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充分展示昆明过去一年的不凡历程、奋进成就,2022年度“昆明改革发展十件大事”推荐评选宣传活动于2023年1月6日启动。通过媒体组织、市民参与、专家认可、组织认定的方式,2022年度“昆明改革发展十件大事”于日前推荐评出,并于今日发布。
2022年度“昆明改革发展十件大事”的发布,旨在让全市干部群众看到变化、树立信心、提振士气,更好激励全市干部群众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切实当好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排头兵,奋力开创昆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打造“六个春城” 实施“三年行动”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描绘全面推进昆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画卷
对标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以及党的二十大明确的目标任务和省委“3815”战略发展目标谋划,坚持把昆明的发展放在全国、全省现代化建设大局中来审视,放在更好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全局中来谋划,市委十二届四次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昆明市委关于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全面推进昆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和《昆明市当好排头兵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以下简称《行动方案》),描绘了全面推进昆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美好蓝图。
《决定》把昆明到2035年在全省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奋斗目标细化为“当好排头兵、实现大发展、率先现代化”三个阶段,提出了着力打造“产业高地、实力春城”“投资沃土、温馨春城”“辐射中心、开放春城”“高原明珠、绿美春城”“团结花开、幸福春城”“踔厉奋发、效能春城”的发展思路和发展路径。这“六个春城”充分体现了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的要求,与省委提出的昆明要在“六个方面”当好排头兵的要求相对应,进一步明晰了全面推进昆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时间表”和“路线图”。
《行动方案》聚焦2023年至2025年这三年关键期和当好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排头兵这个工作要求,围绕打造“六个春城”,提出实施产业振兴、服务升级、动能转换、城市焕新、幸福提质、实干争先“6大工程”,提出了76项具体指标、30项三年行动和100个高质量发展重点项目清单,对未来三年的重点工作进行了具体化细化量化,是未来三年昆明推动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任务书”和“施工图”。
破解“发展三问” 形成“三个共识”
——开展“当好排头兵”大讨论大竞赛活动,集聚发展动力、打好翻身仗
对照习近平总书记对云南提出的“一个跨越”“三个定位”重要指示,以及省委对昆明提出的当好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排头兵工作要求,昆明以开展“当好排头兵”大讨论大竞赛活动为抓手,引导全市党员干部解决好“差距怎么看、发展怎么办、工作怎么干”的问题,进一步明确了发展定位和发展思路。
在大讨论方面,昆明聚焦当好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排头兵的部署,通过组织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学习、“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深入开展学习讨论,查找差距、分析不足、凝聚共识,广大党员干部观念为之一变、精神为之一振、工作为之一新。
在大竞赛方面,昆明围绕在“六个方面”当好排头兵的要求,量化细化具体工作指标,分类别分层次开展工作大竞赛,以比促学、以赛促干。2022年,昆明每季度召开一次重点工作推进会,根据参赛单位得分情况,分类对竞赛成绩进行排名公示,并选取真抓实干、实绩突出的单位作典型交流发言,对工作懈怠、排名靠后的单位和个人给予通报批评;梳理调整年度综合目标管理考核体系,按季度进行大竞赛活动考评,并纳入年度目标考核,推动形成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
