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9日上午,云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在云南海埂会堂举行2024云南省两会新闻发布会·云南省一体推进“三大经济”新闻发布会,介绍相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去年以来
省委、省政府把壮大“三大经济”
作为发展产业的重要思路和方法
统筹抓好
以资源换产业
以园区聚产业
以口岸推动产业融入大循环双循环
加快构建
符合云南实际、具有云南特点的
现代化产业体系
云南省一体推进“三大经济”情况如何?
和小布一起来看
👇👇👇
“三大经济”
立形渐稳、相连成势
资源经济是“三大经济”的主干,是云南发展的本钱。云南省充分发挥高原特色农业、绿色能源、矿产、文旅、生物等资源优势,大力推动优势产业做强做大,资源经济发展取得积极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5个方面:
1
保山咖啡种植基地 保山市委宣传部 供图
2
全国排名前10的水电站有6座在云南,绿色能源工业投资连续23个月保持40%以上的高速增长,新能源成为全省第二大电源。
2023年,全省新能源新增投产并网装机2086万千瓦(是2022年全年的14倍),其中,集中式光伏并网装机1467万千瓦,两项新增装机规模均位列全国前列。
3
绿色铝谷 文山州委宣传部 供图
位于曲靖经开区的新能源电池产业园 图源:曲靖融媒
全省拥有国家A级以上景区557家,其中5A级9家、4A级180家,丽江古城、红河哈尼梯田、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三江并流、帽天山、石林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
2023年全省接待游客10.4亿人次、旅游总收入1.4万亿元,分别增长24%、52.3%,分别恢复到2019年的129%、130%,“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成为世人向往的“诗和远方”。
文山三七 文山州委宣传部 供图
园区是产业强省的主引擎、深化改革的先行区、科创资源的聚集地。云南省大力实施开发区振兴三年行动,全面提升开发区能级和水平,推动园区经济迈出坚实步伐,主要体现在以下7个方面:
1
成立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任“双组长”的省开发区工作领导小组,省政府召开全省开发区现场会强力推进。建立开发区调度协调工作机制,形成工作调度、问题收集、会商交办、解决反馈工作闭环,帮助开发区协调解决76项重大问题。
2
印发开发区管理办法,推动开发区规范化管理。制定深化开发区管理制度改革的措施,加快理顺开发区与所在地政府的权责关系,80%以上的开发区制定并公布了权责清单。
出台全省开发区和滇中新区赋权指导目录,委托、下放74项省级行政职权。制定开发区高质量发展评价办法,引导开发区形成你追我赶、争先进位、竞相发展的良好格局。
3
印发开发区主导产业指引,引导开发区结合产业基础、资源禀赋等因地制宜明确主导产业。
推动绿色铝、绿色硅、新能源电池、生物医药、新材料、先进制造等重点产业加快向重点园区集聚、延链补链强链,2023年1-11月,6条重点产业链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3.32%。
安排省预算内投资约15亿元、申报发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约260亿元,支持园区必要紧迫的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国家级及省级重点开发区配套基础设施基本完备,全省89个开发区均实现5G网络和千兆光网有效覆盖。推动智慧园区、零碳园区建设,认定17个绿美园区、10个绿色低碳示范产业园区。
“一企一策”培育指导创新型企业,开发区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占全省的比重达到60%。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7个高新区累计建成国家级研发平台17家、占全省的比重接近50%。
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推动组建了云南省锡铟、铜铅锌、新能源材料、绿色铝材产业等4个产业创新联合体,2023年立项支持创新联合体攻关项目10个。
国家级及省级重点开发区实际利用外资占全省的比重达到30%左右。用好沪滇合作平台,推动上海6个国家级经开区与云南省5个国家级经开区、安宁产业园区以及上海金桥综保区与昆明综保区签订合作协议,沪滇临港昆明科技城开园运行,沪滇园区、产业项目合作深度推进。
建立园区经济土地要素保障协调推进工作机制,有序推进工业项目“标准地”出让改革,83宗工业项目“标准地”落地开发区。成立金融服务园区发展专班,搭建“政银企担”对接平台,加大对园区项目建设的支持力度。
2023年1-11月,开发区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3%、高于全省2.8个百分点,开发区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1.9%、高于全省42.2个百分点,开发区工业投资增长37.9%、高于全省17.3个百分点,开发区保持良好发展势头,园区经济作为经济增长“发动机”作用进一步凸显。
口岸经济是云南经济发展新的重要增长点。云南省抢抓开放发展机遇,充分发挥口岸作为国内国际双循环“枢纽”的重要作用,努力将“经济通道”转变为“通道经济”,口岸经济加快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4个方面:
