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米伽未来研究所”关注科技未来发展趋势,研究人类向欧米伽点演化过程中面临的重大机遇与挑战。将不定期推荐和发布世界范围重要科技研究进展和未来趋势研究。关于欧米伽理论)



    这份由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于2024年出版的《世界聚变展望报告》,详细概述了全球聚变能的发展现状和未来展望。该报告系统地分析了聚变能关键技术的进展,涉及从等离子体控制到新材料应用等多个方面。此外,报告还对支持聚变能发展的政策框架进行了深入探讨,强调了全球各国为推动聚变能商业化所制定的政策和法规。


一.政策与投资分析

聚变能作为一种几乎零排放且高能量密度的清洁能源技术,因其在应对气候变化、能源安全及实现能源转型中的巨大潜力,受到各国政府、企业和研究机构的广泛关注。聚变能若能成功实现商业化应用,将成为脱碳世界中至关重要的新能源,具备大规模应用的可能性。然而,由于技术复杂性和高昂的研发成本,聚变能的发展进程缓慢,传统的公共研究资源投入已经难以满足需求,因此越来越多的国家选择了通过公私合作模式(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s,PPP)推动聚变能的发展。这种模式有助于整合政府和企业的资源和专长,加速聚变能的商业化进程。

公私合作模式的优点和重要性

公私合作模式通过整合公共和私人部门的资源,使聚变研究在不同的资金来源和政策支持下并行进行,最大程度上减少了单一部门资源投入不足的限制。政府在这一合作模式中的角色不仅限于提供资金,还包括创造有利的政策环境、建设必要的基础设施、鼓励创新、推动跨国合作等。此外,公私合作模式还能通过有效的风险分担机制和明确的回报分享,吸引到私营企业和投资者的关注,帮助减轻公共部门的财政负担。

报告指出,聚变能的开发和商业化需要大量资金和专业技能,因此在各国战略中被视为一种高风险、高回报的能源投资。公私合作模式可以有效平衡这些风险和回报。例如,美国和欧洲的一些大型聚变项目,如SPARC托卡马克项目、ITER(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等,均在公私合作的推动下取得了显著进展。许多公司通过与政府的合作,获得了从实验室走向工业化的关键技术和资金支持,使得聚变能的开发不再只是一个远期的梦想。这样一来,公共资源在提升私营部门技术能力的同时,也通过专利收益、技术转移和高技能工作岗位的创造等方式获得了社会经济回报。

各国的政策支持与监管框架

报告特别提到,各国政府对聚变能的政策支持不断增加,聚变能已被纳入多国的国家能源战略,并通过法律和政策手段鼓励相关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例如,美国政府出台的《通货膨胀削减法案》明确将聚变技术列入清洁能源范畴,并提供相应的税收抵免政策,以此吸引更多企业投入到聚变研发中。税收激励政策旨在降低私营企业的投入成本,并提高行业投资的积极性。同时,该法案鼓励聚变能设备和基础设施的建设,为未来的聚变电厂铺平了道路。

在欧盟,聚变能已被纳入《净零工业法案》框架中,并被列为“战略技术”。这一法案的核心在于通过大规模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确保欧盟在全球新能源科技竞赛中保持竞争力。将聚变列为“战略技术”意味着欧盟将为相关研究和设备建设提供优先支持,降低技术壁垒,以便欧洲公司能够在未来的聚变能市场中占据领先地位。此外,欧盟还在积极推动成员国之间的技术合作与数据共享,使得不同国家的研究机构和私营企业能够通过互补的优势共同推动聚变技术的发展。

英国在政策方面也对聚变能发展表现出强烈的支持意愿。英国政府已将聚变电厂建设列为国家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这意味着聚变能相关项目的审批和规划将享有优先权。英国的能源部门通过一系列政策改革,简化了聚变项目的建设流程,以便加速聚变技术的应用推广。此外,英国政府还制定了长期的聚变能发展计划,旨在通过建立世界领先的聚变能供应链来支持未来的聚变电厂。作为全球新能源发展战略的一部分,英国计划在2040年前建设首座球形托卡马克聚变电厂STEP,以实现净能量输出和燃料自给,为未来的商业化聚变提供示范和指导。

