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新时代,共享未来”为主题的第七届进博会2024年11月5日至10日在上海举办。本届进博会参展国别(地区)数和企业数都超过了上届,500强和行业龙头企业参展数量也创历史新高。“越办越好”的进博会在国际采购、投资促进、人文交流、开放合作等方面的功能日益凸显,“买全球、惠全球”也为我们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带来更多便利、实惠和美好。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第七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相关的时评文章,来为我们的作文注入“新鲜血液”,为2025中考满分作文助力。同学们快来积累背诵吧!
与进博相约,与中国共赢
潮涌东方,博惠世界。第七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以下简称“进博会”)将于11月5日至10日在上海举办。
作为世界上首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国家级展会,自2018年首次举办以来,进博会依托中国大市场优势,持续增强国际采购、投资促进、人文交流、开放合作四大平台功能,累计吸引181个国家和地区参加,约1.6万家次企业参展,首发首展约2500项代表性新产品、新技术、新服务,意向成交额约4200亿美元。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这样的进博会为深化各国互利合作、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搭建宝贵平台,也为中国与“全球南方”国家携手并进、共促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注入强劲动力。
进博会历来是全球新品和前沿科技的首发地和聚集地。本届进博会,技术装备展区首设新材料专区,汽车展区聚焦无人驾驶、低空经济等“未来产业”,创新孵化专区引入海外大学创业项目展览展示。不论是将在500平方米展台展示在华加速管线研发、赋能新质发展“创新蓝图”的勃林格殷格翰;还是将以“细胞新生”为核心设计理念,在进博现场打造“拜尔斯道夫创新实验室”德国百年护肤巨头拜尔斯道夫集团;抑或是将带着光催化涂料、智慧路面标识漆等“全球首发”展品,亮相今年首次设立新材料专区的立邦……一件件创新展品,展现出跨国企业对中国市场发展的信心。不论是将在进博会上“亚洲首发”可以适应月球上极端恶劣条件的“月球探测车免充气轮胎”的米其林,还是将“亚洲首展”可以减少碳排放的直接空气捕获技术的美国通用电气能源……一项项“黑科技”,见证海外企业对进博会热情满满。以“新质”找到增长新引擎,“进博之约”是一场“创新之约”“未来之约”。
跨越千山万水,参展商愿意每年带着首发首秀新品亮相进博会,折射出外资企业对中国市场不断加码的信心,也彰显了中国与世界合作共赢、共享未来的诚意和胸怀。“展品变商品”“商品变爆品”“展商变投资商”“头回客变回头客”……如今越来越多的展商通过进博会展示最新的产品和技术,积极深化与中国的合作关系。不论是成为进博会首批“八年全勤生”的欧莱雅、沃尔沃汽车、三菱电机、3M公司、路易达孚等企业,还是近四年持续加大在中国投资规模,共新设18个基地的松下集团……进博会牵线搭桥,让中外企业“抱团”,共享“中国机遇”。历史和实践都充分证明,“越办越好”的进博会联通世界、充满机遇,是促进合作的“催化剂”,也是企业发展的“推动器”。进博会这个链接全球的重要纽带,让中国大市场成为世界共享的大市场,中外企业在这里相遇相知,推动展品变商品、参展商变投资商,一起走上合作共赢、共促发展之路。
在开放中彼此成就,在开放中共创未来。一扇“进博之窗”,展现中国与世界开放融通、共谋发展的决心和姿态,彰显中国与世界合作共赢、共享未来的诚意和胸怀。共有129个国家和地区的3496家展商参加,国别(地区)数和企业数均超上届;企业展继续保持36万多平方米的超大规模;参展世界500强和行业龙头企业达297家,创历史新高,186家企业和机构成为七届“全勤生”……一组组数字,见证第七届进博会的开放新高度。实践充分证明,中国正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张开双臂欢迎全球投资者,为全球经济注入更多活力。以进博会为契机,更好对接国际高标准,推动积极的自主开放和单边开放,与各国共同携手,以开放汇合作、以开放促发展、以开放聚创新,共同开创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
世界好,中国才会好;中国好,世界会更好。行至第七届的进博会,是世界分享“中国机遇”的重要窗口与平台。越办越好的进博会,必将为各国提供更多市场机遇、投资机遇、增长机遇,实现共同发展,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更大贡献。
