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聚航天优势资源 

共建繁荣产业生态

商业航天观察

商业航天

触手可及


国内资讯

Domestic information


1800余台产品在高端聚烯烃领域实现规模化应用


近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六院北京 11 所的空气预热器、过滤器、锅炉排污阀、安全阀等 1800 余台产品,在万华化学集团烟台产业园 120 万吨 / 年乙烯项目投入运行,助力该装置一次开车成功。此项目涵盖乙烯裂解装置及低密度聚乙烯、聚烯烃弹性体、丁二烯等化工新材料生产装置,填补国内高端聚烯烃产品空白。北京 11 所产品作为能量循环利用、急冷油净化、锅炉水质改善和压力管道与容器超压保护等关键设备,保障装置安全稳定高效运行,同时也强化了其在高端聚烯烃领域的应用业绩,为后续市场开拓奠定基础。



发射支持系统升级!提升双曲线一号运载火箭使用安全性和快速响应能力


近日,星际荣耀双曲线一号运载火箭发射车综合试验取得圆满成功!试验过程中,发射车各项指标优异,顺利通过考核,具备参加后续飞行任务条件。

双曲线一号运载火箭在装备发射车后具有更广泛的应用前景,无论是卫星发射、太空探测还是科学研究,都能提供强大的支持。首先,实现了自动化起竖,运载火箭将在短时间内可靠起竖到发射状态,射前流程更短,安全性更好、可靠性更高;其次,实现了高机动性转场,运载火箭将具备快速转场能力,能够灵活适应多样化任务需求;同时,实现了精准温度控制,运载火箭将始终处于最佳的工作状态,为卫星提供优越的搭载环境。




中国人登月,最新消息!


据新华社消息,我国载人登月任务各项研制工作稳步推进,长征十号、梦舟飞船等正开展初样研制试验,月球遥感卫星已完成立项和竞争择优,发射场等地面系统研制建设有序进行。目前已完成长征十号电气系统综合匹配试验、梦舟飞船首次高空空投试验、揽月月面着陆器整器热试验等。后续还将在酒泉、文昌等地组织实施梦舟飞船零高度逃逸、揽月着陆器综合着陆起飞验证等多项关键试验。


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北京时间 2025 年 4 月 24 日 17 时 17 分,搭载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 F 遥二十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约 10 分钟后飞船与火箭分离并进入预定轨道,航天员乘组状态良好,发射圆满成功。飞船后续将与空间站组合体自主快速交会对接,神舟二十号航天员乘组将与神舟十九号乘组在轨轮换,并开展空间生命与人体研究等多项实(试)验及出舱活动,完成空间站碎片防护装置安装等任务。此次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进入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第 5 次载人飞行、工程立项来第 35 次发射,也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第 571 次、神舟飞船第 20 次飞行 。



国家航天局发起成立商业航天创新联合体 将在破解资源分散、标准体系缺失等方面发力


4 月 24 日,在第十个 “中国航天日” 主场活动启动仪式上,由国家航天局倡议发起的商业航天创新联合体正式成立。该联合体作为 “政府智库” 重要部分,将着力破解商业航天领域资源分散、标准缺失、协同不足等瓶颈,统筹推进高水平安全与高质量发展。其秉持 “政府引导、企业主体” 等原则,聚焦政策宣贯、标准制定、科技创新等关键领域,构建协同创新产业生态,助力航天强国建设。国家航天局相关单位、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商业火箭公司、蓝箭航天等多家政产学研用企事业单位共同倡议并签署倡议书。启动仪式上,上海市发布培育商业航天先进制造业集群政策,国内商业航天企业与泰国国家电信、上海市等单位现场签约。



“羲和二号”日地拉格朗日L5点太阳探测工程正稳步推进 计划于2028年发射


据深空探测实验室官微消息,我国 “羲和二号” 日地拉格朗日 L5 点太阳探测工程正稳步推进,计划 2028 年发射,将实现国际首次在该点部署人造探测器,开启我国太阳立体探测时代。太阳与人类活动、地球安全紧密相关,其观测研究关乎前沿科学与人类可持续发展。我国首颗太阳探测卫星 “羲和号” 于 2021 年 10 月 14 日成功发射,已取得首批探测成果,累计下传原始数据 50Tbit,生成科学数据约 300Tbit。“羲和二号” 发射后将深入探索太阳磁场起源演化、揭示太阳爆发机制等,并为空间天气预警预报提供关键数据与技术支撑。


太空大米、太空小麦、太空韭菜探寻航天育种新高度!


