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成都市公安局召开2024年首场“向人民报告”新闻发布会。会上,成都公安户政、法制、大保、出入境、刑警、交警六大警种回答了记者提问。记者从会上获悉,2023年成都被公安部命名为首批全国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示范城市,全市违法犯罪警情同比2022年下降12%,盗抢骗案件下降52.5%,刑事发案下降33.8%。
高质量完成安保任务
擦亮“三城三都”城市名片
成都公安统筹8万安保力量、协同33家单位日夜奋战,确保了成都大运会开闭幕式、各项赛事、专项活动以及1.4万涉赛客群和50余万观众的绝对安全。
固化转化深化大运安保工作经验,2023年,圆满完成了“糖酒会”“西博会”“世界科幻大会”“中超联赛成都主场赛事”等高级别、大规模的活动安保任务,全力保障了3600余场演出活动安全,进一步擦亮了“三城三都”城市名片。
深化平安建设
社会治安防控成效显著
落实打防管控建各项措施,坚持以打开路,全市入室盗窃、扒窃、盗窃非机动车发案分别同比2022年下降54.2%、74.4%、74.9%;深入推进“断卡”“云剑”系列行动,强化预警劝阻、技术反制措施,电信诈骗发案同比下降17.1%,止付率达99.5%,切实守护老百姓的“钱袋子”。全面融入“微网实格”,深化“一村一警”,推行“1+3+N”专群联动机制,近2万名民辅警“入网进格”,排查化解矛盾纠纷13.8万件,调解成功率达94.5%,城乡社区警务微治理模式全省推广。主动融入“智慧蓉城”建设大局,“睿眼”非机动车交通安全隐患智慧管控系统在全国公安基层技术革新大赛中获一等奖。
深入贯彻落实“市县主战、派出所主防”职能定位和“深耕善治”三年行动计划,积极探索创新社会治理的经验做法,浆洗街派出所被公安部命名为全国第三批“枫桥式公安派出所”,全市“国枫所”数量在全国省会城市和副省级城市中排名第一,为成都“枫桥经验”增加了新内涵、注入了新活力。
以人民为中心
精准服务城市发展
深化川渝黔、成渝、成德眉资“六个一体化”警务合作,拓展优化异地通办服务事项,实现居民身份证“跨省通办”,户口迁移、新生儿入户、居民身份证补换领、户籍类证明“全程网办”。围绕“三个做优做强”、产业“建圈强链”,推动5大类34项公安政务服务事项“一窗通办”,吸引各类人才落户72.21万人;开设助企专窗,为出国境开展紧急商务活动的企业、涉外单位提供急事急办等便利服务,累计办理各类中国公民出入境证件超200万次,其中异地办理38万余次。
深化科学治堵,在全国范围内率先试点并全域推广交管“12123”交通事故视频快处,事故节省时间成本80% 以上;通过堵点治理、片区微循环、绿波带建设、公交车道优化等措施,实现路网运行基本可控、城市通勤时间逐渐缩短的成效,成都汽车保有量在跃居全国首位的情况下,交通拥堵指数在全国主要城市排名第17位。
聚焦公安主责主业,严打涉企违法犯罪,侦破涉企案件127件,同时不断完善日常监管和联合执法机制,依法平等保护市场主体合法权益。
答记者问:
1、国家提出深化“放管服”改革,旨在进一步提升企业群众办事的便利度、满意度和获得感,请谈一谈,成都公安在推进户政政务服务方面的具体做法?
答:2023年,成都公安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省政府关于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助力稳住经济大盘和“放管服”改革要求,为全面提速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政务服务改革,陆续推出系列改革创新举措。
居民身份证三项惠民政策落地实施。临时居民身份证川渝黔“跨省通办”、临时居民身份证“省内通办”和居民身份证丢失补领损坏换领“全程网办”三项惠民政策全面实施,企业群众跑动越来越少,体验越来越好。全面实施以来,临时居民身份证“省内通办”6.1万余张、居民身份证丢失补领损坏换领“全程网办”1.5万余张。
户籍登记证明出具信息查询更加高效便捷。在开通运行“户籍迁移”“川渝黔藏户籍通办”“省内户籍迁移一站式办理”等政务服务事项的基础上,陆续开通运行新生儿入户全国范围“跨省通办”、户籍类证明“省内通办”和省内律师查询户籍信息“全程网办”“省内通办”等政务服务事项,在成都市内有合法稳定就业、就学、居住的外省户籍人员的新生儿,在现居住地公安机关即可申请办理;户籍信息证明、户籍事项证明、临时身份证明、亲属关系证明等4大类10余种证明实现“省内通办”;省内律师查询户籍信息“一次不跑”“只跑一次”、线上线下同步服务格局显现。开通运行以来,累计办理户籍类证明“省内通办”7.5万余笔、省内律师查询“全程网办”“省内通办”4.3万余笔。
落户政策进一步优化放宽。近日,《成都市户籍迁入登记管理办法》《成都市居住证积分管理办法》正式出台并将于今年2月20日施行。与现行户籍政策相比,落户成都条件进一步优化放宽。简阳市、都江堰市、彭州市、邛崃市、崇州市、金堂县、大邑县、蒲江县及成都东部新区全面取消落户限制,具有合法稳定就业和合法稳定居住即可落户。普通高校研究生学历毕业生取消落户年龄限制;35周岁以下全日制普通高校专科学历毕业生,落户范围从县(市)放宽至全域。积分入户社保缴纳条件由连续缴纳5年降至3年;“个人贡献指标”加分项“获奖表彰”指标下放至区(市)县级,申请人获得区(市)县级创新就业、劳动模范、道德模范、见义勇为模范、工匠等,都可积分加分。
下一步,成都公安将坚持贯彻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紧盯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继续聚焦企业群众生产生活需要,进一步推进政务服务流程简化、质效提升、成本压缩,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2、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线,公正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请问成都公安是如何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取得了哪些成效?
