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2日,2025年省两会新闻发布会第三场:经济社会发展主题新闻发布会在昆明召开。会上,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财政厅、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云南调查总队就2024年云南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工作情况、取得的成绩及2025年工作重点作介绍。
【2024年云南省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2024年,云南省经济运行总体平稳,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完成31534亿元、增长3.3%,成绩来之不易。
经济转型已成“形”起“势”
投资结构持续优化。云南省连续12个季度调度重大产业项目,8000多个项目落地,产业投资连续3年较快增长,占全部投资比重从2021年的30.6%提升至52.1%,工业投资占比从15.3%提升至31.3%,投资由房地产和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拉动向产业投资拉动转变。
新兴产业快速成长。绿色铝、硅光伏、新能源电池产业“新三样”增加值增长8.2%,带动装备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9%、17.7%。新能源电池正负极材料出货量均占全国1/4左右,电解铝建成产能居全国第4位,单晶硅产能居全国第2位,多晶硅产能占全国1/10左右,中国绿色铝谷、世界光伏之都已具雏形。
企业认可度不断增强。办好“10件惠企实事”,创新开展6期“厅局长坐诊接诉”,解决133家企业诉求问题150个。全省实有企业157万户、净增15万户。
高原特色农业优势更加明显
粮食总产量达1993.5万吨,实现“十三连增”。农业投资规模连续3年保持全国前列,“1+10+3”重点产业持续壮大,茶叶、鲜切花、核桃、咖啡、橡胶等种植面积和产量稳居全国第1位,全链条产值突破2.7万亿元。大力推进种业创新,建设35个省级种业基地,组建129个农业科技服务团,试验示范推广新品种新技术1500多项。全省农业企业达17万户、增长14%,其中,县级以上龙头企业8000多户,覆盖全部州县和90%以上行政村,“绿色云品”畅销海内外。
旅游转型升级步伐不断加快
“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叫响全国,婚拍旅拍、户外运动、演艺经济等新产品新业态接连涌现,全省实现旅游总花费1.14万亿元。过境免签政策扩展到9个州市、时间延长到240小时,全省接待入境过夜游客增长168%。“旅居云南”成为新时尚,旅居人数达390万、增长20.7%,涌现出曲靖土瓜冲、文山六郎城等一批乡村旅居典型。旅游促就业、促增收、促消费的作用更加凸显。
绿色动能更加充沛更具优势
清洁能源开发全面提速,全年新增新能源装机1612万千瓦,新能源装机突破5000万千瓦、成为全省第2大电源,电力总装机突破1.5亿千瓦。电力供给能力持续提升,全部发电量4646亿千瓦时、增长12%,其中,风电、光伏发电量分别增长34%、156%,全社会用电量2788亿千瓦时、增长11%,西电东送超过1600亿千瓦时。在“双碳”背景下,“绿电+先进制造业”成为最具竞争力的新优势。
开放势能愈加强劲
务实推进“一带一路”南向国际陆海大通道建设,开行“粤滇·澜湄线”“京滇·澜湄线”国际货运班列,中老铁路客货两旺,累计发送旅客超4500万人次、货物超5000万吨。构建沪滇“16+16”园区共建体系,磨憨、瑞丽、河口沿边产业园区落地亿元以上项目11个,“2+3”园区累计到位省外资金708亿元。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第八次领导人会议在昆明成功举行,南博会、腾冲科学家论坛等成果丰硕。
民生保障扎实有力
全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累计消除监测对象风险70.6万人,人均纯收入1万元以下且有劳动能力的脱贫户和监测户基本实现动态清零。总结推广“334”“622”等利益联结模式,联农带农机制覆盖率提升至65%。盘活闲置资产“招小商”,办好“家门口的务工车间”,带动吸纳就地就近就业4.6万人,推动5.9万有就业意愿的返乡回流人员全部就业。就业大局稳定,全年城镇新增就业51万人,城镇调查失业率5%,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547.3万人。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5.3%。其中,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7%,均高于经济增速。
【2025年经济社会发展工作】
2025年,云南省能源、资源、生态、区位等优势将加快转化为发展优势,坚持不懈壮大“三大经济”、着力抓投资促消费扩大内需、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打造沿边开放新高地、加力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全力以赴实现“三年上台阶”目标。
【2024年云南省财政支出中“民生含量”创近年来新高】
2024年,云南省财政系统全力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扎实推进财政改革发展,以财政运行之稳促经济社会发展之进。收入方面,加强收入研判和组织管理,确保依法征收、应收尽收,全省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2193.2亿元,增长2%。支出方面,加强预算执行调度,加快支出进度,全省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6863.1亿元,增长2%。
其中,全省民生支出达5225.5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6.1%,财政支出中的“民生含量”创近年来新高,全力保障教育、卫生健康、就业、城乡居民医保补助、养老待遇、困难群众救助、公共安全等支出。把“一卡通”专项整治作为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抓实抓细,374.4亿元惠民惠农财政资金及时足额直达群众“口袋”,惠及群众1423.4万人。
2025年,省财政厅将在保持财政平稳运行,集中财力支持经济回升向好,统筹兼顾兜准兜牢风险底线的前提下,持续把民生作为优化财政支出的主攻方向,推动办好人民群众关心关注的就业、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一老一小”、住房、文化体育、平安云南建设等群众可感可及的民生实事。同时,结合各项民生事业特点,优化完善经费保障机制,促进民生支出与经济发展相协调、与财力状况相匹配。
【2024年云南省主要经济指标】
