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海,是中国企业打造增长“第二曲线”的重要渠道。2025年,国际外贸环境错综复杂,无论是美国关税政策反复无常,还是全球供应链新一轮重构等多重挑战,对于企业来说,需要翻越重重难关找到新路径,以捕捉新的发展的机会。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着重强调了企业“走出去”的战略意义,明确指出,无论外部环境如何变化,中国都将始终坚定不移地推进对外开放政策,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有序扩大自主开放和单边开放,通过开放进一步促进改革促发展。

在我国对外开放的局面中,广东凭借其显著的产业优势与粤港澳大湾区独特的制度优势,占据了开放高地的重要位置。2025年全国两会期间,多位代表委员就企业出海议题提出了涵盖跨境电商、跨境结算、汽车出海等方方面面的建议和提案。尤其是广东在整体高水平开放中的核心作用,从区域合作的角度出发,提出推动香港打造高水平对外开放平台,并将粤港澳大湾区与东盟合作定位为高水平对外开放的示范区等。

近日,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采访了2025年全国两会多位代表委员,从他们的建议中洞见了2025年中国企业出海的新趋势与潜在机遇。


AI+跨境电商开新篇

2024年,我国跨境电商进出口总额达到了2.63万亿元,同比增长10.8%。彰显了这一新业态的蓬勃活力,为我国外贸领域注入了强劲的动力。

不过,面对“小额免税”政策频繁波动以及欧美地区加征关税的挑战,都让跨境电商新业态面临了新的不确定因素。在这样的背景下,加强海外仓建设和推动本土化落地成为了应对复杂形势、确保持续发展的有力对策。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要促进跨境电商发展,完善跨境寄递物流体系,并加强海外仓建设。港区全国政协委员、大湾区进出口商业总会会长林龙安指出,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外贸重要趋势,无论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如家电、玩具、服装),还是机电产品,都将走向数字化转型之路。

在这个过程中,他还关注到,越来越多的企业在出海过程中走向品牌全球化与运营本地化,“我认为,要把产品研发等核心环节留在湾区,通过品牌体系化来促使产品走向‘一带一路’共建国家,走向国际。而不是把整个工厂、整个产业链迁移到海外去,这对企业发展来说不见得是好事。”

今年,林龙安关注的领域与跨境电商产业发展紧密相关,包括加快推动粤港澳大湾区“跨境电商+产业带”高质量发展,以及推动粤港澳大湾区“AI+跨境电商”融合发展等。在“AI+跨境电商”融合发展方面,林龙安提出,在行业发展中,打破信息壁垒十分关键,可以在粤港澳大湾区构建跨境数据共享平台,促进信息沟通;同时加强人工智能的研发水平与应用能力;再通过培养复合型的人才增强企业融合优势。

拓展跨境电商等贸易新业态是广东稳外贸、促增长的“高频词”。

过去一年,结合广东跨境电商的特点和发展趋势,广东省内海关不断优化通关服务,支持跨境电商产业发展。全国人大代表,海关总署党委委员、广东分署主任李魁文表示,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抓好扩大高水平开放,积极稳外贸是今年海关工作的重点。

他提到,在稳外贸、促发展方面,今年将聚焦拓展外贸新动能支持新业态新模式发展。比如,支持推广跨境电商跨关区退货、出口拼箱“先查验后装运”等便利措施。此外,支持建设海外园区的建设,推动海外园区等新模式创新发展,帮助企业积极拓展出口,挖掘外贸增量,做大外贸总量。

大湾区企业“并船出海”


面对新的贸易形势,中国企业出海已经成为必然趋势。全国政协委员、香港中华总商会会长蔡冠深观察到,面临全新贸易形势,选好市场至关重要,比如,如今东盟市场机遇蓬勃,企业在出海时,应选择合适的市场。

在中国企业出海的格局中,粤港澳大湾区无疑是出海的“桥头堡”。作为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大湾区具有“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三个关税区、三种货币”的独特制度优势,以及全球领先的产业集群和开放基因。

全国政协委员、广东省工商联常委、广东高科技产业商会会长王理宗提到了粤港澳大湾区在全面开放新格局中的重要作用。在他看来,粤港澳大湾区具备打造高水平对外开放示范区的良好基础,而东盟作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正处于工业化和数字化加速期,与大湾区地缘相近,人文相通,双方合作互补性强、潜力巨大。


因此,他今年的一个关注领域,便是将粤港澳大湾区作为与东盟合作的高水平对外开放的示范区,为中国参与国际规则制定、探索制度型开放积累经验,打造新时代高水平对外开放的“中国方案”。

王理宗说,在去年,他就带队前往东盟考察,且在广东省内调研了数百家企业,基于对双方经贸合作的深度掌握基础,他十分希望能够推动粤港澳大湾区与东盟之间的贸易便利化。

“我们是否可以打造一个统一的电子窗口,通过整合报关、商检、物流以及移动支付等功能,真正形成一个粤港澳大湾区的标准,以此来推动带动并示范引领全国贸易便利化的国际规则。”王理宗所说的,正是我国企业“走出去”的几重蝶变,即从货物贸易“走出去”,到全产业链“走出去”,再到更高目标规则标准“走出去”。

在王理宗看来,依托粤港澳大湾区的制度优势,未来广东企业出海,需要鼓励企业共同生产、打造品牌、走向世界,以创新链的系统思路,如成立粤港澳大湾区东盟产业投资基金,推动双方在人工智能、数字经济、现代农业等方方面面的合作,提升企业寻找市场的确定性。


蔡冠深亦十分关注粤港澳大湾区在新一轮出海格局中的重要作用。他提出,推动香港打造高水平对外开放平台,让与粤港澳大湾区兄弟城市的企业实现“并船出海”。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企业家联盟主席,蔡冠深也在不断推动粤港澳大湾区企业“并船出海”,他表示,联盟在多个国家设立了分会,得以为企业家提供更多咨询服务,“我们如今着眼的是更加有序、有效、安全出海”。

换言之,借助香港对接国际高水平标准,以内地相关部门或行业需求为主导,与香港高校、专业学会和认证机构合作,共同建立行业标准转换与认证平台。同时,利用香港会展及专业服务优势,优化展会样品通关程序,并为内地企业在港参展提供更多税务优惠和物流便利措施,让香港成为内地企业“借船出海”的重要平台。

#免责声明

#转载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如若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