搭载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 F 遥二十运载火箭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约 10 分钟后飞船与火箭分离进入预定轨道,发射圆满成功。河南籍航天员陈冬、陈中瑞与王杰执行此次任务。神舟二十号成功发射使河南太空育种产业备受关注,作为农业大省,河南已构建 “科研 + 种植 + 市场” 的太空农作物产业闭环,太空水稻、小麦等作物推广显著提升农业效益,赋能乡村振兴,其依托航天科技将太空育种优势转化,未来有望在该领域实现更大突破 。


约35万公里,试验成功!我国首次实现


北京时间23日凌晨,由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云南天文台、上海天文台组成的科研团队,利用云南天文台1.2米望远镜激光测距系统,成功探测到我国‌远距离逆行轨道卫星(DRO-A)单角锥反射器的激光回波信号,星地距离约35万公里。这是我国首次实现地月距离尺度的卫星激光测距,标志着我国在深空卫星激光测距技术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云南省富源:第三批“太空种子”开始育苗 “天选之种”蓄势待发


2025 年 4 月 25 日,富源县正式启动第三批航天育种工作,推动 “太空种子” 从实验室迈向田间地头。2024 年 9 月 27 日,实践十九号卫星搭载富源县 2kg 辣椒、万寿菊、苦荞和薏仁种子升空,在太空运行 13.5 天后于 10 月 11 日返回。目前,农技人员已在县农业农村局科技示范园播撒辣椒种子开展培育,当地组建技术指导组,依托智能温室、水肥一体化等现代农业设施,按科学规范流程对种子生长全程观察记录,待培育出优质幼苗后将开展移栽。此次航天育种通过前沿技术与农业生产结合,旨在培育高产优质抗病种子,提升农作物产量品质,为富源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



“轻舟”货运飞船首次亮相 初样试飞船今年首飞


近日,“轻舟”货运飞船在2025年“中国航天日”科普展上首次亮相。“轻舟”货运飞船总设计师、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研究员常亮透露,“轻舟”初样试飞船的计划于今年首飞,正样首飞船计划于明年具备出厂条件,执行空间站货物运输任务。


上海浦东启动北斗规模应用试点城市建设


2025 年 4 月 26 日,上海浦东新区启动北斗规模应用试点城市建设,发布涵盖共享出行、无人装备等多领域的北斗应用场景,推动北斗技术深度融入城市数字化。共享出行领域 6 万辆搭载北斗亚米级高精定位的共享单车已运营,缓解用车高峰;全球首个北斗智慧港口启用 138 台高精度自动导引车,示范港口绿色转型。高端装备方面,上汽集团 5 万余台北斗车载终端实现车道级导航,“雪龙号” 在北极借北斗实现米级导航,国产大飞机 C909 完成北斗追踪改装、C919 将搭载北斗主导航系统。产业基础建设上,芯与物公司北斗芯片出货量超百万片,浦东还将引入国家级创新中心。规划显示,到 2027 年,浦东北斗产业规模预计破百亿元,集聚 50 家产业链企业,培育专精特新企业,助力北斗技术全球创新应用。


我国成功发射天链二号05星


北京时间2025年4月27日23时54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天链二号05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该卫星是我国第二代地球同步轨道数据中继卫星,主要用于为飞船、空间站等载人航天器提供数据中继和测控服务,为中、低轨道资源卫星提供数据中继和测控服务,为航天器发射提供测控支持。


国际资讯

Space Day of China

SpaceX将执行的第 32 次商业补给任务


SpaceX 执行的第 32 次商业补给任务,向国际空间站运送物资。此次任务是在与 NASA 签订的第二份商业补给服务合同(CRS-2)框架下进行的。货运龙飞船 2 号将运送补给和有效载荷,其中包括支持轨道实验室上开展的科学研究和调查所需的关键材料。


欧洲商业公司首个返回式航天器发射


2025 年 4 月 22 日,德国 Atmos 空间货运公司的 “凤凰 1 号” 再入舱搭乘 SpaceX 猎鹰 9 号火箭 “花车 3 号” 拼车任务发射升空,这是欧洲商业公司首个返回式航天任务。“凤凰 1 号” 计划绕地球一圈后于大西洋溅落,旨在测试充气式隔热罩等关键技术,验证从太空安全运回物资能力。此次一同升空的还有韩国军事卫星 425Sat - 3 和美国明日公司天气预报卫星 Tomorrow - S7 。SpaceX “花车” 任务将载荷送至倾角约 45 度的近地轨道。