答:成都公安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推进法治公安建设。
一是抓实规范执法,提升执法高度。为强化公安机关内部执法监督,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我们自行研发了“警情案件监督服务平台”,通过全口径全量化整合警情案件数据,聚焦关键执法风险点,从执法初始环节开始,对警情、案件、场所、财物、卷宗等关键执法要素和办案程序实行全要素、全流程的智慧监督,形成问题发现、指导整改、问责追责法制监督闭环式管理模式,有效提高公安机关执法办案规范化水平,让所办案件经得起时间和历史的检验,提升公安工作法治化水平和执法公信力。
二是聚焦智慧赋能,强化执法力度。为常态化整治“有案不立、压案不查、有罪不究”顽疾,杜绝警情案件“不进系统体外循坏”现象,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我局首创“天府平安通”微信小程序,依托“互联网+”的手段,向当事人推送警情、案件办理进展情况,提供警情登记提醒、受立案存证、复议复核、办理情况信息反馈、评价、投诉等便民服务功能。打通了人民群众与公安机关信息交互的“最后一公里”,更是从技术层面规范、监督民警执法行为,对民警是否依法开展工作、案件是否违规操作等问题进行客观、公正、可回溯的监督。
三是锚定人民关切,彰显执法温度。“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今年来,我们制定《成都市公安局行政柔性执法指导意见》《成都市公安局关于部分行政强制措施包容审慎执法的指导意见》,推出“首违不罚”“轻微不罚”和“无错不罚”制度创新清单,持续推进包容审慎柔性执法,坚持处罚与教育相结合原则,发挥公安机关服务发展、保障民生、维护稳定的职能作用,不断优化和改进执法方式,努力实现政治效果、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
3、2023年,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在成都顺利举行并圆满落幕。随着成都市大型赛事活动的逐渐增多,请问成都公安如何做好相关赛事活动服务保障工作的?
答:2023年以来,随着成都大运会成功举行以及“三城三都”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在我市举办的大型活动呈现出规格高、规模大、数量多的总体特点。成都公安始终高度重视大型活动安保工作,将其作为打造城市名片、助力经济发展、丰富市民生活的重要组成。在圆满完成“大运会”“科幻大会”等重大活动安保任务的同时,动态布警,护航保障“中超联赛成都蓉城主场”“国际乒联混合团体世界杯”等重大体育赛事举行,确保了共 4500 余项演出活动安全有序举办。
工作中,我们一是严格落实“一活动一方案”,围绕活动主体、参与受众以及场地条件针对性制定安保方案及应急预案;二是全力构建“齐抓共管、部门联动”工作模式,在市委政法委牵头下制定成都市大型活动安保相关方案,会同文广旅、市场监管等多部门联合出台《成都市大型营业性演出联合监督管理机制》,整合行政资源,提升服务水平;三是加强沟通和联动,指导举办方完善远端分流、安全检查、人员疏导、票证核验、秩序维护等工作,全面推行实名购票、实名绑定、实名入场的“人票合一”实名制工作,严打“黄牛”炒票行为;四是按照“能办尽办”原则,不断深化公安“放管服”改革措施,优化大型活动“容缺受理”机制,全力支持大型活动申办,为我市各类大型活动安全、高效举办提供坚实的支撑和保障。
4、2023年以来,成都市出入境办证需求迅速增加,请问成都公安在出入境业务方面推出了哪些举措?