1.潮涌东方,博惠世界。进博会历来是全球新品和前沿科技的首发地和聚集地。
2.以“新质”找到增长新引擎,“进博之约”是一场“创新之约”“未来之约”。
3.跨越千山万水,参展商愿意每年带着首发首秀新品亮相进博会,折射出外资企业对中国市场不断加码的信心,也彰显了中国与世界合作共赢、共享未来的诚意和胸怀。
4.“越办越好”的进博会联通世界、充满机遇,是促进合作的“催化剂”,也是企业发展的“推动器”。
5.在开放中彼此成就,在开放中共创未来。一扇“进博之窗”,展现中国与世界开放融通、共谋发展的决心和姿态,彰显中国与世界合作共赢、共享未来的诚意和胸怀。
6.世界好,中国才会好;中国好,世界会更好。
进博之约,就是共赢之约、未来之约
黄浦江畔,第七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今天拉开帷幕。国家会展中心(上海)敞开怀抱,笑迎八方来客。
作为世界上首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国家级展会,举办进博会是中国推动新时代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大决策,是中国主动向世界开放市场的重要举措。过去6年来,进博会持续发挥着国际采购、投资促进、人文交流、开放合作“四大平台”功能,印刻着中国扩大开放的坚实足迹,彰显着中国海纳百川的广阔胸襟。
这里,是中国与世界共谋发展机遇的舞台,是推动高水平开放的平台。过去6年来,进博会累计意向成交额超过4200亿美元,成为经济全球化的一道独特风景线。这里宛如一个巨大磁场,吸引着世界各地企业远道而来,无论是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还是最不发达国家,都拥有平等的展示机会,打破偏见与局限,交织成一幅流动的全球贸易画卷。本届进博会企业展继续保持36万多平方米的超大规模,共有129个国家和地区的3496家展商参加,国别(地区)数和企业数都超过上届,参展的世界500强和行业龙头企业达297家,再创历史新高,全球对中国市场的期待和信心可见一斑。
这里,是中国与世界共探发展动能的展台,是全球新质生产力“浓度”最高的场域。过去6年来,进博会已有近2500项代表性首发新产品、新技术、新服务亮相,“首发”“首展”成为进博标配。这种创新的集聚效应,正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孕育着全球经济发展的新动能。本届进博会,新一批400多项代表性新产品、新技术、新服务又将登场,各国科研机构和企业通过交流合作,在创新道路上相互启发、携手共进。可以说,进博会激发的创新活力,正在推动全球经济朝着更高质量、更具活力的方向发展。
这里,是中国与世界共享发展成果的平台,进一步发挥着国际公共产品的作用。今年,国家展继续为各国展示综合形象和贸易投资领域机遇搭建重要平台,77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展。中国也为37个最不发达国家参加国家展和企业展提供支持,进博会的平台效应为这些国家融入全球价值链架设桥梁,以实际行动践行普惠、包容理念。
这种开放、包容,不仅是商品的展示,更是文化的交融、理念的交流。事实上,进博会三大板块——国家展、企业展、虹桥论坛均有鲜明的开放特色,国家展倡导全球开放合作,企业展畅通全球经济脉络,虹桥论坛凝聚开放共识。由此,进博会日益成为产业相融、创新相促、规则相联的重要窗口,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奠定坚实的人文基础。
不以山海为远,不以万里为遥。如“7”而至的进博会,再次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诠释“相通则共进”的规则,奏响开放、合作的时代强音。那声音分明在说:进博之约,就是一场共赢之约、未来之约。
1.这里宛如一个巨大磁场,吸引着世界各地企业远道而来,无论是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还是最不发达国家,都拥有平等的展示机会,打破偏见与局限,交织成一幅流动的全球贸易画卷。
2.可以说,进博会激发的创新活力,正在推动全球经济朝着更高质量、更具活力的方向发展。
3.这种开放、包容,不仅是商品的展示,更是文化的交融、理念的交流。
4.不以山海为远,不以万里为遥。
5.进博之约,就是一场共赢之约、未来之约。
七年进博的“变”与“不变”
老朋友如约而至,新朋友纷至沓来,又是一年进博之约。作为世界上第一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国家级展会,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迈入第七个年头。从中国向世界发出单向邀约,到如今中国和世界双向奔赴的共同约定,开放的蛋糕在做大,合作的清单在拉长,共享的理念在升华,“四叶草”一次次见证中国和世界共同书写新时代互惠共赢、共享未来的新篇章。
