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DALL-E3软件智能绘图,选用纤维材料、导电材料、纳米纤维膜等关键词生成封面图像,新型纺织纤维材料可分成不同的类型,例如发光纤维、导电纤维和纳米膜材料等,体现了新型纤维材料具有多重开发方向和不同用途的发展趋势,突出了新型纤维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的专栏主题!


欢迎关注视频号:现代纺织技术



 专栏导言 


“新型纤维材料的制备与性能” 专栏导言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人们对纤维材料的需求越来越高,新型纤维材料也得到了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功能纤维、高性能纤维、微/纳纤维材料等新型纤维材料的发展为传统纺织工业的技术创新、向高科技产业的转化创造了有利条件,也为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做出了贡献。这些新型纤维材料的研发、制造、应用更是当今世界科技强国竞争的热点和焦点。

本专栏聚焦于新型纤维材料的制备与应用这一前沿领域,精心挑选了一些高质量论文,旨在展示该领域的研究新成果,为科研人员搭建交流与合作的桥梁。

这些论文从不同的视角深入探究纤维的制备、结构调控及其在不同领域的应用。例如:通过电沉积调控碳纤维的石墨化,揭示了三元合金催化对碳纤维石墨化的影响规律与石墨化机理,实现碳纤维的石墨化程度和导电性能有效调控;或基于纺丝装置的设计,分析装置对纤维材料形貌、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结合纤维材料的组分调控,探索纤维材料在美妆领域的应用;或调控纤维的组成和结构,优化纤维的制备工艺,实现纤维材料在液体分离和被动日间辐射制冷领域的应用;或研究光电器件与纤维的集成,阐述其在智能交互领域中的应用。这些研究为新型纤维材料的制备、设计和应用提供了新的思路。

我们相信,本专栏的论文将激发更多科研人员的兴趣,推动新型纤维材料的发展。希望读者能从这些成果中汲取灵感,共同为新型纤维材料的制备与应用贡献力量。



熊杰:男,工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复合材料学会荣誉理事,中国复合材料学会超细纤维分会副主任委员,2001年入选浙江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2004年入选浙江省“151人才工程”。2003年赴英国伦敦大学玛丽女王学院(Queen Mary University of London)从事纺织复合材料加工研究;2005年5月至2007年4月受中国国家出国留学基金资助先后在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Georg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从事纺织复合材料研究和美国爵克索大学(Drexel University)从事静电纺丝、纳米纤维和纳米复合材料及其应用的研究;2013年7、8月和2016年8、9月,在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交流观摩柔性可穿戴电子器件研究。近年来,作为项目主持人或主要成员已完成973计划前期研究专项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20多项省部级及以上科研项目的研究工作。以第一作者和通信作者已在国内外核心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300多篇,其中SCI收录近200篇,以第一完成人获浙江省自然科学奖三等奖一项。主要研究方向:柔性电池及其在可穿戴设备中的应用;纳米纤维与纳米复合材料制备及应用;纤维及其集合体制备、结构与性能;织物风格与服装舒适性。



封面文章介绍


微型静电纺丝仪的设计及其在速溶补水面膜开发中的应用


刘延波1,2, 杨聪聪¹, 杨梦雪¹, 

陈伦香¹, 胡权枝², 纪华², 杨波¹


(1.武汉纺织大学,a.纺织科学与工程学院;b.省部共建纺织新材料与先进加工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武汉 430200;

2.稳健医疗(武汉)有限公司,武汉 430415)


摘 要:设计并制造了一种便携式微型静电纺丝仪,并用于纳米纤维基速溶补水面膜的开发,同时利用Comsol 有限元分析软件进行静电场模拟,确定制备纳米纤维膜的最优工艺参数。结果表明:微型静电纺丝仪的圆锥状纺丝头直径0.6mm、长度8mm、接收距离为120mm、纺丝电压为25kV、平均电场强度为1.2×108V/m时,纺丝效果最佳。在此条件下,将聚乙二醇单甲醚十四醇 (PEG-14M) 、透明质酸钠 (HA) 和1,3-丁二醇 (1,3-BDO) 按 40:1:4 的质量比例配置纺丝液制备纳米纤维膜,并对纤维膜的性能进行分析。当PEG/HA/BDO的溶液质量浓度为10%,供液速度0.2mL/h,接收距离200 mm,纳米纤维膜的纤维平均直径为284.8nm,变异系数为19.8%,表明纤维直径分布均匀。将纳米纤维膜制成面膜进行皮肤模拟测试,喷上去离子水后,纳米纤维膜在6s内迅速溶解,同时皮肤水分质量分数高达38%,与空白组对比可知该面膜的补水增幅为81%。研究表明,该微型静电纺丝仪使用便捷,通过其制备的纳米纤维膜具有速溶补水的优势,在补水面膜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微型静电纺丝仪;纳米纤维;有限元分析;电场强度;速溶补水面膜