ISRO成功完成SPADEX卫星第二次对接


印度空间研究组织4月21日报道,印度空间研究组织(ISRO)近日成功实现SPADEX卫星(SDX 01与SDX 02)的第二次交会对接,并于次日完成双星间电力传输测试。此次实验通过一颗卫星为另一颗卫星的加热元件供电,持续约4分钟,卫星性能符合预期。第二次对接全程自主完成,首次尝试时在3米距离处曾进行手动保持点操作。此次成功得益于详细地面模拟和在轨试验积累的经验,标志着SPADEX任务取得重要进展。


澳大利亚国防部发力卫星量子通信技术


美“防务邮报”4月22日报道,澳大利亚国防部启动量子研究项目,由国防科学技术集团(DSTG)主导,旨在提升澳大利亚武装部队在作战空间内的安全授时与通信能力。项目核心是构建含地对卫星光学量子链路的量子安全授时网络,借助量子技术,即利用光子(光的粒子)等亚原子粒子传输数据、音频和视频的前沿科技,为军事通信筑牢安全防线。


火箭实验室推出定制太阳能阵列


据space消息,火箭实验室(RocketLab)推出了一系列可定制的卫星太阳能阵列,为卫星能源供应带来新选择。火箭实验室总部位于加利福尼亚,此次推出的标准化阵列(STARRAY)产品线意义重大。本月初,在科罗拉多州科罗拉多斯普林斯举行的第40届太空研讨会上,该产品线正式亮相。这一产品线专为满足客户卫星不断变化的需求而设计,为首次制造卫星或一次性卫星制造企业提供了便利,节省了自行设计和测试太阳能阵列的时间。


全球首颗P波段雷达卫星已移至发射台


欧空局 Biomass 卫星已封装在 Vega-C 火箭整流罩内,计划 4 月 29 日发射。这是全球首颗 P 波段雷达卫星,重 1250kg,运行于约 666km 太阳同步轨道,倾角 98°,重访周期 3 天。其搭载全极化合成孔径雷达,中心频率 435MHz,带宽 6MHz,方位向分辨率 8m,距离向分辨率 25m,幅宽约 50km,天线直径 12m。任务周期 5.5 年,分层析成像阶段(18 个月)和干涉成像阶段(约 4 年),将生成全球唯一三维森林图,填补森林碳储量与变化数据空白。此外,该卫星还可测量冰川运动、探测古河道等。


NASA点火混合火箭发动机备战月球着陆


据 NASA 网站消息,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马歇尔太空飞行中心在阿拉巴马州亨茨维尔成功点火采用液态氧与固体燃料组合的创新混合火箭发动机,为未来月球着陆任务做准备。测试中发动机推力稳定、性能达标,验证了设计可靠性。该发动机将为载人着陆器提供推进动力,兼具安全、低成本优势,其成功点火为 “阿尔忒弥斯” 等月球任务奠定技术基础,助力月球探索取得新突破。

END

编辑:秘书处
特别声明:所载内容为本公众号原创或网络转载,转载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跟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处理!转载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公众号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公众号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中关村领创商业航天产业发展联盟(简称:中关村商业航天产业联盟,CNCAIA)是经民政部门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机关核准登记的非营利性社会团体,本团体可在全国吸收会员,活动地域为全国。联盟由航天科技集团、航天科工集团、中科院等下属院所(中心)、企业、民营商业航天公司及产融机构发起,汇聚了国内领先的航天器生产制造商、卫星运营商、服务提供商、发射服务提供商、地面设备供应商、航天技术应用商及航天科普文创文旅等机构,组成了覆盖全国的、非盈利的产业发展与服务联合体,代表商业航天工业的领先声音。

联盟致力于团结航天产业相关的企、事业单位和科研机构等单位,通过加强产业资源凝聚,开展商业航天战略研究,促进关键技术、标准的研发和制定,推动产业融合,创新发展模式,推动航天技术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培育产业集群,推动重大项目落地,推动航天科普教育和文创的发展,深化国际合作,引导航天产业健康发展,促进商业航天产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打造开放合作、互利共赢的商业航天产业生态。

联盟目前建立了航天产业微信交流群,聚焦火箭、卫星、航天服务、新航天供应链、标准、检测、行业应用等领域,搭建各界交流对接的沟通平台。
















业务合作:136-1133-8823

入会申请:151-0101-9330

联盟官网:www.zcaia.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