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浙江省纺织工程学会

纺织
经济动态(1月)
01
宏观经济政策
人民日报
深入学习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以商务高质量发展助力经济持续回升向好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于去年底召开,会议全面总结了2024年经济工作,深入分析了国内外经济形势,系统部署了2025年经济工作。商务部深入贯彻总书记讲话精神,2025年将以商务高质量发展助力经济持续回升向好。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今年将大力提振消费,积极扩大国内需求。通过实施专项行动、扩大商品消费、激发服务消费潜能、创新消费场景等措施,推动消费持续增长。
二是全力以赴稳外贸,推动贸易高质量发展。强化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数字贸易三大支柱,扩大金融支持,推动跨境电商发展,深化国际标准合作,应对贸易摩擦。
三是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持续打造“投资中国”品牌。推动服务业扩大开放,完善投资促进机制,优化营商环境,高水平建设对外开放平台。
四是深化国际经贸合作,推动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拓展新兴领域合作,扩大高标准自贸区网络,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商务系统将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推动商务高质量发展,为经济持续回升向好提供重要支撑,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为实现“十五五”良好开局打牢基础。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中共中央组织部 财政部
关于印发
《实施弹性退休制度暂行办法》的通知
第一条 职工达到国家规定的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最低缴费年限,可以自愿选择弹性提前退休,提前时间距法定退休年龄最长不超过3年,且退休年龄不得低于女职工50周岁、55周岁及男职工60周岁的原法定退休年龄。
第二条 职工自愿选择弹性提前退休的,至少在本人选择的退休时间前3个月,以书面形式告知所在单位。
第三条 职工按法定退休年龄退休的,所在单位应及时为其办理退休手续。
第四条 职工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所在单位与职工协商一致的,可以弹性延迟退休,延迟时间距法定退休年龄最长不超过3年。所在单位与职工应提前1个月,以书面形式明确延迟退休时间等事项。弹性延迟退休时间确定后,不再延长。
公务员、国有企事业单位领导人员及其他管理人员,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应当及时办理退休手续。
第五条 弹性延迟退休期间,所在单位与职工的劳动关系或人事关系延续,单位和职工应按时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按照劳动合同法、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保障职工合法权益。
第六条 职工达到弹性延迟退休时间,劳动关系或人事关系终止,所在单位应按规定为其办理退休手续。弹性延迟退休期间,所在单位与职工协商一致,可以终止弹性延迟退休,按规定办理退休手续。
第七条 弹性提前退休的职工,应达到所选择退休时间对应年份最低缴费年限;弹性延迟退休的职工,应达到本人法定退休年龄对应年份最低缴费年限。
第八条 所在单位应不晚于职工选择的退休时间当月,按规定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提出领取基本养老金申请,如实提供退休时间申请书等材料。
第九条 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应及时对领取基本养老金申请进行审核。职工从审核通过的退休时间次月开始领取基本养老金。
第十条 对已经领取基本养老金的人员,不再受理弹性退休申请。
第十一条 各地区、各单位要严格执行国家规定,充分尊重职工意愿,保障其依法选择退休年龄的权利。用人单位不得违背职工意愿,违法强制或变相强制职工选择退休年龄。
第十二条 各级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要探索扩展退休服务,主动为临近退休年龄的参保人员提供关于办理退休手续的预先指导和提前受理等服务。
第十三条 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弹性退休的,应当按照干部人事管理权限和规定程序报批同意。
第十四条 本办法自2025年1月1日起施行。2024年12月31日前已经达到原法定退休年龄的人员,不适用本办法。