通过开展“当好排头兵”大讨论大竞赛活动,进一步凝聚了思想共识、理清了发展思路、提振了干部精气神,全市广大党员干部在工作要求上形成了“全省争第一、全国创一流”的共识,在发展路径上形成了“坚持大抓产业、主攻工业”的共识,在精神状态上形成了“鼎力争先、有为有位”的共识,汇聚起了加快发展的强大合力。经过一年的努力,2022年全市GDP增速3%左右,与全国基本持平,与全省的差距从2021年底的3.6个百分点缩小至1.3个百分点左右,摆脱了在全省的落后局面。
大抓产业 主攻工业
——工业发展蓄能起势,加快打造多个千亿级产业集群
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昆明成立由市级领导牵头的调研组,对全市的经济结构、产业结构、企业生产经营情况等进行深入调研,找准了经济发展中存在的深层次问题。对照省委、省政府关于产业强省的部署要求,昆明结合未来产业发展趋势,立足资源禀赋优势,研究提出了“大抓产业、主攻工业”的发展思路,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步伐。
昆明把产业发展放在先导性和基础性位置来抓,提出“8+N”重点产业发展主攻方向。“8”:指的是绿色食品、生物医药、花卉、高端装备及汽车制造、电子信息制造与数字经济、绿色能源、新材料(包括新能源电池材料)、现代物流8条产业链,是昆明未来工业发展的主攻方向;“N”:指的是根据产业发展和招商引资取得的新进展,对产业链进行“扩容”,把成熟度高、潜力大的产业及时纳入重点产业链进行推动。建立链长制实体化推进机制,分别由市“四班子”领导担任“链长”,“一链一策”推动产业集群化发展。扎实推进园区优化升级、提质增效,明晰各园区发展定位,规范项目入园、建设、投产、运营及退出机制,促进园区规模化、专业化发展。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的理念,建立“五个一批”工作机制,开展重大项目建设攻坚行动,推动形成“谋划一批、签约一批、开工一批、投产一批、增资一批”的滚动发展态势。深入实施工业投资三年倍增计划,集中精力抓好工业招商、项目建设和要素保障等工作,加快做大工业投资总量。2022年,预计全市工业投资增长41.9%、同比提高38.6个百分点,工业投资占全社会投资比重达到16.7%、同比提高5.3个百分点。
当前,昆明产业结构加快调整,新的工业主导产业加快培育,全市工业经济加速蓄能起势,千亿级新能源电池产业集群快速崛起,石油化工、冶金、新材料、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先进装备制造等千亿级产业集群正在加快形成。
生态优先 绿色发展
——打造滇池沿岸大生态大湿地大景区,“五百里滇池”美丽画卷徐徐重现
昆明深刻汲取滇池沿岸违规违建问题教训,立行立改、立改立效,扎实抓好滇池沿岸违规违建整治,过度开发、无序开发、贴线开发现象得到全面遏制和根本扭转;加强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全面深化河(湖)长制,扎实抓好水质不达标河道、支流沟渠整治以及环湖截污治污、生态保护修复等重点工作,滇池全湖水质保持Ⅳ类。
昆明坚持把绿色发展理念贯穿到生态保护、环境建设、生产制造、城市发展、人民生活等各个方面,努力让“人、城、湖、产”的关系更加和谐;科学考虑城市发展容量,合理安排城市未来产业和人口发展的承载空间,加快推动滇池成为昆明的绿心、绿核、绿肺;认真开展滇池“两线”划定工作,扎实推进环滇池生态绿道建设,草海至三个半岛段37.1公里生态绿道基本实现贯通;滇池沿岸183个美丽乡村建设有序推进,呈贡卧龙浦古渔村、晋宁小渔村等成为网红打卡地;研究提出在坚持生态优先的前提下推进滇池沿岸绿色发展的思路,积极探索生态资源的转化通道和路径,由市级统筹、充分发挥县区积极性,推动滇池沿岸生态保护、美丽乡村建设、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加快把滇池沿岸打造成“两山”理论的实践基地、公园城市建设的标杆示范、世界一流的生态旅游目的地,努力让大观楼长联描述的“五百里滇池”美丽画卷早日重现。
此外,昆明还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进绿色低碳发展,促进全市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改善;拓展深化COP15第一阶段会议成果,将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理念、昆明元素带到了世界舞台,在COP15第二阶段会议上入选首届“生物多样性魅力城市”和“自然城市”平台。
科学防控 精准防控
——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彰显春城力度温度
昆明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完整准确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疫情防控工作部署,有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定期召开指挥部例会调度部署疫情防控工作,最大程度保护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限度减少了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坚持疫情防控和民生保障“两手抓”,及时回应和解决群众合理诉求,做到疫情防控既有力度更有温度。
