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ART 1 大湾区头条
1
香港四月国际创科营商周,展现创科优势
创新科技及工业局4月举办国际创科营商周,盛事接踵而至,香港国际创科展和香港世界青年科学大会均于4月13日至16日在会议展览中心举行。
第三届香港国际创科展以“创新•智动•起飞”为主题,涵盖低空经济、人工智能、机械人技术、网络安全、智慧出行五大领域的尖端科技方案。展会另一亮点是数字政策办公室设立的智慧香港展馆,展出过百项包括来自政府部门开发、与市民生活息息相关的科技方案,以及本地创科业界和学生的得奖创科项目,彰显香港创科及智慧城市发展的成果。
第二届香港世界青年科学大会暨2025香江诺贝论坛汇聚顶尖创科人才和著名科学家,包括诺贝尔奖和图灵奖得奖学者,以主题演讲、圆桌论坛等形式共同探讨大数据、人工智能、生物科技、新材料、大模型等前沿议题,提升香港在国际科学领域的地位。

同期还有另一项创科盛事:世界互联网大会亚太峰会4月14日至15日在会展举行。近千名国内外政商界翘楚、国际组织、互联网龙头企业、权威专家和学者聚焦讨论人工智能大模型、数字金融、数字政府与智慧生活。
创科及工业局局长孙东表示,国际创科营商周汇聚29个国家和地区的创科界别菁英及2800多家展商,透过展览、论坛、研讨会、企业洽商、人才配对和业界活动,向世界展示香港的创科实力与独特优势。
国际创科营商周期间举行的业界盛事还包括香港春季电子产品展、智慧照明博览,以及香港Web3嘉年华。

文章来源
香港特区政府粤港澳大湾区速递
https://mp.weixin.qq.com/s/X9g1_wofb1WvOJzDroTF2g
PART 2 高等教育
2
暨南大学举办香港春茗 凝聚侨心侨智 同绘大湾区新篇章
4月9日,暨南大学香港各界新春交流会在香港举行。中央人民政府驻香港特别行政区联络办公室教育科技部部长王伟明,香港警务处总警司郭美森,暨南大学董事会副董事长余国春、霍震寰、董事杨孙西、李国华等十余位香港校董,暨南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邢锋,香港理工大学协理副校长沈岐平,香港都会大学校长林群声,香港侨界社团联合会会长黄楚基等领导出席交流会。活动由暨南大学党委常委、统战部部长梁燕主持。维港教育集团董事长邓强光受邀出席活动。

余国春在致辞中表示,暨南大学拥有119年的办学历史,学校始终秉承“忠信笃敬”的校训,为香港培养了8万余名优秀校友,这些校友成为推动香港繁荣稳定的重要力量。他指出,暨南大学董事会中的香港校董,在学校发展进程和促进香港繁荣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他期待借此次活动的契机,进一步深化暨南大学与香港各界的合作,携手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贡献力量。
邢锋在致辞中指出,暨南大学作为中国第一所由政府创办的华侨学府,历经三落三起、五度播迁,始终肩负着“面向海外、面向港澳台”的独特办学使命,在坚持侨校特色与“双一流”建设上双向赋能,取得了丰硕成果。他强调,未来学校将坚守立德树人之根本,持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大力推进人事制度改革,持续优化学科专业布局,着力完善科研条件保障体系,朝着特色鲜明、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高水平大学目标迈进,为教育强国贡献更多暨南力量。他期盼通过深度交流,为暨南大学与香港各界合作拓展新路径,为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发展注入新动力。
会上,与会人员通过观看宣传片了解了暨南大学港澳子弟学校的发展情况。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基础教育融合的示范项目,暨南大学港澳子弟学校由暨南大学与香港维港教育集团合作创办。目前,该项目已在广州、东莞、佛山三地成功开办学校,致力于为国家所需、湾区所盼的教育事业贡献力量。
暨南大学作为国内最早成立董事会的高校之一,广纳贤才助力发展。在暨南大学第九届董事会中,余国春、霍震寰、蔡冠深、陈永棋、方文雄、石汉基、李文俊、李国华、杨孙西、何超琼、龚中心、曾智明、蒙德扬、戴德丰等23位来自香港各界的杰出人士出任校董,他们为促进内地与香港教育交流、支持暨南大学建设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暨南大学香港校友组织蓬勃发展,现已组建13个各类组织。校友组织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通过参与社会公益、推动行业交流等,为香港的长期繁荣稳定注入动力。
此次交流会进一步密切了暨南大学与香港各界的联系,未来,暨南大学期待与香港社会各界朋友、校董校友继续携手同行,围绕教育、科技、人才等领域深化合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文章来源
香港维港集团VTHEDU
https://mp.weixin.qq.com/s/KspFNx2YBnoGimUWOL4EzQ
3
港科大于第五十届日内瓦国际发明展
创历史佳绩
香港科技大学(港科大)于第五十届日内瓦国际发明展再创辉煌。37支参展队伍共夺得38个奖项,包括两个特别大奖、22个金奖 (其中7个为评审团嘉许金奖)、以及多个银奖和铜奖,充分展现港科大在包括医疗健康、人工智能、数据科学、先进制造业、新能源技术、航天工程等不同范畴的领先地位。港科大今年的获奖数目冠绝往年,再度创下历史佳绩,并领先本地同侪,彰显大学于创新发明方面的领先地位。