1
省委、省政府相继印发《云南省口岸建设发展三年行动(2023—2025年)》《云南省口岸经济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明确了“1+3+4+N”的口岸发展布局(以昆明国际枢纽口岸为核心,以磨憨、河口、瑞丽重点枢纽口岸为龙头,以清水河、猴桥、天保、关累港物流节点口岸为支撑,其他普通口岸和边民通道协同发展),并陆续出台了支持磨憨、瑞丽国际口岸城市建设若干政策和支持河口县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意见。
2
口岸智慧化改造与基础设施建设同步实施,磨憨、河口、瑞丽(含畹町)、腾冲猴桥、孟定清水河智慧口岸项目实现上线试运行,智慧口岸建设走在全国“第一方阵”。
3
统筹口岸功能提升、口岸经济发展、国际口岸城市建设,安排9亿元支持磨憨、瑞丽、河口国际口岸城市建设,口岸城市配套服务能力进一步改善,产业承载能力进一步提升。
积极推进口岸地区承接产业转移,雅戈尔集团、音皇电子科技公司、江苏新东旭集团等一批企业落地沿边口岸地区。加工制造、商贸物流、跨境电商等产业初具规模。
边境贸易快速恢复、日趋活跃,2023年口岸进出口货值增长8.7%、货运量增长32.2%,为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注入新动力。
实践证明
省委、省政府一体推进
“三大经济”发展的思路和举措
完全符合中央精神、切合云南实际
是务实有效的
要持之以恒抓下去
锚定“3815”
战略发展目标
云南将加强资源统筹和高效利用,尽快出台《关于发展壮大资源经济的指导意见》,推动以资源换产业、以资源换市场、以资源换技术,加快构建特色鲜明、技术先进、绿色安全、优质高效的资源经济发展体系。
1
聚焦全省能源、矿产、高原特色现代农业、文化旅游、生物等优势资源,加强资源管理、高效开发、集约利用。强化光伏、战略性矿产等重要资源省级统筹,推动优势资源向优势产业集中、优势产业向优势区域集聚。
2
引导和鼓励企业加强研发攻关和应用推广,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强化资源开发源头管理和循环利用,推进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
3
坚持市场机制和政府作用相结合,突出企业主体作用,支持“链主”企业发挥产业链供应链整合能力和引领优势,带动下游企业和配套企业集聚发展。
持续推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推动现代服务业同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深度融合,优化升级资源经济产业链,提升全要素生产率。
发挥区位优势,深化国内外资源、产业合作,拓宽资源进口渠道,提升资源保障能力。
云南将聚焦提高产业集中度、提高发展效益、提高运营服务水平,抓典型、抓企业、抓机制,充分发挥园区经济稳定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作用。
1
推动开发区围绕全省重点产业和招商引资规划布局,优化明晰主导产业,引导开发区围绕主导产业发展,聚焦链长链主企业、产业链配套、供应链协作深化研究,制定招商清单,锁定产业生态主导型企业、产业链标志性项目招大引强,加快集聚上下游企业。
2
推动开发区树立亩均效益和度电增加值理念,设置入园企业亩均效益门槛,规范招商行为,提高招商质效。全面梳理低效用地、闲置厂房,明确目标、分类处置,推动开发区加强协同创新,推动重大研发平台建设,支持培育创新性企业。
3
推动开发区规范化管理,按照国家安排部署抓好开发区审核公告目录修订工作。持续深化开发区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理顺开发区和所在地政府的权责关系,强化开发区管理机构职能定位和履职能力,提升政务服务水平。
云南将围绕构建“1+3+4+N”口岸发展布局,进一步完善口岸功能,积极承接产业转移,推进口岸与园区融合发展。
1
重点支持磨憨、河口、瑞丽口岸基础设施提质扩能,改造提升磨憨公路口岸、铁路口岸,加快推进瑞丽、河口等口岸查验设施及天保、关累港等智慧口岸建设。
2
充分发挥昆明省会城市公路、铁路、机场等枢纽节点作用,建设昆明西部客运站综合交通枢纽和昆明—磨憨陆港型(陆上边境口岸型)国家物流枢纽。
提升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服务功能,优化通关作业流程,全面提升口岸通关便利化水平。加快建设磨憨、瑞丽、河口、猴桥、景洪等一批边境口岸配套服务区。
3
把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作为推动口岸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加快提升口岸地区承接产业能力,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导沿边口岸形成“集货、建园、聚产业”发展局面。
4
发挥昆明托管磨憨的带动作用,加大磨憨国际口岸城市建设力度;加快红河(河口)陆上边境口岸型国家物流枢纽培育建设,提升河口城市承载能级;加快推进“智慧姐告”、姐告城市更新改造等项目建设,持续改善瑞丽口岸城市功能。
问:云南是旅游大省,如何壮大云南的文旅资源经济,进一步把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上下滑动查看回答内容)
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产业体系建设,云南省对此有哪些具体的措施?
