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来源:环保圈
作者:伏波望族


熬过了2022年的环保人,都是勇敢的。

这一年,环保行业遭遇了“史上最惨的上半年”,以及“史上最惨的第三季度”。

在疫情反复,地方财政支出“一切为了抗疫让路”的情况下,环保行业回款难问题日渐突出,成为了压在环保企业身上一块沉重的大石。

就连我们的中国环博会,也不得不一再延期,三场减为一场,最终才在年底姗姗来迟。

面对种种不利的环境,环保人依然在坚守。第二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顺利完成,实现了对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全覆盖”;疫情期间确保医疗废物24小时收集处理完毕,医疗废水也都得到了妥善处置;年底世界杯盛会召开,其中也不乏中国环保企业的身影。

爱你孤身走暗巷,爱你不跪的模样。更难能可贵的是,作为“十四五”的第二个年头,这一年,环保领域还颁布了许多新政策,为未来做好了政策储备。

《关于开展2022年农村黑臭水体治理试点工作的通知》、《深入打好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攻坚战实施方案》、《关于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的意见》、《污泥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实施方案》……临近年底,《关于加强县级地区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又来了!

虽然当下仍旧是寒风萧瑟,但春天的希望已然在酝酿。无废城市、管网漏损、污泥干化焚烧、园林绿化垃圾、动力电池回收……一个个“新蓝海”纷纷涌现,环保领域的新商机层出不穷。

进入12月,疫情管控政策终于迎来调整,多地开始全力拼经济。而根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判断,明年我国经济运行有望总体回升,形成一个独立的向上运行轨迹。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在经济大环境反弹的背景下,已经做好充分政策储备的环保行业,相信也将迎来一波复苏。

战吗?战啊!2023,你准备好了吗?



2022年的开年,是两个“不太好”的消息。

岁末年初,有媒体评选出了《2021工资最低的十个行业》,结果“环保水务”行业的收入排名倒数第三,仅高于“一般零售”和“纺织制造”。

 
事实上,不光是这个排行,无论是国家统计局5月公布的“2021年度的平均工资数据”,还是国家人社部9月发布的《2021年企业薪酬调查信息》,环保行业都排名倒数。

环保行业的收入问题,已经成为“老大难”问题。

差不多同时,青海宏扬水泥有限责任公司的一场诉讼结果公布,由于5万元的环保处罚,竟然导致3655万元税收优惠没有了

 
值得注意的是,这类“环保处罚影响税收优惠”的案子正在日渐增多,不少环保企业都曾经遭遇过类似的情况。

1月4日,旺能环境发布公告称,拟通过收购方式,布局新能源锂电材料绿色循环再利用产业。1月5日,伟明环保也发布公告称,将进军新能源市场,拟在印尼投建高冰镍项目。

 
新能源市场,正在成为环保企业“跨界”涌入的一个新赛道。

1月7日,2022年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在京召开,总结2021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分析当前面临形势,安排部署2022年重点任务。

 
会议的核心精神,就是“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统筹发展和保护、把握好工作节奏、突出工作重点”。

一个“稳”字,概括了2022年的核心精神。

1月底,环保产业迎来两项新政策,给行业带来一些利好。

先是1月21日,工信部、科技部、生态环境部联合印发《环保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年)》,为环保装备企业送上了一个“新春大礼包”!

 
紧接着,1月30日,生态环境部又发布“关于征求《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修改单(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函”,制定了新的瞬时值的标准

 
从实际执行上看,标准相当于是“放松”了,COD从之前执行日均值时的50mg/L,到瞬时值的75mg/L,实际上就是放宽了。

环保行业的执法标准,正在逐步精细化。



2月1日,中国仍处于春节期间,但在地球的另一头,刚刚经历过收购交易的苏伊士迎来了他们的新CEO——苏冰岚(Sabrina Soussan)。

 
这位看起来略显年轻的职业经理人女性,后来在11月接受了“环保圈”的专访,给人的感觉是一位精明、干练的职业经理人形象,同时还多了一些女性的亲和力。

28日,生态环境部通报浙江湖州“COD去除剂案”,这是继去年1月陕西神木“COD去除剂案”后,地方查处的又一起使用“COD去除剂”干扰在线监测数据典型案件。

 
接二连三的通报,透露出一个强烈信号——生态环境部正在要求各地以案为鉴,依法严惩此类违法问题。

2月中旬,“丰县生育八孩女子”事件尘嚣甚上,不过这件事与环保产业其实没啥关系。

与环保产业关系更大的是两项新政策。一个是汛期污染治理,2月21日,生态环境部印发《关于开展汛期污染强度分析推动解决突出水环境问题的通知》,要求各地因地制宜开展汛期污染强度监测分析。

