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城市学院2025年度

“公益之星”评选活动

经过各学院初评推荐

75人进入人气投票环节


人人学公益 人人做公益

他们以实际行动践行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用爱心与奉献诠释着青年担当

快来为您心中的公益榜样投上宝贵一票

让正能量在校园内外传递

共同营造崇德向善的美好风尚


识别二维码为“公益之星”投票


投票规则

投票时间:即日起至2025年9月14日23:59:59

投票要求:用户通过推文内投票程序进行投票,每名用户仅一次投票机会,提交后不可更改。

注意事项:投票需真实有效,严禁刷票,后台数据异常将取消评选资格。



邹欣月

数据科学与工程学院2023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生


自初中起投身公益,累计慈善捐赠93元,参与公益活动100+次,服务时长900+小时。她常去红星福利厂关怀盲人婆婆,参与社区环保;还参加 “河流方程式”“三下乡” 等活动,赴乡村支教、护滇生态。发起成立护滇九号精英队,策划公益项目,获 “优秀志愿者” 等称号,用行动诠释公益精神。


周国露

教育学院2022级小学教育专业学生


累计公益服务390小时,参与活动9次。他在“返母校”实践活动中,向90余位高中的学弟学妹讲述在昆明城市学院的大学生活,鼓励他们报考昆明城市学院。在“返家乡”活动中,参与基层志愿服务,联审联批建房证60余户,用青春热血助力乡村振兴。在“大学生在行动”活动中向130余位老人和小孩宣传保护环境,号召他们加入到环境保护的队伍中来。在2025年的留守儿童暑假伴学营中,聚焦70余名留守儿童的学业与心灵需求,用心提供志愿服务,通过"分层小课堂"帮学生攻克学业难点,策划科学实验、梦想分享会等特色活动,还设计"积分奖励制"保障秩序,课前检查场地安全、课后护送低年级学生,用耐心与细心为孩子的暑假增添温暖。


郑竹清

教育学院2023级小学教育专业学生


累计公益服务434小时,参与活动20余次,她坚持1年担任远程支教与企鹅支教志愿者,设计趣味课程覆盖60余名学生;寒暑假为留守儿童辅导学业、带其开展文体活动。她还参与校园礼仪服务超 80小时,同时作为 “返家乡” 实践骨干服务160余小时,获评 “优秀个人”;连续两年带队开展 “相约母校行” 获 “优秀团队”,此外还开展健康科普、陪伴独居老人、给留守儿童写信,用行动践行公益。


赵民

教育学院2023级小学教育专业学生


累计公益服务300余小时,参与活动10余次,捐赠折合756元。他赴怒江参与 “三下乡”,编撰乡情村史、写调研报告;带队开展环保科普,助企业解决污染问题,创新 “环保 + 艺术” 模式;还参与红色教育与非遗传承,在校带领同学实践,校外参与社区小课堂,践行公益初心。


张子晶

文学院2023级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


参与公益1次,服务120小时。2025年暑期,她加入志愿服务队赴云南墨江癸能村开展16天公益活动。当地师资薄弱、文化断代,她带领孩子通过“诗词飞花令”感受古诗词魅力,还参与手工、科学实验、哈尼文化体验、安全演练、环保捡垃圾等活动,丰富孩子生活,助力民族文化传承,用行动传递知识与温暖。


张晓红

法学院2022级法学专业学生


累计公益服务236小时,参与活动9次,捐赠5元。2024年5月,她参与电商 “三创赛” 云南赛区志愿服务,负责赛事宣传,获评 “优秀志愿者”。大二暑期,她在景东县残联实践,协助残疾人领器具、核对信息,参与困难残疾人家庭走访;还参与火把节引导、净滩及创卫志愿服务,用专业与热情助力公益。


张啟悦

法学院2023级法学专业学生


累计公益服务165小时,参与活动5次。2024 年7-8月,她参与 “大学生在行动” 志愿服务,在社区宣传新污染物知识,还到敬老院慰问老人、普及防诈骗技巧,用爱温暖夕阳红。2025年7月,她随红旅筑梦实践团赴澜沧县,开展普法宣传,结合案例讲解法律知识,同时调研边疆特色产业,为产业发展提建议,用行动践行公益精神。


张坤

商学院2024级会计学专业学生


参与公益3次,服务133小时。自入学以来,她加入筑梦彩云南公益志愿服务队。在校担任三创赛校赛志愿者。2025年任策划部部长,参与暑期“三下乡”、"大学生在行动”,在嵩明县走访社区、进行产业调研、助力幼儿园毕业典礼,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2025年暑假,她参与吾辈青年计划南涧项目,为困境儿童开设财商培育与性教育课程,融入自身专业和游戏激发孩子兴趣,还承担后勤工作。她被孩子称为“豆豆姐姐”,并报名继续参与该项目,希望持续传递温暖。