(上下滑动查看回答内容)
答:2024年,全省科技系统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强化科技赋能经济转型升级这个重要抓手,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促进全省高质量跨越式发展。重点有4个方面的考虑:
强化产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围绕全省新材料、绿色能源、数字经济、高原特色农业、生物医药等重点产业,深入开展产业链、创新链梳理,出台《科技赋能经济转型升级行动计划方案》,集中创新资源和力量,瞄准产业发展重点领域全力攻坚,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培育壮大数字经济、生物医药、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研究布局生命科学等未来产业,应用数智技术等加快有色、化工等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
加快企业创新主体培育。推进高新技术企业增量提质,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加大孵化器培育力度。持续推进企业科技特派员制度。持续推进省级科技计划支持中小微企业创新发展。打造“彩云汇”科创品牌,以赛代招、批量引进、集群发展,进一步构建全省最大的科技型企业招引平台和投融资平台。加大高新技术企业和现代产业的发展力度。
深化对内对外科技合作。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科创中心总部,在人文交流、平台共建、技术转移、创新创业和园区合作等方面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与国外共建国际联合创新平台,选派国际科技特派员赴南亚东南亚国家开展科技服务,引进外籍青年人才来滇开展科学研究及创新创业。高水平举办2024腾冲科学家论坛,推动一批科研平台、科技型企业、科技成果、人才团队、合作项目入滇落地。
进一步强化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加大建设高水平创新平台,培引高水平科技人才。推动科技部与省政府会商,深化厅州(市)科技工作会商。实施云南省基础研究十年规划、科技体制改革攻坚和全社会研发投入提升等系列行动,加快提升云南科技创新能力,支撑引领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问:云南如何培育打造优势产业?下一步有哪些计划?
(上下滑动查看回答内容)
答:据统计,去年11月末,云南省以资源为支撑的原材料工业实现营业收入5922亿元,占全省规上工业营业收入的33%,是名副其实的支柱产业。主要成效如下:
绿色硅保持千亿级发展势头。隆基、通威、晶澳等龙头企业齐聚云南,目前,云南省已建成工业硅产能115万吨、多晶硅5.2万吨、单晶硅片124GW、电池片38.5GW、光伏组件13.5GW,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条,工业硅、单晶硅产能居全国第二。2023年1-11月份的产值突破了1000亿元。
打造中国绿色铝谷成效明显。一批绿色铝中下游加工项目已陆续落地,绿色铝产业集群加速形成,已建成电解铝产能633万吨,铝合金化率达到60%,2023年1-11月绿色铝产值超过800亿元。
新能源电池产业发展势头持续向好。先后引进了一批具有标志性和带动性的重大项目,积极推进产业延链补链强链,推动产业集群化发展,“资源-材料-电芯-电池-应用-回收利用”产业链逐步形成。2023年1-11月产值达313亿元。
稀贵金属产业全国领先优势继续保持。目前已形成全球第一且最完整的锡、铟产业链,全国第一且最完整的贵金属产业链,拥有国内稀贵金属材料最全的产品门类体系;拥有全球最大的锗系列产品生产和供应商;贵金属新材料产业总产值占全国比重约60%。
钛产业发展驶入快车道。海绵钛产能占全国的1/10,钛锭产能产量居全国前三,高端氯化钛白粉产能占全国的28.6%,形成了从钛矿采选到钛白粉、海绵钛、钛材加工等完整的产业链。
下一步,工作重点将在两个方面继续发力:
一是切实提高矿产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水平和综合利用率,加强资源供应保障能力,加快构建完善上下游一体化均衡发展的绿色铝、绿色硅产业体系。
二是稳步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绿色低碳发展,巩固提升新材料产业优势,大力培育以有色稀贵金属为主的新材料产业,推动“卡脖子”工程技术攻关,引导传统基础材料向先进材料及高端应用产业延伸发展。
问:云南高原特色现代农业是全省资源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过去的一年里,呈现哪些突出的特点?2024年,将重点从哪几个方面入手,持续推进产业提质增效和转型升级?