在众多获奖项目中,港科大机械及航空航天工程学系孙庆平教授领导的团队,获颁特别大奖“Prize of the Technical University of Cluj-Napoca – Romania”以及“评判特别嘉许金奖”,其零温室气体弹卡製冰机发明,如取代现时所有商用雪柜,每年预计可减少全球约 650 万吨二氧化碳气体排放。另一队荣获特别大奖“Swiss Automobile Club Prize – ACS”以及一项金奖的队伍,则由港科大计算机科学及工程学系毕业生、现职港科大(广州)人工智能学域助理教授刘浩所领导,团队将大语言模型应用于智能交通灯控制系统,整合即时交通数据,以改善整个城市的交通流量。
今年,不少参展项目均由港科大与政府及业界伙伴共同开发,尽显港科大具能力转化科研成果贡献社会。这些跨领域、跨学科的研发,旨在以坚实的科研基础,为全球包括医疗健康、气象预测、交通车流控制、汽车与机械人、洪水预警及乘客出行模式等不同领域所面对的挑战,提供实际解决方案。当中三个研究项目由具海外研究团队参与的两个港科大InnoHK创新香港研发平台﹕智能晶片与系统研发中心(ACCESS)及香港生成式人工智能研发中心(HKGAI)所领导。
港科大副校长(研究及发展)郑光廷教授对港科大团队在国际舞台上获佳绩感到鼓舞,他表示:人工智能正重塑我们的生活方式,作为一所在人工智能教育及研究方面领先的大学,港科大一直致力运用尖端人工智能技术,推动包括医疗健康、电子科技及永续能源等领域的发展。今年港科大参展的发明中,近四成应用了人工智能技术。而我们于发明展上所创的佳绩,充分证明了我们的创新转化成果的影响力,备受国际认可。我们将继续深化与政府、产业界、学术界以及研究机构的合作关係,助力推进新质生产力发展,为全球人类开创美好及可持续的未来。
第五十届日内瓦国际发明展览会是全球规模最大的发明展览会,于4月9日至13日在瑞士举行,今年共吸引来自约35个国家及地区的发明家、大学、机构和公司,提交近1,050项发明,当中299项来自香港。

文章来源
香港科技大学快讯
https://mp.weixin.qq.com/s/byMdRkPLNgWW7WlomOpW2A
PART 3 科技创新
4
澳门41间企业获得科技企业认证
记者从澳门特区经济及科技发展局获悉,新一轮《科技企业认证计划》10间科技企业获得认证,其中包括2间潜力型科技企业分别升级为重点科技企业及成长型科技企业,并新增8间潜力型科技企业。

截至目前,四轮计划合共有41间澳门本地企业获得科技企业认证,包括6间重点科技企业、1间成长型科技企业及34间潜力型科技企业,业务范围涵盖集成电路、资讯科技、中医药、新材料及生物技术等领域。获认证企业聘用员工共约1500人,年营收规模超过36亿澳门元。
据悉,为配合“1+4”适度多元发展策略,加快培育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特区政府经科局推出“科技企业认证计划”,通过评鉴制度识别出本地具资质的科技企业,并通过为其提供不同级别的官方认证,推动相关企业扩展业务。同时提供各类型支持措施,为澳门科技企业构筑成长阶梯,助力企业发展,完善澳门科创生态基础。
“科技企业认证计划”对申请企业的业务内容及规模、研发情况、创新程度等多维度进行评审,按评审及计分结果,由低至高依次对合资格企业授予“潜力型科技企业”“成长型科技企业"或“重点科技企业”的认证资格,认证有效期为3年。(来源:人民网)