全球私人投资的快速增长

报告还指出,全球对聚变能的私人投资近年来迅猛增长。截至2024年,私人资本投入的总额已超过73亿美元。这些投资主要集中在磁约束和惯性约束聚变技术上,推动了技术的进步,并缩短了聚变能的研发周期。私人企业在技术创新、设备研发和工程实践等方面的投入,正加速聚变能从实验室研究向产业化应用的转变。

其中,一些领先的私人聚变企业已经筹集了数十亿美元的资金。例如,美国的TAE Technologies公司专注于氢-硼燃料的聚变研究,这种燃料在产生能量的同时不产生中子污染,因而更为环保。TAE公司在其最新一代装置中成功实现了束流驱动场反位形(FRC)技术,为未来的商业化提供了重要参考。此外,英国的Tokamak Energy公司通过开发小型高温超导托卡马克装置,希望在未来能够提供更具成本竞争力的清洁能源。

私人投资的快速增长不仅推动了技术进步,也促使公私合作模式日益深入。许多国家的政府机构与私人企业合作,共同承担风险,推进技术商业化的进程。例如,欧盟和英国政府积极与私人企业合作,推动聚变电厂的示范项目,为商业化奠定基础。这种合作模式既缓解了资金压力,也为相关企业在未来市场中的地位提供了先发优势。

全球投资与聚变能技术的多样化探索

聚变能的开发和推广离不开大量资金的支持,因此全球的投资趋势也是推动聚变技术进步的关键因素。报告指出,截至2024年,全球聚变能的私人投资已累计超过73亿美元。随着私营部门对聚变技术兴趣的增长,越来越多的公司和投资者将资本投入这一领域,推动了新技术的研究和产业化进程。资本的涌入促进了聚变装置种类的多样化探索,如托卡马克、仿星器和激光驱动等不同技术路线的并行发展。在具体应用方面,各种技术路线也各具特色。例如,托卡马克装置因其成熟性被多个国家用于商用实验,仿星器则因其稳定性和低维护成本而受到关注。

技术的多样化也体现在对聚变等离子体的控制和材料的研发上。人工智能技术的引入显著提升了等离子体控制的精度,而高温超导体的应用使磁体装置的效率大幅提升,降低了能量损耗。新材料技术在聚变装置的耐用性和可维护性方面提供了创新解决方案,为未来商业化应用奠定了基础。

二.前沿技术分析

在技术方面,这份报告深入分析了全球聚变能领域的多样化技术路线和最新进展,指出目前的聚变研究逐渐呈现出多种装置和路径并行发展的态势。其中,托卡马克、仿星器和激光驱动等主要装置的研发在不同地区都有了显著突破,代表了全球聚变装置研究的三条主要路径。

托卡马克:成熟度高的磁约束装置

托卡马克装置是当前最受关注的磁约束聚变反应装置,其发展较为成熟,多个国家已经在这条技术路径上取得了重要进展。例如,美国的SPARC项目、法国的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以及中国的EAST(先进超导托卡马克)实验装置等,都在托卡马克领域展开了大量的研究和实验。托卡马克装置通过磁场约束等离子体,以实现稳定的高温高压环境,最终促使氘、氚等轻元素核发生聚变反应。目前,托卡马克装置已成为聚变研究中的主流,ITER等国际合作项目也在集中资源推进托卡马克装置的建设和优化。报告指出,托卡马克技术的研究和实验成果显著提升了等离子体的稳定性和长时间运行的可行性,为未来大规模的聚变电厂奠定了技术基础。