自2018年启幕以来,从分享进博购物车里的“大蛋糕”,到携手探索新质生产力的大机遇,进博会提升了各国企业融入中国市场、扎根中国市场的深度、速度和广度,也给了它们更多链接世界的机会。展馆面积更大、参展企业更多,今年的东方之约磁力更强。129个国家和地区的3496家展商跨越山海前来赴约,国别(地区)数和企业数都超过上届;参展的世界500强和行业龙头企业达297家,创历史新高;人文交流活动展示面积超过3.2万平方米,为历届之最……这些数字折射出,近年来中国市场扩容提质,为各国企业带来更加广阔的拓展贸易、投资兴业、创新应用的发展新空间。
从全球新品、前沿技术到创新服务,本届进博会新意更浓,展示400多项代表性新产品新技术新服务。首次设立的新材料专区汇聚了来自美国、德国、日本、新加坡等的世界500强和行业龙头企业,电子材料、生物材料、特种材料等高附加值产品集中亮相,科技同经济在此深度融合。透过“新元素”“新面孔”,人们看到的是进博会平台的创新力,也是中国市场的活力。中国以创新为驱动、以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为核心标志的新质生产力,正在全球经济版图里形成新的吸引力。
一路走来,进博会不断焕“新”,但有些特质始终未变。中国与世界开放融通、共谋发展的决心和姿态始终如一。进博会是“中国越发展,就越开放”的生动例证,见证中国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进博会始终践行着中国对世界的承诺——“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不仅要年年办下去,而且要办出水平、办出成效、越办越好”。一系列重大改革举措渐次落地,丰硕的经贸合作成果为世界经济持续注入能量。德勤中国主席蒋颖说:“通过进博会这个桥梁,我们相信,中国坚定不移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将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张开双臂欢迎全球投资者,有力支持中国企业走向世界,为全球经济注入更多活力。”
中国与世界合作共赢、共享未来的诚意和胸怀一以贯之。进博会年年办,已成为中国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窗口、推动高水平开放的平台、全球共享的国际公共产品。过去6年,每年都吸引超过100个国家和地区的参展商,累计超万家境外企业参展,意向成交额超过4200亿美元。越来越多的进博故事,成为中国市场是“世界的市场、共享的市场、大家的市场”的鲜活写照。今年前三季度,中国进出口总值历史同期首次突破32万亿元人民币,中国与全球160多个国家和地区贸易实现增长。联合国贸发会议秘书长格林斯潘说,中国举办进博会,以开放的精神让全球企业相互连接、建立伙伴关系,共同构建更加繁荣、互联的全球经济。中国的进出口“正在世界各地产生深远影响”。
中国坚定不移履行大国担当,推动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各国人民。作为全球南方的一员,中国始终是南南合作的坚定支持者、积极参与者和重要贡献者。从首届开始,进博会一直为最不发达国家提供多方面优惠和便利。本届进博会为37个最不发达国家提供120多个免费展位,食品和农产品展区进一步扩大非洲产品专区面积,举办“全球南方的可持续发展与中非合作”分论坛……中国以实际行动为最不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打开新的机遇之门。卢旺达奥克斯乐园蜂蜜公司创始人索朗热·穆雷凯齐表示,这不仅是中国市场的开放,更是对非洲经济发展的有力支持。在进博会“惠全球”的理念下,世界没有“被遗忘的角落”。
环境在变,初心不变;形式在变,信念不变;在变与不变之间,进博会的国际采购、投资促进、人文交流、开放合作四大平台作用愈加凸显,全球共享的国际公共产品属性更加清晰。在开放中彼此成就,在合作中共创未来。这样一个互利共赢的约定,值得中国与世界年年奔赴。
1.老朋友如约而至,新朋友纷至沓来,又是一年进博之约。
2.开放的蛋糕在做大,合作的清单在拉长,共享的理念在升华,“四叶草”一次次见证中国和世界共同书写新时代互惠共赢、共享未来的新篇章。
3.透过“新元素”“新面孔”,人们看到的是进博会平台的创新力,也是中国市场的活力。
4.一路走来,进博会不断焕“新”,但有些特质始终未变。
5.进博会是“中国越发展,就越开放”的生动例证,见证中国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
6.中国与世界合作共赢、共享未来的诚意和胸怀一以贯之。
7.环境在变,初心不变;形式在变,信念不变。
共赴“进博之约” 与世界向“新”同行
以“新时代,共享未来”为主题的第七届进博会11月5日至10日在上海举办。本届进博会参展国别(地区)数和企业数都超过了上届,500强和行业龙头企业参展数量也创历史新高。“越办越好”的进博会在国际采购、投资促进、人文交流、开放合作等方面的功能日益凸显,“买全球、惠全球”也为我们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带来更多便利、实惠和美好。