张静怡

法学院2023级法学专业学生


累计公益服务166小时,参与活动8次,捐赠 4元。她参与法学院篮球开幕式、劳动教育、回迁及迎新等志愿活动。2024年,她为 “捡回珍珠计划” 和壹基金各捐2元。寒暑假期间,她投身保山市大学生假期志愿服务周,调研需求、筹备物资,一对一或集中服务留守儿童,提供多方面关爱与辅导。


袁梦湘

文学院2023级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


参与公益5次,服务90小时。2025年1月15日-2月20日,她在湖北省通山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实习,协助信息登记、资料审核等工作,耐心服务老兵。2025年暑期,参与“三下乡”,赴云南耿马县支教,教书法、绘画与环保知识,还走访非遗传承人记录马鹿舞、古法造纸。此外,她参与“大学生在行动”环保服务,通过社区清洁、宣传提升居民环保意识。


游春涛

教育学院2022级学前教育专业学生


累计公益服务110小时,参与活动10次。他作为 “青年红色筑梦之旅” 实践团核心负责人,统筹筹备迪庆实践活动,深耕非遗传承,学习藏香、黑陶等技艺并传播;探访民族产业、传承红色基因,还保障团队安全,整理实践资料,相关内容获新华社报道,用行动助力民族地区文化传播与红色精神传承。


尹伊冉

艺术学院2024级音乐教育专业学生


参与公益4次,服务150小时。2024年12月,他入选沂蒙精神宣讲团,赴西山区福利院陪老人做手工、宣讲精神。2025年3月,参加昆明好人馆服务学习活动,2025年5月,服务云南省音乐教育研讨会,2025年5月,响应五华区政府号召,在南屏街志愿服务3天,帮不会打车的老人约车。2025年6月,任第九届中国-南亚博览会志愿者9天,克服英语短板,服务超80小时,帮路人指路、助商贩翻译卖货,获“最美小白云”称号。


姚思雨

数据科学与工程学院2023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生


累计参与公益活动20次,服务时长120小时。面对社区环境问题,她牵头常态化整治,耐心沟通居民,帮王大爷等清理杂物。制定 “社区环境网格化管理” 方案,主动负责难管网格,组织亲子环保活动,提升社区颜值与居民满意度。


杨中兮

体育学院2023级体育教育专业学生


累计捐赠500元、5件物资,参与公益活动14次,服务时长568小时。他参与云南省大学生足球联赛服务,提前3小时到场筹备,及时处置球员擦伤;助力校级篮球杯,精准记分并补给物资;在社区普及垃圾分类,提升利用率;联合志愿者一起清理长虫山垃圾;赴腾冲乡村支教, 用真诚与关爱帮留守儿童敞开心扉,用体育的力量让他们心中有梦想,还捐赠体育器材,用行动传递温暖。


杨永雪

文学院2023级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


累计参与公益30次,服务112小时。校内参与敬老院陪伴、护河捡垃圾、献血服务等;校外线上“企鹅支教”获孩子画作,“蓝信封”活动陪伴学生成长,还做过防疫志愿者、调研留守儿童。未来计划开展儿童书信陪伴、社区敬老及环保宣传,持续传递温暖。



杨尧竹

法学院2024级法学专业学生


累计公益服务641小时,参与活动8次,捐赠61元。她参与团中央中国华服周巡演,推广传统文化;连续参与校运动会志愿工作获 “优秀志愿者”,加入心理帮扶团队与国际公益团队,关爱特殊儿童;作为法援中心成员,多次普法宣讲获 “优秀干事”;还参与宣讲比赛、模拟法庭等,以专业与热情投身公益。


杨绍辉

数据科学与工程学院2022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生


参与公益1次,服务240小时。他聚焦贫困地区教育领域,计划发动大学生志愿者与当地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结对,通过线上视频、书信提供学业辅导与心理支持;还将组织线上教师培训,选拔优秀教师赴教育发达地区观摩学习,助力改善贫困地区教育资源匮乏问题,以实际行动为教育公益贡献力量。


杨娇雯

教育学院2023级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


始终以专业为锚点,深耕志愿服务领域,累计公益服务240小时,获校“社会实践优秀个人”称号,参与活动10余次。在校期间,她也积极参与各项社会实践志愿服务。2024-2025年暑期,她两次奔赴 “三下乡”,开设手工、声乐等多样化课程,开展心理健康活动与爱国主义教育;2025年与团队进一步拓展服务内容,用行动助力乡村儿童成长。


杨佳佳

艺术学院2023级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学生


参与公益约117次,服务507.8小时。担任校团委青年志愿者工作部主席团成员,她组织“急救知识进校园”项目,覆盖多所中小学;参与“心之春”心理健康项目,开展讲座与辅导。她任第九届中国-南亚博览会志愿者组长,策划校“十佳歌手大赛”;还任蓝信封通信大使招募者,向山区捐赠衣物,获“三好学生”“优秀志愿者”“优秀个人”等称号。