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2024年,云南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1534.10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3.3%。分三次产业看,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4192.92亿元,增长2.5%;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0330.03亿元,增长2.7%;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7011.15亿元,增长3.9%。
其中,农业生产总体平稳,全省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846.86亿元,同比增长2.6%。工业经济稳中有升,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3%,较1—11月加快0.4个百分点。服务业平稳增长,2024年1—11月,全省规模以上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3265.64亿元,同比增长5.9%,较1—10月加快0.3个百分点。建筑业及房地产业持续回升,2024年,全省建筑业总产值同比增长3.2%,较上半年、1—3季度分别加快2.2、2.0个百分点。房地产市场企稳回暖。电力生产平稳有序,2024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发电量4362.9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0.6%。市场消费稳步回暖,2024年,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896.45亿元,同比增长2.9%,较1—11月加快0.2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降幅大幅收窄,2024年,全省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下降7.7%,降幅较1—3季度收窄3.7个百分点。
【2024年云南省工业高质量发展稳步推进】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数据显示,2024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3%,高于1—11月0.4个百分点,与全省GDP持平,对GDP增长的贡献为27.9%,工业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达31.2%,保持行业第1位。
过去的一年,工业“新三样”对规模以上工业增速贡献率达到20.8%,有色金属等“老三样”转型升级加快,全省十种有色金属产量达819.45万吨,占全国比重的10.35%,再创历史新高。“特三样”发展能级不断提升,装备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9%、17.7%,生物制品、储能等一批新兴产业正蓄势积能。深入开展园区规模和质量提升行动,全力打造9个国家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一园一策”打造首批7个千亿级园区,滇中稀贵金属集群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名单,实现零的突破,文山三七精深加工产业集群入选国家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名单,省级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达19个,绿美园区达58个。
去年,全省规上工业企业达到5515户,较2023年净增431户,为近3年来最多;中小企业户数突破145万户;创新型中小企业达3019户、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达1543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85户。
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加速。打造5G+创新应用平台建设8个,培育5G工厂4个,累计培育20家数字化转型标杆企业,建成34个工业互联网平台,培育6家“数智工厂”、27家“小灯塔”示范企业、4个中小企业集群“链式”转型项目,昆明入选全国第一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
2025年,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将锁定全年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等各项主要目标任务,全力抓项目、帮企业、育产业,奋力完成各项工作任务,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
【2024年云南民生调查数据】
2024年,云南省居民收入稳步增长。数据显示,2024年全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932元,比上年名义增长5.3%,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5.1%。收入增长速度快于经济增长速度。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5312元,比上年名义增长4.0%,实际增长3.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450元,比上年名义增长6.7%,实际增长6.3%。
从收入来源看,全省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经营净收入、转移净收入分别比上年名义增长5.7%、6.5%、5.6%,财产净收入比上年名义下降0.5%。人均工资性收入、经营净收入、转移净收入、财产净收入占收入比重依次为52.3%、22.7%、16.8%和8.1%。全年全省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2280元,比上年名义增长6.1%。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9755元,比上年名义增长5.0%;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6214元,比上年名义增长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