仿星器:稳定性高的准等动力设计

仿星器(Stellarator)是一种采用复杂三维磁场结构的聚变装置,其设计初衷是为了提供一种不依赖于电流的磁约束方法,避免了托卡马克装置中因电流产生的等离子体不稳定性。仿星器的设计原理使其能够长期稳定运行,不容易发生等离子体破裂。德国的Wendelstein 7-X(W7-X)是当前世界上最大且最先进的仿星器之一,该装置采用高温超导磁体,并在实验中成功实现了高约束等离子体的长时间稳定运行。报告指出,尽管仿星器的制造难度较高,但其在等离子体稳定性方面具备显著优势,被认为是未来聚变电厂设计的重要选择之一。目前,德国、美国、日本等国均在继续推进仿星器的研究工作,探索其在聚变电厂中的应用潜力。

激光驱动聚变:惯性约束路径的突破

激光驱动的惯性约束聚变(Inertial Confinement Fusion, ICF)是另一条聚变研究的重要路径。该技术通过强大的激光束或其他粒子束迅速加热并压缩燃料颗粒,使其达到聚变所需的极端温度和压力条件。美国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的国家点火装置(NIF)便是惯性约束聚变技术的代表,最近在点火实验中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标志着惯性约束聚变向商用化迈出了重要一步。此外,日本、英国等国家也在开展类似的惯性约束聚变实验。这种技术路线与托卡马克和仿星器不同,主要应用于短脉冲、高能量密度的研究场景,被视为在能源生产之外,可能在医疗、核废料处理和空间推进等领域拥有重要应用前景。

AI和新材料技术:提升运行稳定性和效率的关键

在等离子体控制和材料开发方面,人工智能(AI)和新材料技术的应用为聚变装置的稳定运行提供了有效支持。报告指出,AI技术在等离子体控制中的应用已经取得显著进展,例如美国的DIII-D实验装置应用了AI预测等离子体不稳定性,通过分析实验数据,AI能够提前预测并控制等离子体的运行状态,从而避免破裂或失控等情况。这一技术显著提升了等离子体的稳定性,增加了聚变装置的运行时长和效率。

同时,高温超导体(HTS)技术在聚变磁体领域的应用也在不断扩展。传统的低温超导体需要在极低温下工作,增加了聚变装置的运行成本和复杂性。相比之下,高温超导体具备在相对较高温度下保持超导状态的特性,这不仅简化了冷却系统,还能够产生更强的磁场,使等离子体控制更加稳定。许多国家的研究机构和企业都在探索HTS磁体在托卡马克和仿星器中的应用。例如,美国的Commonwealth Fusion Systems公司与麻省理工学院合作的SPARC项目,便计划利用HTS磁体实现更小、更紧凑的托卡马克设计,以加快装置的商业化进程。

未来展望:多技术路径的并行发展

总体而言,报告认为,托卡马克、仿星器和激光驱动等多种技术路线将继续并行发展,形成聚变能研究的多样化格局。每种技术路径在其特定的应用场景下各具优势,且在未来的聚变电厂设计中可能相互补充。报告指出,随着AI和新材料技术的广泛应用,未来的聚变装置将实现更高的效率和稳定性,为聚变能的商业化提供技术支持。

总结来看,聚变能的技术进步和私人资本的快速流入,为未来的能源结构转型提供了巨大潜力。报告预计,在未来几十年内,聚变能技术的成熟度将显著提升,从而加速向大规模商业化应用的迈进。

三 各国核聚变发展状况


报告详细分析了不同地区在聚变能领域的发展状况,并指出全球主要经济体在聚变设备建设、政策支持、资金投入等方面的差异和优势,为实现聚变能的商业化目标提供了宝贵的区域视角。以下是各地区在聚变能发展方面的特点和成就。

美国:技术创新和私营资本支持下的快速推进

美国在聚变能设备数量和研究成果方面保持领先地位。美国的聚变研究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同时也受益于大量的私营资本投入。美国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的国家点火装置(NIF)在惯性约束聚变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是全球首个在实验中实现聚变点火的装置。此外,私营企业如TAE Technologies、Commonwealth Fusion Systems、Helion Energy等也在托卡马克和新型聚变技术方面积极探索。TAE Technologies正致力于研发基于氢-硼燃料的聚变反应技术,力求实现零中子污染的清洁能源;Commonwealth Fusion Systems与麻省理工学院合作,开发了小型高温超导托卡马克SPARC装置,计划在未来几年内实现科学净能量增益。