陈大鹏:在压力和挑战中砥砺前行
在新年来临之际,中国服饰特别专访了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中国服装协会会长陈大鹏,从前瞻视角分析把脉时代大势,谋篇布局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未来路径。
回顾2024年,国内经济正处于高质量发展转型的关键时期,有效需求不足等结构调整阵痛持续释放,给服装行业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但中国服装行业仍保持了总体平稳且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展现出行业的强大韧性。
在全球经济下行背景下,中国服装行业在压力中前行,积极拥抱新技术,加快产业创新,推动转型升级。2024年,行业在产品价值、品牌价值、科技创新价值、“出海”模式和企业发展理念等方面取得积极变化。生产方面,规模以上企业工业增加值和产量均同比增长;内销市场在政策和新业态支撑下保持增长,但增速放缓;出口虽面临复杂贸易环境,但市场规模基本稳定;投资方面,企业加大智能化生产等领域投入,固定资产投资增长显著;质效方面,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实现恢复性增长,企业盈利能力改善。
2025年是中国服装行业发展的关键转折点,既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向高质量发展转型的重要时期。服装行业在面临诸多挑战的当下,如国际政经环境复杂、贸易摩擦风险等,需改变传统发展观,拥抱科技变革,关注消费者需求,形成共同价值关系。面对未来,中国服装企业需切实把握全面提振内需的战略机遇期,加快提升时尚供给能力;切实把握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黄金期,加快建设服装强国。要在进一步巩固传统市场的基础上,协同开发“一带一路”、RCEP等新兴市场,拓展产业“出海”空间。切实把握国家区域战略深入推进的重大攻坚期,增强区域发展活力。提升科技、文化、绿色生产力,顺应时代大势,把握政策利好与市场趋势,推动高质量发展。
在2024年,中国服装协会通过产业研究、科技进步、品牌创新、市场拓展、集群服务、人才培养和可持续发展等工作,助力行业高质量发展。2025年,协会将继续引导行业发展,推动企业聚焦专业、做强主业,把握发展机遇,实现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商务部
2024年我国跨境电商进出口增长10.8%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1月15日下午举行“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成效”系列新闻发布会。会上,商务部对外贸易司负责人孟岳介绍了我国2024年外贸的总体表现,并总结了值得关注的亮点。
2024年我国跨境电商进出口增长10.8%,占整个进出口比重提升到6%。在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下,中国外贸展现出较强韧性,货物贸易规模再上新台阶,发展质量稳步提升,为全球经贸发展持续贡献力量。主要有三方面的亮点:
第一,增长步伐更加稳健。一是贸易规模再创新高。2024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43.85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展现出较强的韧性。二是积极扩大进口共享发展机遇。2024年我国进口增长了2.3%,创历史新高,连续16年保持全球第二大进口国的地位。
第二,创新活力更加充沛。一是主体数量不断增加,二是产品结构优化,三是新业态活力涌现。
第三,发展布局更加开放。一是贸易伙伴更加多元,二是扩大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网络,三是为全球经贸发展作出应有贡献。从世贸组织公布的数据看,前三季度中国进口对全球进口增长的贡献率达到20.3%,有力促进了全球经济复苏。
2024年中国外贸的成绩进一步证明,开放合作是增强国际经贸活力的重要动力。未来中国将继续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为全球经济增长注入更多稳定性。
02
产业经济动态
着力培育服饰消费新增长点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2024年1月至11月,限额以上单位服装类商品零售额累计为9493亿元,同比增速连续2个月摆脱负增长。这表明,伴随宏观存量和增量政策持续发力,居民消费信心有所好转,我国服饰消费呈现平稳恢复态势,对供给侧的纺织服装行业发展形成支撑。
2024年中国服装行业在政策支持和市场需求恢复的背景下,呈现出消费市场逐步恢复、零售额增长、线上消费成为增长主力、投资增速快、技术创新与数字化转型不断加深、品牌价值提升等特点。但也要看到,服饰消费发展仍然面临多重挑战。
