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动文化旅游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近日,临沧市文化和旅游局印发了《2022 年全市文化和旅游工作要点》的通知(以下简称《工作要点》),将推进“品牌化、精品化、项目化、规 范化”建设,加快文旅深度融合,奋力谱写建设国际国内知名乡村旅游目的地和云南省乡村旅游发展先行区新篇章,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工作要点》从公共文化服务、旅游新业态和新产品打造、乡村旅游、文化振兴、文艺精品创作、加快推进智慧旅游升级等方面对2022年临沧市文化和旅游工作做了规划。哪些信息值得关注,一起来看看!
强基固本 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推进“三个示范区”建设。认真评估“十三五”文化旅游规划实施情况,对照临沧市委四届九次全会提出的“一决定三方案一机制”目标,全面推进文化旅游七项重大工作。加强调查研究,找准临沧文化旅游发展历史方位和战略定位,科学编制出台市、县(区)“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及7个专项规划、融入大滇西旅游环线建设专项规划、乡村旅游发展和乡村旅游精品线路规划等五年规划,加快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大力推进旅游业态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助推临沧“三个示范区”建设。
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贯彻落实《云南基本公共服务实施标准(2021年版)》,制定完善实施标准(服务目录);开展基层公共文化设施运行管理排查治理和乡镇综合文化站专项治理,提高基层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利用率和服务品质;结合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完善县、乡、村三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持续推进公共文化领域四项重点改革,有效整合城乡公共阅读服务资源,为人民群众提供便捷、高效、个性的阅读服务;制定出台临沧市公共文化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开展基层群众文化活动需求调研,实施“点单式”“菜单式”文化配送工程,丰富文化产品供给,推动城乡公共文化一体化进程;实施智慧图书馆和公共文化云建设,探索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新型服务方式;促进“国门文化”建设与现代边境小康村建设深化发展,加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队伍建设,扶持引导群众性文化活动蓬勃开展;打造群众文化活动品牌;实施古籍数字化建设和活化利用工程;推进文旅志愿服务活动。
实施文化惠民演出。广泛组织开展世居民族广场舞大赛、合唱、“和谐大舞台”、美术作品展、民族服饰展、春节系列文化活动和军警民春节联欢晚会等各类群众性文化活动,统筹组织参加云南省“彩云奖”比赛,扎实开展2022年“戏曲进乡村”“乡村村晚”及“彩云之南等你来”活动。举办群众文化业务骨干、农民画、乡镇数字化文化管理员业务等培训班。组织各类文艺院团开展“文化大篷车•千乡万里行”惠民演出、“三下乡”等集中示范演出等活动活动,力争完成不少于 640 场次。
实施优秀传统文化振兴行动。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持续保护弘扬临沧本土特色文化;依托春节、中秋节等节日,开展百姓春晚、耍龙、中秋诗会等传统文化活动;持续开展“三老音乐广场”“临沧歌曲天天唱”、全民歌手大赛、中缅山歌会等系列文化活动;深入挖掘本土戏曲、戏种,鼓励有条件的县(区)与学校联合开展戏曲进校园培训,为传承、培养、弘扬更多戏曲人才及创排优秀戏曲作品奠定基础。
扎实推进文艺精品创作。以现实题材创作为重点,推进“深入生活、 扎根人民”主题实践创作活动常态化,围绕迎接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等重要时间节点,做好主题性文艺创作、演出演播、展示展览等工作,重点打造“喜迎二十大”专题晚会;充分挖掘临沧得天独厚的历史、文化、自然资源优势,集中打造和推出一批具有临沧元素、地域特色的艺术精品剧目;深入实施名品、名家、名作“三名”工程,积极争取国家、省级 “艺术基金”支持,扎实推进舞台艺术精品创作工程、音乐和舞蹈创作扶持计划、美术收藏计划等各专项创作扶持项目,用精品讲好临沧故事。积极参加第十三届中国艺术节、第十四届云南青年演员比赛等全国、全省重大艺术活动,高质量完成市委、市政府安排的重大文艺演出任务。
