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按关注"浙江高考早知道”
快速了解2025高考最新内容
▼▼▼
以下为正文:

图片来源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学校概况
柏彦故地,巍巍学府。春秋代序,峥嵘航路。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抗美援朝战场上,敌我空军力量悬殊。战争的迫切需求推动了新中国航空工业从修理向制造过渡,国家“急需办一所航空大学”。1951年,国家决定将北洋大学、厦门大学、西北工学院航空系并入清华大学航空工程学系,成立清华大学航空工程学院;将云南大学航空工程系并入四川大学航空系;将西南工业专科学校航空专修科并入华北大学工学院航空工程系。1952年,根据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的要求,设立北京航空学院,由北京工业学院航空系(1951年11月18日,华北大学工学院更名为北京工业学院)、清华大学航空工程学院、四川大学航空系合并成立。1952年10月25日,北京航空学院成立大会在北京工业学院礼堂(原中法大学旧址)举行。1988年,北京航空学院更名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简称北航)。
北航现隶属于工业和信息化部,在北京市拥有学院路校区、沙河校区,2023年建成启用北航杭州国际校园。学院路校区、沙河校区、杭州国际校园总占地约4000亩。建校以来,北航一直是国家重点建设的高校,是全国第一批16所重点高校之一,也是80年代恢复学位制度后全国第一批设立研究生院的22所高校之一,1995年进入“211工程”,2001年进入“985工程”,2017年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名单。学校第十七次党员代表大会提出,要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走出一条特色鲜明、内涵引领、系统提升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作为新中国第一所航空航天高等学府,北航萌发于民族觉醒之时,诞生于国家奋发之际,成长于民族复兴之中。从航空救国到航空报国、航天报国,再到服务航空强国、航天强国建设,学校始终传承红色基因,把服务国家作为最高追求,矢志不渝培养一流人才,打造国之重器,始终奋进在中国高等教育第一方阵前列。100位两院院士和27万余名优秀建设者从这里走出,践行“德才兼备,知行合一”的校训,弘扬“艰苦朴素、勤奋好学、全面发展、勇于创新”的校风,研制发射(试飞)成功的多种型号飞行器填补了国内多项空白,谱写出了一篇篇培育栋梁、为国铸剑、追求卓越的绚丽华章。
学校学科繁荣,特色鲜明。现有80个本科专业。动态优化调整后,拥有36个一级学科(其中34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36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26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涵盖工、理、管、文、法、经、哲、教育、医、交叉10个学科门类。学校紧紧围绕国家战略需求和国际学术前沿,突出特色、质量和贡献,明确“顶尖工科、一流理科、精品文科、优势医工”学科建设方针,以航空航天、信息、理科、文科、医工交叉五大学科群为抓手,加快一流学科建设,打造空天信融合、理工文医交叉的一流学科生态体系。系统优化学科布局,高峰学科占博士点比例近30%。积极布局新兴、前沿、交叉方向,凝练175个学科方向,服务国家急需,抢占科技前沿。推动学科、平台、团队一体化建设,分级打造智能微纳公共创新中心、分析测试中心、新一代全数字化飞行器创新中心等一批科教协同平台,建立学科交叉、人才汇聚和资源集约保障机制。8个学科入选“双一流”建设学科,在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仪器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软件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力学、交通运输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生物医学工程等学科领域具有引领优势。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ESI)学科数量大幅增加,工程学进入全球前万分之一。
学校名师荟萃,人杰地灵。坚持党管人才,深入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发布“蓝天新时代人才行动计划”,完善人才引、育、用机制,以一流教师队伍支撑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建设。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完善教师思政体系,健全教育、宣传、考核、监督、激励和约束相结合的师德师风建设工作机制,设立“立德树人奖”作为最高荣誉,连续7届评选表彰84位师德楷模。成立国际前沿交叉科学研究院,连续举办15届“唯实论坛”,面向世界学术前沿建设一批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突出“共建共有共享”的建设思路,大力引进海外优秀人才。将分类卓越理念贯穿教师发展与评价全过程,树立了潜心育人、崇尚创新的鲜明导向,教师队伍建设迈上新台阶。现有教职工6247人,其中专任教师3040人。专任教师中,84%具有高级职称,87%具有博士学位。以两院院士为代表的国家级人才553人,国家级创新团队49个。人才队伍中涌现出众多国家一等奖获得者、领域专家和型号总师,以及一大批年轻有为、造诣精深的专家学者。