从需求侧来看,消费心理趋于理性,传统高端服饰品牌需求有所下降;消费者信心不足、部分品牌创新仍然不足,产品同质化问题突出,市场出现存量竞争;企业面临人才、资金等要素约束,传统生产模式、管理方式和新技术融合仍不够深;消费场景创新不足等问题都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着行业健康发展。
当前服饰消费呈现出一些新趋势、新变化,消费者越来越追求舒适、自然,以及个性化、差异化、定制化消费。未来服饰消费将依靠“人气”、品牌和技术,企业需抓住关键,迎合消费需求,构建创新生态。要不断加强功能创新与产品设计,迎合消费新需求;加强品牌建设与市场推广,巩固消费信心;加强技术创新与跨界融合,构建数字化生态。
2024年1-11月中国服装行业经济运行简报
2024年1月至11月,中国服装行业在促消费政策落实、海外补库存以及低基数效应的支撑下,整体运行呈现以下特点:
生产方面:工业增加值规模以上企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0.7%,增速较1月至10月加快0.2个百分点。完成服装产量185.69亿件,同比增长3.94%,但增速较1月至10月放缓0.48个百分点。
内销方面: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3.5%,增速与1月至10月持平。限额以上单位服装类商品零售额累计9493.0亿元,金额与去年同期持平,增速较1月至10月下滑0.6个百分点。11月当月限额以上单位服装类商品零售额同比下降4.5%,增速较10月下滑11.7个百分点。线上零售方面,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6.8%,其中穿类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2.8%,增速较1月至10月放缓1.9个百分点。
出口方面,服装及衣着附件出口1442.2亿美元,同比下降0.2%,但降幅较1月至10月收窄0.5个百分点。11月当月:出口金额130.2亿美元,同比增长4.3%,增速较10月放缓3.8个百分点。出口产品结构上来看,针织服装出口增长3.6%,梭织服装出口下降4.2%。对美欧出口增长,对新兴市场增长放缓。
投资方面,实际完成投资同比增长18.2%,增速较1月至10月加快0.7个百分点。规模以上企业13820家,营业收入11378.16亿元,同比增长2.58%;利润总额549.53亿元,同比增长3.94%。营业收入利润率4.83%,高于去年同期0.06个百分点,较1月至10月提升0.30个百分点。
行业需向内求、修内功,持续深化转型创新,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和高质量发展。但也要注意市场预期偏弱、消费内生动力不足、内卷式竞争加剧,内销增速放缓,企业经营压力持续高位。
总体来看,2024年服装行业在政策支持和市场恢复的背景下,主要运行指标有所改善,但内销市场面临一定压力,出口市场虽有恢复但仍有挑战。
从“新中式”到户外热潮
中国服装市场的多元化趋势与创新营销
2024年,中国服装市场在强大产业体系和庞大内需市场的支撑下,展现出强大韧性与活力,实现高质量发展。面对新挑战,行业通过创新和文化自信引领时尚潮流。中式美学和新中式服装成为亮点,国潮经济升温;智能科技如数字虚拟试穿等重塑购物体验,品牌实现个性化定制和精准营销;奥运年激发全民运动热情,户外市场热度上涨,冰雪装备成为时尚宠儿。
在细分品类方面,新中式服装在传统节日和电商社交平台推动下流行,市场规模扩大,消费需求细化,品牌结合科技创新提升设计和生产效率。防晒季中,防晒服饰呈现全系化、多元化、多功能性特点,消费者追求更全面防护。奥运季带动户外运动产品成为热门品类,品牌通过营销“奥运同款”等提升影响力,双十一期间户外运动品牌成交额大幅增长。年末冰雪季推动冰雪装备销售增长,成为品牌“掘金”蓝海。
营销创意方面,品牌注重品牌形象塑造,融合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传播内容兼顾产品属性与品牌价值;线上线下场景化营销强化体验感。然而,市场仍面临冲动消费带来的库存积压、品质下滑等问题。专家认为,品牌需与消费者有效互动,实现向生活方式品牌的转变,满足消费者情感化和个性化需求。未来,服装企业需转型,抓住年轻消费者,以保持活力。
会长新年谈|顾平
纺机行业发展 “稳”字当头 “实”字打底
中国纺织机械协会会长顾平接受新华网记者专访,在访谈中回顾了2024年纺机行业的发展情况,并展望了2025年的发展方向。
2024年,尽管面临全球纺织产业链重构、需求不足、贸易环境不确定性等多重挑战,2024年中国纺机行业仍实现平稳运行,营业收入和利润实现较高速增长,出口呈回暖态势。
从创新维度来看,2024年我国纺机行业创新赋能显著、企业创新成果突出、科技成果转化加速,纺机企业正以更广阔的视角链动创新,盘活上下游资源,延伸广度、拓展深度,协同创新,在推动整个创新范式变革的同时,夯实产业发展的基石。
从市场潜力纬度来看,中国纺织业智能化转型持续推进,高性能纤维、高端产业用纺织品等市场需求增长,环保节能和资源循环利用带来新的设备需求。中国作为全球纺织“大本营”,仍具有巨大潜力。在海外市场,随着全球贸易格局变化,“不出海就出局”成为共识。中国纺机在技术、品质、产能和效率方面具备竞争力,出口市场主要集中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但仍有较大出海空间。
