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博世苏州工厂的新老车间里,工业4.0理念作用下的智能化场景处处可见2013年,德国总理默克尔陪同俄罗斯总统普京参观汉诺威博览会时收到一份工业4.0研究报告。提交报告的两个人,一个是德国国家科学工程院院长孔翰宁教授(Prof. Dr. Henning Kagermann),另一个人就是博世公司董事会副主席戴斯博士(Dr. Siegfried Dais)。作为工业4.0战略的发起方之一,博世在工业4.0领域有着独特的定位,既是运用工业4.0解决方案的实践者——在全球250个工厂应用工业4.0的概念、技术;又是提供工业4.0解决方案的供应商——为工业4.0研发并提供自动化产品、传感器、软件以及相关服务。作为博世全球100多家4.0项目试点工厂之一,苏州工厂体现了博世的工业4.0战略在中国的成功落地。1999年,博世汽车部件(苏州)有限公司成立,是博世集团在中国最大的全资子公司。5月15日,《汽车商业评论》记者来到位于苏州工业园区一探这个工业4.0样板工厂的真貌。在这里,既有全新的按照工业4.0标准建造的车间,也有经过工业4.0理念改造过的传统车间。博世推进工业4.0有一个特点:事先在不同的工厂、不同的生产线进行试点,然后再决定下一条要转换到工业4.0的生产线在哪里。先从一个工厂的一条线积累经验,一步一步地改造其他的生产线,再推广到别的工厂。博世把这种推进方式称为渐进式改革。在博世汽车部件(苏州)有限公司总经理贺柏睿(Patrick Leinenbach)的眼中,工业4.0的过程也是一种渐进式的演进,他更喜欢“工业变革”这样的说法。这是一座十足智能化的工厂,员工进出车间需要严格的身份认证,甚至人脸识别技术也已经在此应用。在工厂车间内,工业4.0理念作用下的智能化场景处处可见,工业4.0不再是一个虚幻的抽象的概念。工厂进入车间需要穿着防静电工作服。不同寻常的是,工作服衣领内缝着一个RFID标签,这种标签具有射频识别功能,跟超市购物扫码原理类似。据博世工作人员说,工作服在送去清洗时容易丢失,丢了就要再领新的,造成资源浪费,于是他们就想出了这种把电子标签缝进衣服里的办法。只要扫描电子标签,就能追踪到衣服,再也不用担心服装丢失了。一枚小小的电子标签,恰恰反映出了博世推行工业4.0的初衷——不是为推工业4.0概念而推工业4.0,最根本目的在于提高生产效率以及降低生产成本。与很多整车厂生产车间有很大不同,这里几乎看不到一张纸。因为一切可以电子化的数据都电子化了,车间随处可见的电子看板取代了之前需要打印张贴的纸张。早班员工到达,刷卡之后自己的个人信息,包括照片、工号、技能信息等内容就会上传到系统,并在生产线旁边的大屏幕上呈现。生产线段的线长会重新核实员工的技能是否到期,然后根据每个人的技能信息把合适的员工安排到合适的岗位上。事实上,从节假日通知到个人培训管理信息,这些文件都已实现无纸化呈现。以前一个文件可能需要从上到下层层传达,现在每个人可以定制自己所需的文档,每个人都有一个RFID标签,识别自己的标签即可获取信息——当然操作员、信息员、工程师等权限不同,能接收到的文档也有所不同。无纸化办公还只是智能车间的最初级的表现形态,博世苏州工厂的传感器测试中心建于2013年,自设计与建设伊始就遵照工业4.0的原则,目前,测试中心的无尘车间已经有了一个整体的解决方案,他们开发了致力于提高车间生产力的ebox工具。这套工具包含6个模块,最简单的就是无纸化办公;再往上是自动备料,通过机器和机器的对话自动获取物料并送达;集成机器产生的数据来定制报告;通过机器人的配合对生产计划做一个优化的电子排程;在机器设备端通过数据解析通知供应商送料,实现物流的透明化;做一些预知性的设备维护和保养。博世工作人员告诉《汽车商业评论》,这个解决方案从最基本的电子化做起,到最后的预知性维护,是需要一步步来实现的。最难实现的是预知性维护。机器的关键部件是通过物联传感器来监控的,这种传感器除了能抓到普通传感器抓不到的关键参数外,还可以把信息送到云端,这样云端就知道机器何时需要何种技能的工作人员,然后工作人员来及时对各个设备进行适当的维护。在给机器排生产计划的时候就排出保养的时间,这样只需要在设备运行中部分更换部件,而不需要整条线停下来。