杨继妍

商学院2023级金融学专业学生


累计捐赠47元,参与公益11次,服务516.7小时。获省市级“优秀志愿者”;2024年暑期参与“返家乡“公安政务实践;保山务本公益夏令营活动,与孩子建立深厚情感;4月助力公益义卖与国家安全宣传;2025年寒假牵头“大学生在行动”环保项目,投身于“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开展“童食健康”活动,用专业赋能公益,展现青年担当。


杨涵寓

法学院2022级法学专业学生


以青春之力深耕公益沃土,累计完成公益服务212.5小时,参与志愿活动27余次,用行动诠释新时代法学青年的责任与担当。曾作为校团委志工部负责人,参与统筹新生入学、校运动会保障等重点志愿活动,凭借突出表现获评“优秀共青团干部”荣誉称号。在学院法援宣讲团工作中,她打破传统普法局限,将专业法律知识与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结合,让晦涩法条变得生动易懂,宣讲服务覆盖校内师生及社区群众,切实提升了普法宣传的覆盖面与实效性。此外,她着眼志愿精神的长效传承,招募志愿者,“以老带新”传承志愿精神,推动校园公益服务常态化,为志愿事业注入持续活力。


杨朝喷

文学院2022级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


昆明市慈善总会会员、昆明城市学院公益志愿队副队长。自入学以来积极参与校内外各级各类公益活动60余次,服务549小时。他多次担任项目负责人,带领团队在昆明、昭通、红河等地开展环保科普调研,获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示范小分队”“优秀志愿者”等多项荣誉。在“返家乡”社会实践中,他于马树镇人民政府实习,策划湿地志愿活动,协助暑期爱心托管班策划与开展,获“优秀实习生”“优秀志愿者”称号。他还带领校级公益团队组织30余场活动,运营学院公众号发布推文90余篇,持续推动公益传播与社区服务,用长期坚守诠释对公益事业的热忱与担当,为社会公益事业贡献青春力量。


许钰晨

教育学院2024级学前教育专业学生


累计捐赠50元、10件物资(折合350元),参与公益67次,服务438小时。2021年受红十字公益体验营启发,高考后注册为志愿者,开展社区普法、康复村探访;2024年任滇苗助学训练营辅导员,2025年讲授“营员公约”“膳食健康”课。在校参与多类公益策划与服务,暑假投身三下乡等活动,从受助者成长为公益践行者。


徐倩媛

文学院2024级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


参与公益7次,服务超100小时。她长期参与食堂值班,引导有序就餐;在“十佳系列歌手”比赛中负责灯光操作与场地整理,助力校园文化活动。世界粮食日活动中,搭建场景、讲解粮食安全知识。2024年11月赴中学任运动会志愿裁判,2025年7月参与“大学生在行动”实践,撰写方案、对接资源,保障团队实践,用行动践行志愿精神。


徐浩

 法学院2024级法学专业学生


累计公益服务256小时,参与活动5次,捐赠 190元。他任云南陆军讲武堂博物馆志愿者讲解历史,还运营新媒体传播文化;作为第九届南博会志愿者服务宾客;去年寒假,他在上海爱心寒托班为孩子授课。此外,他参与 “相约母校行” 获 “优秀团队”,加入公益服务队拍摄活动,参与乡村调研,践行公益精神。


肖宇

商学院2023级会计学专业学生


累计捐赠15元,参与公益14次,服务150小时。2023年9月参与牛栏镇“丰收节”劳作,11月赴布能社区开展“老年学堂”服务;还协助SDG挑战赛后勤、2025年3月桃花节服务,2024年暑假负责“一路滇行”小队报销并宣传垃圾分类,践行志愿精神。


肖世琼

艺术学院2024级美术学专业学生


累计捐赠300元,5件物资,参与公益服务10次,服务时长150小时。2024年7月起参与红十字会志愿服务:协助组织应急救护培训4场,覆盖社区居民120余人;在爱心献血屋担任引导员,登记信息、解答咨询同年重阳节,策划“情暖夕阳”敬老活动:为养老院28位老人配送保暖围巾,组织学生志愿者表演合唱、剪纸互动,陪失能老人读报聊天,收集整理15条老人心愿清单并协调社区完成。此外,持续参与“读书进万家”项目,新华书店为乡村小学捐赠绘本50余本,利用周末开展“故事讲堂”,带动班级同学组建读书帮扶小组,帮助留守儿童养成阅读习惯。


吴洪银

数据科学与工程学院2022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生


自入学以来带领校新闻中心拍摄各类活动超300场,公益相关拍摄及制作时长超2000小时。多次担任“三下乡”、“领航之声·井冈行”等实践活动宣传负责人,作品获百万级传播,获联合国 “人工智能向善” 全球峰会金奖等多项荣誉,用镜头传播公益力量!