美国的创新性聚变研究受到私营资本的大力支持,报告显示,美国的聚变私营资本投入已远超其他国家,总额达数十亿美元,这些投资推动了技术的快速进步和商业化进程。同时,美国政府也通过政策支持和资金资助,鼓励更多企业进入聚变能领域。例如,美国通过《通货膨胀削减法案》为聚变能提供税收抵免等优惠政策,并推动基础设施建设,为聚变电厂的未来发展提供保障。

中国:聚变能设备建设规模和成果显著

中国在聚变能研究上具有设备规模和成果领先的优势。中国的先进超导托卡马克实验装置(EAST)已成功实现多次长时间高约束模式下的等离子体运行,达到了目前世界上最长的稳定运行时长记录。中国还在多个重要装置的建设上取得进展,如中国聚变工程实验堆(CFETR),旨在填补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与未来商用聚变电厂之间的技术空白。通过EAST和CFETR等装置,中国在高温超导体材料、等离子体控制和氚燃料管理等关键技术上实现了显著突破。

在政策支持方面,中国政府将聚变能视为国家能源转型和科技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大规模的政府投资,聚变能研究被纳入国家能源发展战略中,为聚变能研发提供了稳定的资金支持。此外,中国还通过合作方式加入了ITER项目,积极参与国际聚变能研究,获得了全球范围的技术支持和经验分享。

欧洲:政策和资金投入的全面支持

欧洲在聚变能政策和资金投入方面表现突出。欧盟将聚变能作为实现“2050净零排放目标”的关键技术之一,在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上给予优先保障。欧盟的《净零工业法案》将聚变技术列为“战略技术”,明确规定为聚变设备的建设和技术研发提供资金和政策支持。欧盟各成员国间的跨国合作加强了技术资源的共享与创新能力的整合,从而为聚变技术的研究创造了更加开放的环境。

ITER是欧洲在聚变能领域的重要贡献之一,这一由法国主导、全球多个国家参与的国际合作项目,是全球最大规模的托卡马克聚变装置。通过ITER项目,欧洲在设备建设、技术标准、材料研发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除ITER外,欧洲的DEMO(欧盟示范聚变电厂)计划也在积极推进中,目标是通过新型托卡马克设计实现商业化运行。DEMO被认为是ITER之后的下一阶段聚变设备,将验证聚变能在技术和经济上的可行性。欧洲在未来几十年内的聚变能发展路线已逐步成形,旨在通过政策、资金和技术的综合支持,实现聚变能的大规模应用。

日本:仿星器和托卡马克装置的双线探索

日本的聚变能研究涵盖了托卡马克和仿星器两种路径。日本的JT-60SA托卡马克是全球规模最大的实验装置之一,由日本和欧洲联合设计。该装置的实验成果为未来大型聚变电厂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持。日本在仿星器技术方面的研究也颇具特色,京都大学的仿星器计划为聚变技术探索了新的路径。报告指出,日本在高温超导体和等离子体控制方面有显著进展,为全球聚变能的多元化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

韩国:政策扶持下的高温超导托卡马克研究

韩国近年来在聚变研究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韩国超导托卡马克先进研究装置(KSTAR)已成功实现了高温超导条件下的等离子体长时间稳定运行,为全球聚变能领域树立了新的标准。韩国政府的积极政策推动了本土研究机构和企业的合作,支持KSTAR的长期实验和装置优化。未来,韩国将继续推进K-DEMO项目,以验证聚变能的经济可行性和商业潜力。