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二十条措施公布前,昆明有效处置了29起本土疫情,是全国少数几个没有开展全城封控和全员核酸筛查的省会城市之一。二十条措施公布后,昆明及时调整公共交通防控政策,要求出租车、网约车、公交、地铁等不得拒载无核酸阴性证明的乘客,并同步放开了商场、超市、农贸市场、景区、公园的防控政策,更加精准科学抓好疫情防控,全市日增长病例控制在可控范围内,为“新十条”出台后做好疫情防控赢得了时间。“新十条”出台后,昆明第一时间传达学习贯彻,发布了《关于进一步优化昆明市疫情防控措施的通告》,进一步调整优化隔离管控措施、居家隔离措施和风险区划定,保障人民群众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稳妥有序推进“乙类乙管”工作,昆明所有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和有条件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设尽设”发热门诊,强化医疗物资、药品等供应保障,优化、扩容ICU床位资源,提升重症患者救治能力,全力做好老人、儿童等重点人群的医疗服务,做到了组织有力、转段平稳,疫情防控工作经验被全省各州市学习借鉴。
讲述“春城故事” 大抓招商引资
——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收获五个“千亿大单”
昆明坚持市级领导带头,大力推进“一把手”招商、全员招商,各县(市)区、开发(度假)区党政“一把手”赴省外招商181次、省内会见客商4898次,分别同比增长54.7%、57.85%;绘制产业链“全景图”和“现状图”,建立产业链重点招商项目库和招商企业目标库,扎实开展精准招商;建立招商引资全链条考核机制,创新实施招商引资项目跨区域协作管理办法,突出产业项目特别是工业项目到位资金的考核,充分调动全市上下抓招商引资的积极性、主动性;先后在成都、福州、深圳、上海等地举办招商推介会,组织参加第6届南博会项目集中签约,收获五个“千亿大单”,共签约项目272个、协议金额6996亿元。2022年,全市引进市外到位资金2508.17亿元、同比增长30.45%,其中产业项目到位资金1488.68亿元、同比增长64.93%。
昆明把营商环境建设作为“永不竣工的工程”,启动实施全面优化提升营商环境三年攻坚行动,加快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开展听取群众意见、听取企业家意见、听取服务对象意见“三个听取”行动和政策宣传、政策服务、政策兑现“三进市场主体”活动,着力构建亲清政商关系;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政务服务“全程网办”比例提升至91.5%。
通过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一批大项目、好项目快速落地。裕能新能源项目从开工到投产仅110天,杉杉锂电项目从洽谈到落地仅3个月,闻泰昆明智能制造产业园项目二期从土地挂牌到第一栋厂房封顶仅3个月,东风重工产业园项目从洽谈到开工仅2个月……这些都充分体现了“昆明速度”,得到了各方好评。2022年,全市实有各类市场主体120.14万户、同比增长19.62%,“四上”企业5173户、较2021年底增加648户。
托管磨憨 扩大开放
——依托中老铁路加快辐射中心建设,打造昆明对外开放“新高地”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两次到云南考察,对云南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在中老铁路通车仪式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铁路维护好、运营好,把沿线开发好、建设好,打造黄金线路”。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省委、省政府作出了由昆明市接管西双版纳州磨憨镇共建国际口岸城市的决策部署,昆明成为全国唯一拥有“边境线和边境口岸”的省会城市。
在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昆明市顺利完成西双版纳州磨憨镇移交接管、机构组建、干部选派工作。按照国际口岸城市、旅游城市、公园城市的标准,昆明高起点、高水平推进规划编制和项目建设,推动规划编制、招商引资、项目建设、民生保障等工作取得积极进展。昆明—磨憨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入选2022年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名单,磨憨—磨丁经济合作区入选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磨憨成为昆明招商引资的一张“金名片”。
随着国际口岸城市建设推进,昆明将加快把磨憨打造成为“一带一路”的重要战略支点和面向中南半岛的重要开放门户,助力云南加快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更好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