 
这意味着,汛期污染治理一事终于被生态环境部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了,未来将加大治理力度。

另一个政策是关于农村的。2月22日,新华网授权发布《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对2022年的“三农”工作做出了全面部署。

 
关于农村环境整治,政策的关键词是“扎实稳妥”推进乡村建设,“接续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

这意味着,今年的农村环境整治工作主要是按部就班地进行,不强调速度。

2月28日,去年底陷入造假疑云的启迪环境发布公告,宣布公司已被证监会立案调查,原因是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

 
说到底,这还是去年新闻的延续。



进入3月,随着大家逐渐进入复产复工状态,环保领域的新闻也多了起来。

3月4日,赶在两会之前,财政部和生态环境部发布了《关于开展2022年农村黑臭水体治理试点工作的通知》,正式开启了农村黑臭水体治理试点。

 
3月5日,全国两会正式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其中提出,要完善节能节水、废旧物资循环利用等环保产业支持政策

 
今年两会,释放出来的最大利好是1.5万亿退税“红包雨”。但遗憾的是,由于环保企业很多已经享受了增值税即征即退的优惠,所以就不再适用留抵退税的政策了。

两会刚刚结束,各部门就开始甩开膀子干活。314日,生态环境部公布一批碳排放报告数据弄虚作假等典型问题案例,一共有4个,这也是生态环境部首次公布碳排放数据造假典型案例。

 
回顾历史,这也是生态环境部自2016年“西安环境监测站数据造假案”、2018年“临汾环境数据造假案”之后,公布的又一起重大造假案例。

3月15日,国家发改委、住建部联合发布《关于组织开展公共供水管网漏损治理试点建设的通知》,决定自2022年至2025年,在50个城市(县城)组织开展公共供水管网漏损治理试点建设工作。

 
继高层不断喊话、政策相继出台之后,管网治理试点工作也终于正式进入实施阶段。

322日,第二轮第六批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启动,这也是第二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的最后一批督察。如果不是疫情,第二轮督察早在去年就应该结束了。

 
随着环保企业复工复产,安全事故也随之而来。

3月14日凌晨2时许,包钢500万吨球团脱硫项目发生火灾,导致7人死亡。

 
3月19日下午,重庆市荣昌区污水处理厂三期扩建工程又发生有毒气体中毒昏迷,3人经抢救无效死亡。

事实上,2022年环保行业的安全问题,才刚刚暴露。

继1月底污水处理厂瞬时值标准公布后,环保执法进一步“放松”。3月9日,广州市首宗环境违法案件公开道歉案例落地,环境违法后只要公开道歉,就可以最高减免50%的罚款

 
3月底,赶在一季度末,“水泥窑里烧出来的固废巨头”海螺环保又于330日在香港联交所正式挂牌交易,固废江湖里又多了一位“熟悉的陌生人”。

 
一季度结束了,但当时最重要的事未必真的引起了大家注意,那就是新冠疫情卷土重来

3月份,一场以“奥密克戎”为主的本土疫情在我国多地发生,范围涉及吉林、福建、河北、广东、辽宁、黑龙江、上海、天津、山东、湖南等多个省市。

 
本来以为疫情即将过去,谁知道,它却以更高阶的版本杀了个回马枪,并且还在接下来的时间里,给各个行业都造成了极大影响。



4月初,生态环境部发布“关于印发《生态环保金融支持项目储备库入库指南(试行)》的通知”,建立生态环保金融支持项目储备库,加强金融对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精准支撑。

 
4月中旬,住建部、生态环境部、国家发改委、水利部又印发了《深入打好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攻坚战实施方案》,对“十四五”期间深入打好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攻坚战工作做出部署安排。

其中最大的亮点,其实是首次对污水处理厂过度提标问题做出表态。

文件指出,现有污水处理厂进水生化需氧量(BOD)浓度低于100毫克/升的城市,要制定系统化整治方案,明确管网排查改造、清污分流、工业废水和工程疏干排水清退、溯源执法等措施,不应盲目提高污水处理厂出水标准、新扩建污水处理厂

