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就有VC朋友催更了:
12月,开始给一二级朋友们做年终分享;本文节选了部分内容,作为今年的年度总结。
Part 1 什么是下半场
ICT产业,曾跑出来多只大牛股。
笔者亲历了移动通信行业的完整周期(上下半场各8年),做产品研发时发现了一条能穿越牛熊、通用于各行业的金律。
后来,在一二级市场里力荐这条金律,屡试不爽(屡次试验都没有差错)!
今天,就把这条金律送给诸位!
2023年的日K图(图片来自雪球)
今年,紧抱智选系统的车企们,股价遥遥领先。
表面上,是各整车厂之间的PK;
实际上,是两种工业体系的PK!
Andrew曾在Stanford商学院亲授这条金律,后来在1997年出了本书。
所谓金律,能穿越几十年的牛熊周期。
这张图来自Andrew 26年前那本书的第三章,PC行业上半场百花齐放,下半场系统归一:
垂直自研体系只剩下水果一家。
分工协同体系都基于微软OS,攒机、做应用软件,从DOS到AI PC。
所谓金律,能通用于所有大行业。
各行业的下半场有早有晚,总有机会:
汽车行业的下半场,今年显现。
机器人行业的下半场,序幕已拉开。
只有基于全行业最强系统攒出来的机和码出来的App,其产品力才最极致。
要么自己做出更NB的系统;要么如Dell、三星、赛力斯等尽早投奔最强的系统。
在这条金律面前,任何单一本体商、设备厂的主观意愿,都然并卵!
所以,几年前,笔者就坚信智选系统能成!
有人坚守这条金律,疫情几年和今年,都取得了不错的正收益。
所谓金律,能实现高胜率&高赔率!
美股前7大科技公司,3家垂直自己玩,3家开放协同。共性是:都拥有系统。
总结下:
上半场,多家封闭一条龙,各玩各的;
下半场,封闭体系和协同体系并发,系统归一;而整机和应用更丰富。
Part 2 机器人下半场的产业趋势
2023和2022年前3季度中国市场工业机器人的总销量和内资份额(图片来自睿工业)
笔者在2023年初做了机器人十大预测(by 2025),第4条是:by 2025年底,国产工业机器人市占率>50%。看这趋势,这条预测,在2024年就要提前兑现了!
2020年工业机器人国产化率只有29%。
全球工业机器人60多年的燃油车封闭工业体系,怎能打得过咱开放协同体系呢!
数据来自睿工业(如需各家的具体占比数据,加笔者微信)
中国市场:
2022前三季度,前4家里只有1家是中国公司
2023前三季度,前4家里竟有3家是中国公司
在开放协同工业体系的支持下,各行业巨头纷纷下场造机,倚仗长期积累的资源和经验,专注做好本行业的工艺和应用!
过去几年,采用纯国产核心部件的本体商,靠高性价比取胜。
未来几年,喊了好多年的通用机器人,不仅会替代大量人工,甚至将替代部分专机!
经常和投资人争论市场规模,很多人说:“中国每万名工人拥有机器人近400台了,快见顶了(全球密度最高的韩国,也就1000出头),工业机器人市场规模太小了!” 当专机用的传统机器人,的确如此。
笔者一直说:“每万名工人拥有机器人数量将超过万台!” 这里说的是通用机器人。
直到20230706,马斯克在上海世界AI大会也如是说:“机人比例可能超过1:1,甚至多很多”。
Part 3 投资机会
机器人行业,再次给你对标ICT行业的大机会:(Android)、字节、富蓝立、HMOV,你想投哪个?
先说上游
VC阶段的机会,不多了。
看好核心系统=操作工人养成的使用习惯+迭代积累了多种工艺+决定整机综合性能,具有赢家通吃、头部聚集的平台特性。
纯正向研发+真正跨行业跨工艺+销量行业前几名的系统公司,极稀缺!
中国式现代化,高质量>大规模。
再说中游
有这么几个机会
工业机械臂:能跑出来年产5万台机械臂的富蓝立、华闻龙。
工业协作臂:国外传统工业机器人厂家,在搞高压、模块化工业协作机器人=工业机器人的刚度速度皮实度+协作机器人的拆装换线便利性。
人形协作臂:机器人十大预测(by 2025)的第1条是:到2025年底,售价<1万元的仿人本体(六轴人形协作臂),即将超预期实现!
当某个赛道及对标公司,长期未跑通盈利模型时,要防止集体跑偏,判据是:客户价值和综合壁垒。
有投资人运用本文的金律,其Portfolio里的大部分公司,仅几千万营收时,就跑通了盈利模型,稳了!
今年,大家都很在乎:做到多少亿营收时,才能跑通盈利模型?
下游有Surprises!
一提下游,连散户大妈都跑了。非标定制拼人头的集成商,有啥意思啊!
但马斯克所说的Station Control(笔者译为站控),在极小时空内一把齐活;这和传统自动化集成商(拆解成几十个简单操作工位+传送带移载=非标摊大饼),有质的区别。
站控具有核心部件的所有属性,且单价高达几十万!
站控=通用机器人,没啥新鲜的,BP都说了10来年!
各家BP都说有:极高指标、独门算法、特种材料、机密工艺、高端设备、Lab/大厂背景、YSJQ、BIG dream、海外对标、第0梯队......都很棒!But,靠这些东东,很难预判哪家最后能胜出!
100年前,维特根斯坦给了极好的判断方法论:
What we cannot speak about, we must pass over in silence.(整不明白的东东,干脆不看)
Everything that can be put into words, can be put clearly.(凡写进投决报告的,一定要整的贼明白)
似懂非懂(感谢B站)&无法验证的过程中各种要素,可以填满99页PPT,但很难作为决策依据(真懂、真干过的高人,除外)。
深入看真懂&可验证的最终现场结果,比如下面这12字判据:
如需2023年新版思维导图,加笔者微信
在智能焊接、智能打磨等站控领域,国产公司已遥遥领先了;有的在L2级别快速迭代,有的已开始批量落地!
Part 4 人形的开场
极高功率密度+大模型。一般来说,先把功率密度(单位重量&体积&成本下的扭矩)做上去,通用硬件普适于所有场景(飞天入海),先卖上量;然后在真实场景和需求里,自然地进化涌现出大模型。
通用机器人有多种形态,人形是重要形态之一,但不是唯一(如智能打磨,需要用高刚性高加速度的无腿工业机器人)。
人形机器人有多种形态,人型是重要形态之一,但不是唯一(汽车≈更快的马,汽车≠四足马)。
类似蔚小理 or HAT or YYKS or BHH 背景的创始人,都有机会,都在搞机器人+大模型,要看谁能做出客户价值和综合壁垒。
人形机器人≠新一代蔚小理,更像SpaceX。
人形机器人,是下一代终端。这是某大厂朋友两眼放电说的,他信了!
千万别让创始人反反复复论证:“你的人形机器人,为啥选择从X场景落地并收集数据训练万能大模型?”
自己先信了,再去聊:“你不用pitch我!我信人形,胜似信GPU!除了钱,我还能给你XXX,助你做成通用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