进博会展示“共享未来”的“向心力”日益增强。自创办至今,得益于开放包容、普惠共赢的务实合作,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对全球的品牌吸引力、影响力越来越强。数据显示,本届进博会有129个国家和地区的3496家展商报名参加,其中世界500强和行业龙头企业达297家。前六届进博会累计意向成交额超过4200亿美元。以西非农业国几内亚比绍为例,2022年,该国一家腰果企业借助我们为最不发达国家展商提供的免费展位,首次参加进博会企业商业展即每天接待十几个采购团和有采购意向的客户,不仅远超企业参展预期,更助推其实现打开中国市场的历史性突破。今年夏天,中几比两国达成的《联合声明》明确,双方同意加快推进腰果等几内亚比绍优质农产品输华,同时探讨本地加工事项,进一步为两国人民带来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进博会面向未来的向“新”力日益彰显。前六届进博会共有近2500项代表性首发新产品、新技术、新服务亮相,不少展商由此在中国开出新门店、新工厂、新研发中心。本届进博会将展示400多项代表性新产品、新技术、新服务,并首次设立新材料专区,涵盖电子材料、生物材料、特种材料等位于全球高端制造产业链上游的高附加值产品,其中不乏全球首发、亚洲首秀、中国首展的产品。此外,“新质生产力”将是本届进博会国家展中国馆的特色之一,嫦娥六号模型、“奋斗者”号模型、5G智慧工厂模型、人形机器人“天工”、低空经济电子互动沙盘等展陈,将向世界展示我国最新高科技成果,也将带来更多值得期待的合作机会。
展品变商品,商品惠万家。从48小时空运直达的马来西亚猫山王鲜榴莲,到用于治疗帕金森病、癫痫等疾病的先进医疗设备,再到更加物美价廉的护肤品、消费品……作为“买全球、惠全球”的合作平台,进博会汇集众多优质好物和专业“买手”。共享“进博之约”,如约而至的第七届进博会将以更多惠及各国企业民生的务实合作成果,以“中国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的满满诚意,向世界宣示中国坚定推进高水平开放、持续推动经济全球化的决心和行动。
1.“越办越好”的进博会在国际采购、投资促进、人文交流、开放合作等方面的功能日益凸显,“买全球、惠全球”也为我们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带来更多便利、实惠和美好。
2.进博会展示“共享未来”的“向心力”日益增强。
3.进博会面向未来的向“新”力日益彰显。前六届进博会共有近2500项代表性首发新产品、新技术、新
4.展品变商品,商品惠万家。
5.以“中国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的满满诚意,向世界宣示中国坚定推进高水平开放、持续推动经济全球化的决心和行动。
第七届进博会的璀璨盛宴
金秋时节,黄浦江畔,第七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上海盛大开幕,犹如一场全球经济的盛宴,吸引了世界的目光。“新时代,共享未来。”这不仅是中国对世界的庄严承诺,也是进博会永恒的主题。在这一信念的指引下,来自152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的嘉宾,超3000家参展商,齐聚一堂,共赴这场东方之约。
开幕式上,灯光璀璨,气氛热烈。各界领导和嘉宾纷纷发表致辞,强调进博会对于推动全球贸易合作、促进经济复苏的重要意义。进博会不仅是一个展示各国优质商品和服务的平台,更是促进各国之间交流互鉴、增进友谊的桥梁。
本届进博会展会总面积超过36万平方米,企业展规模扩至36.7万平方米,展示了一个更加开放的中国,向世界敞开合作的大门。本届进博会首次设立了新材料专区,并升级打造创新孵化专区,展示了众多代表性新产品、新技术、新服务。这些创新成果的展示,无疑为参与者带来了无限商机,也为全球经济的复苏与未来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虹桥论坛,作为进博会的思想高地,汇聚了诺贝尔奖得主、图灵奖得主、院士等顶尖智库,他们围绕“开放链动全球,共赢绿色未来”的主题,展开了一场场智慧碰撞,为全球经济发展贡献东方智慧,描绘出一幅幅合作共赢的美好蓝图。
随着开幕式的结束,参观者们迫不及待地涌入各个展馆。在高科技展区,最新的人工智能技术、5G应用令人惊叹不已。这些创新成果不仅展示了科技的飞速发展,也预示着未来生活的无限可能。在医疗健康展区,先进的医疗器械和创新药物吸引了众多专业人士的关注,为提升全球医疗水平带来了新的希望。而在食品及农产品展区,各国的特色美食散发着诱人的香气,让人们在品尝美味的同时,也感受到了不同国家的饮食文化。