推进“两个革命” 坚持“四用四不用”
——转变工作作风,树立新时代干部选任新风向
昆明制定实施推进作风革命加强机关效能建设的若干规定,切实把作风革命、效能革命的要求贯穿到工作全过程。全市各级党员干部认真践行“三法三化”要求,抢先抓早、争分夺秒、紧张快干,推动招商引资、项目建设、营商环境等各项工作有了新进展。通过深入推进“两个革命”,“马上就办、真抓实干”“今天再晚也是早、明天再早也是晚”成为各级党员干部的思想共识和行动自觉,干部作风实现了大转变、工作效能实现了大提升。
落实新时代好干部标准,提倡“四用四不用”,做到以正确用人导向引领干事创业导向。昆明大力提拔使用贯彻党中央、省委、市委决策部署态度坚决、执行有力的干部;大力提拔使用在经济发展、对外开放、疫情防控等重点工作中努力拼搏、实绩突出的干部;大力提拔使用敢想敢干、敢抓敢管、敢闯敢试的干部;大力提拔使用认真负责、勤勉敬业、甘于奉献的干部。坚决不用阳奉阴违、表里不一,欺上瞒下、明哲保身的干部;坚决不用喊口号、装样子,眼高手低、作风漂浮、光说不练的干部;坚决不用只想当官不想做事,畏难怕事、不担当、不作为的“躺平式”干部;坚决不用谋人不谋事,投机钻营、跑官要官的干部。
2022年,全市优化调整了一批县(市)区、开发(度假)区和市级经济部门主要领导,从疫情防控、产业发展、招商引资、磨憨—磨丁经济合作区等一线选拔了一批县处级领导干部。通过落实“四用四不用”措施,一大批敢于负责、勇于担当、善于作为、实绩突出的优秀干部得到重用,一批不担当、不作为、不负责、庸懒散混的干部受到调整,鲜明树立了重基层、重一线、重实干、重实绩的导向,极大提振了干部队伍干事创业精气神。
改善交通 便利出行
——地铁5号线通车,市民出行更加便捷通畅
2022年6月29日,昆明地铁5号线正式开通运营。昆明地铁交通“米”字骨架成型,地铁运营路线达到6条,总运营里程165.85公里。地铁5号线的开通,进一步完善了轨道交通骨干线网,有效缓解了主城区南北交通压力,持续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和综合承载力。
地铁5号线的开通运营,是昆明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的一个缩影。2022年,昆明长水国际机场改扩建工程顺利开工,旅客吞吐量达2125.5万人次、位居全国机场第四;王家营国际班列海关监管作业场所建成启用,中老铁路货运班列实现规模化运营,业务辐射范围覆盖泰国、新加坡等10多个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地铁1号线西北延、2号线二期有序推进,新昆楚高速、昆倘高速建成通车,三环闭合工程东三环A段、古滇大道、飞虎大道北段等重要城市道路建设步伐加快;推进“四好农村路”示范创建,新建改建农村公路686.75公里;滇中引水工程建设加快实施,农村供水保障专项行动扎实推进,3.9万农村人口供水保障水平得到强化。随着基础设施持续完善,各族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有效改善,获得感和满意度不断提升。
建设人民城市 实施“七大行动”
——提升城市品质,美丽春城更加宜人宜居
昆明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以建设公园城市为引领,以城市品质提升“七大行动”为抓手,全面提升规划建设管理水平,加快打造“高原明珠、绿美春城”,让昆明更显品质、更有底蕴、更富魅力。
按照“一年有突破、三年展新貌、五年大变样”的思路,昆明研究制定公园城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和中长期规划,推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运营全方位变革;制定工作方案,明确具体任务,坚持问题导向,大力开展市容环境、道路交通、园林绿化、城市更新、国际旅游城市形象、城市治理能力、市民文明素质等城市品质提升“七大行动”,推动城市形象品质实现大改善、大提升;扎实推进“千树复壮、春城添彩”工作,不断提升园林绿化品质、打造精致园艺景观,凸显“春城花都”的独特魅力;统筹抓好城市道路及重要节点美化净化亮化,整治提升城市道路和背街小巷100余条,整治主城区淹水点46个;坚持把文化特色融入城市发展,深入实施城市文化建设“五个一批”项目,翠湖周边历史文化片区改造提升初见成效,城市更新、老旧小区改造项目扎实推进,片区功能和形象得到整体提升;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公办及普惠性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保持在85%以上,稳妥推进民办义务教育学校转公办,义务教育“双减”“双升”成果持续巩固,中职和高职教育持续健康发展,教育教学质量明显提升;优化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供给,加快打造城乡社区15分钟生活圈和“一站式”服务综合体,群众生活便利水平不断提高;实施“八大环境”建设和市民素质提升“十大行动”,持续巩固提升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昆明的城市品质形象明显改善,人居环境明显提升,更加宜居宜业。
来源:昆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