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端制造业发展趋势洞察》

高端制造业涵盖利用前沿科技进行创新产品开发的高科技产业,以及专注于生产技术密集型大型设备的高端装备制造业。简而言之,该领域通过采用尖端技术和工艺流程,显著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中国制造业正处于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竞争的夹缝中。在高端制造业领域,中国与欧美日韩等发达国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日趋激烈;而在中低端制造业领域,中国则面临来自其他发展中国家的竞争压力。



高端制造业以其技术先进性、知识密集型特征、高盈利能力和快速发展态势而著称,同时对其他行业的协同发展具有显著推动作用。该领域不仅包括由新技术催生的新产业,也包括通过高端技术改造的传统产业。例如,富含高科技元素的产品即可归类为高端制造业产品。此外,从事此类产品的企业通常在研发上投入巨资,并使用高成本设备。


当前,中国制造业正处于由数量增长型向质量增长型转变的关键时期。这一转变对中国经济发展至关重要,因为市场上普通产品已趋近饱和,持续发展需依赖于高端产品的生产。



1、产业链分析


高端制造行业的产业链极为广泛且复杂。产业链上游主要涉及原材料和零部件的生产,为整个产业链提供物质和技术基础。中游环节聚焦于高端装备的研发与制造,构成产业链中技术创新和附加值提升的核心。下游环节则涵盖航空航天、汽车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多个应用领域,每个环节对最终产品的质量与性能均具有决定性影响。



2、行业背景


中国经济正处于结构转型的关键阶段,高端制造业作为产业链中附加值较高的一环,对于加速经济发展新动能的形成具有决定性作用。数据显示,自2016年以来,中国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有所下降,而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却呈上升趋势,从12.4%增至15.5%。这一趋势表明,尽管部分传统制造业产品市场需求接近饱和,高端制造业的发展势头依然强劲。过去十年,中国高技术产品出口额的增长也反映了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中地位的提升。



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资本驱动模式难以持续支撑经济高速增长。2008年以来,中国资本回报率中枢明显下降,2010年后经济增长中枢也逐渐下滑,2020-2023年中枢维持在5.6%左右。在此背景下,寻求经济增长新动能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发展附加值更高的中高端制造成为中国产业升级的重要驱动力。过去十年,中国高技术产品出口额从2014年的6605亿美元增长至2022年的9467亿美元,显示中国中高端制造在全球价值链中正向更高价值链位置攀升。


3、政策背景


政策对高端制造业的扶持作用显著,为其快速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自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以来,中国经济增长速度逐渐放缓,国际和国内政治经济环境发生深刻变化。这些变化促使中国认识到,依赖资源大量投入推动经济增长的传统模式已不再适用,迫切需要发展新的生产力,替换旧的增长动力。



为实现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变,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以推动高端制造业的发展。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被列为十大工作任务之首。两会后,对科技领域的支持政策接连出台,力度不断加大。


在政策的推动下,中国高端制造业取得了丰硕成果。政府不仅在口头上表示支持,更在财政上给予实质性支持,促进科技领域的发展。这为高端制造业提供了充足的资源,使其得以茁壮成长。



4、基地分布


先进制造集群是指在特定区域内,高端制造和先进制造企业、研究所和服务机构高度集中的产业组织。这些集群内部企业通过合作形成网络化的产业组织。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先进制造集群的建设,已培育45个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涉及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新能源等领域。这些集群通过分工合作和创新,推动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提升整个行业的竞争力和市场影响力。


长三角地区作为人才和技术的集聚地,拥有9个GDP超万亿城市,聚集了全国超过30%的高新技术企业。该地区研发投入强度达到3.23%,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长三角地区共有18个先进制造业集群,占全国的40%。自2018年以来,长三角区域协同创新指数年均增长9.26%。通过创新体制机制和强化产业链,长三角地区正迅速成为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珠江三角地区制造业之所以强大,源于城市间的分工合作和优势互补。珠三角地区包含9个城市,每个城市产业各具特色,共同协同发展。该地区拥有7个先进制造业集群,其中4个为跨城市合作项目。在全国统计的41个大类工业行业中,广东占据40个,25个行业的销售产值在全国排名前三。珠三角地区产业规模大,产业链配套齐全,集聚度高,显著提升了生产效率,降低了全球工业产品的生产成本。



5、行业市场


在国家大力推行“中国制造2025”和“工业4.0”战略的背景下,中国高端制造业发展迅猛。市场规模逐年扩大,特别是在航空航天、电子信息、先进装备制造等领域,中国企业不仅在技术上取得突破,产品质量也不断提升。预计未来几年,高端制造业市场规模将继续扩大,成为推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


