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的北京,承载着亿万人民的期待,2025 年全国两会胜利召开。作为 "十四五" 规划收官之年的关键会议,这次盛会以 "高质量发展" 为主线,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擘画了新蓝图。通过深入学习两会精神,我深刻认识到,在百年变局与世纪疫情交织的复杂环境中,中国始终以战略定力锚定发展方向,以改革创新破解时代课题,以民生温度诠释发展初心。作为新时代的奋斗者,我们既要读懂两会报告中的 "国之大者",更要将精神力量转化为实干动力,在新征程中书写属于我们的时代答卷。

  一、以创新驱动培育新质生产力,筑牢高质量发展根基

  两会期间,"新质生产力" 成为高频词。从人工智能大模型的开源共享,到人形机器人市场的千亿级展望;从 CR450 动车组的 "中国速度",到光伏组件回收的循环经济实践,科技创新正在重塑产业格局。南非经济专家桑迪莱・斯瓦纳评价:"中国以创新推动产业升级,为世界经济提供稳定性。" 这让我想起,习近平总书记在两会期间强调的 "科学技术要打头阵"。当前,我国制造业规模连续多年全球第一,但在高端芯片、工业软件等领域仍存在短板。代表委员们的议案提案中,既有对 "卡脖子" 技术的攻关建议,也有对 "未来产业" 的前瞻性布局。作为科技工作者,我们既要聚焦 "0 到 1" 的原始创新,也要推动 "1 到 N" 的成果转化,让实验室的 "奇思妙想" 变成产业界的 "神兵利器"。正如全国人大代表、中南大学教授胡文吉豪所言:"以钉钉子精神落实政策,在服务企业中践行两会精神。" 唯有将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深度融合,才能培育出更多像 "东数西算"" 深海探测 " 这样的战略新引擎。

  二、以民生为本绘制幸福画卷,夯实现代化发展底色

  "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 两会报告中,"强化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发展银发经济 ""保障新就业形态权益" 等部署,让民生答卷更有温度。数据显示,我国 65 岁以上人口已超 2 亿,代表委员们关于 "智慧养老"" 分级诊疗 "的建议直击痛点。全国人大代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医生罗静的履职故事令人动容:她推动 AI 辅助诊断技术下沉基层,让偏远地区群众享受优质医疗。这让我想起,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团强调的" 社区治理要坚持为民服务宗旨 "。在湖南," 一老一小 "服务体系建设已初见成效:长沙的" 时间银行 "互助养老模式,株洲的普惠托育服务试点,正是对两会精神的生动实践。作为基层工作者,我们要像全国人大代表、快递小哥汪勇那样,倾听群众" 急难愁盼 ",把" 民生清单 "变成" 幸福账单 "。从老旧小区改造到义务教育" 双减 ",从食品安全监管到生态环境治理,每个民生" 小事 "都是现代化建设的" 大事 "。

  三、以开放包容共筑合作共赢,拓展全球化发展格局

  两会期间,"高水平对外开放" 的部署引发国际关注。从全面取消制造业外资准入限制,到高质量共建 "一带一路";从进博会的 "全球新品首发地",到中欧班列的 "钢铁驼队",中国始终是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 "稳定锚"。正如伊拉克通讯社社长萨塔尔・谢里夫所言:"中国是可靠的压舱石。" 在湖南,中非经贸博览会、岳麓山实验室等开放平台,正在书写 "内陆省份开放崛起" 的新篇章。全国人大代表、中机国际工程师陈世洋的实践给我们启示:推动绿色技术标准国际互认,让 "中国方案" 成为 "全球共识"。面对逆全球化思潮,我们更要以开放纾发展之困:既要 "引进来",吸引全球高端要素集聚;也要 "走出去",让 "中国智造" 服务全球市场。正如德国企业家舒曼所说:"在中国,为世界。" 这种开放包容的胸怀,正是中国式现代化区别于西方现代化的显著特征。

  四、以文化自信凝聚精神力量,厚植现代化文明根基

  两会期间,"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根基" 成为热议话题。从良渚古城遗址的保护传承,到敦煌文化的数字化创新;从《流浪地球》的科幻突破,到 "中国非遗" 的全球圈粉,文化自信正在赋能现代化建设。全国人大代表、故宫博物院院长王旭东的建议发人深省:"让文物活起来,增强文化认同。" 在湖南,马王堆汉墓文物的数字化展示,韶山红色文旅的沉浸式体验,正是文化创新的生动实践。作为文化工作者,我们要像全国政协委员、作家麦家那样,用精品力作传递中国价值。既要守护好 "长江文明"" 湖湘精神 "等文化根脉,也要创新" 元宇宙 + 文化 "等传播方式,让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正如肯尼亚学者伊拉基所言:" 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发展的新答案。" 这种答案,既包含物质的丰裕,更包含精神的富足。

  站在 "两个一百年" 的历史交汇点,2025 年全国两会不仅是对 "中国之治" 的时代答卷,更是对 "世界之问" 的中国回应。当我们读懂政府工作报告中的 "5% 增速" 背后的民生考量,理解 "新质生产力" 蕴含的创新密码,领悟 "全过程人民民主" 的实践真谛,就能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中国式现代化不是简单的经济增长,而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是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既是现代化建设的参与者,更是历史伟业的见证者。让我们以两会精神为指引,像代表委员们那样 "脚上沾泥、心中有光",在科技创新的前沿勇闯 "无人区",在乡村振兴的田野播撒 "希望种",在民生服务的一线架起 "连心桥"。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号召的:"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 让我们以奋斗之姿,共同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的壮美篇章,让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我们手中变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