 
不能盲目提标,也不能盲目反对提标,应该是一个正确的态度。

4月19日,启迪环境发布公告称,清华大学已与四川省国资委及四川能投签订协议,清华大学将其持有的清华控股100%股权无偿划转给四川省国资委

 
启迪环境花落四川省国资委,让“启迪城发合并案”又多了一丝变数。

4月28日,生态环境部、发改委办公厅、国开行办公室联合发布《关于同意开展第二批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EOD)模式试点的通知》,同意58个项目开展第二批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EOD)模式试点工作

 
“EOD模式”,即将“火”起来了!



4月底5月初,一大波企业纷纷公布2021年年报,晒出去年的“成绩单”。

很多环保企业的净利润都出现亏损,东方园林亏损约11.58亿,巴安水务亏损13.04亿,博世科亏损5.15亿,博天环境亏损14.2亿,启迪环境最多,亏损达45.4亿


环保企业为啥亏损连连?主要有3方面原因:长期原因是因为行业属性所致,周期长、回款慢;中期原因是受前些年PPP暴雷的影响,至今仍然余波未平;短期原因则是近两年来疫情反复的冲击,使得亏损情况雪上加霜。

年报披露,还带了一波次生危害。碧水源股东文剑平等由于2021年业绩低于承诺补偿约定,触发业绩补偿义务,需补偿中国城乡约10.04亿元

 
两家环保企业先后易主,先是紫金矿业宣布拟用17.34亿获得龙净环保的控制权,紧接着先河环保也转让1%股份让渡控制权,神秘买家成立仅2个多月。

 
5月7日,比亚迪“排放门”开始发酵,比亚迪长沙雨花区工业园被指排放异味气体,导致其“五一后”首个交易日市值蒸发超270亿元。

 
5月8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的意见》,并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未来5年,“县城”将成为环保产业新的主战场!

5月17日,环保产业在同一天内迎来两个大消息,一个好消息,一个坏消息。

好消息是在当天举行的2022年全球水峰会(Global Water Summit)上,中国企业荣获3项“全球水奖”大奖,创下历史之最

 
坏消息是当天上午9时许,福建省福州市红庙岭渗沥液厂新调节池发生爆燃,造成3人死亡,3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约1800万元。

 
5月24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印发新污染物治理行动方案的通知》,从六个方面对新污染物治理工作进行系统安排部署。

 
到了年底的11月4日,新污染物治理部际协调小组第一次会议也在北京召开,新污染物治理行动正式启动。

5月份,疫情对环保产业的影响逐渐显现,表现之一就是地方政府回款越来越慢了

E20“绿谷工作室”采访了多家企业,结果显示,在疫情反复,地方财政支出“一切为了疫情让路”的情况下,环保行业回款难的问题已经相当严重了。

而据中国环保产业协会统计,2021年,A股177家环保上市公司中,有130家企业应收账款增加,占比73.4%。整体来看,177家公司的应收账款总体增长了10.8%

 
事实上,疫情对经济的影响不光局限在环保产业。整个一季度,全国的经济形势都不太理想。

5月25日,国务院召开全国稳住经济大盘电视电话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重要讲话。

 
紧接着,国务院就发布扎实稳住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总计6大方面33项。

一场稳住经济大盘的工作,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了。



6月初,两起环保案件宣判。先是6月2日,浙江首例COD去除剂”案宣判,判处被告单位长兴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罚金人民币20万元,被告人夏某某有期徒刑一年,缓刑一年六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2万元。

 
然后是6月5日,四川省公安厅公布四川遂宁“蚯蚓污泥案”典型案例,两家犯罪单位分别被判处罚金200万元,5名被告则被判处3年-18年不等的有期徒刑。

司法领域对于环境违法案件的高压态势,仍在继续。

6月13日,“史上最大餐厨垃圾项目”发布,深圳市宝安区厨余垃圾收运处理PPP项目进入“采购阶段”。

 
这意味着,过去一直在生活垃圾中被作为配角的餐厨垃圾处理市场,终于迎来了真正的爆发期。

6月是第21个全国“安全生产月”,但是在环保产业,却接二连三地发生了3起安全事故。

64日,江西垃圾填埋场中毒窒息,4人死亡;615日,四川工人清理污水池未佩戴防护器具,3人昏迷;616日,甘肃污泥干燥车间又发生爆炸,6人死亡。

环保产业的安全隐患,也终于引起了主管部门的重视。6月29日,住建部专门组织召开全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排水及污水处理设施安全管理工作视频会议,要求开展环卫和排水、污水处理行业安全生产专项整治行动。