2025年是纺机产业调整的关键之年,市场底层逻辑正在重塑,企业需调整自身节奏:在明确自身定位外不断进行技术升级,重视协同创新。在夯实国内市场基础上,也要持续良性拓展国际市场,树立中国纺机品牌价值观。
顾平表示,2025年中国纺织机械协会将继续发挥“纺织行业智能制造标准试验验证公共服务平台”作用,提供标准化指引,加强专企对接,推动企业智能化改造,助力行业和企业适应新发展格局。
03
企业经管信息
辽宁西柳:服装名镇拥抱电商
辽宁海城市西柳镇是中国著名的“裤业名镇”和“棉服名镇”,年产裤子3.5亿条、棉服2.2亿件,拥有东北地区最大的服装专业批发市场。近年来,西柳镇积极拥抱电商,通过直播带货实现了“二次创业”。2024年,西柳服装的电商交易额突破270亿元,同比增长35%,在总销售额中占比接近四分之一。
西柳镇聚集了上万名主播,其中粉丝超过10万的网红主播近2000人。这些主播通过精细化的市场定位,如大码男装等细分领域,实现了可观的销售额。为了支持主播的成长,西柳电商产业园自2016年成立以来,累计举办了240余场培训,帮助1.6万人次学习电商知识。
尽管电商转型并非易事,西柳镇凭借其“服装加工厂+专业批发市场”的前店后厂经营模式,以及丰富的产品种类和完备的供应链,展现出强大的竞争力。西柳的棉服平均售价在120元左右,羽绒服售价在180至280元之间,高性价比成为其在电商市场的重要优势。
此外,西柳镇还在不断探索新的发展模式,如借鉴南方批发市场的经验,改进传统批发模式,提升设计展示和订单洽谈功能。同时,西柳的外贸出口也在稳步增长,2024年出口额超过7亿美元,产品远销122个国家和地区。
“智改数转”增效益
长乐纺织更“新”更“长”
2025年1月3日,福州市举行2025年第一季度重大项目开工活动,长乐区17个重点项目集中开工,其中包括福建省立华智纺科技有限公司的先进智能涡流纺纺纱项目、恒申集团的年产3万吨新型纺织材料国产化设备更新及智能化升级改造项目等多个纺织行业重点项目。这些项目将推动长乐纺织产业加快转型升级,培育新质生产力。
近年来,长乐区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纺织产业向新质生产力转型,发挥数字资源优势,引导企业“智改数转”。截至2024年11月,长乐区规上纺织服装企业达278家,工业总产值1502亿元,占全区规上工业总产值的63%。
长乐区还通过“链主+链群”模式完善产业链,恒申集团实现锦纶6产业链全贯通,成为全球最大己内酰胺生产商。此外,长乐辅布司搭建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汇聚全球3.6万家企业客户,推动经编花边行业实现经编花边行业工业互联网研发、生产、销售“一条龙”发展,福州纺织工业元宇宙辅布司园区揭牌,标志着长乐纺织向成衣市场延伸,进一步完善产业链布局。
此外,长乐区还积极布局成衣市场,福州纺织工业元宇宙辅布司园区揭牌,标志着辅布司进军成衣市场的布局取得新进展。
招大引强 创新引领 打造品牌
新蔡县纺织服装产业高端化智能化步伐加快
进入农历腊月,河南省新蔡县先进制造业开发区的湖州服装产业园内各纺织服装企业开足马力生产,为抢占春季市场做准备。产业园中的河南无缝天衣纺织科技有限公司,采用先进热缝工艺生产的高端无缝时装,产品质量获市场充分认可。目前年产量达60多万件,年产值5300多万元。
近年来,新蔡县聚焦食品药品、现代家居、智能装备、纺织服装“3+1”主导产业集群,承接纺织服装产业转移,培育壮大龙头企业,打造特色服装园区。投资过亿元、占地89.1亩的湖州服装产业园已经吸引20多家企业入驻,为纺织产业的发展注入新动力。
据悉,新蔡县注重引资引智并重,建立健全创新型人才引进培养激励机制,为纺织服装产业持续发展提供智力支撑,助力企业不断改造升级,提升生产技艺,推动产业稳健前行。目前,新蔡县纺织服装企业年产值近2亿元,年产量超1000万件,带动3万多人就业。未来,新蔡县将推动纺织服装产业向高端化、品质化发展,打造产业集群,夯实高质量发展基础。
用一根羊绒打造“中国织造”
“世界羊绒看中国,中国羊绒看内蒙古”。近年来,赤峰羊绒产业通过技术研发和创新实现了高质量发展。赤峰罕山白绒山羊作为当地特色资源,通过科技支撑实现了从种羊研究到羊绒制品的全产业链升级。
内蒙古自治区政协委员、赤峰东荣羊绒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程晓虎通过成立养殖合作社、种羊研究院等,推动种羊改良和养殖技术提升,帮助农牧民增收。企业自主研发了先进的羊绒分梳和数码印花技术,产品因优质特性受到国际消费者青睐,品牌“东黎羊绒”在上海时装周上获得好评,未来计划拓展国际市场。
同时,赤峰羊绒纺织产业园通过建设东荣大学、联合办学、引进高层次人才等措施,培养了大量专业技术人才。当地还投入资金成立研发中心,获得多项专利和科技创新奖项,参与制定行业标准。两会期间,程晓虎建议稳定羊绒价格,优化产业结构,推广保种育种模式,加强龙头企业建设,提升产业集聚度,打造“羊绒名片”,以保持内蒙古羊绒产业在全国的引领优势。
内容来源|浙江省纺织工程学会可持续发展专业委员会
编辑校对|学会秘书处
信息来源于公开报道 如有侵权 请联系删除
完整版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