SiO₂/TiO₂/PVDF-CA皮-芯纳米纤维膜的制备及其被动日间辐射冷却性能


刘维超¹, 郭威阳¹, 宋立新1,2, 熊杰¹


(1.浙江理工大学纺织科学与工程学院,杭州 310018; 2.浙江理工大学绍兴柯桥研究院,浙江绍兴 312030 )


摘 要:为了实现被动日间辐射冷却,减少能源消耗,采用同轴静电纺丝制备SiO₂/TiO₂/PVDF(聚偏氟乙烯)-CA(醋酸纤维素)皮-芯复合纳米纤维膜。通过SEM、XRD和FTIR等对纤维膜的形貌、结构和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SiO₂/TiO₂/PVDF-CA皮-芯纳米纤维膜的纤维平均直径为(0.395±0.032)μm,在可见光到近红外光谱范围内表现出90%的反射率,并在大气透明窗口内表现出95%的高发射率。在氙灯模拟太阳光的照射下,与棉织物、PVDF-CA皮-芯纳米纤维膜的温度相比,SiO₂/TiO₂/PVDF-CA皮-芯纳米纤维膜的温度分别降低了5℃和2.3℃。在实际阳光直射条件下,SiO₂/TiO₂/PVDF-CA皮-芯纳米纤维膜的温度相比于测试装置内部温度、棉织物和PVDF-CA皮-芯纳米纤维膜分别有2.6、7.1℃和4.2℃的最大温降值。所制备的SiO₂/TiO₂/PVDF-CA皮-芯复合纳米纤维膜具有良好的降温能力,有望用于体表热管理。

关键词:辐射制冷;个人热管理;皮芯纳米纤维膜;纳米颗粒;同轴静电纺丝


可控CA/SF多孔纤维膜的制备及其液体分离性能


李炳, 陆雨涛, 张栎霞, 张祖贤,

高榕蔓, 熊杰, 郭凤云


( 浙江理工大学纺织科学与工程学院(国际丝绸学院), 杭州  310018 )


摘 要:为探究纳米纤维膜的制备工艺及其在液体分离方面的应用,选用醋酸纤维素 (CA) 和丝素蛋白 (SF) 为原料,通过双组分静电纺丝法将CA和SF按照对喷的方式纺制成复合纳米纤维膜,同时改变混合溶剂中乙醇和水的比例,并对复合纳米纤维膜进行不同温度和时间的处理,以此调控复合纳米纤维膜的形貌特征,优化孔隙率,最后对复合纳米纤维膜进行液体分离评估。结果表明:优化乙醇和水的相对比例,可以实现对孔隙率、润湿性等相关参数的调节,所制备的复合纳米纤维膜可实现对多种油/水混合物和油/油混合物的分离,且纤维膜还具有良好的选择透过性。以上表明所制备的CA/SF多孔纤维膜有望在液体分离领域获得广泛应用。

关键词:醋酸纤维素;丝素蛋白;液体分离;静电纺丝;复合材料;环境友好




Ni-Fe-B合金沉积对碳纤维毡石墨化的影响


吴俊芳¹,郝芃¹,潘赟琼¹,刘蓉¹,

顾伟²,戴家木¹,臧传锋¹


( 1.南通大学纺织服装学院,江苏南通  226019;

2.苏州市纤维检验院,江苏苏州  215128 )


摘 要:为研究 Ni-Fe-B 合金对碳纤维毡催化石墨化的影响,采用电沉积的方法,通过改变电解液中FeSO₄·7H₂O的质量浓度,实现 Ni-Fe-B 合金层在碳纤维毡上均匀负载,并探讨 Ni-Fe-B 合金对碳纤维毡石墨化程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 FeSO₄·7H₂O 质量浓度100 g/L、温度50℃、电流1 A/dm²、沉积3 min的条件下进行电沉积,高温处理后负载的碳纤维毡石墨化率可高达90.77%,表面电阻率从1.99mΩ·cm 降到0.82mΩ·cm,降低了58.69%。研究发现,在2400℃的高温下,Ni-Fe-B合金对碳纤维毡能起到催化石墨化作用,将无序结构的碳纤维成功转化为有序结构的石墨纤维。