报告指出,全球主要地区在聚变能领域的技术和政策各有侧重。美国和中国凭借大量的设备和显著的研究成果位居前列,而欧洲则在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方面表现优异。日本和韩国在特定技术上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总体来看,各国在聚变能领域的差异化发展和相互协作,正在为全球聚变能的商业化进程注入强大动力。

阅读报告全文,请访问欧米伽研究所的“未来知识库”


未来知识库是“欧米伽未来研究所”建立的在线知识库平台,收藏的资料范围包括人工智能、脑科学、互联网、超级智能,数智大脑、能源、军事、经济、人类风险等等领域的前沿进展与未来趋势。目前拥有超过8000篇重要资料。每周更新不少于100篇世界范围最新研究资料欢迎扫描二维码或点击本文左下角“阅读原文”进入。



截止到10月25日 ”未来知识库”精选的100部前沿科技趋势报告

1. 牛津大学博士论文《深度具身智能体的空间推理与规划》230页

2. 2024低空经济场景白皮书v1.0(167页)

3. 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SIS)人类地月空间探索的总体状况研究报告(2024)

4. 人工智能与物理学相遇的综述(86页)

5. 麦肯锡:全球难题,应对能源转型的现实问题(196页)

6. 欧米伽理论,智能科学视野下的万物理论新探索(50页报告)

7. 《美国反无人机系统未来趋势报告(2024-2029 年)》

8. Gartner 2025 年主要战略技术趋势研究报告

9. 2024人工智能国外大模型使用手册+中文大模型使用手册

10. 详解光刻巨人ASML成功之奥妙-241015(94页)

11. CB Insights:未来变革者:2025年九大科技趋势研究报告

12. 国际电信联盟2023-2024年联合国人工智能AI活动报告388页

13. 《人工智能能力的人类系统集成测试和评估》最新51页,美国防部首席数字和人工智能办公室(CDAO)

14. 2024瑞典皇家科学院诺贝尔化学奖官方成果介绍报告

15. MHP:2024全球工业4.0晴雨表白皮书

16. 世界经济论坛白皮书《AI价值洞察:引导人工智能实现人类共同目标》

17. 瑞典皇家科学院诺贝尔物理学奖科学背景报告资料

18. AI智能体的崛起:整合人工智能、区块链技术与量子计算(研究报告,书)

19. OpenAI o1 评估:AGI 的机遇和挑战(280页)

20.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2024 年全球创新指数(326页)

21. 美国白宫:国家近地天体防御策略与行动计划

22. 【CMU博士论文】持续改进机器人的探索,243页

23. 中国信通院:量子计算发展态势研究报告2024年58页

24. 2024年OpenAI最新大模型o1革新进展突出表现及领域推进作用分析报告

25. 【新书】通用人工智能,144页

26. 联合国:《未来契约》、《全球数字契约》和《子孙后代问题宣言》三合一

27. 世界气候组织:2024团结在科学中,守卫地球系统的未来

28. 世界经济论坛 《量子技术助力社会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研究报告

29. 人工智能科学家:迈向全自动开放式科学发现

30. 欧盟:石墨烯旗舰项目十年评估报告

31. 美国信息技术和创新基金会:美国的数字身份之路研究报告

32. 麦肯锡:2024能源转型挑战未来研究报告

33. 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2024世界投资报告

34. 兰德:评估人工智能对国家安全和公共安全的影响

35. 兰德:2024评估人工智能基础模型市场的自然垄断条件

36. 经合组织:2015-2022 年生物多样性与发展融资

37. ITIF:中国半导体创新能力研究报告

38. 英国皇家学会:数学未来计划, 数学和数据教育的新方法研究报告

39. 欧盟:10年人类大脑计划创新评估报告

40. GLG格理集团:2024深度解读半导体行业关键趋势和专家洞见报告15页

41. 华为智能世界2030报告2024版741页

42. 联合国:2024为人类治理人工智能最终报告

43. 达信Marsh:2024全球科技产业风险研究报告英文版27页

44. 鼎帷咨询:2024英伟达人工智能发展战略研究报告149页

45. 【博士论文】大语言模型的测试与评价:准确性、无害性和公平性,223页pdf

46. 麦肯锡:2024世界能源产业展望

47. 世界经济论坛《太空:全球经济增长的 1.8 万亿美元机遇》

48. 世界经济论坛:世界“技术先锋”名单100家公司名单

49. 世界经济论坛:2024绘制地球观测的未来:气候情报技术创新

50. 核聚变技术作为清洁能源供应替代来源的全球发展和准备情况

51. 大模型生成的idea新颖性与人类对比研究报告(94页)