推动改革工作走深走实。深入研究细化改革任务,推动改革台账全面落实。制定出台《临沧市深化国有文艺院团改革实施方案》,加快临沧国有文艺院团改革工作,组建临沧市民族歌舞团,促进国有文艺院团健康发展;组建沧源佤族童声合唱团,展示边疆少数民族特色文化,打造独具临沧特色的文化艺术品牌;加快推进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建立健全跨区域、跨部门执法协作机制。
实施文物保护利用提升行动。持续推进国家建设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民族文化传承与开发行动,抓好重大建设项目文物调查要素保障,扎实推进重大文物考古工作;严格文物行政执法,严查法人违法行为;深入挖掘文物历史文化价值内涵,继续推进文化创意产品开发,讲好文物故事,让文物活起来;谋划储备一批博物馆项目,完成市博物馆陈列布展;统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与红色旅游发展,把文物古迹、革命遗址遗迹、传统村落、民族传统文化、生态保护区等资源点等打造成为旅游景区。
实施非遗传承保护行动。实施少数民族文化精品工程,加大临沧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保护力度,大力培养乡土文化能人和民族文化优秀传承 人;健全完善非遗保护法规制度,深入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动态管理机制,引导传承人履行非遗传承保护义务;健全非遗传承基地、传习点管理机制,加快镇康县“阿数瑟”传统音乐乡村文化振兴示范项目建设;创新非遗进景区、进社区、进乡村、进校园活动形式,举办“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国际博物馆日”等主题活动;开展全市非遗管理人员、非遗业务骨干田野调查培训,积极参加国家、省级各类非遗研修培训班培训。
巩固提升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和旅游厕所建设。强化爱国卫生“7 个专项行动”,开展网格包保措施,加强督促检查。持续推进旅游厕所革命,补齐补强公共文化场馆公共厕所建设短板,抓好示范性旅游厕所建设、“全国旅游厕所管理系统”运用、网络平台和手机 APP 地图打点上线、“一厕一码”旅游厕所扫码评价等,积极探索旅游厕所“建、管、用”创新方式,扎实推进旅游厕所建设管理能力提升。
聚焦中心 推进旅游业提档升级
积极培育旅游新业态产品。开展文旅资源普查,挖掘临沧茶品牌和茶文化优势,加快推进“茶旅”融合发展,实施茶旅小镇、茶旅半山酒店、精品茶庄园和茶旅康养项目建设,丰富提升凤庆滇红生态文化产业园、双江冰岛茶生态文化产业园、永德现代熟茶加工园区、沧源民族茶文化健康生活旅游园区旅游功能;打造荣康达乌龙茶庄园、昔归茶庄园等半山酒店茶旅康养度假产品;推进以凤庆县安石“滇红 第一村”等以乡村旅游为主线茶旅融合民宿产品;打造昔归冰岛茶乡探秘之旅、“西南丝茶古道”—茶文化寻根之旅、百里边关古茶体验之旅三条精品茶文化旅游线路,形成以茶促旅、以旅带茶、茶旅融合发展的格局;坚持“国际化、高端化、特色化、智慧化”方向,依托温泉、森林、湖泊、生物多样性等优势,重点打造生态旅游、温泉疗养、医药保健、养老旅居、户外运动、研学探秘等健康旅游项目,发展文创旅游新业态,全力建设国际国内知名康养旅游目的地;统筹传统业态转型和新兴业态培育,建设一批文化、农业、医疗等“+旅游”新业态项目,推出特色鲜明的旅游新产品,满足游客多样化旅游需求;积极创建省级文旅示范(试点)城市和夜间文旅消费聚集区。
加快推进文旅产品转型升级。建设一批高A级旅游景区,完善提升现有4A级旅游景区,做好博尚土陶花海休闲体验景区、凤庆滇红第一村4A级旅游景区创建工作,加快佤山凤城旅游综合体建设和沧源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及临翔、双江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培育一批文旅融合新产品,打造班洪红色旅游景区等红色旅游产品,鼓励支持各类专业演艺机构打造推出沉浸式、精品型、情景性、互动性的旅游演艺剧目;建设一批高品质酒店,按五星级标准加快凤庆3200红茶文化苑(二期)、佤山凤城高品质酒店、双江勐库东来温泉康养酒店等建设;加快推进双江古茗之巢、戎氏普洱茶庄园、镇康赐福彝风边陲小镇、云县幸福地热谷等半山酒店建设;指导建设一批符合行业标准的高等级旅游民宿;积极融入滇西一体化发展大局,打造最美乡愁文化旅游产品,规划建设“最美乡愁旅游经济带”和“茶马古道旅游经济带”,组织编制《临沧市最美乡愁精品旅游线路规划》;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培育乡村旅游新业态,全面提升“吃住行游购娱网厕”旅游八大要素品质,做好云南最美乡愁地和最美乡愁文化旅游带项目申报。