关键词:Ni-Fe-B合金;电沉积;催化;石墨化;碳纤维毡;导电性



交流电致发光纤维及其智能交互应用研究进展


刘树坤,王航,田明伟


( 青岛大学, a. 纺织服装学院; b. 青岛市健康与防护智能纺织工程研究中心, 青岛 266071 )


摘 要:交流电致发光作为一种独特的显示技术,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但对交流电致发光纤维的关注较少,有必要对交流电致发光纤维在智能交互领域中的应用进行总结。首先,介绍了交流电致发光纤维的原理和特性,包括交流电致发光纤维的纺织加工性和光电特性;其次,重点讨论了交流电致发光纤维的两种基本结构,即同轴结构和并行结构,并结合近几年交流电致发光纤维的研究进展,阐述了两种结构的优势和不足;最后,对交流电致发光纤维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交流电致发光纤维;智能交互;纺织加工性;光电特性;研究进展



其他栏目


01

纤维材料

尼龙 6 工业丝在不同负荷下的蠕变响应机制

何 灏, 张迎亮, 刘宸君, 殷亚然, 陈 康, 张先明


不同预加张力热处理下尼龙 66 工业丝的结构性能演变

黄鑫鑫, 陈 康, 殷亚然, 张先明


02

纺织工程

雪尼尔纱形态结构时序化调控机理及其纺制

张丹妮, 薛 元, 金淑兰, 柳群豪, 罗 军


混纺比对涤棉平纹面料导湿排汗性能的影响

张才前, 孟少妮, 麻海燕


蚕丝/ 大豆蛋白纤维交织物的抗菌与远红外性能

郑梦雨, 张金珍, 丁圆圆, 雷 斌, 祝成炎, 张红霞


03

工程

植物染料对涤纶织物的可染性分析

康啸虎, 李厚明, 宋凯利, 余志成


蓝莓色素对改性纯棉纱布的染色性能

李 明, 刘建伟, 徐建林, 唐 立, 魏文丽


04

数智时尚

融合注意力机制与改进 ResNet50 的服装图像属性预测方法

游小荣, 李淑芳, 邵红燕


发育期少女胸背部形态分类及三维特征分析

邓先锋, 方 方, 蒋蒙蒙


江苏地区 9~14 周岁男童体型分类

尤 立, 王 静, 杨梁波, 陈 菲, 严芳英, 徐红辉, 柯 莹





阅读原文:

官网:http://journal.zjtextile.com.cn


知网下载:



《现代纺织技术》是浙江理工大学、浙江省纺织工程学会共同主办的全国性行业科技期刊。1985年创刊时名为《现代丝绸》,1992年改名为《丝绸技术》,1999年由《丝绸技术》和《浙江纺织》合并改名为《现代纺织技术》,2024年变更为月刊。

《现代纺织技术》以“现代纺织”为特色,重点报道纺织领域的理论研究、生发技术和管理经验等成果。面向大纺织,选登各种与“纤维生产加工”“纺纱技术”“织造技术”“印染加工”“纺织机械”和“服装工程”等相关选题的科技论文。主要栏目设有“材料工程”“服装工程”“染化工程”“纺织设备”等。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纺织领域高质量科技期刊分级目录”收录期刊和“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

《现代纺织技术》自2021年战略调整以来,期刊的年发文量从原来的100篇左右大幅提高至180篇左右,并加速为月刊出版,期刊来稿及各项指标持续上升,在全国约40种纺织期刊中,知网发布的期刊影响力指数(CI值)学科排名2021年第11位,2022年第6位,2023年跃升至第3位,实现了期刊在学科服务能力和影响力的双提升!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期刊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

纺织领域高质量科技期刊(T3)

荷兰 Scopus 收录期刊

美国《乌利希期刊指南》收录期刊

美国EBSCO-TTC收录期刊

世界纺织学大全数据库(WT)收录期刊

全球OA期刊索引(OAJ)收录期刊

中国科学引文索引(CSCI)收录期刊

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期刊

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收录期刊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收录期刊

中国科技论文在线文献源收录期刊

国家科技期刊开放平台收录期刊

《现代纺织技术》编辑部 




















社   址:杭州市下沙高教园区

(2号大街928号浙江理工大学)

邮  编:310018

电  话:0571-86843150,86843152

网  址:journal.zjtextile.com.cn

信  箱:att@zstu.edu.cn

投稿网址:journal.zjtextile.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