如果部件坏了,故障分析中心可以看出实时信息,也能及时处理。这样可以避免发生紧急情况而造成停机事件。在测试中心,《汽车商业评论》看到了预知性维护经常会用到的两种工具——智能眼镜和Pad。如果生产线出现故障而工程师正好不在现场,在现场的人又没有能力处理,这时就可以通过智能眼镜连线工程师。智能眼镜会把现场拍到的故障画面直接传到工程师的Pad上,他可以远程指导现场的人来解决问题。预知性维护的难点在于要基于机器产生的大量数据,传统的保养系统、现在要做的设备保养以及一些设备零部件信息都要整合在一起做一个数据集成。博世苏州工厂的工程师在线维修设备,也可以远程连线德国的博世工程师,如此会节约很多沟通成本。预知性维护系统在整个传感器测试中心全部投入使用以后,预计每年将为公司节省约600万元人民币。如果一台设备坏掉了,需要更换零配件,操作人员只需扫描设备的二维码,针对这台设备和这台设备相关的零部件都会显示出来。需要什么样的零部件,需要多少,信息发送出去,仓库那边就会收到指令,把零部件送过来。这个环节就涉及自动备料系统。在传感器测试中心,有两个自动送料机器人来回奔走在车间里,博世的工作人员还给它们取了好听的名字,戴红色蝴蝶结的叫Kitty,戴蓝色蝴蝶结的叫Bobby。Kitty和Bobby的工作就是在物料区和测试区之间往返运送物料,当它们感觉自己快没电时,还会自动跑到墙边的充电点充电。2200平方米的传感器测试中心,除了几排加速度传感器和压力传感器的测试设备,车间的中间部分还是空的,博世的工作人员说,大概到2020年这个车间会布满生产线。博世集团董事会成员、亚太区负责人泰瑞来(Peter Tyroller)曾说道:“真正地引入4.0有两个选择,一个是一步步把一个一个工厂进行改造;另外一个做法是在工厂里面的某些试点生产线上部署工业4.0。”
除了工业4.0标准配备的测试中心,博世也正按照工业4.0的要求对工厂内传统的工作车间进行改造。
在改造过的表面贴装生产线上,一台贴片机正在忙碌地工作着,它已经能做到自动计算物料。机器的物料需求直接跟仓库挂钩,仓库收到指令后,会自动备料,然后交由运料小车运输物料。在机器旁边的自动发料系统看板和借料确认看板上,机器编号、站位、料号、当前剩余量、状态等信息均动态实时呈现。在车间里会看到一种类似街道路牌那样的标识牌,并且以山塘街、太湖街、虎丘街等这些苏州老街名字来命名,有导轨的无人驾驶运料小车就像公交车一样,在不同街道站点停靠,供工作人员领取物料。目前在这条表面贴装生产线上,自动化的物料运输系统可以将生产效率提高15%~20%。一是在物流上,不仅仅关注生产的仓储管理,而是关注包括供应端、生产端到客户端的整个生产供应链的信息的高度透明化以及效率的高度提升,从而实现供应商、生产商和客户三方共赢。一是在生产上,人、机器、原材料、产成品,每一个物理物体都会被赋予一个唯一的身份识别号,通过识别号来追踪他们在生产过程产生的信息,然后把这些信息通过无线手段传输到云端,这样通过云端信息的追溯来实现自主生产。博世软件创新中国区市场和销售总监王建国这样对《汽车商业评论》描述苏州工厂的工业4.0愿景。这一愿景的实现离不开博世的物联网技术。工业4.0以互联化为主要特征,对于物联网技术有很高要求,而博世依靠3S,即传感器(sensor)、软件(software)和服务(service),已经在智能家居、能源、工业等领域成功推出了物联网解决方案。博世苏州工厂的解决方案是推出M2M(设备管理)、BPM(业务流程管理)、BRM(业务规则管理)、BDP(大数据处理)四个平台,从而打通了客户端、供应商、货运商等整个业务链。工业4.0是一项长期的战略,所有工业4.0项目最终结果会体现在生产系统绩效指标的提升上,为此,博世在生产上主要着眼于以下五个方向。第一,人员技能。通过岗位来定制员工发展培训计划,员工的技能和机器设备能够实现相互通信、自我通信。员工只要站到机器前面,机器就能识别出他本身具有什么技能,如果他的技能不允许他操作这台机器,机器会锁住操作界面,以此来预防因为人为的失误或者能力的不足造成质量事故。第二,机器设备维修。通过监控机器关键部件、关键参数,通过物联传感器收集设备信息,在大数据挖掘手段的辅助下,实现部件损耗提前预知与预警,从而得到一些提前性的维护和保养。