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2024年高考选择性考试科目适应性测试
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殷墟第三期墓葬中,仅有小贵族随葬劣质铜明器。到第四期,中、小贵族墓葬则普遍存在劣质铜明器和仿铜陶礼器,而高级贵族随葬品始终有成套优质铜明器。该现象说明商代晚期
A.墓葬规制遭到破坏
B.社会等级发生了变化
C.宗法制度受到挑战
D.贵族间贫富差距拉大
2.战国秦汉时期的村落继承聚族而居的传统,比邻而居,守望相助。但该时期一些农民开始摆脱传统村落的藩篱,另辟居处,出现了一定数量的散村。农民外迁
A.说明乡里制度开始动摇
B.印证郡县制在全国的推广
C.表明血缘关系逐渐松弛
D.体现庄园式劳作方式普及
3.下表反映的是北周至隋的地方行政区划层级变化。
时 间 | 州 | 郡 | 县 |
北周宣帝大象二年(580年) | 211 | 508 | 1124 |
隋文帝开皇元年(581年) | 211 | 538 | 1011 |
隋文帝开皇三年(583年) | 190 | — | 903 |
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A.“户不满千,二郡分领”
B.“罢废诸郡,以州统县”
C.“存要去闲,省并州县”
D.“户口滋多,析置州县”
4.下图呈现的是辽代人口迁移路线情况。
人口迁入
A.呈双向流动的特征
B.缘于海外贸易的繁荣
C.利于当地经济发展
D.受重农抑商政策影响
5.“西洋”是古代中国人对西部外域地理的称谓。“西洋”一词约出现在元朝,指今天的南亚或东南亚。郑和下西洋中的“西洋”实指后来的“南洋”,即包括东非在内的印度洋等区域。明中叶以后,“西洋”则变为更远方的“泰西”。“西洋”概念变化反映的是
A.闭关锁国政策松动
B.时人眼界扩大
C.国人海权意识加强
D.中外交流频繁
6.1885年,贵州巡抚潘霨建议利用黔省丰富的煤铁资源建厂炼铁。1886年,贵州设立矿务总局,在青溪县盖造铁厂。到1890年,青溪铁厂“开用机炉熔矿炼铁,一如西法,每一昼夜得铁四万余斤”。这反映
A.民族工业产生效益
B.地方资源得到充分运用
C.洋务运动影响内地
D.实业救国思潮深入实践
7.1913年10月,京师通俗图书馆设立。1915年10月,教育部公布《通俗图书馆规程》。此后,各省竞相开办。至1916年,全国有通俗图书馆237所,公共阅报处1817处,巡回文库30处。这一做法的主要目的是
A.推动平民教育 B.发展出版事业
C.冲击传统观念 D.拓展文化场所
8.抗战音乐是一道独特而亮丽的风景线。《救亡之声——中国抗日战争歌曲汇编》收录抗战歌曲3621首,其歌词中的部分高频词如下图所示。这些音乐旨在
A.丰富民众精神生活
B.提升文化素养
C.推动音乐的大众化
D.形塑民族精神
9.1951—1957年,中国参加了20多次国际博览会。其中,在1956年巴黎国际博览会上,有法国媒体报道,中国馆是博览会中内容最丰富、最美观和观众最多的展览馆。一位参观者留言:“新中国取得了这样大的物质进步和社会进步,并且发展了它的传统文化,看见这一切,是多么使人高兴!”参加国际博览会
A.确立新中国贸易基本格局
B.有助提升新中国的国家形象
C.打通中西方文化交流渠道
D.全面改善中国与西方的关系
10.下图反映的是1978—1984年全国农用拖拉机产量变化情况。
这一变化的直接原因是
A.农业生产经营单位缩小
B.国有企业全面改革
C.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完成
D.乡镇企业蓬勃发展
11.希腊人最初通过神话和传说叙述他们过去的经历,以《荷马史诗》为代表。而希罗多德首创“历史”一词,用叙事的散文体对人类经历加以描绘与探究。他在《历史》开篇指出:“在这里发表出来的,乃是哈利卡尔那索斯人希罗多德的研究成果。”下列最符合“历史”内涵的是
A.描述波斯的风俗习惯
B.搜集材料考证巴比伦人是否富强
C.记录埃及海岸线长度
D.认为神的愤怒使奥德赛返程艰难
12.自法国诺曼底公爵威廉征服英格兰以来,历代英王在法国境内均拥有领地,他们在名义上都是法王的封臣。1204年,法王菲利普二世收回英王在法国的大部分领地,英国则竭力恢复“安茹帝国”版图,保护在法领地,双方为此进行了长期的战争。由此可知
A.教权在英法两国走向衰微
B.领地纠纷造成封建势力强大
C.城市发展促进王权的扩张
D.英法王权强化引发矛盾升级
13.新航路开辟后,欧洲人陆续将旧大陆家畜家禽带到美洲。马在欧洲人征服美洲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被一些印第安部落迅速使用。某种程度上,正是因为有了马,阿帕奇人才能与欧洲人对抗300年之久。而当巴拿马的一个酋长在回答西班牙人给当地人带来的最大益处是什么时,却不假思索地说,是鸡蛋。这反映了
A.世界动植物的跨区域大范围交流
B.美洲印第安人适应能力出众
C.物种引入对印第安人的多重影响
D.旧大陆的物种数量非常丰富
14.1825年,普鲁士推行强制性义务教育制度。到19世纪60年代,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7.5%,基本实现普及教育。有学者指出:1871年,普鲁士之所以能够打败法国,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普鲁士士兵文化程度普遍比法国高。这表明
