牢民生底线,以高品质生活牵引高质量发展。
稳定城乡就业。深入实施稳就业促发展惠民生20条措施,持续做好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零就业家庭、残疾人等重点群体就业创业,实现城镇新增就业3.5万人以上,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44万人以上。
补齐教育医疗短板。落实强党建推进立德树人提升行动,完成15所公办幼儿园建设,创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加快推动6所职业学校办学条件达标,支持红河学院建设国门特色鲜明的一流应用型大学,全力抓好学生用眼卫生、体育锻炼、心理健康等工作。加快滇南区域医疗中心三期等项目建设,滇南区域肿瘤医疗中心建成运营,提升疾病预防控制专业能力,每千常住人口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达4个以上;深入推进爱国卫生“新7个专项行动”,力争创成红河州国家卫生城市和24个国家卫生乡镇,12个国家卫生县市和2个国家卫生乡镇通过复审。
推动文化事业发展。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升级一批有基础的演艺作品,打造一批讴歌新时代的红河文艺精品,开展中越跨国春晚暨边民大联欢、四季村晚等活动,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加快石屏县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申报,支持蒙自、弥勒、元阳3个县市申报省级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县市。完成广播电视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全国试点工作。
提升社会保障水平。实施社会保险扩面提质增效行动、基本医保参保扩面攻坚行动,确保社会保险参保比例持续提升,基本医保参保率稳定在98%。实施留守儿童、留守老人关爱保护提升行动,加快推进老年幸福食堂、红河州儿童福利院等项目建设,为“一老一小”提供更全面、更优质的服务保障。
(九)抓安全促治理
坚持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守住不发生重大风险的底线,以高质量安全保障高质量发展。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创建新一轮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实施“石榴红”“枝繁干壮”工程,举办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活动,创成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市示范单位2个以上、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20个以上。实施“幸福花开”工程,统筹推进兴边富民、稳边固边,完成第四轮“十百千万”工程收官、谋划新一轮项目建设,打造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升级版。实施“润土培根”工程,依法加强宗教事务管理,丰富我国宗教中国化的红河实践,在民族团结进步、边疆繁荣稳定上作表率。
建设平安红河。实施守边固边工程,健全完善党政军警民合力强边固防工作机制,严打走私、电诈、跨境赌博等突出违法犯罪,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缉枪治爆工作,打好禁毒和防艾人民战争,构建打击违法犯罪新格局。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学习弘扬“四下基层”优良传统,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建设,确保矛盾纠纷化解率达97%以上。扎实推进第十二届全国双拥模范城创建,增进军政军民团结。
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着力防范化解经济金融风险,加强地方中小金融机构监管,全面落实属地风险处置和维稳责任,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加强预算管理,严控新增政府债务规模,积极申报隐性债务化解试点,稳妥化解债务存量,确保不“爆雷”,兜牢基层“三保”底线。稳妥化解房地产风险,实施商品房去库存行动,统筹实施保障性住房建设、“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和城中村改造“三大工程”,满足房地产企业合理融资需求,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着力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开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严格落实防汛“1262”预警与叫应机制,提升城乡抗震设防能力,加快构建覆盖全灾种、全过程、全方位的自然灾害防治体系,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十)抓作风促效能
牢记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党的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自觉践行“三个务必”要求,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持之以恒抓政治建设。把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作为最高政治原则和根本政治规矩,任何时候都把学思想作为第一要事、凝心铸魂作为第一要求、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为最大的政治,坚决做到习近平总书记有号令,党中央有部署,省委、州委有要求,政府见行动、出实效、走在前。
持之以恒抓法治建设。全面推进法治政府建设,扎实开展“八五”普法,依法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自觉接受政协民主监督,主动接受监察、司法、社会和舆论监督,强化审计、统计和财会监督,坚决做到“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
持之以恒抓作风建设。深化作风革命效能革命,全面落实“三法三化”,树牢“十种鲜明导向”,增强“十种能力”,始终同人民站在一起、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当好执行者、行动者和实干家,不折不扣抓落实、雷厉风行抓落实、求真务实抓落实、敢作善为抓落实,看准了就抓紧干,能多干就多干一些,全力以自身工作的确定性应对形势变化的不确定性。
持之以恒抓廉政建设。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坚决贯彻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深入推进“清廉云南”建设红河实践,一体推进“三不腐”,持续纠治“四风”,坚决打赢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树牢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发展的关键处、民生的急需处,用政府的“廉洁指数”和党员干部的“辛苦指数”换取全州人民的“幸福指数”“安全指数”和“满意指数”。
进一步做好史志、哲学社会科学、决策咨询、港澳台侨、档案、慈善、红十字等工作,切实保障妇女、儿童、残疾人合法权益,深入实施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和职工普惠服务行动计划。抓好国防动员、国防教育、退役军人等工作。持续做好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用心用情用力办好10项惠民便民实事。
各位代表!奋楫扬帆正当时,砥砺前行再出发。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省政府和州委领导下,坚定信心、下定决心,铆足干劲、开拓奋进,在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红河实践新篇章中展现新作为。
内容由红河州人民政府提供
责编:杨翠芳
红河州融媒体中心
法律顾问:云南亚尊律师事务所
律师:杨煜峰 13808775963
地址:云南省红河州蒙自市朝阳路新视界小区
声明:转载请注明来源于云南红河发布(hhrb_h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