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江西-粤港澳经贸活动周启动,聚焦产业融合】江西省于3月30日至4月3日在广州、深圳、香港、澳门等地举办“融入大湾区,‘赣’出新精彩”经贸活动周,涵盖高层会晤、主题推介会及14场专题对接活动。活动紧扣江西省“1269”制造业产业链现代化行动计划,重点推动电子信息、新能源、航空等12条产业链与大湾区创新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江西省商务厅副厅长王春雷表示,将通过产业、金融、科技等多领域对接,促进项目落地。该活动是近年来规模最大的一次跨区域合作,旨在吸引大湾区资本与科技资源助力江西产业升级。


【广东首条半固态储能电池产线投产,助力能源转型】珠海市于3月27日投产全国首条大容量314Ah半固态储能电池产线,总投资10亿元,年产能6GWh,预计年产值20亿元。该项目是广东省“十四五”能源规划重点项目,标志着我国在锂电池前沿技术产业化方面迈出关键一步,为大湾区清洁能源发展注入新动能。



低空经济加速落地,大湾区无人机物流网络扩张深圳作为低空经济核心区,2025年计划新增80条无人机航线,推动“同城2小时达”“跨城4小时达”常态化运营。顺丰旗下丰翼科技已开通深圳至珠海、中山等跨城航线,单程运输时长较陆运缩短50%。美团无人机日均配送订单超万单,覆盖办公、景区等场景。深圳政策支持低空产业,新引进企业最高可获200万元资助,产业链涵盖零部件制造至保险服务。


粤港澳大湾区年度投资计划:6304亿元聚焦基建与平台2025年广东省提出,大湾区将推进978个重点项目,计划投资6304亿元,重点包括“轨道上的大湾区”建设、广珠澳高铁前期工作及新皇岗口岸竣工。深中通道、黄茅海跨海通道等重大工程通车后,跨境交通流量显著增长。前海、南沙、河套等合作平台将深化与港澳联动,推动现代服务业与科研资源集聚。


港澳青年大湾区就业创业支持体系升级广东省出台《促进港澳青年就业创业条例》,构建“全方位、多层次”支持网络。政策涵盖职业资格互认、创业补贴及跨境政务服务,目前已有超5500名港澳专业人士在粤执业。南沙、横琴等平台通过“港澳药械通”和187项跨境通办政务事项,进一步降低港澳青年融入门槛。



轨道交通“四网融合”加速,1小时通勤圈成型国家发改委将大湾区城际铁路纳入“十四五”规划,2025年目标建成“轨道上的大湾区”,实现城市群1-2小时出行圈。广湛高铁、广佛东环城际等重点项目年内竣工,深圳地铁7号线与香港北环线对接新皇岗口岸,通关时间将缩短至5分钟。轨道交通网络覆盖密度提升,助力大湾区人流、物流高效联通。



深圳低空经济立法与产业链完善深圳通过全国首部《低空经济产业促进条例》,明确空域管理、设备标准等细则。2024年深圳无人机企业近2000家,产值1070亿元,载货飞行架次全国第一。政策鼓励企业采购本地零部件,保险公司开发无人机专属险种,形成“研发-制造-运营-服务”全链条生态。



跨境通关便利化再升级,深港协同提速新皇岗口岸将于2025年启用“一地两检”模式,通关流量提升至每日30万人次,联动深圳地铁与香港北环线,打造“5分钟通关”标杆。同时,“港车北上”“澳车北上”政策优化,累计通行量突破450万辆次,推动大湾区交通一体化。



 房地产政策持续优化,市场分化加剧中山、广州等地通过预售资金监管松绑、商圈促销等政策刺激楼市,但区域分化显著。中山东升镇金乐·上东城、广州番禺万博悦府等刚需项目热销,反映核心地段抗跌性。房企阵营集中度提升,TOP10企业占中山销售额41%,广州头部房企占比近40%,中小房企竞争压力加大。





编辑:韩  帅

审核:朱玉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