A.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B.普鲁士高等教育在欧洲居领先地位
C.法国教育事业发展落后于欧洲诸国
D.教育对普鲁士实力提升起重要作用
15.从20世纪20年代有声电影问世到1937年,英国人用于看电影的费用达4000万英镑。美国也在一战结束后进入“好莱坞时代”,电影院激增到2万多个,1946年还出现了汽车露天影院。这说明英美
A.国民收入大幅增加
B.娱乐大众化成为潮流
C.物质生活发生变化
D.城市化建设进程加快
16.20世纪80年代初,全世界每年对外直接投资额约为1000亿美元,到90年代初已超过2000亿美元,1997年达到4000亿美元,1999年高达8000亿美元。9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在重点进行相互投资时,投向发展中国家的资金数量增加,比重上升。由此可知
A.经济全球化推动国际投资增加
B.发达国家间矛盾加剧
C.资本国际化促进世界贸易发展
D.发展中国家实力提升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
17.阅读材料,按要求作答。(14分)
材料一
中国古代官箴记载了大量优秀官吏的从政经验与为官之道,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官箴文化。商代《小人之攸箴》箴谏对象是商王,反对盘庚再次迁都。西周《虞人之箴》劝诫周王吸取前代天子沉溺田猎而亡的教训,规范天子行为。春秋《耄箴》系卫武公为鼓励臣下直言进谏而作。隋代戴逵作《皇太子箴》,唐初张蕴古《大宝箴》谏唐太宗。唐玄宗的《令长新戒》则是专门针对县令群体作的官箴,要求他们体恤贫苦,劝农养富,勤劳躬亲。宋元明清时期,官箴书的创作者主要为官员士大夫,如李元弼的《作邑自箴》、张的《仕学规范》等,所规诫对象主要是文武百官。一些地方官员甚至主动将官箴刻为铭石立于衙署堂前。—摘编自时晓红《中国传统官箴文化及其现代价值》
材料二
在传统官箴历史演变过程中,始终将“修身、立德、公正、廉明”的政德内容放在重要位置。《周礼》“六廉”说基本涵盖为官者应具备的德行素养。汉代选拔官员的标准是“举孝廉”,按照德、才、能的顺序考察官员。唐代选任、考核和监察官员,都将道德品行放在首位。清代孙嘉淦提出“居官八约”,概括了事君、共人、清廉等丰富内容。—摘编自王杰《古代官箴的教化功能及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官箴对象的演变趋势。(6分)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古代官箴文化的历史作用。(8分)
18.阅读材料,按要求作答。(14分)
材料一
中世纪后期西欧重理论轻实践之风盛行,这一状况直到文艺复兴时期才被打破。在古典文化的启发下,一些先进的意大利人认为,人的活动绝不能仅限于思辨的狭隘范围,而势必进入行动的广阔领域,从而实现理论与实践的联姻。达·芬奇坚持观察和实验的治学方法,这对现代科学诞生具有先决意义。培根《新工具论》、笛卡尔《方法论》均提出:已有的经典理论都是值得怀疑的;获得真知的方法,是用观察研究得出的“经验”塑造自己的思想,形成“新”知识;科学研究的目的是增进人类福祉。
随着文艺复兴而解放了思想的西方人率先步入科学的殿堂,并由此启动了一个世界性的科学化或理性化运动。这个运动后来又伴随着工业化和民主化诸运动一起,经过一系列发展阶段,最后才促成工业文明的成功。
——摘编自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卷》等
材料二
在英国,人们只是偶尔谈论克伦威尔,然而却长年累月研究牛顿的学说。当人们看到牛顿的墓志铭中“他是人类的光荣”时毫不感到奇怪,相反,如果有人发现这个国家有任何一个政治家身后被授予这样的荣誉称号却会大为惊讶。我希望能在这里对所有上个世纪像牛顿那样为祖国争光的伟人给予公正的评价。
——摘编自[法]伏尔泰《路易十四时代》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文艺复兴如何促进科学革命的兴起。(6分)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科学革命的历史意义。(8分)
19.阅读材料,按要求作答。(12分)
材料一
新名词在20世纪初颇为流行。1903年上海《大陆报》刊登了新名词诗歌,随即被《新世界小说报》等报刊效仿。同年,20岁的常州人吕思勉言:“为文喜学龚定庵,又读梁任公先生之文,慕效之,诗文皆喜用新名。”1904年,张之洞《学堂歌》使用了诸如体育、卫生、公德、科学、权利、自由、民权等新名词;尽管张之洞在使用其中某些词时,不乏批评谴责之意。风气所趋,很多官员在奏章及日常生活中也经常使用新名词装点门面,即严复所谓“笃旧诸公近稍知西学,无往不论自由,无书不主民权”。1909年9月8日,天津《大公报》刊出一则时人抵制外国商品的报道,言驻京某国公使请求出面干预,清廷官员回以“此次风潮亦我国人民自由之行动,官场无法干预”。其实在1900年后,随着留学生特别是留日学生渐多,翻译事业大盛,加之受到梁启超影响,宣传新学的报刊也日益增多,致使来自“译本书、时报纸”中的新名词越发丰富,弥漫于各种文类中。—摘编自张仲民《种瓜得豆:清末民初的阅读文化与接受政治》
材料二
今者译本之流行,报章之传布,上至于奏定之章程,钦颁之谕旨,所用新名词既数见不鲜,又乌得从而禁之?……且谋教育之普及,不能不设学堂,设学堂不能不教科学,教科学不能不用新名词。