文章来源
中央政府驻澳门联络办公室
https://mp.weixin.qq.com/s/HU8j1cx7ztiCwEEr1VzJsQ
5
深圳推动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跨越式发展
今年以来,深圳具身智能机器人处理复杂任务的能力越来越强,在商业化的道路中不断向前。越疆、普渡、优必选、速腾聚创等企业抢抓具身智能机器人发展风口,助力深圳在人工智能发展浪潮中不断提升创新竞争力。

产业基础有力支撑技术进步
具身智能即“具身化的人工智能”,是指依靠物理实体通过与环境交互来实现智能增长的智能系统。当人工智能技术与机器人相结合时,就形成了具身智能的一种范式,AI为机器人装上强大大脑,从而打开了新的产业空间。
从完成惊险前空翻、跳起“斧头帮”舞蹈的众擎机器人,到汽车工厂里实现分拣搬运、精密装配等多任务协同作业的优必选,有了人工智能的加持,深圳具身智能机器人不再是机械地执行程序命令,而是能够通过训练与学习真正理解周边的环境,根据生活与生产场景及时做出反馈并实时调整,找到最优的解决方案。
在具身智能机器人赛道上,深圳形成了扎实的产业基础。华为盘古、腾讯混元等AI大模型提供了“智能大脑”,多模态感知技术、高精度运动控制技术、灵巧操作技术等领域中也形成了一批行业头部企业,它们通过紧密协作不断加速具身智能机器人发展应用步伐。
资本市场助力企业融资发展
具身智能机器人目前仍处于发展初期,大多企业在这一赛道还未能形成稳定的盈利模式,开放包容的资本市场为技术创新提供了舞台。
4月6日晚,兆威机电公布了赴港发行H股,实现A股、港股两地上市以深入推进全球化发展的计划。近一年来,选择赴港上市融资,引入多元化的国际投资者成为不少深圳头部机器人企业的选择。
2024年1月,速腾聚创正式在港交所上市,之后很快成为恒指成分股,并被纳入港股通,成为港股“优等生”代表。上市1年后,速腾聚创即全面披露了AI机器人战略。这家公司从“感知”角度切入机器人赛道,为机器人“手眼协同”自研了感知硬件和“灵巧手”硬件,还开发了视觉模型和操作算法。
同年年底,越疆机器人在香港交易所主板挂牌上市,成为“中国协作机器人第一股”。
统筹创新资源增强综合竞争力
新兴产业成长壮大,亦离不开城市创新资源的赋能与有力配套政策的扶持。
大型企业牵头,成长型企业紧密协作的创新生态正在深圳加速形成。去年11月,华为(深圳)全球具身智能产业创新中心启动运营。华为将整合其各部门的具身智能相关能力,共同建设具身智能大脑、小脑、工具链等关键根技术,而首批参与项目的兆威机电、乐聚机器人、大族机器人等企业均为行业内的佼佼者。
日前,《深圳市具身智能机器人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5-2027年)》发布。行动计划明确提出,到2027年,新增培育估值过百亿元企业10家以上、营收超10亿元企业20家以上,实现10亿级应用场景落地50个以上,关联产业规模达到1000亿元以上,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集群相关企业超过1200家;打造公共服务平台矩阵,吸引更多上下游企业、科研机构、创新团队等加入,形成更完善的产业生态,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综合实力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业内人士指出,基于产业配套、创新资源以及资本市场的支持,深圳要抢抓全球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技术融合发展的战略机遇,推动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加快打造具有全球重要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

文章来源
深圳发布
https://mp.weixin.qq.com/s/BQapAU-Ep-jY7hDpqKtS8g
注:本公众号转载仅供学术分享使用

责编:余晖
供稿:温清梅
排版:叶欣、刘婧芬
审核:王嵩迪



为我们点个赞和在看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