王彦姝

文学院2023级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


参与公益2次,服务84小时。她先投身支教,辅助课堂纪律、教孩子手工、辅导作业,还宣传禁毒防艾与环保知识;随后在耿马佤族傣族自治县孟定镇下坝社区参与清洁,开展环保宣传;之后作为非遗马鹿舞调研报告成员,拜访传承人收集资料;最后主持“七彩童心课堂”成果汇演,助力公益多领域发展。


王凯悦

数据科学与工程学院2023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生


累计公益服务276.9小时,参与活动15次,无慈善捐赠。她任班级团支书兼班长、团总支外联部负责人,获 “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共青团干部”。她参与国防后备连获 “训练尖兵”,加入 “青马工程”,获暑期公益实践 “优秀个人”“优秀志愿者”,2025年暑期参与 “三下乡”,还组织、参与多类志愿与赛事活动。


王家安

体育学院2023级体育教育专业学生


累计捐赠200元、15件物资,折合金额300元,参与公益17次,服务420小时。他多次服务云南省大学生足球联赛,负责场地布置、球员引导与应急处理;牵头打造“裁判辅助+医疗急救+媒体协调”公益品牌。参与云南省环境科学学会举办的“大学生在行动”活动作为“陇川乡野青绿逐梦队”小队队长,组织“绿色出行”宣传。多次任“三下乡”队长,赴边境慰问战士、非遗文化传播慰问孤寡老人和老党员,教村民垃圾分类、为留守儿童送学习用品,用行动践行公益担当。


王会秋

艺术学院2022级美术学专业学生


参与公益9次,服务1048小时。2023年6月,他在新域社区用“连环画”形式创作二十大精神主题墙绘,5天完成墙面美化;10月牵头完成120平方米校园“青春相册”壁画,克服天气困难保障运动会前完工。2024年初,在嵩明县东村绘制红军长征主题墙绘;暑假赴陇川县,带乡村儿童创作民族元素画作,并据此设计镇上文化墙,用画笔传递精神力量与民族团结理念。


宋恩元

数据科学与工程学院2022级城乡规划专业学生


累计公益服务500小时,参与活动15次,知识产权捐赠2项。大一起投身公益,后用专业助力乡村与城市发展:参与东村入档入库与宣传、五条沟火把节工作,设计麦冲村方案,改造乡村家庭,开发山脚社区周边产品,还发起 “益起山脚” 计划,推动社区公益可持续发展。


宋冰月

艺术学院2022级环境设计专业学生


参与公益6次,服务384小时。2022年加入校团委青年志愿者工作部项目部任干事,参与学校各类志愿项目;2023年参与毕业季活动获 “优秀志愿者”,还通过选拔担任国际学院水彩节外国嘉宾随行翻译;2024年加入老挝公益项目,赴琅南塔省参与救灾物资捐赠与公益交流;2025年6月服务第九届中国-南亚博览会,7月参加国际学院暑期 “三下乡” 活动,以专业能力与行动助力国内外公益事业。


施晶晶

文学院2023级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


累计参与公益2次,服务850.5小时。2023年加入校团委青志部,参与冬运会排练保障、食堂秩序维护、十佳赛事服务等校内志愿;2024年任项目部负责人,迎新时帮扶新生。校外赴嵩阳二小陪孩子游戏辅导作业,参与献血活动服务及捐衣整理,从学习志愿到独立负责任务,以踏实行动践行志愿精神。


申云九

法学院2024级法学专业学生


累计公益服务47.44小时,参与活动3次。她参与暑期 “三下乡”,深入嵩明县调研养殖与种植产业,助力撰写三产融合发展报告;关注乡村民生,参与嵌入式养老、团团陪伴及非遗传承活动;还前往牛栏江清理垃圾、监测水质,以实际行动助力乡村发展与生态保护。


芮建辉

商学院2024级会计学专业学生


参与公益30次,服务162小时。他参与新生信息录入、博雅会室活动引导,还撰写公益推文、拍摄记录;假期助力楚雄茶花音乐节人流疏导、爱在大理音乐节物资协助,用细致服务保障活动,传递志愿温暖。


茹岩

数据科学与工程学院2024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生


累计公益服务121小时,参与活动5次,无慈善捐赠。校内,他参与国际学院回迁、“相约母校行” 及迎新志愿活动,获 “实践小能手”;校外,2023年参与张家口爱心护考,2025年寒假参加 “桑梓计划” 返家乡实践,在网信办整理文件、制作网络宣传视频,获 “先进个人”,还获多项赛事荣誉。