第三,看板系统。在这套体系中,苏州工厂现在的计划是要做到生产数据的完全透明化,把一些数据集中在重要数据库中,时时了解工厂的物流情况、生产能力,从而制定一个最优化的生产计划。第四,生产物料。要做到机器能够自动计算物料的损耗,预估下一批物料需求,发送信息给仓库,也就是必须实现机器和机器之间直接对话。第五,数据驱动。通过数据的高度集成为生产或者设备维护提供智能推送,甚至触发自主行为。博世苏州工厂希望在3到5年内能实现一些自主化生产以及动态自主配置。根据对数据的应用,博世把在工厂实施的项目分为4个层级:最底层的是数据获取,可能是手工获取,也可能是电子获取;然后是信息管理,对获取的数据进行归类、储存;再往上是辅助决策,通过数据的分析为生产指引方向、提供支持;最高层级是自主行为,即通过数据的集成和分析能够发送指令触发一系列自主行为。博世苏州工厂的工作人员对《汽车商业评论》说:“对我们来说,工业4.0更多的是数据的共享过程,把设备、人、物等互联起来产生数据,然后把所有数据放到一个平台上让大家共享,最后通过共享来优化流程。”一个经常被讨论到的话题是:工业4.0发展到最后,车间里还需要人吗?博世的看法是,未来车间里的人跟原来相比不一定是少了,可能是工作性质变了。比如原来这套系统全部由生产工人在做,但是上了机器系统以后,机器也会出问题,也需要一个机器的维护工人。也就是说,智能化的系统为工作人员提供更为准确的信息,帮助他们在互联生产中做出关键性决策并管理整个流程——在工业4.0的智能车间里,工作人员仍占据主导地位。还有一点是无疑的——工业4.0对人员的要求提高了。按照王建国的话,就是“现在中国纯IT的人我们也不缺,纯制造的人也不缺,但是制造的脑袋是制造的脑袋,IT的脑袋是IT的脑袋,两个脑袋是不一样的,要做工业4.0,必须这两个脑袋有机地整合”。在新的挑战下面,人才必须要转型。博世的做法是把机械和IT信息两种人才放到一块儿,比如设备制造现在有一个新的岗位叫生产IT工程师,他会做生产领域的客户定制化方面的工作。未来更需要的是机械和IT信息专业技能兼备的人才。这也是为什么博世将在全球新招1500名IT工程师。工业4.0,不会有一个点说它已经到达极限了,到一定程度时,下一步自然就会出现了5月15日,在博世苏州工厂,《汽车商业评论》还采访了贺柏睿博士( Patrick Leinenbach)。头一天,他刚在北京参加完一个工业4.0的研讨会,并代表博世作了发言。贺柏睿是博世汽车电子中国区总裁,自今年1月起兼任博世汽车部件(苏州)有限公司总经理,负责博世汽车电子业务部在中国的业务以及博世汽车部件(苏州)有限公司的运营。这位苏州工厂的总负责人此前的大部分工作经历是在德国,但他告诉《汽车商业评论》,“跟德国的博世工厂相比,博世苏州工厂的工业4.0发展水平丝毫不差,甚至更好”。《汽车商业评论》:关于工业4.0的概念大家都在谈,您认为工业4.0的核心是什么?贺柏睿:我们谈论工业4.0,会从机械化的工业1.0、电气化的工业2.0、数字化的工业3.0这三次工业革命谈起,如今是互联化的工业4.0时代。但是我不很喜欢“革命”这个词,这个过程更是一种渐进式的演进。我想你今天在生产车间已经看到了,我们是一步步来执行的。对于我来讲,工业4.0的核心在于怎么把工业相关的东西比如人、设备、物体、工厂都关联在一起,并且把我们的制造业变得更智慧。在整个过程当中,您认为要实现工业4.0,难点是什么?我们必须要知晓这些挑战,并应对这些挑战。如果我们看到了这些问题,可以相应采取措施,并且降低风险。我认为会有5个主要的方面来应对。第三,我们需要有制定标准。如果没有同样的标准,两台机器无法相互沟通,两个工厂、两套生产体系也没办法沟通。第四,我们需要高速宽带网络。许多机器之间、产品之间要相互沟通,这就意味着有大量的数据产生,也就需要有足够的容量来容纳这些数据。我们现在已经有4G网络,未来实现5G还会更快速。我们有一个这样的计划,在18个月时间内网络速度会成倍提高,但对于物联网来说,这样的发展速度还是不够的。第五,我们需要规范数据安全,在确保数据安全的前提下把数据开放出来。