(上下滑动查看回答内容)
答:云南是农业资源的大省,茶叶、花卉、坚果、咖啡、中药材、野生食用菌、烟草、天然橡胶等产业规模居全国第一,生猪、肉牛、蔗糖等居全国前列,尤其近两年以蓝莓为主的小浆果等特色产业正蓬勃发展。过去一年,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呈现“两稳两升”的鲜明特点。
一稳,粮食生产稳定增长。坚决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粮食播种面积达6364.8万亩、同比增0.8%,产量1974万吨、同比增0.8%,实现“十二连增”。
二稳,重要农产品供给稳定。全省肉蛋奶、蔬菜等重要农产品生产形势稳中向好。据行业调度,全省蔬菜种植面积超过1900万亩(含复种指数)、产量超过3200万吨,70%以上销往全国各地,为全国“菜篮子”稳定供给作出云南贡献。
一升,绿色发展成效持续提升。大力发展绿色种养循环农业,打造6个国家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示范基地、7个国家级生态农场,3个县成功创建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新增绿色有机农产品1452个,有机产品有效获证证书数稳居全国第2位。
二升,特色产业影响力持续提升。持续开展“四季云品·产地云南”系列宣传活动,成功举办第二十一届昆明国际花卉展、第十五届普洱茶博会等重大展会活动,12种“土特产”进入全国175种“土特产”推介名录,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刊登了云南发展壮大高原特色农业的做法。可以说喝云茶、品云咖、赏云花、吃云果……正逐渐成为新生代时尚消费清单。
2024年,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持续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3815”战略,聚焦“1+10+3”重点产业,按照“六个一”的要求抓重点工作,也就是:一个产业一个工作组、一个专家组、一个三年行动或配套政策、一批基地、一批龙头、一个调度机制,抓实种业、设施、农产品加工、“农业+旅游”、数字农业“六项重点工作”。
2024年,云南还将按照提升改造一批、投资兴建一批、示范带动一批,全力推进设施化建设,进一步提升集约化、高效化发展水平。2024年,云南将坚持以“四季云品·产地云南”为主题,强化品牌目录管理,加强市场宣传推介,高质量举办第二十二届昆明国际花展、第十六届普洱茶博会,积极筹备首届云南咖啡博览会、云南水果博览会活动,做到一年四季有活动,吹响市场拓展的号角。2024年,云南将继续落实好“茶十条”“咖六条”“奶六条”和主体培育、鼓励投资等专项扶持政策,执行省级直达经营主体的资金奖补方式,进一步提升政策执行效率。
问:海关作为重要的口岸执法部门,昆明海关采取了哪些措施推动云南省“口岸经济”高质量发展?
(上下滑动查看回答内容)
答:一直以来,昆明海关作为垂直管理部门,在守好国门的同时积极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立足海关职能,主动作为,在持续提升通关便利化水平、推动口岸提质扩能、促进跨境物流大通道发展等三个方面服务云南省口岸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持续提升通关便利化水平
巩固优化口岸营商环境。出台18条措施、积极推进云南省口岸营商环境的优化和改善,积极推进口岸经济发展。采取“关长送政策上门、通关引导员”等举措,构建“全链条”“闭环式”助企纾困机制。
持续提升口岸通关效率。大力推进各项通关业务改革,设置绿色通道,采取快速通关模式,保障农产品快进快出,云南省整体通关时间压缩稳居全国前列。
2023年,云南省沿边经济发展持续向好,全省边贸总额达460.2亿元,同比增长51.5%,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1.9个百分点。特色优势产品出口居全国前列,云南省烟草、鲜切花出口值居全国第1位,水果、单晶硅切片等出口值居全国第2位,蔬菜出口值居全国第4位;能源资源类产品、农产品进口增加,原油、金属矿砂进口量分别增长11.4%、18.0%;农产品进口值增长18.5%,其中水果增长57.8%。
二、持续推动口岸提质扩能
支持口岸扩大开放。落实国家口岸发展规划,支持纳入规划的龙富等5个口岸通道对外开放;支持关累港正式对外开放、金水河口岸扩大开放;支持推进章凤等6个口岸升格开放;推进口岸通道恢复客货运功能和边民通道分类处置工作。进一步巩固和提升云南省集公路、铁路、航空、水路、电网、管道运输方式于一体、全国独具特色的开放格局。