苗诗悦

文学院2022级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


累计公益服务超100小时。她积极参与各类公益实践,每年寒暑假投身社会实践。2025年暑假,参与家乡通海县妇联“儿童假期服务项目”,担任小学四、五年级辅导老师,每日固定时段辅导作业、讲解薄弱知识点,还结合中文专业开展趣味阅读、简易写作课程,协助开展防溺水等安全教育,组织绘画、手工等文体活动,助力留守儿童及双职工子女度过安全充实的假期,也坚定了投身儿童关怀事业的决心。


毛思晗

文学院2024级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


累计参与公益4次,服务100小时。2025年7月任腾焰茶驿小分队队长,赴腾冲马站乡开展实践,调研火山生态、茶园与非遗制陶,还在朝云完全小学策划环保宣讲、清洁活动及“变废为宝”手工课,指导孩子用鸡蛋板创作,实践后完成调研报告,为家乡生态与文化传承献力。


马真洁

文学院2022级英语专业学生


累积参与公益15次,服务时长384小时,2022—2023年,她参与校内多项志愿服务活动,荣获“优秀志愿者”称号,积极践行志愿服务理念,并以“绿春爱心班”支教志愿者的身份把知识与微笑带进红河深山。2024-2025年,她将全部热情倾注于乡村留守儿童与事实孤儿公益成长营:从课程设计、心理疏导到资源链接,她一手搭建起“家庭—成长营—社会组织”联动的儿童关爱网络,让假期不再空白、让陪伴有了体系;因这份坚守,她获评“社会实践优秀个人”,事迹被“昆明青年志愿者”平台持续推送,成为新时代大学生公益精神最鲜活、最温暖的注脚。


马婉婷

艺术学院2024级表演专业学生


参与公益5次,服务110小时。高中时,她投身家乡河间公益,在第五届中国河间工艺玻璃设计创新大赛中讲解工艺文化;寒冬里助力第四届国际灯工玻璃艺术节,协助艺术家并维持秩序。还参与河间市“520零彩礼”集体婚礼服务,引导流程、助力移风易俗。2024年大学后,她任团总支办公室委员,负责团籍材料管理,帮同学解决转团问题;2025年寒假参加“寒冬之温暖相约母校行”,分享备考经验,获“优秀个人”。


马慧萍

 数据科学与工程学院2024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生


累计公益服务151小时,参与活动4次,资金捐赠76.27元。校内,她参与图书馆义工、禁毒防艾活动及 “三创赛” 校赛志愿服务,获 “优秀志愿者”;校外,2025年暑期在渑池县城关镇政府实践120小时,2024年10月起参与腾讯公益4个项目,用行动传递爱心。


马晨

体育学院2023级运动康复专业学生


参与公益15次,服务500小时。她开展“青春助梦,‘梅’你不行”直播助农,两小时交易额2000余元,列云南省带货榜第97名;专访非遗传承人,助力文化传承。在社区开展运动损伤义诊,为养老院老人按摩、防肌肉萎缩。参与云南省大学生足球赛等医疗保障,处理球员损伤。清理河岸垃圾、开“环保小课堂”,还推广红色旅游,用专业与热情传递温暖。


罗启瑞

 教育学院2022级小学教育专业学生


累计公益服务601.4小时,参与活动50次,捐赠77元,获评“社会公益实践优秀个人”“实践小能手”“云南省优秀学生干部”。作为学生骨干成员,她牵头组织超40场校园文体活动,服务师生超 2000人次;参与电商“三创赛”云南赛区志愿服务,获评“优秀志愿者”;参与暑期“三下乡”,赴普洱市思茅区六顺镇小学支教,辅导80余名留守儿童,同时参与“乡村观察”调研,助力乡村产业发展,收到当地政府感谢信,团队事迹被新华社、人民日报及多方媒体报道;参加“返母校”,助力家乡教育发展均衡;返乡举办分享会,参与社区服务;还完成4个月公益实习,获评“优秀实习生”,将专业知识融入公益,用行动诠释教育与公益的结合。


罗琦玥

 法学院2023级法学专业学生


累计公益服务568小时,参与活动6次。2023-2024学年寒假,她参与村委会志愿服务,走访留守儿童与待就业青年,还回访母校分享备考经验。同年暑假,她任县团委野生菌美食节等活动志愿者,维持秩序、解答疑问。她还参与迎新杯篮球赛场外服务,2024-2025学年寒暑假,继续投身村委会服务与美食节志愿工作,以热忱服务社会。


鲁婧莹

文学院2024级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


参与公益4次,服务100小时。2025年7月,她作为腾焰茶驿小分队成员赴马站乡参与环保社会实践,白天开展小学环保调查、助农直播、村落非遗交流、火山生态调研及环保宣传,夜晚梳理行程撰写推文,用文字传播环保理念,以多元行动助力公益。


卢洪吕

数据科学与工程学院2023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生


累计公益服务574.3小时,参与活动6次,资金捐赠100元。他参与农村低保户核查,翻阅档案、走访家庭,感知政策与民生关联;投身环境整治项目,见证基层干部与村民协作解决垃圾处理、河道清理难题。他关注乡村振兴机遇,以行动助力基层治理,践行公益精神。