 
6月27日,全国“无废城市”建设工作推进会议召开,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出席会议并讲话。

 
继去年12月顶层设计方案印发,今年4月城市名单公布后,“无废城市”建设工作终于正式启动了。

6月底,赶在上半年结束前,又有一家新的省级环保集团成立,它就是山东省环保发展集团

6月30日上午,山东省环保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成立大会在济南举行。

 
今年上半年,已经有3个省份新成立了省级环保集团,分别是3月31日授牌的湖北省生态环保有限公司,以及5月7日揭牌的山西低碳环保产业集团有限公司。



每年夏天,都是发改委下达生态环保投资的时候。今年6-7月份,发改委就分4次下达了4批中央预算内投资,总计170亿元

 
6月10日,发改委下达重点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专项2022年中央预算内投资46亿元。6月30日,下达重大区域发展战略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方向)2022年第一批中央预算内投资30.6604亿元。7月1日,下达污染治理和节能减碳专项(污染治理方向)2022年中央预算内投资70亿元。7月26日,则是污染治理和节能减碳专项(节能减碳方向)2022年第二批中央预算内投资24亿元。

170亿资金发下来,范围涵盖重点流域水环境、黄河流域、污染治理和节能减碳,为生态环保工作提供了充足的“弹药”。

进入7月,命运多舛的“城发环境吸并启迪环境案”终于“凉凉”了。7月21日,城发环境发布公告称,决定终止对启迪环境的吸并,同时双方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延续友好合作的关系。

 
这意味着,城发环境组建“黄河环境”的梦想遭遇了重大挫折。

不过,从另一方面看,在漫长的吸并过程中,城发环境已经成功地将启迪旗下的一些优质资产(如郑州零碳、武汉生态、雄安零碳、北京新易等)收入囊中,在启迪环境接受证监会立案调查、大股东易主的众多不确定因素下,及时止损也未尝不是一个好的选择。

有人放弃收购,有人则乘胜追击。7月26日,碧水源发布公告称,控股股东中国城乡发出部分要约收购,合计斥资24.4亿元,增持公司股比11.23%

 
本质上,这次收购还是5月份那次“对赌事件”的延续。重要股东参与要约收购,能够激活二级市场流动性,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股东套现,偿还业绩补偿。



8月,3月份的“碳排放报告数据弄虚作假案”迎来后续,中创碳投“喊冤”,申请生态环境部登报进行更正声明。

 
不过,生态环境部的复议决定是维持此前典型问题案例中与中创碳投相关的内容。这意味着,中创碳投的复议申请被“驳回”了。

进入8月,各个企业纷纷公布半年报,多家环保企业业绩出现下滑。

光大环境营收同比下降19.05%,归母净利润下降27.69%。北控水务营收也同比下降22%,归母净利润同比更是下滑了71%。


“环保圈”统计了一下,今年上半年,有近五成环保企业营收下滑,六成净利润下滑,近四成营收、净利润“双降”,还有将近1/4的环保企业是“增收不增利”

纵观历史,这可能也是环保产业表现最惨烈的上半年之一。

尽管市场层面不太景气,但政策层面新文件还是层出不穷,有关黄河流域的新方案又印发了。

8月31日,生态环境部等12部门联合印发《黄河生态保护治理攻坚战行动方案》,对黄河生态保护治理攻坚战做出了整体部署。

 
这份文件,加上此前6月份印发的《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以及未来10月份即将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共同构成了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的顶层设计。

执法层面,进水超标对污水处理企业的困扰仍在继续,8月30日,国中水务发布公告称,子公司国中(秦皇岛)污水处理有限公司由于进水超标导致出水超标,被处以34万元的罚款

 
事实上,因为相似的理由,秦皇岛国中过去一年已经被当地环保部门总计罚款了1382万元。如果从2015年算起,他们已经被罚款超3110万元,还被政府强制接管了一家水厂。

