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背景情况
中国和东盟山水相连,隔海相望,命运相系。千年来,绵延不绝的舟舶继路、商使交属绽放出亚洲文化兼收并蓄、万物并育的独特气质,连接起亚洲人民开放包容、倡导和平的共同价值,凝结出中国和东盟携手合作、共行现代化之路的精神追求。
人文交流不仅是中国和东盟各国生生不息的精神纽带,更是跨越历史长河,沉淀出中国和东盟面向未来、相向而行的深厚根基。习近平主席提出建设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10年来,中国和东盟守望相助,共克时艰,命运与共的意识不断深入人心。10年来,中国—东盟人文交流葳蕤春华,硕果盈枝,为构建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10年来,双方人员往来密切,留学生数量不断增多,青年交流友谊佳话频传,地方务实合作成果层出不穷,旅游、教育、文化、智库、媒体、体育、妇女等领域交流合作持续深化。中国和东盟各国人民越走越近,越走越亲,民意基础不断夯实。
当前,中国与东盟国家着力推动疫后复苏,人文交往正加快恢复。中国和东盟一致同意,将2024年确定为“中国—东盟人文交流年”,助力双方人文相交、民心相通,促进文明交流互鉴,深化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携手建设和平、安宁、繁荣、美丽、友好“五大家园”。
二、活动设想
2024年初,中方将与东盟在华共同举办2024年中国—东盟人文交流年开幕式,争取实现高规格、高水平,隆重宣布交流年正式启动,并邀请双方各界友人见证。中方将征求东盟各国意见,形成2024年中国—东盟人文交流年活动清单并在开幕式期间散发,欢迎中国和东盟各界人士积极参与交流年活动。
2024年全年,大力支持中国和东盟政府部门、民间友好组织、工商学界等主体,共同开展青年、民间、教育、文化、旅游、媒体、科技、地方等各领域交流合作,包括但不限于:
(一)青春同行。青少年是中国东盟关系的未来,更是中国东盟世代友好的后备力量。“青春同行”将聚焦中国东盟青少年交流,为中国东盟青少年相知相亲搭建有益平台。2024年将举办第15届中国—东盟青年营、第十届中国—东盟青年精英交流节、《熊猫杯》泰国青年感知中国征文大赛等。
(二)民心相印。民间交往是中国东盟人文交流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民心相印”旨在通过民间友好组织和慈善机构开展的各项活动,加强中国东盟民间友好,夯实双方广泛的民意基础,促进民心相通。2024年将举办中国—东盟民间友好组织领导人会晤、中国—东盟心连心暨东盟先心病儿童筛查救治等活动。
(三)汇智树人。人才是实现中国和东盟发展的重要支持。“汇智树人”聚焦中国东盟教育合作,邀请中国和东盟各层级教育机构开展学前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等多层级、多领域教育合作,为双方可持续发展提供智力支持。2024年将举办2024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2024浙江—东南亚学前交流会等活动。
(四)文·体一家亲。文化和体育作为人文交流中喜闻乐见的载体,将增进中国和东盟国家人民之间的友好情谊,促进双方对彼此文化的相互了解和尊重,助力人民之间相知相亲。2024年将举办中国—东盟文化论坛、中国—东盟武术大赛等活动。
(五)以“新”为媒。以新媒体为重点,聚焦中国和东盟新媒体与传统媒体融合发展与合作,推动中国—东盟媒体领域互联互通,通过电影、电视、短视频等媒体平合,讲好中国—东盟友好故事。2024年将举办中国—东盟视听周、中国—东盟合作十大新闻评选等活动。
(六)跨越山海。聚焦中国—东盟民众跨境交流,推动中国—东盟恢复双边人员往来,促进中国—东盟旅游业蓬勃发展。2024年将举办中国—东盟博览会旅游展、中国—东盟旅游和文化培训班、东盟与中日韩移民官员业务培训班等。
(七)携手共创。以创新、创业为主题,推动中国和东盟科学创新、青年创业领域的交流合作。2024年将举办第二届中国—东盟创新创业大赛、第八届澜沧江—湄公河流域治理与发展青年创业设计大赛等活动。
(八)活力地方。中国和东盟关系活力在地方。中国和东盟地方交流形式多样,内涵丰富。2024年将继续举办中越、中缅边境大联欢等活动,还将开展涉及各领域的务实合作交流项目。
(九)共促治理。中国和东盟将打造智库和学术合作网络,在治国理政、领导力、公共政策等领域开展交流互鉴和人才培训。就共同关心的人权问题开展交流,促进全球人权治理。继续办好妇女论坛、残疾人论坛,就妇女创业、提升妇女科技创新能力、促进残疾人权利等开展交流合作,加强特殊群体赋权与发展。
2024年底,中方将与东盟共同举办2024年中国—东盟人文交流年闭幕式,一起回顾交流年成果和亮点,激励双方各界赓续友谊、传承友好。中方将征求东盟各国意见,形成2024年中国—东盟人文交流年事实清单,提交2024年第27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参阅。
三、活动宣传
计划制作中国—东盟人文交流年宣传片、纪录片或访谈节目,推动在中国和东盟国家媒体播放,提升中国—东盟人文交流年影响力。
邀请中国和东盟国家媒体积极报道中国—东盟人文交流年开幕式和全年活动。
邀请中国和东盟国家的驻外使领馆等机构,在各自平合宣介中国—东盟人文交流年项目及成果。
发挥网站、社交媒体等优势,鼓励各国民众广泛参与互动,扩大人文交流年覆盖面。
来源:外交部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