加大旅游固定资产投资。紧紧围绕全市“旅游投资增长15%以上”的目标任务,加快推进新开工项目和续建项目建设,持续拉动文化旅游有效投资。优化投资结构,提高项目策划包装水平,按照“35102”专精特新项目总体要求,策划包装3个以上百亿、5个以上五十亿、10个以上二十亿、 每个县(区)2个以上十亿元的大项目、新项目,加快推动旅游投资项目落地建设,确保文化旅游领域投资保持较快增长。
全面招商引资培育市场主体。锁定目标市场,聚焦新业态、品牌酒店、特色民宿、主题娱乐等领域,策划包装30个左右有潜力、规模较大、带动力强的项目,形成招商清单,编印重点招商项目册、“口袋书”,组织到省内外开展文旅精准招商活动,形成大招商、招大商的浓厚氛围;引进大企业、大集团到临沧落地投资项目或经营管理文旅项目;鼓励引导航空、交通、烟草、茶业等有条件的企业介入旅游文化产业发展领域;推进云南交投集团、双江荣康达有限公司等有实力企业深度参与重大项目建设;加强与港中旅、华侨城、复星集团等知名企业对接,积极引进参与临沧旅游产业建设发展。大力营造一流营商环境,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工作,强化要素保障,尽最大努力服务好企业,全面提高签约项目开工率、资金到位率、投产率、市场主体转化率;实施市场主体培增计划,培育壮大市场主体,引导民营企业、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发展文化和旅游业;扎实抓好文旅行业助企纾困工作,持续推动减税降费、助企纾困政策落地落实,积极帮助文旅行业应对疫情、稳岗就业、恢复发展。
深度开展宣传推广和对外合作。打造宣传推广平台,组建临沧智慧旅游平台,加强与主流媒体合作,构建“互联网+”推广营销体系,借助旅交会、南博会、文博会等展会,全方位宣传推介临沧旅游;深化拓展区域旅游合作,组织开展对缅人文交流,搭建好“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文化交流渠道;精心组织举办好第九届亚洲微电影艺术节,继续拓展影视明星担任“名誉村长”范围,放大“明星代言” 宣传效应,打造好“一茶一果”友好使者,讲好临沧故事。持续巩固与上海、成都、重庆、昆明、楚雄、大理、丽江、普洱、西双版纳等交流合作,推动文化旅游供需对接,指导旅行社打造跨省、跨区域旅游线路;积极探索,稳步推进中缅跨境旅游合作区和临沧市边境旅游试验区建设,拓展国际旅游发展空间,促进边境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编制出版《临沧乡村旅游导游词》。
加快推进智慧旅游优化升级。加快推进临沧乡村旅游大数据平台建设,建立智慧旅游标准体系、统计体系以及基于大数据背景下的旅游市场经济运行监测体系、游客服务体系。持续完善“一部手机游云南”临沧版块,实施“+ 旅游”和“旅游+”,积极动员酒店推进“刷脸入住”工程,推动4A级以上旅游景区完成智慧化建设,鼓励3A级旅游景区开展智慧化建设,加大数字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建设,提升线上线下游客体验,全面提升临沧文化旅游智慧化和服务品质。
正风肃纪 推进行业治理能力建设
统筹推进文明旅游创建工程。扎实推进环境设施提升、文明行业创建、文化旅游惠民志愿服务、安全秩序整治等行动,推动文化旅游服务场所在环境设施、服务标准等方面取得显著改善。深入实施旅游服务质量提升计划,完善旅行社、导游管理制度,开展文明景区、文明旅行社、最美游客创建评选活动,着力提升行业文明服务质量和水平。
打造现代文化和旅游市场体系。持续巩固旅游市场秩序整治成果,重点治理“不合理低价游”,健全完善“1+3+N+1”综合监管和“1+16+129+X”投诉处置机制、游客投诉“零暂存”、涉旅案件快速处置机制,提高投诉处置效率和满意度,强化网络舆情监测和处置能力;加大文化和旅游市场监管,紧盯网络文化、演出、娱乐、社会艺术水平考级等重点领域,开展大排查大核查,抓实禁止内容和侵权盗版案件查办;加快推进执法人员统一着装,开展法治队伍综合能力培训、岗位练兵、技能比武等活动;严格落实旅游市场整治22条措施和旅游从业人员“八不准”规定,对旅行社和导游人员进行“线上线下”全面监管,重拳整治旅游市场;完善游客购物“30天无理由退货”工作机制,为游客提供方便、快捷、透明的退货服务;深化涉旅企业诚信评价体系建设,实现涉旅企业诚信评价全覆盖。
来源:转自恒春临沧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