3000多万元的罚款,基本上已相当于国中水务一年的净利润。



9月份,环保产业的新闻不算太多,而且集中在下半月。

9月16日-17日,“江苏治污攻坚”公众号连续2天发布文章,公布了江苏省生态环境厅近期执法检查时发现的20起“不正常运行污染防治设施”典型案例

 
炭箱不装活性炭,喷淋罐没水……这可能是第一次有环保部门集中公布一批环保设施“装样子”的典型案例。

未来,环保设施“装样子”,也将成为环保执法部门关注的焦点之一。

9月22日,生态环境部发布《全国县级城市黑臭水体排查情况公示》,第一次对全国县级城市的黑臭水体状况进行了公布。

 
结果显示,全国91个县级城市中,总共排查出了220条黑臭水体,另外304个县级城市则报告“无黑臭水体”。

县级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攻坚战,马上就要开打了!

9月25日,二十大代表全部选出,其中有很多来自生态环境界的代表,如生态环境部党组书记、副部长孙金龙,生态环境部副部长、党组成员翟青,中共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孟曙初等。

 
来自环保界的代表越来越多,说明党和国家对于环保工作的日益重视,以及环保事业地位的逐步提高。这也有助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共同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

9月27日,一份关于污泥治理的重磅文件公布,国家发改委、住建部、生态环境部发布了“关于印发《污泥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实施方案》的通知”

 
这是继去年《“十四五“城镇污水处理及资源化利用发展规划》之后,污泥处置方面的又一份重磅文件。

9月30日,国庆节假期之前的最后一天,住建部发布2021年中国城市建设状况公报》,从六个方面介绍了我国城市建设的状况。

 
从这份公报中,可以看出我国的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已基本饱和,“运营”将成为新的增长点,而广东省则有可能成为未来环保设施运营市场的“头把交椅”。



10月份,中国发生了一件大事。

1016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习近平总书记代表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

 
根据二十大会议精神,“中国式现代化”将是未来中国发展的核心方向,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则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五大特征之一

这意味着,生态环保工作将成为未来“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核心工作之一。

10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全会选举了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委员、中央委员会总书记。并根据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的提名,通过了中央书记处成员。

其中,生态环境部(环境保护部)前后两任部长陈吉宁、李干杰同时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李干杰还当选为中央书记处书记。

 
这是历史上首次有生态环境部原部长当选中央政治局委员,而且一次就是两位!

紧接着,10月28日,中共中央决定:李强同志不再兼任上海市委书记、常委、委员职务,陈吉宁同志兼任上海市委委员、常委、书记

 
这也是历史上第一次有原国家环保部部长担任上海市委书记。

接连发生的两次人事任命,透露出一个信号——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在党和国家生活中越来越重要了,绿色成绩单也是政绩,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做得好,一样也可以得到任用。



进入11月,环保产业的新闻又多了起来。

11月3日,生态环境部与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等18家单位联合印发《关于推动职能部门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意见》,要求推动职能部门更好地履行生态环境保护职责,形成工作合力。

 
未来,管发展、管生产、管行业的部门也要承担起生态环保的政治责任来。

11月7日,住建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开展城市园林绿化垃圾处理和资源化利用试点工作的通知》,让绿化垃圾资源化利用市场在这个寒潮里迎来了一股暖流。

 
处置价格超过焚烧,年产废1.3亿吨,园林绿化垃圾“新蓝海”来了。

10月底11月初,各大环保公司的三季报纷纷出炉。

结果显示,环保产业仍然延续了上半年的颓势,近五成企业同比营收下滑,六成多企业净利润下降。

 
“史上最惨上半年”之后,依然是“史上最惨的三季度”。

1115日,第24届高交会—2022中国环博会深圳展在深圳开幕,为寒风中的环保产业注入一股暖意。

 
作为党的二十大后首场高规格、超大规模、高质量科技重磅展会,近800家企业携超千种环境治理技术与解决方案隆重亮相,在近8万平方米的展示面积中,为观众展示了水、固废、大气、土壤等环保细分领域的迭代科技与创新成果。