智能制造装备行业作为高端制造领域的明星产业,在5G、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推动下,正快速增长。截至2023年,该行业规模已突破3.5万亿元,近三年增长率保持在8%以上。预计到2026年,产业规模有望突破5万亿元。近三年来,中国高端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企业持续改变生产方式、企业形态和业务模式。这使得中国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在进出口贸易上呈现出进口减少、出口增加的良好态势。特别是领军企业,抓住外贸机遇,深入开发欧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等重点市场,为中国高端制造业的蓬勃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高端制造业的快速崛起背后有几个关键因素。首先,国家出台的产业政策为行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其次,国际环境变化,如全球供应链重组,为中国高端制造业带来新机遇。再加上中国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特别是在半导体、高端机械制造、风电、光伏、储能、新能源智能汽车和交通装备电气化等领域,发展迅速。


在这些因素的共同推动下,中国高端制造业上市公司表现强劲。这些公司技术更新迅速,产品质量高,市场需求旺盛。截至2023年底,中国高端制造业上市公司总营收达到15.98万亿元,过去五年年复合增长率为9.96%。这一增长率表明,中国高端制造业不仅规模扩大,增长势头也强劲,对国家经济是一大利好。



6、发展机遇


国家战略支持、产业体系完整性和全球市场拓展为中国高端制造业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中国拥有独立完整的现代工业体系,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比重达30%,位居世界第一。同时,中国高端制造业海外投资呈现强劲增长态势,2023年高端制造产品出口增速最高,汽车、船舶、锂电池等为主要增长项。


中国在高端制造业领域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全球经济格局变化和科技革命推进为中国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从供给角度看,中国的优势在于产业体系的完整性和制造业规模的庞大。



完整的产业体系意味着中国企业能够迅速适应市场变化,调整生产计划,减少供应链中断风险。其次,庞大的生产规模使中国能够实现规模经济,降低单位成本。


中国是名副其实的制造大国,拥有独立完整的现代工业体系。改革开放以来,该体系全面建立。几十年的发展使中国制造业覆盖31个大类、179个中类和609个小类,成为全球产业门类最齐全、产业体系最完整的国家。


具体到制造业细分行业,中国在全球范围内也是领先的。2021年,中国在全球前10的细分行业增加值达到14个,份额均值为30.5%,均为世界第一。这表明中国不仅产业体系完整,而且在许多领域都是全球领先。这些优势为中国高端制造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巨大潜力。



庞大的产业规模为中国发展高端制造提供了规模经济效益,分摊研发、制造和营销成本,提高效率和竞争力。在制造业规模方面,中国制造业增加值从2012年的2.69万亿美元增长到2023年的4.66万亿美元,占全球比重从约25%提升至30%,超过美国(16%)、欧盟(16%)等国家和地区,位居世界第一。



全球市场拓展:在新一轮技术革命引领下,全球高端制造业中的新兴产业将迎来新的加速发展周期。各国技术深化合作,促进高端制造业稳步发展,拓展全球市场。开放领域不断扩大,制造业一直是外商投资的重点领域。近五年来,中国大幅压减对外商投资准入限制,高技术制造业外资使用金额持续增长。2019年至2023年五年间,该值的复合年均增长率达到10.5%。



与此同时,中国企业海外投资近年来呈现强劲增长态势。自2018年起,中国制造业对外投资流量规模逐年上升。通过海外投资,企业可与当地合作伙伴实现协同创新和共同发展,同时这些技术和经验也可应用于企业国内生产运营中,促进其转型升级。



高端制造业不仅在国内发展迅速,还积极走向世界,成为推动中国制造业发展的重要动力。这为中国制造品牌在全球范围内提升了国际影响力。


中国在这方面采取了明智的策略,一方面“引进来”,吸引外资和技术;另一方面“走出去”,让中国企业和技术走向国际市场。这种双管齐下的战略使中国在2023年的出口产品中,高端制造业成为增长速度最快的领域。相比之下,电子和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增长速度明显较慢。




具体到高端制造产品,汽车、船舶、锂电池、叉车、工程机械等领域是增长的主力军。2023年,这些产品的出口金额同比增长率分别达到69%、29%、28%、19%和10%。这些数字表明,中国高端制造业在全球市场上越来越受欢迎,出口增长势头强劲。这也证明中国制造业不仅在国内表现出色,在国外市场也占有一席之地,并且这一地位还在不断扩大。


PS:相关报告已上传知识星球,会员在星球内直接检索🔍“ 制造 ”即可下载相关内容,非会员可点击这里加入知识星球下载,或扫下面二维码加入。


HOT
相关报告合集 




免责声明:『报告智库』重在分享,以上报告均系本平台通过公开、合法渠道获得,报告版权归原作者/发布机构所有,如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点击阅读原文下载更多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