学校精育良才,立德树人。现有在校生39936人,其中本科生16570人、研究生22191人、留学生1175人。学校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面实施新时代人才培养领航行动计划,提出了“厚植情怀、强化基础、突出实践、科教融通”的人才培养方针,打造“强情怀、强基础、强实践、强融通”的人才培养“四强”模式,以一流理念、一流师资、一流平台、一流服务、一流文化培养一流人才。打造“大思政”工作格局,构建“三横三纵”学生工作体系,创建“全学段”导师制。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获评北京市首批重点建设马克思主义学院。获批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中心、工信部党的政治建设研究中心。发起成立高校工程教育课程思政联盟。实施大类招生、大类培养和书院制管理。建强一流资源体系,拥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49个,省部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中心3个,教育部虚拟教研室建设试点12个。建立全国示范性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3个、工信部校企协同育人示范基地10个。名师、名课、名教材和教学成果建设成效显著,现有国家级教学名师10名、教学团队5个,“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3个,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74门,全国专业学位研究生在线示范课4门,获国家级教材建设优秀教材奖3项,12项成果获2022年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其中一等奖4项。强化“大类招生”“大类培养”“书院制”改革,开设10个本博贯通试验班,8个强基计划专业方向开展招生,5个专业入选“拔尖计划2.0”。获批首批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首批未来技术学院、首批国家集成电路学院、首批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新一轮“一流网络安全学院建设示范项目高校”等国家级示范项目。牵头发起成立中国卓越工程师培养联合体并担任首批理事长单位。与北京协和医学院设立协和医班,与中央财经大学设立“计算机+金融”联合培养学位项目。建设杭州国际校园,培养国际化高精尖创新人才。构建“科研课堂、校内竞赛、国内平台、国际品牌”科创育人体系,连续34年举办北航“冯如杯”竞赛,吸引了9万余名学生开展创新研究,点亮学生科学思维,提升科学探索能力。本科生“冯如三号”无人机团队两创世界纪录,学生大型综合项目“北航4号”临近空间火箭动力飞行器、亚太空间合作组织大学生小卫星项目主星“北航亚太一号”先后成功发射。在全国“挑战杯”竞赛中唯一连续18届捧得“优胜杯”,3次获最高荣誉“挑战杯”。近年来,学校生源质量稳步提升,大部分省份招生生源高考成绩平均排名在前5‰,部分省份已进入全省排名前1‰,理工类生源质量稳居全国前列。
学校面向全球,开放交融。坚持党管外事原则,坚持服务外交大局,坚持世界一流愿景,持续深化“UPS国际化发展战略”,积极构建全域全方位的全球北航工作格局。拓展和深化与国际著名高等学校、一流研究机构、知名跨国公司及国际组织的交流合作,与全球200余所高校、研究机构、公司及国际组织等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伙伴关系。成立北航中欧合作委员会,加强对欧合作。发起成立及加入了“欧洲顶尖工业管理者高校联盟(T.I.M.E.)”“一带一路航天创新联盟”“国际宇航联合会”等17个国际大学联盟及学术组织。与法国中央理工大学集团联合创办中法工程师学院,历经20年发展,被誉为“中法高等教育国际合作典范”。在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悉心指导和浙江省全力支持下,与法国国立民航大学共建中法航空学院,扎实推进中法航空研究院建设,积极探索高水平、精英式、本硕贯通的国际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新范式。学校现有10个国际联合实验室,获批成立11个国家级“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师资队伍国际化程度不断加深,国际科研合作成果显现。大力实施“远航计划”,通过双学位、联合培养、校际学生交换、海外实习以及国际暑期学校、科技竞赛、文化交流等形式,全力推动我校学生参与国际化培养、丰富海外经历、促进多元文化交流。在全球范围内吸引优秀学生,国际学生规模、生源质量、培养层次、教育水平进入全国高校前列。获批设立了“联合国附属空间科学与技术教育亚太区域中心(中国)”、“亚太空间合作组织教育培训中国中心”和“北斗国际交流培训中心”。(数据截至2025年2月)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2024招生参考
