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是“十四五”的收官之年,2026年是“十五五”的开局之年。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在区域战略上,全会提出,加大区域战略实施力度,增强区域发展活力,提升经济发展优势区域的创新能力和辐射带动作用,支持经济大省挑大梁,鼓励其他地区因地制宜、各展所长,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和湾区经济。

原文 :《粤港澳大湾区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作者 |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数字经济与全球战略研究所所长 曹钟雄
图片 | 网络
在这一关键时间点,全球经济和科技格局正加速重构,人工智能和大模型牵引新一轮科技变革,发达国家纷纷加强科技和产业政策的竞争,意图寻求自身国际科技竞争优势。粤港澳大湾区作为我国重要的科技和产业创新中心,一直引领我国新兴产业和科技创新的发展。当前,数字技术已成为大湾区科技崛起的最强大动力。在数字技术推动产业转型和经济转型过程中,瞄准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要求,粤港澳大湾区需要利用数字技术构建一个完整的经济和产业闭环,推动经济和产业持续高质量发展。

以AI系统和芯片为突破口,改变湾区制造。在AI技术驱动下,新质生产力正在裂变,这种裂变将重点围绕两大领域——国产芯片和国产系统进行开展。关键芯片和关键系统是我国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动力系统,将对大湾区制造进行“重新定义”,聚焦数字科技、人工智能、信息技术等关键领域,改变湾区制造形态。在芯片领域,深圳一直以设计见长,在芯片加工领域与长三角存在较大的差距,这是大湾区亟需补足的关键短板。在大国博弈日趋剧烈的当下,大湾区制造要改变过去“大规模进口芯片、传感器—出口产品到全球”的传统制造生产模式。大湾区有义务重新定义中国制造,有能力用中国制造改变世界制造。重塑大企业的AI动力。发挥好大企业在大模型发展创新中的牵引作用,通过大模型对企业自身的生态进行重塑。大企业要发挥好通用大模型的作用,用模型驱动模型,积极培育更多的垂类大模型,实现AI链接千行百业。企业要基于企业生态,布局“模型+机器人”,通过赋能更多的机器人形成企业级的产业生态。
构建大模型为底座的智能经济生态。“具身智能+制造生态”。传统的机器替代取代普通劳动力,AI擅长处理标准化、模式化的工作领域。当前智能生产更多地会替代技术工人、程序员,以及一些中等技术岗位的技术人员,如检测员等。“具身智能+服务生态”。AI将改变服务生态,在医疗、护理等日常生活领域的专业服务,以及物流、仓储、金融等领域,这些都是未来具身智能的重要应用场景。形成“通用大模型+垂类大模型”的模型生态。随着人工智能在千行百业的渗透度不断深入,大模型更多地将发挥综合性支撑作用,实际场景则更多地通过垂类模型实现实际应用。通用大模型充当整个智能经济的大脑中枢,而垂类大模型是各个的神经系统。

构架面向世界的未来产业集群。深度布局未来制造的无人工厂矩阵。把握未来制造的发展趋势,发展智能车间、智能产线,灯塔工厂等无人工厂矩阵。以灯塔工厂为本体,推动企业出海的同时,加强无人工厂的全球输出能力,让“中国工厂”变成“众厂之厂”。深度布局未来能源。“人工智能的尽头是算力,算力的尽头是电力。”埃隆·马斯克曾发出预警,在未来两年内,电能短缺很可能会成为AI发展的主要绊脚石。人工智能的发展必须要强大的能源供给作为战略支撑。在发展新能源的基础上,仍需持续探索未来能源的发展路径,继续探索氢能的大规模布局技术路径,探索可控核聚变的实验路径。深度布局未来生命科技。发挥大湾区生命信息技术优势,发展包括生物质芯片、脑机接口、人机互动等未来生命科技。同时,应对老龄化社会需要,加强银发经济与生命科技产业的深度融合。

重塑世界级湾区的城市力量。大湾区应该发挥对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引领作用。大湾区是我国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前沿,是产业创新、技术创新的主要策源地,过去国产手机、低空经济、灯塔工厂等都是源自大湾区。在人工智能重构一切的态势下,大湾区城市群内部也在不断发展重构。从大湾区走向全国,形成“AI+制造”的城市群。大湾区的发展无论如何都脱离不了制造。大湾区要在制造城市群的基础上,培育基于AI的制造能力,形成新的制造体系。要形成大湾区应用生态的全球网络,利用大模型和灯塔工厂的优势,在全球构建若干个“AI+制造”产业生态,形成基于数据的国际制造体系。要形成“研发+制造”的协同创新生态,真正让大湾区或是让深圳成为“众厂之厂”。
文章为社会科学报“思想工坊”融媒体原创出品,原载于社会科学报第1937期第1版,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文中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报立场。
本期责编:潘 颜

《社会科学报》2025年征订
点击下方图片网上订报↓↓↓


拓展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