——摘编自《教育杂志》第7期(1909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新名词流行的特点。(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名词流行的历史影响。(6分)
20.阅读材料,按要求作答。(12分)
宣传画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下图是“一五”计划时期的一幅宣传画,请根据该宣传画描绘的内容,结合相关史实,自拟题目,写一篇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此资料来源于:中学历史教学园地(www.zx1s.com/),未经允许,谢绝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1-10 DCBCB CADBA
11-16 BDCDBA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
17.(14分)
(1)演变趋势:①商周到隋唐时期,官箴的
对象主要是帝王,体现了对帝王行为的规范和
约束;②隋唐开始,官箴的对象逐渐扩展到官
僚群体,这反映了随着官僚制度的完善,对官
员行为的要求也逐渐加强;③宋元明清时期,
官箴的对象开始深入到基层官员,体现了对基
层治理的重视和加强对基层官员的监督和管
理。
(2)作用:①有利于构建清正廉洁的官场风
气,通过倡导廉洁自律,对官员的职业道德进
行了约束和规范。②提高了官员的行政能力,
通过传授从政经验和为官之道,帮助官员更好
地履行职责。③官箴文化强化了中央集权,通
过规范官员行为,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和管
理。④官箴文化传承了中华优秀文化,弘扬了
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对后世的政治文化建设
产生了深远的影响。⑤官箴文化对现代国家治
理提供了有益借鉴,为当代社会的廉政建设和
政治文明进步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18.(14分)
(1)条件:①文艺复兴时期科学研究形成重
实践的风气;②科学家坚持观察和实验的治学
方法,这对现代科学诞生具有先决意义;③文
艺复兴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科学研究扫除了
精神桎梏。
(2)历史意义:①与工业化和民主化诸运动
一起促成工业文明的成功;②科学革命形成了
重视经验和事实的理性化思维方式,确立了通
过观察、实验、分析、归纳、和综合等基本途
径发现自然规律的科学方法;③使社会形成重
视科学研究的风气;④科学革命促进了思想解
放和社会进步。
19.(12分)
(1)特点:①传播速度快;②以知识分子主
体;③受留学生影响;④以报刊为载体。
(2)影响:①推动西学在中国的传播;②有
利于中国自由民主思想的发展;③促进中国科
学教育事业的发展。
20.(12分)
题目:一五计划推动了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
论述:1952年随着国民经济恢复的基本完成,党中央根据国内国际形势的变化,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实施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956年,我国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1957年,“一五”计划完成,取得很大成就,鞍山钢铁公司、长春第一制造厂(解放牌汽车)、沈阳机床厂、沈阳飞机制造厂等建成,为农业机械化奠定了初步基础。图中农田里机械生产的情景生动再现了这一历史进程。一五计划的完成,开始改变了中国落后的工业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同时,也为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提供的前提条件,有利于推动我国农业发展,从而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建设。
综上所述,一五计划的实行,不仅改变我国工业落后面貌,奠定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基础,更为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提供坚实基础。
相关链接
【“三新”备考 40周磨练】一轮二轮复习全套资源包(高二、高三适用)
资源推荐 ||(23完善版)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 上册》全套教学课件
特别推荐||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全套共38讲)【纲要为本,选必为辅】
获取更多资源,请关注“掌上历史课堂”!
底部点亮“在看”,文末左下角“分享”
分享给更多的朋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