答:为了满足群众的办证需求,成都公安主要推出了三项举措。
一是方便群众“就近”办。目前,全市已建成了市出入境接待中心、区(市)县出入境办证大厅、派出所出入境受理点三级办证体系,实现全市范围内出入境办证服务全覆盖,方便群众灵活选择、就近办理。
二是优化服务“便捷”办。我们推出预约办证模式缩短群众排队等候时间、增加出入境证件“全国通办”范畴、推出周六预约办证服务、恢复启用智能签注设备、为老年人等特殊群体开通绿色通道、开设助力企业专窗提供急事急办和特事特办等服务,使群众能够方便快捷办理证件。
三是智慧咨询“指引”办。为了拓宽群众的咨询渠道,我局自主研发智慧咨询小程序,在“成都出入境”微信公众号上“中国公民”版块,群众可以通过“小智一点通”小程序获取涵盖申请材料、申请方式、办理时限、收费标准、受理部门等重点内容的个性化“一对一”办证须知。
5、侵财类犯罪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请问成都公安在打击此类犯罪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取得了哪些成效?
答:成都公安始终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紧盯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传统盗抢骗、电信诈骗犯罪,坚持“打击治理和追赃挽损”并重的思路,重拳出击、铁腕整治,全力维护人民群众财产安全和合法权益。2023年,在全市公安机关不懈努力下,此类案件呈大幅下降态势,破案、打处和挽损质效不断提升。
针对传统盗抢骗犯罪,我们坚持“大案快破、小案多破”,创新打击犯罪机制,一体推进“打防管控治”措施,盗抢骗破案率同比上升15%,入室盗窃、扒窃、盗窃非机动车3类高发类案分别下降54%、74%、75%。
针对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我们注重源头治理、综合治理,会同政府相关部门重拳打击涉诈犯罪生态系统,电信网络诈骗犯罪蔓延势头得到有效遏制,2023年全市发案同比下降17%,保持了连续三年下降的良好态势。我们筑牢技术反诈防护网,发送预警劝阻信息1227万条,见面劝阻11.3万人次,避免群众损失1.2亿元,预后被骗率下降99%,返还被骗资金同比上升72%;我们坚持“防范为先”,会同金融、电信、互联网等部门强化涉案“两卡”治理,健全完善预警监测系统,挤压犯罪空间,同时健全全方位、广覆盖的反诈宣传教育体系,进一步织密群众防护屏障。
临近岁末年初,我们也提醒广大群众提高防范警惕、增强防骗意识。凡是要通过网络进行转账汇款的,务必要仔细核实验证;不要轻易点击手机和电脑中不明来源的网络链接、二维码等信息;不要相信“内部渠道、高倍回报”等投资理财推销,切莫轻信“境外高薪”招聘广告。同时,牢记96110反诈骗预警劝阻专线,当该号码向您拨打电话时,您可能被骗,请您务必接听!成都公安将持续保持对新型网络违法犯罪的严打高压态势,积极实施预防警务、主动警务,不断提升治理效能,全力守护好人民群众“钱袋子”。
6、我们了解到,2023年成都市汽车保有量首次跃升至全国第一,请问去年成都市道路交通管理工作整体状况如何呢?
答:截至2023年12月31日,成都市汽车保有量达651.2万辆,居全国首位。大运期间成都推出“三限一停四疏解”临时交通管理及配套服务措施,统筹赛事侧与城市侧交通,取得了较好效果。我们通过复盘总结“大运经验”,持续转化“大运遗产”,深入推进超大城市交通治理现代化,主要开展了三方面工作。
一是提升城市通勤效率。依托智慧交通赋能,“一点一策”完成30处堵点治理,优化调整公交专用车道启用时间和使用车型,打造265公里信号灯“绿波带”,推广“双待可变、潮汐车道”等创新举措,形成了路口提效、路段提速、路网提能规模效益。2023年成都城市主干道连续路口畅行率排名全国前三,交通拥堵指数排名全国主要城市15位之后。
二是夯实平安成都基石。积极探索交通安全源头预防模式,动态整治“人车路企”隐患,深化重点车辆亡人事故深度调查和溯源追责,高风险运输企业减少62%,全市道路交通事故“四项指数”连续三年大幅下降;聚焦“飙车炸街”噪音扰民问题,组建专业队伍,常态化打击,全链条治理,相关投诉和警情下降78.8%。
三是深化便民利企服务。落地落实公安交管部门服务保障高质量发展16项措施,成渝地区、成都都市圈30余项公安交管业务“线上通办”“异地可办”,电动自行车登记、新车选号上牌、二手车过户等业务实现“就近一站办、高频网上办、多车上门办”,便利群众企业办事,促进汽车消费流通,“交管电子证照”获评天府市民云“2023年十佳口碑民生服务奖项”。
今年春节,我们还将围绕群众关注关切,精准推出“除夕当天取消机动车尾号限行”等惠民措施,在防风险、保安全、护稳定、促发展基础上,方便广大市民的出行与返乡,增加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