进博会的举办,对于中国来说,是进一步扩大开放的重要举措。中国以开放的胸怀,积极拥抱世界,为各国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和发展机遇。通过进博会,中国企业能够与国际先进企业进行深度交流与合作,学习借鉴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自身的转型升级。同时,进博会也满足了国内消费者对于高品质产品和服务的需求,促进了消费升级,为经济增长注入了新的动力。
对于全球经济而言,第七届进博会的开幕无疑是一针“强心剂”。在全球经济面临诸多挑战的背景下,进博会为各国企业提供了一个拓展市场、寻找商机的重要平台。各国企业在这里可以加强合作,共同应对挑战,推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和优化。进博会的持续举办,彰显了中国在全球经济中的责任担当,也为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作出了积极贡献。
在未来的几天里,第七届进博会将继续精彩纷呈。无数的合作意向将在这里达成,新的理念和技术将在这里传播。进博会就像一艘巨轮,在全球经济的海洋中破浪前行,引领着各国共同驶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相信随着一届又一届进博会的成功举办,全球贸易合作将不断深化,经济全球化的步伐将更加稳健,人类社会将在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道路上创造更多的辉煌。让我们共同期待第七届进博会取得丰硕的成果,为世界经济的繁荣发展增添新的活力!
1.金秋时节,黄浦江畔,第七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上海盛大开幕,犹如一场全球经济的盛宴,吸引了世界的目光。“新时代,共享未来。”这不仅是中国对世界的庄严承诺,也是进博会永恒的主题。
2.进博会不仅是一个展示各国优质商品和服务的平台,更是促进各国之间交流互鉴、增进友谊的桥梁。
3.他们围绕“开放链动全球,共赢绿色未来”的主题,展开了一场场智慧碰撞,为全球经济发展贡献东方智慧,描绘出一幅幅合作共赢的美好蓝图。
4.中国以开放的胸怀,积极拥抱世界,为各国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和发展机遇。
5.对于全球经济而言,第七届进博会的开幕无疑是一针“强心剂”。
6.进博会就像一艘巨轮,在全球经济的海洋中破浪前行,引领着各国共同驶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乘“进博快车”,共赴“东方之约”
黄浦江畔,金秋意浓。第七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在即,“中欧班列—进博号”再次肩负重任,满载着参展国家的琳琅商品,从德国杜伊斯堡出发,经过万里驰骋,20日上午抵达上海。而随着“进博号”跨越山海、满载而归,也标志着第七届进博会如火如荼的筹办工作重心转入会场,进入了最后的冲刺阶段。
运力支撑,奏响进博最强音。自2018年以来,上海进博会连续六年成功举办,开行中欧班列“进博号”已是第四年。四年来,7列“进博号”运输货物共3158吨,总值4.8亿元,已然成为欧洲各国参展进博会的重要运输方式。为服务好第七届进博会,从完善轨边直提措施到摸清货物供应链需求,从优先安排作业顺序到提出“快报快运、不滞区”的原则,铁路部门会同海关、物流等主体逐“绿”前行,共塑中欧班列绿色发展,为进博会的筹备工作提供强大引擎。
汇聚力量,深化国际经贸合作。进博会从不是中国的“独角戏”,而是世界各国的大合唱。中欧班列作为“一带一路”建设的标志性成果,不仅为进博会提供了坚实的物流保障,也为参展商提供了便捷、高效的运输服务,进一步加深了中国与欧洲以及沿线国家的经贸合作。随着“进博朋友圈”持续扩容,中欧班列一路串联全球展商,让来自世界各地的商家和企业有机会、有平台交流互动,亲身感受中国市场的脉搏。今年“中欧班列—进博号”的传承、延续和创新,彰显了我国对于深化国际经贸合作的坚定承诺。
开放融通,共推更高水平开放。中欧班列和进博会都是新时代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象征。列车轰鸣声替代古代的驼铃,唤醒了沉睡的古丝绸之路。通过中欧班列,大量欧洲国家的展品得以进入中国市场,满足了消费者的多元化需求,同时也为中国企业提供了了解世界先进技术和产品的窗口。“进博号”不仅仅是一趟运输列车,更是友谊的使者、合作的桥梁。它见证了中国与欧洲日益紧密的经贸联系与文化交流,把中国的活力与全球期待紧密联系在一起,彰显了中国高水平开放新格局。
共赴进博之约,共享发展之机。进博会为世界企业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的广阔舞台,而“中欧班列—进博号”则为他们搭建了通往这个舞台的便捷通道。让我们共同期待,在本次第七届进博会上,这些来自世界各地的展品会给我们带来怎样的震撼和惊喜。(来源:中国网 作者:戴可欣)
1. 进博会从不是中国的“独角戏”,而是世界各国的大合唱。
2.“进博号”不仅仅是一趟运输列车,更是友谊的使者、合作的桥梁。