刘夏彤

艺术学院2024级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学生


累计捐赠1500元、300件物资(折合4000元),参与公益5次,服务326小时。疫情期间,她连续38天担任社区志愿者,维护核酸检测秩序、登记信息及配送物资。高中三年,每周六到社区老年服务中心陪独居老人读报、解决手机操作难题,服务超200小时。寒暑假加入“图书漂流”项目,整理500余册图书、搭建乡村小学图书角并为留守儿童讲绘本。还发起班级旧物义卖,带动30余名同学参与,善款全部捐赠山区助学项目。


刘思彤

商学院2023级会计学专业学生


参与公益5次,服务187小时。2024年7-8月协助助学贷款申请;同年迎新整理新生资料;2025年2月清理星云湖并宣传环保,还负责小队财务;5月保障OSD精英舞者公开赛检录;6月走进幼儿园开展公益活动,用专业与耐心践行公益。


刘晶晶

艺术学院2024级音乐教育专业学生


参与公益37次,服务135小时。她投身文化传播,作为云南省“中国华服周·云上霓裳”演职成员演绎传统服饰文化,在“聂耳音乐周”参与红色音乐演绎,社区与校园巡演覆盖超千人。还参与昆明市五华区基层服务,南屏街单日服务超8小时,“青年志愿·情暖社区”活动中策划3场社区文艺演出。此外,她参与“急救知识进校园”,为昆明中小学及幼儿园学生开展急救培训,助力校园安全,用专业与行动传递温暖。


李志龙

艺术学院2024级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学生


加入昆明城市学院“领航之声”井冈山社会实践团并任设计组骨干,为“红色文创产品开发的双效统一机制研究——以井冈山文创体系创新构建为例”课题提供设计思路与元素,设计实物被课题引用。在井冈山研学期间,服从团队安排,下乡走访时主动贡献力量,与团队协作完成课题,助力红色文化传承与文创创新。


李正湖

法学院2024级法学专业学生


累计公益服务832小时,参与活动4次。2025 年3-4月,她作为核心志愿者参与 “中国华服周・云上霓裳” 省级活动,巡演讲解中华服饰文化,服务超40万人次,获评 “优秀志愿者”。2024年11月,参与学校秋季无偿献血志愿服务,获 “优秀个人”。2024-2025 学年寒暑假,她参与社会实践表现突出,获 “先进个人”,还赴龙陵县人民法院实习,协助案件相关工作。此外,她参与剧团接待、辩论赛服务等,多次获 “优秀志愿者”,以行动践行志愿精神。


李俊涵

商学院2024级会计学专业学生


累计捐赠20元、50件物资(折合270元),参与公益5次,服务38小时。她担任班级学习委员时,分享学习资料、助力同学学业。同时,她加入多个社团与校团委部门,积极参与活动。此外,她参加职业规划大赛、AI财经大赛等赛事,还投身学校运动会志愿工作,以多样实践践行公益,用行动传递责任与担当。


李佳煜

 教育学院2023级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


累计公益服务84小时,参与活动1次,捐赠折合753元。2025年暑期,她赴普洱 “三下乡”,创新推普方式助村民学习普通话;开展 “启智润心” 宣讲、“七彩假期” 课堂,辅导作业、开设素质课程;还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用专业与热情为乡村孩子带去知识与温暖。


李丹

体育学院2023级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学生


累计捐赠100元、4件物资及4项知识产权,参与公益活动20余次,服务时长480小时。她连续参与云南省足球赛事服务23场,冒雨整理场地保障球员休息;投身五华区“阳光助残”活动;连续两年参加“三下乡”,在陇川县开设体育专项课,设计趣味课程,还参与乡村人居环境整治与政策宣传,获“校级优秀志愿者”“云南省足球赛事优秀志愿工作者”等荣誉。


李岸倬

法学院2022级法学专业学生


累计参与公益活动14次,服务时长323小时,累计捐赠426元(含361元资金、5件物资)。他连续参与迎新、学生回迁及校运会志愿服务;走进社区开展环境整治、爱心义卖,助力民俗文化传承;参与赛事保障、乡村 “三下乡”、社区消防巡逻等活动,还投身 “返家乡” 实践与助农大赛。此外,他通过水滴筹、公益基金捐款,以行动践行志愿精神。


雷思颖

文学院2023级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


累计捐赠100元,参与公益10次,服务时长286.06小时。2023年10月加入乡村振兴服务社,参与社区公益演出、学雷锋服务等10余场;2024年5月加入校公益志愿服务队,助力公益沙龙,并为2025年OSD精英舞者公开赛引导秩序。2025年寒假,组建“星云清韵护卫队”赴玉溪江川参与“大学生在行动”,开展水质检测、敬老服务,团队获校级“志愿风尚小队”;暑期双线实践,先参与“三下乡”赴临沧耿马支教、调研非遗,同步参与“大学生在行动”推进社区清洁与环保宣传,后加入“吾辈青年计划”赴普洱墨江支教14天,开设多元课程,用行动践行公益。