事实上,环博会不但是二十大后环保行业的首个大展,也几乎是2022年度环保产业的首个大展。环保企业的很多新产品、新技术,都放到了这个平台上首发来了。

比如,中建环能、博一环保等多个品牌发布了他们的污泥干化新产品,显示污泥干化焚烧“风口”已经来了。

 
深圳朗石也向大家介绍了他们的最新研发成果——NT9000总铊自动在线监测分析仪,“铊污染”成了环保产业的新赛道。

 
看得出来,刚刚过去的这一年,环保企业都憋出不少“大招”。

环博会刚刚开完,卡塔尔世界杯就来了。

今年世界杯,卡塔尔方面投入了2290亿美元,号称“史上最壕世界杯”。有不少中国企业都参与了卡塔尔世界杯的建设,其中就不乏环保企业的身影。

比如,上海佳静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就是此次卡塔尔世界杯污水处理设备的提供商,利欧集团也为世界杯量身定制了一套赛事用水解决方案。

 
整个11月份,财政部下达多项2023年生态环保资金预算,总计达到2460.42亿元。

 
其中,水污染防治资金预算170亿、大气210亿、土壤30.8亿、管网105.5亿、农村环境整治20亿,还有今年新增的农村黑臭水体治理试点资金预算11.25亿。

到了11月底,发改委、住建部、生态环境部、财政部、人民银行等部门又联合印发《关于加强县级地区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发改环资〔2022〕1746号,部署加强县级地区(含县级市)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设施建设工作。

 
垃圾焚烧下县,一下子成了行业关注的焦点。



时间来到12月,环保产业仍然大事不断。

12月5日,天津市北辰区城乡环卫一体化特许经营项目发布中标候选人公示,天津津辰环境科技有限公司以53.04亿元的报价成为第一中标候选人,拿下2022年度环卫“标王”。

 
紧接着,12月12日,北辰区城乡环卫一体化服务项目“再次”招标,天津津辰环境科技有限公司由中标人变成了招标人,采购预算约15.1亿元,服务期5年。

成立仅一个月就拿下年度环卫“标王”,一周之后就二次招标,看来这个项目的时间要求还真是挺急的。

12月8日,博天环境化解债务危机迎来了关键性的一次会议。

当天,博天环境第一次债权人会议召开,会议表决通过了博天环境《重整计划(草案)》。随后,北京一中院也裁定批准了这一计划。

 
这意味着,博天环境重整计划将正式进入执行阶段,顺利的话,该计划将于今年12月31日前执行完毕。届时,博天环境也将彻底甩掉历史包袱,重新轻装上阵。

起始于2018年末的博天环境债务危机,在经历了多次“混改”失败后,终于有望通过司法重整迎来最后的解决。

事实上,12月真正的大事,其实在环保产业之外。

12月7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公布《关于进一步优化落实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的通知》,提出十条进一步优化落实疫情防控的措施(又称“新十条”)。

 
随着“新十条”的颁布,疫情防控政策逐步放松,多地开始全力拼经济,组织企业出海“抢单”。

防控政策放松的同时,新冠病毒的阴霾也随之而来,从12月中旬开始,北京、天津、广州等多地疫情开始爆发,迎来了一波“羊达峰”

 
12月15日至16日,一年一度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总结2022年经济工作,分析当前经济形势,部署2023年经济工作。

 
根据会议的判断,明年我国经济运行有望总体回升,形成一个独立的向上运行轨迹。

一个充满希望的2023年,正在向我们招手!



在希望与痛苦的交织之中,环保产业即将告别玄幻般的2022,迎来未知的2023。

2023年,一切会好吗?疫情会结束吗?生活会恢复正常吗?经济会反弹吗?环保产业会重新进入高速发展期吗?

这一切的一切,都等待着环保人用行动给出答案。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相信经历了2022年的环保人,都已经成为了生活的“孤勇者”,能够战胜一切的挑战。

在他们的努力下,环保产业也必将走出泥潭,重新回到发展的金光大道上!


版权声明:

1、凡注明"来源:环保圈" 的原创作品,版权均属于环保圈,任何单位及个人在微信公众号、微博、百家号等公开传播平台上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需经本平台授权,并注明"来源:环保圈"。违反上述声明者,平台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如需申请授权、商务合作请联系:021-23521171

3、欢迎更多思想者加入环保圈特约撰稿人队伍,申请请添加微信:maweihui002


往期推荐


定调2023!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为环保产业释放三大利好
需求升级+技术迭代!环保产业进入发展新周期
长期“清水进、清水出”!5000万提标改造沦为“摆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