博世是德国工业4.0发起方之一,在以后工业4.0发展过程中会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博世是工业4.0的实践者,也是开路者,我们不仅仅有自己的解决方案,而且在其他国家包括美国、中国开展工业4.0项目。在中国我们有一个独一无二的优势——我们正在开放的解决方案是基于我们的产品如传感器,因此我们更快。我们也跟博世其他的事业部合作,比如说在智能家具、智能城市等上面我们都在进行这样的实践,提供完整的互联解决方案,在法国摩洛哥我们已经有这样的实例存在。现在在整个讨论或者实践工业4.0的大背景下,很多企业开始反思自己的战略,进而调整这个战略,在这方面博世做了哪些方面的调整?作为领航者,博世在这方面可能会更突出一些。是的,博世过去曾经有过改变战略的情况。我们发现互联业务对于公司的成功越来越重要,因此也成立或者收购了新的公司,来支持我们战略的变化。我们不仅仅关注互联,而且也关注自动驾驶,这也是互联的其中一部分。在这个战略里面,我们清晰地定义了互联对我们的重要性。不仅仅是对于我们汽车技术事业部,而且对其他事业部也很重要。你也提到了人才,我们也需要在未来有更多的IT、软件方面的人才来整合这个系统。我们并不会来改变现在产品的图册,而是会把我们的产品进行扩展,来应用我们的互联网络。《汽车商业评论》:谈到数据的重要性,您认为打造数字企业在工业4.0的发展过程当中是必要的吗?数据化对于企业管理提出了哪些新的要求?贺柏睿:数字化是形成工业4.0的条件,对于工业4.0来讲,最重要的是首先要有数据,这些数据被用来辅助决策、支持优化。因此对于工业4.0来说,企业是必须要进行数字化的。在识别风险里面,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建立统一的标准。我们首先要有数据,然后所有的设备要都能够了解这些数据,否则的话就像我们的手机没办法连到网络上面一样。对于零部件供应商来说,您觉得在这场变革中,它们会承担什么样的责任,是不是责任比以前更重了?我们也是零部件供应商之一,我确信我们的职责肯定会有变化。我们可以把生产制造的数据提供给客户,客户可以进入到我们的订单系统。我们的数据更透明了,当然我们也就更加需要数据安全方面的保护。我们有专门的部门负责数据安全。他们会确保我们数据安全,防止黑客入侵到我们内部来,同时我们也跟其他的公司合作,确保我们数据传输的安全。我们之前在生产体系中,已经用各种各样的软件数据的交换,目前来讲我们还没有看到IT方面的巨大增长,但是会有一些小小的增长。这个成本的增长不是来源于基础建设,而是来源于专业性人才的需求。博世全球新招15000名IT人士的计划在进行当中。在工业4.0的大背景下,博世这样的零部件供应商跟整车厂之间的合作,可能会更紧密,这一点会不会改变未来它跟整车厂之间的关系?因为这个大家的工作会结合得更加紧密,加强了彼此间的合作,但整车厂仍然是我们的客户。工业4.0还在方兴未艾的阶段,我们现在主要还是在物流方面跟整车厂进行合作,因为这是一个交接口。大数据也会有相关,但是这个比较靠后了。因为涉及一些数据的交换,而且要进入到生产体系,供应商跟整车厂之间要有信任、透明的关系,如果没有信任完全没有办法做工业4.0。您刚才提到工业4.0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您不喜欢革命的说法,那么工业4.0发展到一个理想的状态,人们的生活会出现一个什么样的场景?不会有一个点说它已经到达极限了。到一定程度时,下一步自然就会出现了。去年我完全不能预料到今年能用手机来发红包。工业4.0我们生产领域会变成什么样,我的愿景是一个自动柔性化的生产管理,是由东西驱动东西、完全可以由计算机主导、由人来控制的柔性化管理。我相信我们的员工潜力无限,会给我带来更多的惊喜。您怎么看待现在中国人对工业4.0概念很热衷这个问题?中国的网络、软件公司发展是很快的,在中国电子商务的发展比国外要好很多。中国的生产规模是很大的,但生产仍然处于工业2.0、工业3.0的时代,下一步是要把它变得更强大,现在中国应该具有这样的能力走向下一步了。封面故事《工业4.0与汽车》之奥迪工厂要取消生产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