旷丹萍

艺术学院2024级音乐学专业学生


参与公益10次,服务60小时。2024年下半年,经校团委面试成为“急救知识进校园”讲师,与团队赴小学开展急救讲座,教孩子实用急救技能。她还常参与各类志愿活动,用行动践行公益,关注儿童安全成长,为乡村教育与儿童安全防护贡献力量,传递温暖与责任。


江明轩

数据科学与工程学院2023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生


累计参与公益活动15次,服务时长416小时,无慈善捐赠。2024年寒假,他参与昌宁大学生 “返家乡” 实践,在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昌宁县委员会协助基层党建与对外宣传,策划执行 “一镇一孝廉” 迎龙年写福廉等镇级文体活动,传递党的精神。2025年暑期,他加入 “三下乡” 志愿服务,负责代码编写与数字化平台搭建,以专业能力助力公益实践。


华妍婕

商学院2024级财务管理专业学生


累计参与公益12次,服务212.5小时。2024年10月起,她借“筑梦彩云南”平台践行公益,聆听“大学生在行动”汇报、普及献血知识;2025年4月陪伴自闭症儿童,5月服务电商挑战赛,6月任南博会志愿者,7月赴乡村开展“三下乡”,还参与“大学生在行动”筹备与宣讲,用多元行动传递志愿精神。


胡昊晟

文学院2023级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


累计捐赠20元,参与活动15次,服务时长400余小时,作为领航之声志愿服务实践团负责人,自2023年7后,积极报名参加各类社会实践和公益活动,长期服务于通海县,参与返家乡、文旅志愿服务、普法教育、推普、支教、司法社区家长等活动,所参与“童成长”活动入选“兴滇润边新时代文明实践带”暨云南省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库的三类项目;在校期间,参加遵义会议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等国家级公益宣讲活动,并取得全国优秀团队证书,后参加了多项省级比赛活动,取得阶段性成果。大二暑假跟随学校团委三下乡实践团前往沧源佤族自治县进行实践服务。在实践中丰富了自己的社会阅历,践行了自己多奉献的诺言。


何云仙

 法学院2024级法学专业学生


累计公益服务40小时,参与活动1次,累计捐赠折合人民币500元(含50元资金、20件物资及10项知识产权)。她秉持志愿精神,定期赴社区敬老院与独居老人家中,提供照料与陪伴,联合团队送生活物资、组织文艺表演;还参与 “阳光助学” 计划,为偏远山区小学开展支教服务,用行动关怀老人与儿童群体。


何全红

文学院2023级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


累计捐赠30元、18件物资(折合210元),参与活动125次,公益活动50余次,服务时长500+小时。曾参加SDG开放创新马拉松,获"最具投资价值奖"。作为负责人组建“青境护卫小分队”,开展“大学生在行动”服务,获国家级、省级优秀小队表彰;深入会泽、曲靖多地开展公益支教、环保及社区服务,多次获“省级优秀志愿者”称号。在“返乡真探”项目中陪伴老人、儿童,记录乡村故事,获“卓越真探”荣誉。始终秉持“用行动传递温暖”的信念,致力以青年之力服务社会,相关事迹获省、县级10余家媒体报道。


耿誉嘉

教育学院2023级小学教育专业学生


累计公益服务134.2小时,参与活动60次,捐赠折合171.88元。她加入校团委青志部,参与20余项校级志愿活动,获省级 “优秀志愿者”;任组织部负责人后组织多项大型活动;线上参与 “企鹅支教”“蓝信封” 项目,还深耕社团与班级工作,以热忱践行公益。


耿怡诺

艺术学院2024级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学生


曾参与邢台洪水志愿,蹚水送物资、劝离滞留老人,在安置点安抚儿童。疫情时,每日挨家登记小区物资需求,关心老人用药。她长期任邢台博物馆义务讲解员,从紧张到熟练,为游客尤其是孩子讲文物故事,激发文化传承意识,用行动诠释志愿精神。


凤俊雄

文学院2024级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


2024年,他赴陇川县民族中学开展一学期地理教学实习,承担初中两班教学,结合当地民族特色创新教学,课后辅导困难学生,助力教育均衡。2025年夏季,作为 “三下乡” 实践团成员,赴耿马县开展一周公益支教,负责书法启蒙,设计趣味课程教乡村儿童执笔运笔,累计授课5课时,服务30余名儿童,以墨香传递文化与品格力量,用教育实践践行公益初心。