(下拉查看)
2024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章程重点摘取
第三章 计划与录取
第十条 我校面向全国招生,学校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办学条件等实际情况,统筹考虑各类别、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考生人数、生源质量、区域协调发展及重点支持政策、历年计划安排等因素,科学合理地编制招生计划,报教育部汇总后由各省级招生考试机构向社会公布。学校将招生计划总数的1%作为预留计划,主要用于调节各地统考上线生源的不平衡。预留计划使用时,坚持规范有序、质量优先的原则。
第十一条 我校的招生录取工作按照教育部规定坚持“学校负责,省级招办监督”的原则,在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领导下,由各省级招生考试机构统一组织进行。
第十二条 我校按照理工类、文史类、艺术类分类录取,在高考综合改革试点省份,按其高考改革方案相关规定进行录取。
第十三条 我校按照教育部有关规定,根据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招生计划和考生报考情况确定调档比例。按照顺序志愿投档的批次,调档比例原则上控制在120%以内;按照平行志愿投档的批次,调档比例原则上控制在105%以内。
第十四条 在考生思想政治品德考核合格、身体健康状况检查合格并符合相关专业培养要求、成绩达到相应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符合我校调档要求的情况下,我校依据考生投档成绩、专业志愿和我校专业志愿分配政策,由高分至低分顺序录取并确定专业,不设专业志愿级差。考生投档成绩相同时,优先按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确定的同分排序细则进行排序,若相关批次无同分排序细则,则依次比较语文、数学、外语、综合(高考综合改革省份为三门选考科目总分)科目分数进行排序。考生所有专业志愿都无法满足时,若服从专业调剂,则调剂到相同科类(专业组)内其它符合录取条件且未录满的专业;若不服从专业调剂,作退档处理。
关于特殊类型的录取规则,依据教育部有关规定和我校相关类别招生简章执行。
第十五条 按照顺序志愿投档的批次,在第一志愿考生生源不足的情况下,将按照考生分数由高到低择优录取非第一志愿考生,直至完成招生计划。若符合条件的非第一志愿考生生源仍不足,将征集志愿。按照平行志愿投档的批次,未完成的计划将征集志愿。征集志愿仍不足可将剩余计划调剂到其他生源充足的省份。
第十六条 我校在调档及确定专业时,除教育部及我校规定的部分特殊类型招生项目外,原则上承认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主管部门根据教育部相关政策给予考生的政策性加分。确定专业时,同一考生如符合多项增加分数投档条件的,只能取其中幅度最大的一项分值,且不得超过20分。所有加分项目不适用于不做分省计划的招生类型。
第十七条 我校在录取时,往届生与应届生一视同仁;除飞行技术专业外,无男女生比例限制。
第十八条 报考艺术类专业的考生,须按所在省级招生考试机构的要求参加相应的专业统考。艺术专业课成绩将采用省专业统考成绩。艺术类考生的录取原则以我校公布的艺术类招生简章为准。
第十九条 我校英语、翻译专业要求外语语种为英语,德语、法语专业相关要求详见我校外语类保送生招生简章,飞行技术专业相关要求详见我校飞行技术专业招生简章,其他专业对外语语种均不限制。
第二十条 我校根据有关省份实施的高考改革方案和招生录取改革的建议要求,制定相应的录取方案。在实行高考综合改革试点省份的招生录取工作,按照各省公布的改革方案及有关办法执行。各招生专业对应选考科目要求以各省级招生考试机构公布为准。
我校在内蒙古自治区原则上实行“招生计划1:1范围内按专业志愿排队录取”的规则,考生投档成绩相同时,依次比较语文、数学、外语、综合科目分数排序录取。
第二十一条 我校依据教育部相关文件精神,实施农村和脱贫地区专项招生、民族专项招生、港澳台侨招生等招生计划。
第二十二条 我校按照国家相关规定,与军队联合招收、培养“双学籍”飞行学员。我校在军队飞行院校新生中择优录取学生进入“双学籍飞行学员班”学习。“双学籍飞行学员班”实行综合评价录取,综合评价成绩包括高考相对成绩、飞行筛选成绩、心理品质成绩。“双学籍飞行学员班”培养采取“3+1”模式,学生在我校学习三年后,在军队飞行院校再学习一年。
第二十三条 我校执行教育部、原卫生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及有关补充规定,具体招生专业对应体检受限条件详见我校本科招生信息网。此外,飞行技术专业按民航飞行员体检要求执行。
由浙江高考早知道整理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近三年在浙江平行录取数据
长按关注"浙江高考早知道”
快速了解2025高考最新内容
▼▼▼
点个在看,收藏起来,并转发给需要的家长看看,他们会感激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