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是深圳,东莞是东莞


图/图虫创意


以大湾区命名的大湾区大学,日前落子东莞。

 

据悉,大湾区大学将采用创新体制筹建,更多偏理工办学,打造成大湾区的麻省理工学院。

 

大湾区大学落子,东莞高教在大湾区赢得一席之地。用创新体制筹建新大学,引进名校异地办学,扶持本土高教长子,东莞高教迈上快车道。

 

在高等教育快车道上,深圳无疑是当下的明星城市,那么周边城市东莞呢?会是第二个深圳吗?


东莞

 

东莞,松山湖,大湾区大学。

 

据《东莞日报》官方App,大湾区大学松山湖校区奠基仪式日前举行,该校区位于东莞松山湖科学城,预计在2023年建成并投入使用。

 

不止松山湖这一处校区,大湾区大学开展的是“一校两区”建设松山湖校区占地约250亩,选址滨海湾新区威远岛的滨海湾校区占地约2100亩。

 

大湾区大学建成后,将开展本硕博全日制学历教育,计划到2030年招生人数达到10000人,且本科生与研究生的规模比例为1:1。

 

大湾区大学将采用创新体制筹建,在奠基仪式上,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原副校长田刚被颁发筹建负责人聘书,加盟大湾区大学的建设。

 

据《时代周报》报道,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秘书长邓江年指出,大湾区大学应该跟一般意义上的传统大学有所差别,建议大湾区大学更多偏理工办学,打造成大湾区的MIT(麻省理工学院)


在大湾区大学筹备之前,位于深圳的南方科技大学,也是在新体制下从0到1建设而来的。南方科技大学高等教育研究中心研究教授韩蔚,于2007年6月起参加南方科技大学的筹备工作,之后升任筹备办副主任。


目前,韩蔚带领团队正以专业智库的角色助力大湾区大学筹建。她告诉中国新闻周刊,筹建大湾区大学的想法最早由深圳的企业家首倡提出,不过未见下一步的建设安排。东莞抢抓机遇,并得到广东省教育厅的支持。其实以大湾区命名的大学,无论是在深圳还是东莞,都是在大湾区。


在大湾区大学筹建的同时,香港城市大学(东莞)的筹建正同步推进。据《羊城晚报》报道,东莞市大学筹建办公室规划建设组科长尹志权指出,香港城市大学(东莞)处于设计方案招投标阶段,计划今年年底或明年年初动工建设。

 

该校也位于东莞市松山湖,将从事本科以上高等学历教育,计划自2023年正式开办,拟在正式开办10年内达至6000人的在校生规模。

 

除新建和引进大学外,东莞扶持本土高校。


作为东莞高等教育的长子,东莞理工学院由广东省教育厅、广东省科学技术厅、东莞市人民政府多方共建。未来5年,东莞投入40亿元、东莞理工学院自筹10亿元,5年50亿多方合力,加快建设新型高水平理工科大学示范校。

 

珠佛

 

借力松山湖,东莞高等教育迈上快车道。

 

4月22日,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松山湖科学城)全面启动, “十四五”期间总投资超千亿元。

 

自去年以来,松山湖科学城成绩颇有建树:东莞与中科院签署共建科学城战略合作协议;成功研制我国首台自主研发加速器硼中子俘获治疗实验装置;松山湖材料实验室成果入选“2020年中国重大技术进展”……

 

2018年12月18日,华为从瑞士引进的轻轨小火车,穿梭在东莞松山湖基地内的12个欧洲小镇之间。这个占地约1900亩,总投资100亿的新园区,除了华为终端总部,还布局了第二代数据中心、华为大学、研发中心等功能载体。

 

不过,广东省除广州和深圳外,谈到高教相对有实力的城市,人们想起的可能会是珠海

 

珠海在20世纪末引进了若干所国内知名高校,中山大学、暨南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吉林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高校以校区、独立学院、跨境办学形式,相继与珠海“联姻”。

 

高等教育与城市经济相辅相成。2020年广东城市GDP第三城是佛山,东莞居第四


根据《中国高教研究》统计,截至2020年4月底,有53所“双一流”建设高校进行了异地办学,佛山、东莞均以5所,成为拥有53所“双一流”异地机构数量排名前十的城市。

 

教育部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战略发展部主任马陆亭曾指出,高校异地办学的冲动,不是源于教育自身,而是来自地方政府。高校异地办学,本质上是城市主动“抢”大学。

 

同时,大学也在“选”城市。深圳、苏州、青岛利用经济和政策优势,吸引了大批高水平大学入驻,其新兴的周边城市如东莞、佛山等,亦受到不少“双一流”高校的青睐。


类似珠海、佛山的存在,东莞能否成为第二个深圳还需打个问号。眼下,佛山正拟建定位为世界一流的佛山理工大学,珠海则将筹办珠海大学写入“十四五”规划纲要。


韩蔚认为,中央对大湾区赋予期待,在大湾区九市中,除广州外其余各市的高等教育原先都存在短板,如今东莞、佛山、珠海等市都有自己的高校筹建计划,在补齐短板的同时,并不会形成相互挑战的挤压效应


因为大湾区的高等教育容量还不饱和,高校的发展尚有很大的空间,高校不妨多一点,有利于形成规模集聚效应。


湾区


深圳是深圳,东莞是东莞,共同成就大湾区。

 

2019年2月18日,酝酿了近十年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正式出台。从城市群来看,粤港澳大湾区包括了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和广东省的广州、深圳、珠海、佛山、东莞、惠州、中山、江门、肇庆九市。

 

统计数据显示,大湾区分布着近150所高校,数量众多发展迅速的广东高校,加上实力强劲的香港高校,以及潜力巨大的澳门高校,高校群落并不输长三角和京津冀地区。

 

而在大湾区横空出世后,人们更多将大湾区与世界公认三大湾区进行对比


世界三大湾区包括日本东京湾区、美国旧金山湾区、纽约湾区,均具有世界级城市群和顶尖的商业体系,同时汇聚了众多各层次的高校。

 

纽约湾区拥有普林斯顿、哥伦比亚、耶鲁、康奈尔大学等常春藤高校,并以纽约为中心向外辐射,在湾区周边更有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等,联手组成美国东部沿海大学集群。

 

硅谷是旧金山湾区的名片,坐落在这里的高校包括斯坦福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加州大学-旧金山等。加州的公立高校群,甚至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杰出的高等教育系统”。

 

东京湾区除东京大学外,还有擅长理工学科的东京工业大学,以“企业家摇篮”著称的私立高等学府庆应义塾大学,以及政商界名流的母校早稻田大学等,聚集了一批日本优质的高教资源。

 

与三大湾区相比,粤港澳大湾区在世界一流大学的维度上处于相对弱势,不过各梯度的高校数量较为完备,有发展成高水平大学集群的潜力。

 

相比拥有世界一流大学,建立起一个完整的高等教育生态体系,对一个地区而言更重要。


韩蔚认为,大湾区高校要在世界各湾区中具备竞争力,建立完整的高校生态体系要抓住四个关键词:规模、协调、创新、人才


高校在一定的数量基础上方能形成规模效应,各高校做好定位找到特色有利于协调发展,创新机制筹建中的大学属于一股新新力量可发挥独特作用,人才的培养反哺本土服务支撑区域发展。


大湾区高教,未来可期。


值班编辑:王琳


欢迎关注中国新闻周刊视频号

(进入视频,点击帐号头像,加关注)

全国总人口共14.1178亿!东北人口为何外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