52. IQM :2024 年量子状况报告

53. 2024十大新兴技术研究报告

54. 2024地球观测 (EO) 洞察带来的全球价值(58页)

55. 2023-2024世界基础设施监测报告

56. 世界银行:2024世界发展报告,中等收入陷阱

57. 2024国际前沿人工智能安全科学报告132页

58. 斯坦福大学2024人工智能指数报告

59. 美国总统科学技术顾问委员会:《利用人工智能应对全球挑战》63页报告

60. 柳叶刀行星健康:2024地球系统安全与健康评估报告

61. 中国未来50年产业发展趋势白皮书III

62. OpenAI o1系列产品原理与安全最新研究报告(80页)

63.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国家信息化发展报告2023年110页

64. 埃森哲:2024年风险研究报告-重大颠覆需要持续重塑英文版39页

65. 36氪研究院:2024年中国城市低空经济发展指数报告41页

66. 美国信息技术与创新基金会:《中国在量子领域的创新能力如何》研究报告

67. 理解深度学习500页报告

68. 鼎帷咨询:2024全球人工智能发展研究报告44页

69. 【伯克利博士论文】大型语言模型迈向能够学习和发现一切的机器

70. 《量子技术:前景、危险和可能性》45页报告

71. 英国皇家学会报告:人工智能在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领域的应用

72. 未来今日研究所:2024世界技趋势报告(980页)

73. 面向大规模脉冲神经网络:全面综述与未来方向

74. 大模型+知识库市场全景报告

75. 《太空力量的理论基础:从经济学到不对称战争》2024最新94页报告

76. CBInsights:2024年第二季度全球企业风险投资状况报告英文版124页

77. 英国科学院:数据管理和使用:21 世纪的治理(2024),99页

78. 兰德智库:展望2045 一项前瞻性研究探讨未来 20 年全球趋势的影响

79.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2024年世界知识产权报告:让创新政策促进发展

80. 全球灾难风险研究所:评估大型语言模型接管灾难的风险

81. 牛津马丁学院:人工智能风险国际科学评估的未来

82. 联合国贸易和发展署:2024世界投资报告

83. 兰德公司:人工智能军事应用的新风险和机遇

84. 英国皇家学会:AI时代的科学发展趋势研究报告

85. 百页风电行业研究方法论:从中国到世界从陆地到海洋-240902,98页

86. 中国信通院发布《大模型落地路线图研究报告(2024年)》

87. 星河智源:2024年无人驾驶技术全景报告35页

88. 星河智源:2024年光刻机技术全景报告37页

89. 人形机器人行业研究方法论:特斯拉领衔人形机器人的从1到N

90. 兰德:展望2045一项关于未来20年全球趋势影响的前瞻性研究报告英文版45页

91. 《军事创新与气候挑战》2024最新152页报告

92. 麦肯锡:2024困难点:驾驭能源转型的物理现实(196页)

93. 《麻省理工科技评论》万字长文:什么是人工智能?

94. 软件与服务行业:从特斯拉智能驾驶看人形机器人发展路径

95. 中国信通院: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研究报告2024年82页

96. CB Insights:2024年第二季度全球风险投资状况报告 244页

97. 脑启发的人工智能:全面综述

98. 二十年关键技术跟踪报告

99. 中国首部城市大脑系列建设标准(8项)汇编

100. 麦肯锡2024技术趋势展望报告100页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