3.共赴进博之约,共享发展之机。
进博7年,中国市场常青
今天(11月5日),第七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上海拉开帷幕。进博会已走过7年,每一年都在扩容升级,每一届都会带给人们不一样的新气象。进博会的“朋友圈”越扩越大,已经成为中国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窗口、推动高水平开放的平台,作为国际公共产品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本届进博会企业展继续保持36万多平方米的超大规模,共有129个国家和地区的3496家展商参加,国别(地区)数和企业数都超过了上届,参展的世界500强和行业龙头企业达297家,创历史新高。数量的变化是中国政府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促进互利共赢的最佳注解。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就提出,办好进博会、广交会、服贸会、数贸会、消博会等重大展会。展会,是展现国家政策的最佳窗口,也能为全球经济贸易搭建共享平台。经济全球化是大势所趋,中国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发展也需要中国。在当前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增长动能不足的背景下,中国市场仍是各国企业的最佳选择之一。
数据能够说明一切。据海关统计,前三季度,我国进出口32.33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3%,其中,出口18.62万亿元,增长6.2%;进口13.71万亿元,增长4.1%。进出口总值创出新高,各季度都在10万亿元以上。前三季度历史同期首次突破32万亿元。最新经济数据,是世界各国和外资企业、机构对中国经济发展前景抱着乐观态度的有力支撑。数据背后,是我们有能力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市场不断扩容提质的体现。中国市场始终在为推动外贸质升量稳而努力,加大吸引外资力度,为各国企业带来更加广阔的贸易拓展、投资兴业、创新应用的发展空间,本意就是以开放合作增强国际经贸活力,最终实现经济全球化下的世界各国互利共赢局面。
数据之外,外资企业的选择也在彰显中国市场的吸引力和广阔前景。回顾过去几年来与进博会相关的媒体报道,很多参展商被赋予了一个贴切又形象的标签——“全勤生”,顾名思义就是每届进博会都能看到这些参展商的身影。进博会上的“全勤生”,是中国开放市场的助力者,也在从广阔、常青的中国大市场中不断受益。空中客车、强生、宜家、安永、依视路、乐斯福等各种类型不同领域的186家企业和机构,成为七届进博会的“全勤生”。
以空客公司为例,截至今年10月,其在位于天津的交付中心,已向中国和外国航空公司交付了近800架各型客机,并已经动工建设第二条A320系列飞机总装线,预计2026年初投产,除此之外,在成都,该公司还建设了飞机全生命周期服务中心进行拆解回收业务;在珠海,空客直升机中国公司新总部即将落户横琴。可以看出,外资企业选择中国,除了足够广阔的市场需求,还包括随着综合国力提升之后带来的基础设施日趋完善,以及产业链供应链升级对世界高端制造业带来的贡献。中国制造业迈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提升的是世界产业循环的效率。
“中国有13亿多人口的大市场,中国真诚向各国开放市场,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不仅要年年办下去,而且要办出水平、办出成效、越办越好。”走过7年的进博会,已在年年兴办中展现出中国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进博会还将继续兴办,中国常青的市场将始终是世界发展的重要机遇。
1.进博会已走过7年,每一年都在扩容升级,每一届都会带给人们不一样的新气象。
2.展会,是展现国家政策的最佳窗口,也能为全球经济贸易搭建共享平台。经济全球化是大势所趋,中国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发展也需要中国。
3.数据背后,是我们有能力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市场不断扩容提质的体现。
4.进博会上的“全勤生”,是中国开放市场的助力者,也在从广阔、常青的中国大市场中不断受益。
5.走过7年的进博会,已在年年兴办中展现出中国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
END
扫码添加老师微信,领取资料:高考试卷、专业大全、三一指南、升学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