费金昱

艺术学院2023级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学生


参与公益多次,服务489小时。她任校团委志工部主席团成员,组织多项志愿活动。作为蓝信封通信大使,秉承着穿越纸背,传递温暖;2024-2025学年任云南省急救中心讲师,为中小学传授急救知识。校外,她参与第九届中国-南亚博览会志愿服务负责志愿者管理;还投身昆明高新区世界环境日、敬老院慰问等活动并荣获22次“优秀志愿者”称号,用行动践行志愿精神。


段晓悦

文学院2024级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


参与公益2次,服务78小时,获“保山市优秀志愿者”称号。返乡时,她在滇西抗战纪念馆任导览咨询员,参与开馆筹备、提供参观服务与秩序维护;还参与保山市志愿服务周,一对一辅导村镇小学生作业,开展爱国主义与安全知识宣讲,组织互动活动,活动报告获“学习强国”平台采纳,用服务传递温暖与红色力量。


段诗雨

 法学院2024级法学专业学生


累计参与公益活动2次,服务时长99.92小时。她积极投身各类公益,今年暑假参与 “三下乡”,深入嵩明县调研养殖与种植产业,助力撰写三产融合发展报告;关注乡村民生,参与嵌入式养老、团团陪伴及非遗传承活动;还前往牛栏江清理垃圾并监测水质。此外,她参与企鹅支教、寒假高铁站志愿服务,暑假加入乡里普法文艺巡演,以文艺形式向村民普及法律知识,坚定服务社会的决心。


董付照

法学院2023级法学专业学生


积极投身公益与社会实践,累计服务时长298小时。2024年暑期,他参与社会实践表现突出,获 “社会公益实践优秀个人” 称号,2024-2025学年寒暑假社会实践中又获 “先进个人”,且在今年暑期参与澜沧县“三下乡”。他还担任云南省第七届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志愿者,践行奉献精神。作为班级团支书兼班长、团总支青协部副部长,他充分发挥学生干部作用,带队开展学院每周一次的劳动教育实践活动,组织参与各类校园活动,以实际行动服务同学与社会,展现新时代青年担当。


陈卓

体育学院2023级运动康复专业学生


累计参与公益活动25次,服务时长384小时。她参与校园落叶清理与垃圾处理以及在大四学生换校区时提供了志愿服务;为社区老人提供康复指导,进社区做健康咨询,并为社区老人进行康复治疗;暑期任武术助教,协助开展武术教学、指导学员动作并参与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参与组织“运动+文化+安全”三维公益课堂,带领当地青少年开展体育训练,其中主要协助开展太极课与心肺复苏实训,通过情景模拟提升大家的自救能力,增强安全意识;也为“篮球迎新杯”“长虫山足球联赛”提供防护服务,获云南省大学生足球联赛“优秀志愿者”等多项荣誉,用专业践行公益。


陈乃筠

艺术学院2024级音乐教育专业学生


参与公益7次,服务约170小时。2024年10月任云南省中小艺展志愿者;12月参与昆明城市学院沂蒙山宣讲团、西山区综合福利院公益活动及昆明市助老协会授牌仪式志愿工作。2025年1月任福州市长乐区“金蛇献瑞”迎新社区活动志愿者;5月服务云南省音乐教育研讨会;6月任中国-南亚博览会志愿者;7月参加昆明城市学院艺术学院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调研活动,用行动传递温暖。


陈柯羽

法学院2023级法学专业学生


自2024年1月参与公益以来,以 “奉献、担当、创新” 为准则,深耕乡村振兴、普法宣传等领域,累计服务244小时,获评校 “社会公益实践优秀个人”“实践小能手”,事迹获校内外媒体报道11 次。2025年暑期,她作为红旅筑梦实践团核心成员,在澜沧县 “三下乡” 中,主导东主书院红色文化推广,还调研梳理农产品销售痛点;同时开展普法活动,助力乡村法治建设。她作为五谷豊登团队核心成员,参与 “三创赛” 获国赛一等奖,助农增收。在校期间,她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与公益活动,带动同学参与志愿服务。


常莹

文学院2023级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


累计捐赠10元,参与公益4次,服务199小时。2023年入学后参与啦啦操后勤、学院搬迁等志愿;2024年助力文学院赛事服务。2025年1月参与“返家乡”实践服务游客,团队获《许昌日报》报道;7月政务实践中撰写材料、接听热线,还深入社区开展未成年人安全宣传,助力提升儿童自我保护意识。


党史上的今天

内容来源于人民网

本期编辑:张琪媛

内容来源:社会公益学院

一审一校:  张琪媛 

二审二校:陈琛

三审三校:黄隽

监制:党委宣传部

技术支持:图文信息中心

官方新浪微博:@昆明城市学院

官方抖音:昆明城市学院(原云师大商学院)

(56484371)

先进文化引领校园

打造校园强势媒体

喜欢请点【在看】

给我一朵小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