支持口岸完善货运功能。建设、完善各类指定监管场地,促成云南省新增4个口岸过境第三国水果。支持勐康、磨憨等口岸增设进口中药材指定口岸。截至目前,云南省共有海关指定监管场地6类32个,中药材进口指定口岸4个,口岸功能和布局日趋完善,为口岸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全力推进智慧口岸建设。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智慧海关、智能边境、智享联通”合作理念,协同推进河口、瑞丽、磨憨、孟定清水河、腾冲猴桥等智慧口岸建设,提高边境口岸智能化水平。
2023年,云南省口岸贸易量值稳步攀升,海关监管进出口货运量3903.6万吨,较上年增加32.2%,货值2242亿元,较上年增长8.7%。云南企业自省内口岸进出口1595.5亿元,增长5.9%,占全省外贸进出口总值的61.7%。全省有进出口实绩的企业增至5062家,同比增加53.7%,其中民营企业增加57.7%,口岸发展惠及更多市场主体。
三、促进跨境物流大通道发展
支持推进国际大通道建设。落实海关总署支持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15条重点举措,协同推动面向印度洋国际陆海大通道和中国·昆明国际陆港规划建设,支持云南省国家物流枢纽建设。
助力中老铁路打造“黄金线路”。量身定制13条通关便利措施,持续推广货物“铁路快通”、旅客“无感通关”等模式,提升铁路跨境通关便利化水平。2023年,监管进出口货物421.8万吨,同比增长94.9%,监管进出境人员11.4万人次,办理“铁路快通”业务4553票、居全国海关前列,助推磨憨铁路口岸成为全国通关效率最高、货运增速最快、连接东盟最大的铁路口岸。
下一步,昆明海关将继续坚持稳中求进工作要求,积极推进智慧海关建设和智关强国行动,锚定“3815”发展战略目标,深度融入云南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为加快发展口岸经济贡献海关力量。
问:2023年口岸建设发展取得了哪些成效?
(上下滑动查看回答内容)
问:云南能源资源的开发建设现状如何,下步有哪些重点考虑或打算?
(上下滑动查看回答内容)
答:近年来,奋力推动能源产业发展壮大为第一支柱产业,云南绿色能源装机占比、绿色发电量占比、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等指标居国内领先、世界一流水平,绿色能源成为云南的一张亮丽名片。截至2023年底,全省电力装机突破1.3亿千瓦,其中绿色能源装机占比超89%,光伏、风电装机超过火电装机,成为仅次于水电的第二、第三大电源。
未来,云南能源资源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在实施“3815”战略发展目标,打造绿色能源强省,大力培育千亿级、万亿级产业背景下,清洁低碳的能源结构和新业态、新技术、智慧能源等结合,绿色能源开发开放合作前景广阔。
下一步,云南将锚定“3815”战略发展目标,坚持守底线、稳支撑、增动力、上台阶,坚持绿色低碳发展道路,进一步拓展资源优势,服务保障产业发展,加快调整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加快构建高效稳定支撑经济社会绿色发展的现代能源体系,做强做优绿色能源经济。主要措施是:
增煤电:加快已纳规支撑性调节电源项目建设,发挥托底保障及调峰备用作用。争取红河电厂扩建工程2024年底投产。加快开远小龙潭发电厂四期扩建工程建设,以及镇雄低热值煤炭综合利用项目和富源雨汪电厂扩建工程前期工作。启动新增清洁煤电项目论证及前期工作。全面实施煤电机组节能降碳改造、供热改造、灵活性改造“三改联动”。
扩光伏:加快新能源开发建设,重点建设金沙江、澜沧江、红河流域等“风光水储”和曲靖等“风光火储”多能互补基地,2024年新增开工和并网投产各1600万千瓦。积极探索“新能源+”综合应用场景和分布式利用,加快风电场改造升级和已建成风电场扩建项目,推进分布式光伏建设。加快推进垃圾发电厂建设,探索发展生物质能、地热能等其他新能源。
优水电:推进金沙江、澜沧江两大国家水电基地建设。加快建设托巴、旭龙水电站,争取托巴水电站于2024年投产发电。推动古水水电站、奔子栏水电站上报国家核准。科学开展剩余水电资源开发研究论证工作。
配储能:加快推进富民抽水蓄能电站建设,2024年力争再核准2个抽水蓄能项目。争取已纳入国家规划的抽水蓄能重点项目2025年前核准开工建设,适时有序优化成熟项目纳规。依托省内新能源电池产业及能源产业发展基础,支持电化学储能、压缩空气储能等新型储能建设。
促融合:强化优势产业能源保障引导,推动绿色能源与绿色制造融合发展、协同发展,促进打造绿色铝精深加工产业,构建绿色制造特征鲜明的硅光伏全产业链,打造电池整装产业和新材料基地。
通过2023年至2025年三年努力,到“十四五”末,实现能源发展迈上新台阶:电力总装机达到1.6亿千瓦,比2022年增长43%,其中,绿色能源装机力争达到1.45亿千瓦,较2022年增长50%。供电能力达到4600亿千瓦时,较2022年增长21%。能源工业增加值占全省GDP比重继续提升,巩固全省第一支柱产业的地位,支撑、牵引、推动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
问:云南在“推进园区经济发展,高质量打造产业集群”方面有哪些具体工作措施?
(上下滑动查看回答内容)
答:园区是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和平台。全省89个园区以占全省国土空间不到1%面积,集聚了2783家规上工业企业,贡献了全省76.7%的规上工业总产值,园区已成为云南省经济增长的“主引擎”、产业发展的“主阵地”、承接产业的“主基地”。当前,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三大经济”工作部署,紧紧围绕“发展壮大园区经济”,高质量打造产业集群,主要抓了以下6个方面工作:
强化规划政策引领。先后制定出台了《云南省“十四五”产业园区发展规划》、7个“一园一策”支持政策等系列政策文件,积极指导各园区高起点、高标准、高品位编制园区总体规划,坚持全省“一盘棋”统筹布局,科学规划产业空间布局,高标准规划推进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升园区承载能力和吸引力。
强化基础设施建设。近年来,积极争取到近500亿元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用于支持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全省园区“七通一平”等基础设施配套能力不断完善,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实现全覆盖,完善提升了园区基础设施配套能力。如安宁、砚山等地的产业园区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有效促进云南裕能、云南宏泰等一批项目快速建成投产。
强化产业招商引资。2023中国产业转移发展对接活动(云南),签约项目382个、总投资3966亿元,其中大部分项目将落地在园区,同时,还促成35对省外—省内园区结对合作。推动与中国稀土、东方美谷等企业战略合作,亿纬锂能、德方纳米等一批头部企业落地云南。
强化项目协调服务。全面落实“建立常态化项目推进机制,扎实推进重点产业项目建设”工作要求,建立了《厅领导挂钩联系千亿园区工作制度》《重大工业和信息化项目综合协调服务工作机制》等一系列工作机制,组建园区经济调度工作专班,总结提炼出“4833”调度标准体系,主动当好企业“店小二”,做好项目“服务员”,全力推动重大项目建设不断取得新突破。云南杉杉新材料仅用247天就建设投产了一座行业内单体规模最大的现代化工厂,跑出了项目建设的“云南速度”。
强化产业集群发展。组建高规格的制造强省建设战略咨询委,谋划28条重点产业链,建立了“五个一”推进机制,制定出台了绿色铝、光伏、新材料产业三年行动及配套政策,全力打造产业集群发展。围绕绿色硅、绿色铝、新能源电池、新材料等8个产业,分两批共遴选出了19个省级先进制造业集群,累计安排专项资金7.47亿元支持集群发展。建成国家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9个、省级基地41个,省级先进制造业集群19个,集群的质量效益持续提升、协同创新能力明显增强。
强化园区环境提升。全面推进绿色低碳示范产业园区三年行动和绿美园区三年行动工作,建成17个绿美园区,在建绿美园区43个,已经建成10个绿色低碳园区。深入推进“标准地”改革,创新开展动态收储“熟地”等举措,变“项目等土地”为“土地等项目”。全面提升园区营商环境,重点企业项目建设呈现提速量变、连续布局态势,德方纳米连续布局14期、宇泽半导体连续布局5期、晶澳科技连续布局4期、阳光能源连续布局3期项目等。
内容综合整理自云南省网上新闻发布厅
设计:姚振 鲍子仟 陈鑫蕊
视频剪辑:刘桐
编辑:刘馨玙 郭晨泽 王艳